海陵縣(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舊名)

海陵縣(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舊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陵縣為海陵區舊名,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的古之海陵(泰州)與金陵(南京)、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齊名華夏,飲譽神州。這裡江海交會,氣勢磅礴,唐代詩人王維為之驚嘆:“浮於淮泗,浩然天波,海潮噴於乾坤,江城入於泱漭。”今天的海陵區仍為江蘇省泰州市的主城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陵縣
  • 別名:海陵區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江蘇泰州
  • 始置朝代:西漢
歷史沿革,建置考,

歷史沿革

西漢置,即今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屬臨淮郡。新莽時(9-23)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 更始帝即位(23),復海陵縣屬廣陵郡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仍屬廣陵郡。劉宋,南齊因之。南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並為郡治。北齊、南陳、北周因之。
隋開皇三年(583),海陵郡廢,海陵縣屬吳州。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煬帝大業三年(607),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吳陵縣,為吳州治所。七年吳州廢,吳陵縣復為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
十國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乾貞(927)929)中,並于海陵縣設定海陵制置院。南唐升元元年置泰州
海陵縣為泰州治所。後周,兩宋因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泰州升為泰州路,海陵縣為泰州路治所。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為泰州,海陵縣隨屬揚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海陵縣省入泰州。

建置考

海陵縣是什麼時候設定的,史書沒有明確的記載。作為一個正式的縣名,它最早見於《漢書·地理志》。《漢書·地理志》記西漢臨淮郡有29個屬縣,海陵縣是其中之一。臨淮郡漢武帝元狩六個設定,通常也就把元狩六年即公元前117年作為海陵縣的設定時間。這種說法,不消說是不準確的。臨淮郡元狩六年設定,不等於郡屬各縣也是該年設定。例如臨淮郡下屬的鹽瀆縣是元狩四年設定的,射陽縣是高祖五年設定的,盱眙、淮陰、下相等縣都是秦時設定的。顯然,只能說海陵縣的設定時間不晚於元狩六年,不能說就是元狩六年。
海陵縣完全可能在這之前早就存在。《漢書·枚乘傳》載:公元前154年,為消弭吳楚七國兵亂,漢景帝“斬晁錯以謝諸侯”。這時枚乘上書吳王劉濞,勸他就此罷兵。枚乘認為,吳富可敵國,不必造反,國家的糧食雖然運輸時“陸行不絕,水行滿河”,卻抵不上吳王屬下的“海陵之倉”的積儲。枚乘說的這個“倉”,指吳王建造的大倉,“海陵”,唐代顏師古注《漢書》時引用晉代傅瓚的話:“海陵,縣名。有吳大倉。”顏師古並且認為“瓚說是也”。可見唐以前的人認為漢景帝時海陵已經是縣。劉濞在漢高祖末年被封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我們這一帶在其封地之內。景帝即位(公元前156年)後隨即著手削藩,不可能在吳王的封地中增設海陵縣,何況不久發生了戰亂。推測海陵縣是在景帝之前、至遲是西漢初期設定的,不是全無根據。
海陵縣在漢代有縣尉二人,是大縣(一般縣只有縣尉一人)。隨著時間推移,黃海的海岸線逐漸東移,海陵縣幅員不斷增加,未免管理不便。因此,五代時先後在海陵縣境域之中設定了興化、泰興、如皋等縣,海陵縣保存了中心部分,南北邊境被“瓜分”了。值得注意的是,也就是五代時,又設定了泰州。州的級別高於縣,泰州設定後不到二十年就管轄海陵、興化、泰興、如皋、鹽城五縣,比漢唐時的海陵縣還要大些。換句話說,過去的海陵縣又借泰州而復甦了。這一事實有力地說明,這一帶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關係都是十分密切的。直到北宋末年社會大動盪,北面疆界南移,泰州的地位才發生變化,只管轄海陵、如皋兩縣。這種局面向後維持了五百四十年,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如皋縣從泰州劃出,43年後東台又從泰州劃出獨立成縣,泰州的範圍就不大了。南宋偏安一隅,淮河成為前線,泰州無險可守,地位下降是不奇怪的,而元明清三代都是大一統的局面,泰州的地位仍然只降不升,這一點,我以為在考察泰州的歷史時,對箇中原因有必要深入探討,它對今天振興泰州是有現實意義的。
常聽到一種誤解,以為設定泰州後就沒有海陵縣了。實際情況是:海陵縣一直存在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才撤銷建置併入泰州,它歷經漢唐宋元,前後存在約1500年之久。在後期,作為泰州下屬的縣,它與泰州並存了431年,並且一直是泰州最重要的部分。泰州州署就設在海陵縣城之內,與海陵縣衙只有一箭之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