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
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
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
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課程的基本理念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
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
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
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
教學內容的
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
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
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
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
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
整體把握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
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
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
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
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
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
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
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
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儘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
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
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課程標準的設計
1.
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
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
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
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
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
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
教材編寫、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
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
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
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
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
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國語。認識3500個左右
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
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
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
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
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
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習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
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
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
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
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字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
冒號、
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
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
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國語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蒐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二)閱讀
1.能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
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
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蒐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
頓號與逗號、
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
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
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
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鐘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
校園活動和
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畫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
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範、通行的
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二)閱讀
1.能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
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範圍,拓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
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
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
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
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繫,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12.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
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
閱讀計畫,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
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
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
日常套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繫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
寫作過程中蒐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次,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鐘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注意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
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複述轉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
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訂簡單的
研究計畫,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
原始資料與
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實施建議
教材編寫建議
2.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
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
4.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
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
5.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
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
6.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7.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繫,致力於學生
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8.教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
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
現代信息技術。
9.教材要有
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
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
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
報告會、演講會、
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
自然風光、
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
2.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
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
3.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為語文教學配置相應的設備;還應當爭取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社區建立穩定的聯繫,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
4.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
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
語文能力。
教學建議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教師是
學習活動的
組織者和
引導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
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努力改進
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
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
培養學生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
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
教學過程之中。
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
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
持續發展。
(五)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學生生理、心理以及
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
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1.關於識字寫字與漢語拼音。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應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說國語、識字教學相結合。
2.關於閱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
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
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
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
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
培養學生廣泛的
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
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3.關於寫作。
寫作是運用
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
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
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
命題作文。
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關於口語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是
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
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
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
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
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5.關於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
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
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
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評價建議
語文
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
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
語文素養。語文學習具有重
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
形成性評價和
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等。
定性評價和
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地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
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採用激勵性的評語,儘量從正面加以引導。
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
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根據各學段目標達成的要求,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一)識字與寫字
1.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重在考察學生認讀和拼讀的能力,以及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糾正地方音的情況。
2.評價識字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以及在具體
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識字的能力。不同的學段應有不同的側重。
3.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不能簡單地用罰抄的方式來達到糾正
錯別字的目的。
(二)閱讀
1.閱讀評價要
綜合考察學生
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察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
不作為考試內容。
2.朗讀、默讀的評價。
能用國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朗讀的總要求。根據階段目標,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注意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
注意加強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
評價默讀,應根據各學段目標,從學生默讀的方法、速度、效果和習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3.精讀的評價。
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
4.略讀、瀏覽的評價。
評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5.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
根據文學作品
形象性、
情感性強的特點,可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體驗,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的水平。
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
詞法、句法等
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寫作
1.
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不同學段學生的寫作都需要占有真實、豐富的材料,評價要重視
寫作材料的準備過程。不僅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麼材料,更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要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和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蒐集生活中的材料。
3.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
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
4.採用多種評價方式。
提倡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寫作檔案除了存留學生有代表性的課內外作文外,還應有關於學生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記錄,以全面反映學生的寫作實際情況和發展過程。
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根據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
(四)口語交際
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
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五)綜合性學習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鑽研,也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
--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
--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
--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蒐集信息和整理資料。
--能否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
--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
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附錄
關於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的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1~6年級學生背誦古今優秀詩文160篇(段),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合計240篇(段)。此處僅推薦古詩文120篇(段),其餘部分(也包括中國現當代和外國優秀詩文)可由教材編者和任課教師補充推薦。
1~6年級(70篇)
4.風(解落三秋葉) 李嶠
31.塞下曲(月黑雁飛高) 盧綸
33.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
39.憫農(春種一粒粟) 李紳
42.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杜牧
45.蜂(不論平地與山尖) 羅隱
69.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 高鼎
7~9年級(50篇)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15.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20.飲酒(結廬在人境) 陶潛
25.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 劉禹錫
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
《
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閱讀材料包括適合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對此,提出如下建議:
故事: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
當代文學作品,建議教師從"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以及近年來發表的各類中外優秀作品中選擇推薦;
科普科幻讀物和政治、歷史、文化各類讀物可由語文教師和各有關學科教師商議推薦。
語法修辭知識要點
1.詞的分類:名詞、動詞、形容詞、
數詞、量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
助詞、
語氣詞、
嘆詞。
2.短語的結構:並列式、
偏正式、主謂式、動賓式、補充式。
3.
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5.常見
修辭格: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