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標準
理性的思維
缺乏理性思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近代史時期每逢中國和列強簽訂一個不平等條約,簽約的外交官就會成為千夫所指的民族敗類,承擔百年之久的罵名。似乎中國戰敗的責任就在那幾個賣國的外交官身上,如果他們不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就會站在勝利一邊。最典型的例子是受政府指令赴日本簽訂《
馬關條約》的李鴻章,中國人罵了他整整一百年還不肯甘休,似乎還要繼續罵下去。我先前一直很推崇“五四運動”,認為那是中國人民真正覺醒的開始。前幾天又重新翻開“五四運動”的歷史,看到激動的青年學生痛打出席“巴黎和會”的中國外交官並放火燒他們的房子時,才發現“
五四運動”並非全是“覺醒”。
我們一旦缺乏理性思維,在國際交往上就不容易做到“換位思考”,人為增加不必要的國際摩擦。我們一再對小泉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義憤填膺,從沒掉換位置想一下:小泉是日本人的首相,他只能按日本人而不能按中國人的價值觀來行事,否則他就是真正的“賣國賊”。“靖國神社”里死難的日本軍人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但不一定是大和民族的罪人;就象黃繼光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但不是美國人的英雄一樣。如果美國人因中國悼念黃繼光而提出外交抗議,中國人一定會認為美國人不講道理。二月十九日,我看到一則電視新聞,說日本紀念日俄戰爭一百周年,邀請俄羅斯參加。俄羅斯沒有憤怒,心平氣和地說那是俄羅斯人最不堪回首的歷史,不打算派員參加這一盛典。日俄戰爭俄國慘敗,俄羅斯今天的軍力比日本強大得多,日本人重提令俄羅斯難堪的往事,俄羅斯應該憤怒並作出強烈反應(他們有憤怒和反應的能力)才是。但俄羅斯沒有,因為他們的國民大多擁有理性思維,認為此事儘管令俄羅斯難堪,但那是真實的歷史,不應該迴避。如果日本紀念“甲午中日戰爭”一百周年,邀請中國參加,我們會怎樣反應?
歐洲文明國家在現代化早期,都曾經歷過波瀾壯闊的“理性運動”,法國就曾在“理性”的棋幟下湧現出一大批享譽全球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和孟德思鳩等文化思想界的巨人都是“理性運動”的偉大實踐者。可見“理性”對人類走向現代文明是何等重要。中國因為“
儒家文明”根深蒂固,沒有經歷過“理性運動”,導致全球現代化時期的中國人缺乏“理性思維”。我們有必要補上這一課。中國人一旦擁有“理性思維”,就會象唐帝國那樣再度成為人類文明的“統帥”。
獨立判斷力
所謂“獨立判斷力”是指一個人不受輿論和媒體宣傳的影響,自已用學到的知識和個人閱歷對某事某人獨立分析然後作出較為中肯的評價。中國人極少具有“獨立判斷力”,最容易跟著輿論或媒體起鬨,所以媒體一直是中國最有效的宣傳工具。當媒體說“國家主席”
劉少奇是“判徒、內奸、工賊”時,極少有人會質疑國家主席當叛徒為了啥?他能去敵國當國家主席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如果一個人叛變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地位和待遇降低,並要承擔千古罵名,這樣的叛變還有什麼意義,只有傻子才會作此虧本營生,但國家主席顯然不是傻子,廣播電台不是說劉少奇是最陰險兇惡的敵人嗎,傻子怎有能力“陰險兇惡”呢?如果中國人擁有獨立判斷力,當年的這場悲劇也許不會發生,即使發生了也不會產生那么大的負面影響。
“理性思維”是“獨立判斷力”的前提,沒有“理性思維”就不可能有“獨立判斷力”。
當一個國家的國民缺少“獨立判斷力”時,宣傳媒體的客觀公正就顯得至關重要。對國家民族有責任心的媒體會培養國民的“獨立判斷力”。當媒體有意誤導聽眾時,國民的“獨立判斷力”就會受到傷害。沒有“獨立判斷力”的國民和偏愛說謊的媒體會形成不利於國家民族進步的惡性循環。
開放的視野
一個民族的“視野”決定這個民族文明所能達到的高度。現代公民應該擁有“開放的視野”,他不應只從自身、局部和眼前利益出發為人處事;應該站在國家富強民族進步的高度,站在提升全人類文明的高度去思想和行動。
中國人有不少貌似精明的“處世哲學”,有很多是不利於國家的現代化和民族進步的。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之類的“哲學”就大有問題。這些明哲保身的“哲學”其實潛伏著極大的隱憂,因為它助長了民族的“孤立”、“冷血”和漠視人間悲劇,且難得有熱情為消滅這些悲劇作艱苦的努力。在漫長的華廈文明中,之所以“惡人”和“暴政”大有市場,就是有相當一部分國民擁有這種思維的結果。當他人在“惡人”和“暴政”的淫威下受苦受難時,因為暫時與己無關(說不準不久就有關)就作“壁上觀”。等到他自己遭遇同樣的悲劇時,別人也因與己無關而“隔岸觀火”。所以中國的正義和善良的力量難得團結起來,“惡人”和“暴政”因為缺乏強有力的抗衡而恣意蔓延。
從上述的“處世哲學”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缺乏“開放的視野”,國民的眼界是“封閉”和“本位”的,導致中國的現代化起步維艱且出現多次反覆。在世界人民眼中,中國人是異常精明的,但因缺乏“開放視野”的緣故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使人類社會最根本的文明成果與中國失之交臂。
當擁有開放視野的民族對外交往時,他們的外交準則就不單是某個國家是否對他們有利,是否聽他們的話,還要看這個國家的政府是不是代表人民,政治是否修明,國民是否具備最基本的文明水準,以及這個國家是否有希望,明天是否會更好……
平和的心態
不卑不亢的外交節操
邁進現代化門檻的中國不可能不和外國打交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中國人和外國人交往的頻度和廣度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只有唐帝國時期例外),差不多每座大中城市和半數以上的縣級小城都有外國人旅行或長駐,以至普通的中國公民也免不了要和外國人打交道。因此“外交”不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部分中國公民必須面對的事情。中國人在“外交”上應該保持什麼姿態?恐怕大部分人都能夠用“不卑不亢”四個字來回答,但真正用這四個字來規範自己“外交”行動的公民卻不是很多。
“不卑不亢”是現代公民應該擁有的外交節操。
一定的社會責任心
並不是每個國民都擁有這一素質。“社會責任心”是區分一個人為“文明人”還是“野蠻人”的試金石。缺乏“社會責任心”的人,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擁有多少財富,受過多么高的正規教育,多么精明能幹,實際上仍和“野蠻人”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總統甘迺迪的就職演說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強烈的震撼力量,就是因為結尾的兩句話:“不要總是問社會為你作了什麼;多問一下你為社會作了什麼!”
培養
關於如何做人
一個目標:以培養獨立人格,自由精神為目標。二個堅持:堅持禮儀教育;堅持法律教育。
這是因為如果一個人具有了獨立人格,自由精神,那么他將永遠的擺脫象幽靈一樣附著在中國人身上的“努性”,而他身上的靈性:諸如偉大的想像力,創造力,必將如那噴薄欲出的朝霞光耀世界!
而禮儀教育,法律教育則可以使孩子的言行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盡情施展。
具體做法:
1、從一年級開始,進行憲法學習,明確國家和公民的關係;公民的權利,義務。國家的責任,義務。
2、從一年級開始,進行道德禮儀教育,並進行嚴格的實踐。
3、培養辯論意識,普及理性精神。可經常性的將一些社會熱點引入課堂,任由孩子們分析,辯論。
4、培養談判意識,普及協商精神。可經常性的將發生在同學間的一些磨擦,衝突放到桌面上任由孩子們自由協商解決。
關於基本學識教育
一個目標:以培養身心健康的人為目標。二個堅持:堅持切身性;堅持公益性。
這是因為如果孩子們懂得了如何科學使用自已的身心;並使自已的言行符合科學規範。那么,我們的社會必將步入以科學為依據的高層次文明狀態。我們的國民必將因此而身心強健,心明眼亮。
具體做法:
1、從一年級開始,普及保健知識。
2、從一年級開始,普及環保知識。
3、從一年級開始,普及安全知識。
4、從一年級開始,普及節材節能知識。
5、從一年級開始,普及美學知識。
6、從一年級開始,普及金錢與快樂關係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