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寺(杭州西湖孤山寺)

孤山寺(杭州西湖孤山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杭州西湖孤山寺,由天竺僧於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持辟支佛頷骨舍利建塔開山創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餘年歷史。唐代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閣,作《錢塘湖春行》、《孤山寺遇雨》等詩文。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名廣化寺,熙寧六年(1073年)寺僧志詮建柏堂,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作《孤山二詠並引﹒柏堂﹒竹閣》等詩文。清光緒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資移建和復建竹閣、柏堂等建築,現存西泠印社內。1952年孤山寺(廣化寺)仍有房屋36間、常住2人。 解放後,一度作為培養春蘭的基地,稱杭州蘭苑。1957年,孤山寺(廣化寺)大殿因大梁被白蟻蝕空而拆除,孤山寺(廣化寺)遺存的竹閣、柏堂為西泠印社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孤山寺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孤山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竹閣、柏堂
  • 創建時間: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
  • 景點特色: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等詩讚之
  • 別名:北宋改名廣化寺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景點特色,所獲榮譽-名家讚美詩文,旅遊信息,

發展歷史

(一)2013年,邵玉貞著的《西湖孤山》一書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是曾任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先生主編的《杭州全書西湖叢書》之一,對孤山寺(廣化寺)的記載[1]:
廣化寺位於孤山之南,唐、宋人稱孤山寺,唐代白居易有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始建於南朝陳文帝(560—566)天嘉初年,初名永福寺。有天竺僧持辟支佛骨舍利至杭,於孤山筑西閣,建永福寺,立辟支塔。唐武宗會昌滅法,遭兵燹,寺圮。宋真宗大中祥符間,僧人方簡在孤山寺廢墟上重建寺觀,改額廣化寺,復建辟支佛骨塔、竹閣、柏堂、水鑒堂、涵輝亭、凌雲閣、金沙井諸勝。南宋紹興年間,改創四聖觀。元代,楊璉真伽改為萬壽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年,劉基復建,歲久傾圮。崇禎甲申年,杭人在其外建數峰閣,水部陳調元再次重建,並將漢至明代的名賢都列在其中祭祀,仍然稱為廣化寺。清鹹豐十年(1861),毀於太平軍火燒。清光緒二年(1876),丁丙捐資復建柏堂、移建竹閣,開挖小蓮池。清光緒三年(1877)春,丁丙、丁申兄弟捐資建蔣果敏公祠。光緒六年(1880),由僧人募建廣化寺大雄寶殿,經兩任主持,始完其事。重修後的廣化寺已不如當年之氣派,其大門沿馬路僅樓上、樓下三間。再後來竹閣、柏堂也逐漸與廣化寺分離,轉同蔣果敏公祠連成一片,並逐漸過渡為西泠印社初創時的活動場所之一。解放後,一度作為培養春蘭的基地,稱杭州蘭苑。1957年,廣化寺因大梁被白蟻蝕空而拆除。追溯其淵源,西泠印社內的竹閣、柏堂,均為孤山寺遺蹟。
(二)孤山寺(廣化寺)大事記
孤山寺(北宋改名廣化寺),由天竺僧於南朝陳文帝天嘉元年(560)持辟支佛頷骨舍利來此地建塔開山創建,亦名永福寺,有1400餘年歷史,是西湖畔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的寺廟。【《鹹淳臨安志》卷之七十九(寺觀五)記載:“廣化院,在北山,舊在孤山,天嘉元年建,名永福,大中祥符改今額,有白公竹閣,柏堂,水鑒堂,涵輝亭,凌雲閣,金沙井,辟支佛骨塔……永福慧琳和尚塔。”】[2]
唐代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建竹閣,作《錢塘湖春行》、《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孤山寺遇雨》、《宿竹閣》、《竹樓宿》等詩文。長慶四年(824年)白居易摯友、從宰相退任浙東觀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元稹應邀游孤山寺作《永福寺石壁法華經記》。
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改名廣化寺,熙寧六年(1073年)寺僧志詮建柏堂,時任杭州通判的蘇東坡作《孤山二詠並引﹒柏堂﹒竹閣》等詩文。
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宋高宗皇帝趙構下旨改建孤山寺等為皇家道觀四聖延祥觀,孤山寺等被遷至北山。淳佑十二年(1252年)太史局請宋理宗趙昀旨擴建四聖延祥觀為西太乙宮,改涼堂為西太乙宮正殿黃庭殿。
明朝天順三年(1458年)杭州郡守胡浚遷回竹閣(又名三賢堂、四賢堂)於孤山舊址。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重浚西湖並復建孤山寺柏堂、竹閣,時任浙江巡撫三寶撰書《重浚西湖並復柏堂竹閣記》並刻碑(石碑於2016年西泠印社移於數峰閣遺址東側)。清光緒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資移建和復建竹閣、柏堂等建築,現存西泠印社內。
據《杭州民族宗教志》記載,1952年孤山寺(廣化寺)仍有房屋36間、常住2人。[3]
後來,孤山寺(廣化寺)一度作為培養春蘭的基地,稱杭州蘭苑,朱德委員長曾來此地看蘭花。“.....松木場花圃無處安放,領導決定放在廣化寺。廣化寺在孤山的南面,樓外樓之西。朱德委員長喜愛養蘭。他來廣化寺看到有這么多蘭花非常高興,鼓勵再發展。於是陳皓先生就與諸友仁他們出去收蘭花了。好在諸友仁記得很多老客戶,成效非常好。廣化寺的蘭花數量迅速上升,品種也多起來了"[4]
邵玉貞著的《西湖孤山》記載:“1957年,廣化寺因大梁被白蟻蝕空而拆除。追溯其淵源,西泠印社內的竹閣、柏堂,均為孤山寺遺蹟。”[1]

主要景點

孤山寺的遺存,主要是有竹閣、柏堂等
(1)竹閣:據《鹹淳臨安志》載:“舊在廣化寺,柏堂後有小閣,多植竹,白公每其間,遂以名。”竹閣相傳最初為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所築,其曾作《宿竹閣詩》:‘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巧未能勝拙,忙應不及閒。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閣後廢圮,明嘉靖二十四年(1546),太守陳一貫重建,祀白公。現存竹閣為清光緒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資遷建,為印社展覽場所之一”。
(2)柏堂:據《鹹淳臨安志》載:“陳文帝天嘉二年建廣化寺,寺有當時所植二柏,其一已枯。宋釋志詮所作之堂。"由孤山寺(北宋改名廣化寺)僧志銓創建於宋(960-1279),柏堂因樹而得名,源於陳朝(557-589)孤山寺的兩株柏樹。原跡久圮,現存柏堂為清光緒二年(1876)丁申、丁丙兄弟捐資所建,俞樾題額,現為印社社史廳。

景點特色

(1)杭州西湖孤山寺(廣化寺)有1400餘年歷史,是西湖畔有文字可考的最古老寺廟。元稹、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俞樾等眾多文豪撰詩文贊之
(2)杭州西湖孤山寺位處杭州西湖孤山島上,風景絕佳。

所獲榮譽-名家讚美詩文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
唐·白居易
山榴花似結紅巾,容艷新妍占斷春。
色相故關行地道,香塵擬觸坐禪人。
瞿曇弟子君知否。恐是天魔女化身。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唐·白居易
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
盧橘子低山雨重,栟櫚葉戰水風涼。
煙波淡盪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
到岸請君回首望,蓬萊宮在水中央。
孤山寺遇雨詩
唐·白居易
拂波雲色重,灑葉雨聲繁。
水鷺雙飛起,風荷一向翻。
空濛連北岸,蕭颯入東軒。
或擬湖中宿,留船在寺門。
宿竹閣
唐·白居易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
清虛當服藥,幽獨抵歸山。
巧未能勝拙,忙應不及閒。
無勞別修道,即此是玄關。
竹樓宿
唐·白居易
小書樓下千竿竹,深火爐前一盞燈。
此處與誰相伴宿,燒丹道士坐禪僧。
題杭州孤山寺
唐·張祜
樓台聳碧岑,一逕入湖心。
不雨山長潤,無雲水自陰。
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猶憶西窗月,鐘聲在北林。
孤山寺
北宋·林逋(字和靖)
雲峰水樹南朝寺,只隔叢篁作並鄰。
破殿靜披齏臼古,齋房閒試酪奴春。
白公睡閣幽如畫,張祜詩牌妙入神。
乘興醉來拖木突,翠苔蒼薛百磷磷。
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
北宋·林逋(字和靖)
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祇待重來看雪天。
孤山二詠並引
北宋·蘇軾
孤山有陳時柏二株。其一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為兒時,已見其枯矣,然堅悍如金石,愈於未枯者。僧志詮作堂於其側,名之曰柏堂。堂與白公居易竹閣相連屬。余作二詩以記之。
柏 堂
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姿尚宛然。
雙乾一先神物化,九朝三見太平年。
忽驚華構依岩出,乞與佳名到處傳。
此柏未枯君記取,灰心聊伴小乘禪。
竹 閣
海山兜率兩茫然,古寺無人竹滿軒。
白鶴不留歸後語,蒼龍猶是種時孫。
兩叢卻似蕭郎筆,十畝空懷渭上村。
欲把新詩問遺像,病維摩詰更無言。
竹閣見憶
北宋·蘇軾
柏堂南畔竹如雲,此閣何人是主人。
但遣先生披鶴氅,不須更畫樂天真。

旅遊信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