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區位境域,自然環境,濱江港口,自然資源,城市人口,政治情況,經濟發展,綜合實力,經濟構成,上市公司,社會發展,科技發展,醫療衛生,教育事業,體育事業,友好城市,慈善公益,環保綠化,交通概況,鐵路,公路,水路,航空,文化風俗,本地方言,文化活動,地方風俗,相關詩詞,美食特產,旅遊資源,旅遊景區,主城公園,地方名人,古代名人,現代名人,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史前文明
夏商周春秋戰國
商末,
周太王之子
泰伯、
仲雍南奔,建立勾吳。3000多年前,這裡的土著文化與中原文化相融合,成為先進的
吳文化組成部分。
江陰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500多年。在
春秋時期,這裡地屬
吳國延陵,曾是吳公子
季札的封地,
季札避耕於申港南
舜過山下,名動古中原的
延陵季子葬於今江陰申港。季札與
孔子同時代而年長,孔子對這位前輩推崇備至,根據現有資料,孔子一生至少有四次盛讚季札,並且親手立下了著名的
延陵季子碑。
澄江街道秦漢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為延陵鄉,屬
會稽郡。漢高帝五年(前202年)為
毗陵縣暨陽鄉,屬會稽郡。東漢永建四年(135年)至三國為毗陵縣暨陽鄉,屬
吳郡。
三國
江陰 晉朝
相傳酒聖
杜康偕同好友
劉伶隱居於江陰城東,釀造
黑杜酒,有“江陰黑酒飲三碗,醉倒劉伶整三天”的故事。
南朝
江陰(
暨陽)建立之初,轄境大約是今天的江陰市、
張家港市(限主城區等大部)、
靖江市三市地理面積總和。
隋唐
會昌四年(844年),升為望縣,為地方上規制最大縣之一。
五代十國屬
南唐,始置江陰軍(937年-990年),領江陰一縣。
宋朝
北宋淳化三年(993年)復置
江陰軍。北宋初年,江陰
知軍范宗古遷址興建
江陰文廟。范仲淹稱讚江陰文廟“堂焉巍奐,廊焉徘徊,大門斯清,高門有閌”。王安石求守江陰而未能如願,珠犀魚蟹之句,江陰人往往能誦。熙寧四年(1071年)廢軍為縣。
南宋時期,江陰設立
江陰軍(1127年-1157年,1161年-1277年)。“軍”相當於“州”級別,江陰軍為獨立建制,是
兩浙路十四州二軍之一。
南宋
韓世忠曾引軍退守江陰軍,在砂山留下藏軍洞。
岳飛亦曾駐守江陰。
辛棄疾在江陰任
簽判期間,負責起草書寫來往公文,協助
知軍處理地方政務。
江陰城建宋代江陰紡織業發達,周莊、華士一帶家家農戶都有織布機,始稱江南
布碼頭。
元朝
明朝
明初設“江陰衛”水師炮台,至明中期沿海一帶倭寇橫行,崇禎八年在江陰大、小石灣配置紅夷大炮11座,防備倭寇。
今靖江地區本為江陰陰沙(馬馱沙),相當於上海的崇明島,因
江潮沖刷和
地轉偏向力而與對岸接壤,使用
吳語。明
成化七年(1471年),應天巡撫
滕昭上書
朝廷,以“居長江下游,扼江海門戶,捍衛全吳,足稱重鎮”為由奏分江陰之馬馱沙,
成化帝同意設縣,置
靖江縣。
“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
徐霞客遊記》作者游聖
徐霞客生於江陰。
在江陰漫長的歷史中,湧現了大批愛國
民族英雄。明代正德初宦官
劉瑾擅政誤國,在朝的三位江陰人——主事
黃昭、御史
貢安甫、
史良佐,或以挽死諫,或以奏章忤。
李詡在《戒庵老人漫筆》中稱之為“江陰一時三忠”。還有勇斗閹官
魏忠賢,慷慨赴獄、死於酷刑、被列入“東林後七君子”的
繆昌期、
李應升。
清朝
江陰城因血戰清兵八十一天而譽為“
忠義之邦”。1645年,江陰本已降清,但“
剃髮令”“
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頒布激怒了江陰人。抵制剃髮令的抗清守城戰,面對清軍二十四萬大軍攜二百多門大炮圍城,江陰全城百姓在
抗清三公閻應元、
陳明遇、
馮厚敦的帶領下獨守孤城八十一天,殺死清兵七萬五千餘人。江陰城內死者九萬七千餘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餘人,城中僅存五十三人。全城殉節,“竟無一人降者”。史稱“
江陰八十一日”。清初狀元
韓菼作《
江陰城守紀》記錄江陰抗清之戰。清代4部《江陰縣誌》、《江上孤忠錄》、《
江上遺聞》、《
閻典史傳》等文獻亦記載
江陰八十一日。江陰抗清留下“十萬人同心死義”“活人不及死人香”的壯烈故事。“不獨為禮讓之邑,實稱忠獻之邦,長江底柱,允足表峙東南也”。
明末乙酉後,獲“義城”之名。江陰人立“忠邦峰”,懷念保邦死難者。狀元、江蘇學政、戶部侍郎
姚文田於1799年為江陰題“
忠義之邦”四個大字,道光年間摹作南門門額光前裕後。
江陰楊舍堡城建於明
嘉靖三十七年,清
乾隆三年(1738年)在江陰
知縣主持下由江陰東鄉六鎮楊舍、馬嘶、顧山、華墅、周莊、章卿共同出資維修。
清代江陰是江蘇省唯一一個擁有雙城(澄江
縣城和楊舍
堡城)的強縣。
明清江南衣被天下,江陰有雷溝大布。江陰土布有“日產萬匹,遠銷南洋”之盛。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3/0d0/nBnauEWZyUWY3czM4EjN4kTMlZmMkZWYxIGM1ITM5MzN3kTYkhzM3MDM3Y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近現代
民國時期,
孫中山留下了“叫全國的文明,從江陰發起“的倡言。
1937年冬
日本侵略軍炮擊江陰,南門“義之”二字毀。1947年
蔣介石為江陰手書“
忠義之邦”四字,今刻於
南門。江陰“人心齊,民性剛”的城市精神源於此。
1953年改屬
蘇州地區。
江陰老地圖。1471年分馬馱沙立靖江,1962年分楊舍等地立張家港。1957年,
國務院批覆同意江陰東部分出一部分與
常熟西北部的一部分組成新的城市
沙洲縣(今
張家港市)。江陰劃出楊舍、
後塍、塘市、德積、
大新、中興、晨陽、泗港、南沙。江陰與
張家港市區同根同源。
1987年4月23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江陰縣設立江陰市。設10個鎮20個鄉。
2001年6月,江陰市28個鎮合為20個鎮。2005年,江陰市20個鎮合為16個鎮。2007年撤
澄江鎮建
澄江街道。2009年撤南閘鎮雲亭鎮設
街道辦。
2017年7月13日,江蘇省委
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江陰市縣級集成
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決定實現市縣同權,除法律法規規章明確規定必須由設區市行使的職權外,賦予江陰與
設區市同等的經濟社會和行政管理許可權,賦予
江陰的鎮、街道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2018年4月26日,《江陰市縣級集成改革試點賦權清單》通過,無錫市行使的282項權力放至江陰市。
行政區劃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地處江陰市核心城區,是江陰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面積124平方公里,人口50萬。
澄江街道 雲亭街道
雲亭街道位於江陰城區東南部,面積40平方公里。四面環山出白雲,十里長亭居其中。
南閘街道
南閘街道位於江陰城區西南部,面積45平方公里。建水利設施下閘而得名。
月城鎮
月城鎮位於江陰市西南部,面積38.54平方公里,是久負盛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南朝為護衛江陰郡治夏城而築艦浦城,建月牙形城堡故名。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1/7a7/nBnauEzMxETOhNDN1QzNiRzYkVWY5MTO3ITOkFzM5czMjZWY2MzNmBjZ5c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青陽鎮、青陽園區
青陽鎮地處江陰市南端,面積67.56平方公里。晉道教淨明祖師
許遜號青暘,於此建寺布道,地因人名青暘後改青陽。
江陰高新區青陽園區位於桐岐鎮,桐岐為古芙蓉湖一隅,唐宋間村落名峒錡後改桐岐。青陽園區面積11.8平方公里。
徐霞客鎮
馬鎮是徐霞客的故鄉,改名霞客鎮,宋慶元間江陰設驛道、建急遞鋪,以為往返馬匹駐歇地,遂成馬鎮。
璜塘鎮相傳有鳳棲於慈雲寺,遂取金鳳鄉名,域內有黃溪河時名黃塘後改璜塘。
華士鎮
華士鎮位於江陰市東部,是“天下第一村”
華西村所在鎮,面積74.58平方公里。古稱花墅後名華墅,宋元間為江南棉花交易集散中心稱花市,因集鎮位於白龍山砂山南麓,別稱龍砂。
周莊鎮
周莊鎮位於江陰市東部,面積78.9平方公里。明時成市集,曾為周姓莊園遂稱現名。
長壽鎮古稱安阜、永安,宋時名長壽,設巡檢司駐此。
新橋鎮
新橋鎮地處江陰市東南,是全球最大
紡織服裝工業基地,面積19.3平方公里。古湖堰塞成原,聚民建村,宋元時稱新橋里,明時蔡港河建南新橋,兩岸漸成市集,地因橋名。
長涇鎮
長涇鎮位於江陰市東南,面積54平方公里。長涇古為東舜城域,境內有涇里河及東、西涇河,域因水名“三涇里”,宋元間形成市集,後建置為長涇鎮。
河塘鎮明代建何宕橋,後易名河塘橋,地因橋名。
顧山鎮
顧山鎮是江南古鎮、紅豆故鄉,地處江陰市東南,面積50平方公里。境內一山,俗稱三界石,又名龜山、孤山,南梁成市集,山名顧山,地因山名。
北漍鎮古為暨陽湖一隅堰塞而成,宋元間形成村落,明中期成市集名北角市,清初易名北漍。
祝塘鎮
祝塘鎮位於江陰市東南,面積59.45平方公里。域內水網密布,宋時圍塘築堤成市集,故名築塘,後易築為祝。
文林鎮古為西舜城域,宋時村落名門村,鄉民好學因“文人如林”而得名。
江陰高新區
江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國家級高新區。前身為1992年創建的江陰經濟開發區。2002年,省委、省政府賦予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經濟審批權和行政級別。2012年6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占地53平方公里。高新區位於
城東街道,原
山觀鎮,山觀原名三官,因有
三官殿而得名。山觀西以
白屈港與原
要塞鎮相接,北東南三面蟠龍山、鳳凰山、香山、稷山、定山、耙齒山、售山(壽山)眾山毗連。
江陰臨港開發區(夏港、申港、利港、璜土)
夏港街道面積29.96平方公里。古稱夏浦,相傳禹跡所經故名。
申港街道面積39平方公里。古稱申浦,因黃歇開鑿申浦河而名。江陰國家綜合保稅區位於申港。
利港街道面積59.42平方公里。原稱漁浦,因漁港得利而名。西石橋鎮位於市境西部,距江陰市城區14公里。
璜土鎮位於江陰最西部,面積64.49平方公里。有
萬安橋又稱
黃土橋,因橋名,宋時設黃土急遞鋪,後改名璜土寓意土美如玉。石莊鎮為沿港交易而立樁供泊靠,始稱石樁後改稱石莊。
江陰-靖江園區
地理環境
區位境域
江陰市位於蘇南沿江,總面積987.53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11.7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75.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中長江水面56.7平方公里。沿江深水岸線長達35公里。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4/a6a/nBnaukTM2IjMjRTY0kzN4Y2MkRmN0EGNhRTNiNDMjZGZmNzYlN2MjNmZ5M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江陰位於北緯31°40′34″至31°57′36″,東經119°59′至120°34′30″。
從江陰到
上海、
南京各148公里,到無錫、常州各38公里。江陰和市區的山丘總體上呈北東走向,其高度由西南往東北逐級下降。
自然環境
江陰地處太湖水網平原北端,長江南部
沖積平原,全境地勢平緩,平均海拔6米左右,西南邊緣地勢偏低,中部、東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間,地勢較高亢。中部山丘多在海拔200米左右,以定山273.8米為最高,東北部黃山海拔91.7米。濱臨長江,全境有乾、支河流550餘條。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f/b0e/nBnauUWZ4kDZkZmMmF2YhZzM5QDOzEDZ3EjMwQWYxMDNmNGMyEGMkdjYz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江陰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7℃,年降雨量1040.7毫米。四季分明,冬季陰冷潮濕,夏季較炎熱,春秋季節氣候宜人,是長江下游小麥、水稻等梁作物的重要產地之一。江陰境內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優良用材的樹種有杉木、
檫樹、樟樹、
紫楠、紅楠、
麻櫟、錐栗、
榆樹等。藥用植物40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魚類為90多種,太湖中的銀魚,長江中的
刀魚、
鰣魚、
河豚是名貴魚類;獸類有30多種,主要有華南兔、穿山甲、
豹貓、黃鼬等。長江江陰斷段水質處於Ⅱ~Ⅲ類水。
濱江港口
長江江陰段江面最為狹窄,故江陰自古就為扼守長江咽喉的“第一
要塞”。明清兩代都在江陰築有大量炮台等重要的防禦工事。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7/362/nBnauQjMmZGOwcDMmJTZ5Y2N1IzNlBjM1IjYjFDM3gzYxMjY0QmY4MzNmJ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長江江陰段最窄江面僅1200多米,萬里長江到此驟然緊束、隨後呈喇叭狀放開,古往今來,守江必守江陰,是為軍事重地,戰時要塞,
江陰要塞是吳淞口後的第二道由海入江的江防咽喉,素稱為“鎖航要道”。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境內3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是為“
黃金水道”黃金地段。通過長江江陰段的
黃金水道,江輪可從上海市直達
重慶市。
盛唐起,江陰就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埠。宋代
王安石曾賦詩讚曰:“黃田港口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1992年5月,江陰港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
對外開放口,可直通海外。江陰口岸海關、
出入境檢驗檢疫等獨立查驗機構以及
長江引航中心、
外輪代理、外輪供應等服務機構配套齊全,各類碼頭泊位建成45個,其中萬噸級19個。建成了長江中下游最大的石化儲運基地和國家糧食儲備庫。2009年12月8日江陰市港口吞吐量超過一億噸,
江陰港成為全國第五個億噸級內河港。
自然資源
土地
江陰市土地總面積148.2萬畝,折合988平方公里。2001年末耕地面積767892畝,其中園地面積7574畝,林地面積30154畝,牧草地166畝,城鎮及工礦用地305987畝,交通用地58883畝,水域面積292312畝,未利用土地18334畝。江陰市人均耕地面積僅0.68畝。複種指數1.5。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b/d8e/nBnauEGOlJzYmlzYyETOiBTMlRTN0UWZxkjMkFTYhJGMwEDZjRGOmR2Mll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光熱
太陽年輻射總量115.7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中太陽輻射月總量以7月和8月最多,分別為13.5千卡/平方厘米和13.7千卡/平方厘米;12月和1月最少,均為6.3千卡/平方厘米。
水
江陰市境內的河、溝、渠、塘等,總水量為4734萬立方米。長江江陰段區間水量一般為13.1億立方米,年大氣降水補給9.84億立方米,江陰市沿江水閘總引水能力為927立方米/秒,通江水閘及涵洞年總引水量為11.05億立方米。地下總水量為1.21億立方米。
地下水類型分為: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水含水層,分布於境內除低山以外的廣大地區,為地下水主要開採區;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含水層,主要分布在西郊-山觀、周莊-月城、祝塘-新橋,含水層主要為二疊系青龍組灰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含水岩性以泥盆系砂岩為主,富水性不均勻。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0/599/nBnauYGZ4EGNycjZzYjY2kDMjJWZyEWNmFmM5I2YidTYjdDZzY2YwUGMzc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生物
江陰市境內植物資源主要有五大類:糧油農作物類、蔬菜類、瓜果類、林木花卉類、野生植物類。
動物資源主要有家畜、家禽、水產類、昆蟲類等四大類;微生物類以真菌類為主。
礦產
江陰市的地質條件決定了本區礦產資源種類少,分布範圍有限。江陰市主要礦產有:建築石料,遍布於境內所有山丘,為泥盆系砂岩和石英砂岩,其中部分石英砂岩可作為玻璃原料;白泥,分布在秦望山和觀山之間,為泥盆系茅山群砂岩的粘土夾層,質地較好;泥炭,分布範圍較廣,主要在峭岐鎮東南1公里處,埋藏於地表1米之下;煤,主要分布在南閘-山觀向斜、青陽-祝塘-北漍向斜的構造盆地中,含煤地層絕大部分為二疊系龍潭煤系,極個別為二疊系堰橋組;磚瓦粘土,廣泛分布,為第四系全新統地層。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4/7ed/nBnauYGZhRTOwADZ4UjM5UGNwUTY5YDMmZjNiRTN5QzMxI2YxIGZ4YGZmV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城市人口
2018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25.95萬人,常住人口165.1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990人,出生率7.95‰;死亡人口9227人,死亡率7.3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1‰。全市人均預期壽命為81.98歲。
江陰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81元,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957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36元,增長8.5%。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7.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8.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2187元,增長6.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632元,增長6.2%。
政治情況
經濟發展
綜合實力
2018年,江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06.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3.05萬元。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6/c8a/nBnauQWO3cDN1kDNzEjYjFjYzgzNkVTZ4YmNlBjNjVTMzMmY1ITO5UmZxU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全年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36.98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91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1697.29億元,增長6.0%。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0:54.4:44.6,三產增加值占GDP比重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全年提供就業崗位6.16萬個,本地勞動力實現就業4.95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53萬人,城鎮困難人員再就業59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5%。扶持自主創業5639人,帶動就業2.35萬人,發放各類創業補貼742.1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479萬元。
年末擁有各類工商登記市場主體總數177633戶,增長14.5%。企業總數62132戶,增長14.1%;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企業3530戶,外商投資企業1160戶,私營企業57442戶。個體工商戶總數115501戶,增長14.7%。
經濟構成
工業
江陰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6059.13億元,增長15.5%;其中輕工業實現產值1826.02億元,增長9.4%;重工業實現產值4233.11億元,增長18.3%。在全市跟蹤統計的15種重點產品中,有12種產品的產量實現正增長。全年工業用電量240.84億千瓦時,增長5.6%。
江陰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034.54億元,增長11.4%;產品銷售率為98.5%,與上年持平;利潤總額428.49億元,增長2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13.7%,比上年擴大1.0個百分點,虧損額18.28億元,比上年減少5.46億元。
江陰工業百強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4112.47億元,實現利潤352.03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68.1%和82.1%。海瀾集團、興澄特鋼等2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1000億元,澄星集團、三房巷集團等2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500億元。華西集團、新長江集團、陽光集團等3家企業集團稅務銷售超300億元。
農業
全年糧食總產量13.06萬噸,增長3.5%,其中穀物總產量12.68萬噸,增長3.5%。油料總產量1249噸,下降45.5%。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b/5d0/nBnaukjZxIDO4cDZ1QjM5MDMhZGZyUTYzEWZ5MmZ4MmMxkjYwEzN0IGOzc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9.9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32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0.5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47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2.08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61千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15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06千公頃。
主要畜產品中,肉類總產量0.47萬噸,下降85.3%;其中豬牛羊肉0.35萬噸,下降86.5%。牛奶1.29萬噸,下降23.7%。全年水產品產量2.59萬噸,增長0.8%。
建築業
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21.80億元,增長7.6%。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6%。分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0.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分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下降54.8%,民間投資增長26.7%,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下降34.1%。
房地產市場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24.5%。商品房施工面積1439.26萬平方米,增長1.4%;商品房銷售面積330.19萬平方米,增長3.8%。全年商品房銷售額288.50億元,增長12.4%;其中住宅銷售額248.52億元,增長8.3%。
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9.29億元,增長10.0%;其中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895.18億元,增長10.0%;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54.11億元,增長9.6%。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增長9.2%,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3.5%,糧油食品類增長16.4%,服裝鞋帽針紡織類增長18.2%。
開放型經濟
全市實現進出口243.59億美元,增長15.4%;其中出口143.18億美元,增長17.2%;進口100.41億美元,增長13.0%。從結構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分別比上年提升1.6個和3.2個百分點。江陰獲評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服裝)。
全年到位註冊外資9.51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53個,比上年增加10個;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27個,比上年增加14個。全年新批境外投資項目29個,中方協定投資額7.30億美元。對“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9個,中方協定投資額2.32億美元。
交通、郵電和旅遊業
年末公路總里程236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2.7公里。年末全社會擁有車輛53.16萬輛,其中汽車48.98萬輛,增長6.1%。私人汽車擁有量42.51萬輛,增長8.1%。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6/bd2/nBnauATOjZGNygTZwMjZxgzMlJDOkBjNjF2NzY2N3IjNkdDOihTMhFDM2g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全年完成客運量406萬人次,下降2.4%;完成貨運量4524萬噸,增長0.1%。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7559.78萬噸,增長10.0%。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4.77億元,增長31.2%;郵政業務總收入4.25億元,增長10.5%。年末行動電話用戶242.98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185.15萬戶。
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1789.17萬人次,增長6.1%;接待入境過夜旅遊者2.05萬人次,下降11.8%。旅遊總收入317.15億元,增長9.1%。
財政和金融
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4.04億元,增長8.0%;其中稅收收入223.01億元,增長1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0.48億元,增長1.4%。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本外幣存款餘額3689.01億元,比年初增長0.7%;各項本外幣貸款餘額3047.78億元,比年初增長2.8%。存款中,住戶存款餘額1262.67億元,比年初增長8.0%。住戶貸款中,人民幣短期貸款92.67億元,比年初增加2.64億元;中長期貸款351.13億元,比年初增加33.16億元。
全市證券交易開戶總數29.08萬戶,下降3.2%;證券機構交易金額5153.57億元,下降21.8%。年末全市擁有上市公司48家,包括境外上市16家,境內上市32家,其中主機板19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6家。實現保費收入77.13億元,增長7.9%;其中財產險收入22.36億元,增長0.7%;人壽險收入54.77億元,增長11.2%。
上市公司
江陰譽為“中國資本第一縣”。至2017年年末,江陰上市公司達48家(其中A股境內滬深32家,境外上市16家),其中主機板19家,中小板7家,創業板6家。
江陰上市公司名單(48家)社會發展
科技發展
2018年企業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1項。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026.05億元,全社會R&D支出占GDP的比重為3.02%。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6/049/nBnauM2YmVTYjRTOmFTNyUGN2MjNlBTM4IzN2YWMkZ2MkhTYlFjNhJGOzg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8家。全市專利授權488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06件。
醫療衛生
江陰市擁有醫院、衛生院4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
教育事業
元代創辦江陰最早書院“
澄江書院”,歷史上曾先後創辦書院10多所,清代所建
南菁書院最負盛名。
國中:36所
高中:12所
體育事業
江陰市人均公共體育設施場地面積2.74平方米。體彩銷量在全國縣級市排名第一。
友好城市
巴西奧里藏特 | | 義大利托爾托納 | | 美國阿拉美達 |
| | 南非馬洛迪 | 摩洛哥穆罕默迪亞 | |
慈善公益
2017年,慈善組織累計募集善款3853萬元。2014胡潤慈善榜上江陰企業家
任元林以2.5億元捐贈總額位列第四。
環保綠化
全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8.3%,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71.2%。全市森林覆蓋面積2.27萬公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5398.75公頃,綠地面積4993.75公頃。
交通概況
鐵路
公路
江陰長江公路大橋:
江陰大橋是中國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跨徑鋼懸索橋,溝通同三(黑龍江同江一海南三亞)和京滬兩大國道主幹線過江。
澄琴公路、澄巫公路
水路
航空
江陰華西直升機場
文化風俗
本地方言
江陰話擁有許多特有
辭彙,是歷代江陰人語言文化結晶。江陰地處蘇常二府
方言交界地區,兼具二者特徵。
江陰話保留
全濁聲母,皮bi/同dong/橋dʑiau/縫vong/習zih等;江陰話分
尖團音,尖tsien/千tsʰien/小siau/象ziang/靜dzin等;江陰話有
入聲韻,
平上去入四聲齊,四聲因清濁而各分陰陽。
江陰話分為城裡、東鄉、南鄉、西鄉四大門派。江陰境內4種
吳語口音分布:
1.澄要話:澄江、夏港、南閘、雲亭、山觀、峭岐。江陰城裡話以
硬著稱,剛鏘有力。29個聲母,43個韻母,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7聲調。
張家港南沙、港區、中興、後塍未計入。
2.澄東話:周莊、長涇、祝塘、華士、新橋、顧山。典型
翹舌音吳語,有高達34個
聲母,比國語聲母多13個。張家港楊舍、泗港、塘市、閘上、後塍未計入。
3.澄南話:月城、青陽、徐霞客、雲亭南、周莊南、祝塘南。語音優美。
4.澄西話:申港、利港、璜土。你咕、我咕。
5.灘里話:石莊和利港的江邊,江北話移民方言,屬江淮官話通泰片。
文化活動
電影節
地方風俗
江陰集場
江陰集場又稱“廟市”或“節場”。早期集場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後來集場成為中國市集。悠久的吳文化孕育了江陰深厚的文化底蘊,江陰廟會集場這一民俗傳統已有上千年歷史。
龍舟競渡
龍舟競渡是為預慶端陽,活動日在農曆三月十七、十八或者農曆四月初十、十一。一般兩天。
春節風俗
江陰人過年從農曆十二月十七開始過年準備,一直到元宵節結束。十二月十七、十八日“撣檐塵”(即搞家庭衛生),江陰話說“十七、十八,越撣越發。”
到廿三日,送灶家菩薩,照規矩,還要為灶家菩薩供奉糖果。
廿四日是接灶日,一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廿四夜飯”(小年夜飯)。
大年三十,市民在大門上貼春聯,至傍晚時分過節祭祖宗,送走祖宗之後吃團圓飯。
大年初一,開門放鞭炮,起得越早運氣越好。大年初一一清早就能聽見四周“噼里啪啦”爆竹聲。早餐吃紅湯糰圓,寓意團團圓圓、紅紅火火,還吃隔夜準備的年糕、餛飩、饅頭等。
相關詩詞
詩詞名 | 作者 | 句選 |
---|
| | 蟋蟀期歸晚,茱萸節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興要長壽,卑棲隔近臣。 龍沙即此地,舊俗坐為鄰。(龍沙:華士) |
| 毗陵震澤九州通,士女歡娛萬國同。伐鼓撞鐘驚海上,新妝袨服照江東。 梅花落處疑殘雪,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雲官逢道泰,天長日久屬年豐。 |
| | 郡北乘流去,花間竟日行。海魚朝滿市,江鳥夜喧城。 止酒非關病,援琴不在聲。 應緣五斗米,數日滯淵明。 |
| |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 |
| |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
芙蓉湖 | | 丹樹村邊煙火微,,碧波深處雁初飛。 |
| | 相送煙汀畔,酒闌登小舟。 |
夫子篆 | | 季札墓傍碑,古稱尼父篆。始沿 春秋義,十字固莫剗。 磨敲任牧童,侵剝因野蘚。 嗟而後世人,萬言書不淺。 |
| 去無珠履為上賓,進船 申浦憶春申。 江田插秧鵓鴣雨,絲網得魚 雲母鱗。 青天折桂香未減,紫鼓煮蓴甘更新。 平時況可樂風月,吳物信美聊前陳。 |
予求守江陰未得酬昌叔憶江陰見及之作 | | 黃田港北水如天,萬里風檣看賈船。海外 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高亭笑語如昨日,末路塵沙非少年。 強乞一官終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憐。 |
| 持歸霄漢青綾被,去看吳都白馬潮。疊鼓渡江寒浪伏,鳴鐃入境野雲飄。 魚穿楊柳夸鯨膾,人采芙蓉學細腰。 家有三槐為太守,弟兄誰似李文饒。 |
| |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 芙蓉城中花冥冥,誰其主者石與丁。 |
菩薩蠻·贈張醫道服為別,且令餽河豚 | | 江頭楊柳路,馬踏春風去。 |
|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 |
|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 |
| 江國幽香,曾向雪中聞。 |
| 春江雪、一枝梅秀。 |
烏夜啼·戲贈籍中人 | 江頭三月清明,柳風輕。 |
| | 城上城隍古鏡中,城邊山色翠屏風。 魚是接海隨時足,稻米連湖逐歲豐。 太伯人民堪教育,春申溝港可疏通。 朱輪天使從君欲,異日能忘笑語同。 |
| | 他年皂蓋下蓬萊,更與君侯作佳傳。 |
居竹軒 | | 翠竹如雲江水春,結茅依竹住江濱。 |
| | |
題小香山梅花堂詩 | | 春隨香草千年艷,人與梅花一樣清。 |
| |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
| 江陰一女子 | 雪胔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
| | 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 |
華墅 | | 近游百里覽郊原,柔櫓來過華墅村。 |
望海樓 | 暨陽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頭。 何人好事欲窮覽,旁涯築起凌霄樓。 |
江陰好 | | 江陰好,山水氣勢雄。 三十三山羅四境,長江滾滾隱蛟龍。 四季景無窮。 |
夜過江陰履國防廢壘有作 | | 江陰天塹望無涯,廢壘猶存散似沙。 客過風興敵惶急,軍民游擊滿南華。 |
美食特產
江陰河豚:江陰是首個吃
河豚的地方,自古有“拚死吃河豚”之說。宋《袖中錦》開篇“天下第一:
監書、
內酒、
端硯……江陰縣河豚……”。明《
嘉靖江陰縣誌》是最早提到河豚的
地方志。20世紀50年代,長江下游只有江陰燒的河豚能賣。江陰是“中國河豚美食之鄉”,2009年“江陰河豚”成功申報全國唯一河豚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旅遊資源
江陰有歷代各級各類文物遺存370餘處,各級文保單位95處。
旅遊景區
一、澄江及周邊
江陰長江岸線美景 鵝鼻嘴公園:鵝洲覽勝、鵝洲神龜、鵝鼻洞(防空洞)、唐公碑、辛侯亭、霞客尋源碑、看雲聽潮亭、碑廊詠情、鵝山棧橋、江尾海頭、江陰大橋
黃山炮台、
江陰黃山:春秋吳國已在此築烽火台,南宋在此駐防,明朝配大炮11座防備倭寇入江,清代為防外艦入侵而增築炮台。江陰要塞有江上雄關之稱,抗戰爆發之前,要塞防務增築堡壘,增設炮台和守軍,有黃山、東山、西山、鵝山、蕭山等多個炮台。1937年,中日兩軍在黃山炮台周圍展開海空大戰。
江陰海戰中炮台設施和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摧毀。1949年,江陰要塞七千名官兵在炮台總台長
唐秉琳的率領下舉行起義。
黃山炮台現存明清三合土炮台遺址2處,有清末混凝土炮台3處,民國鋼筋混凝土炮台12處,另有彈藥庫3間、觀察所1座、機槍掩體3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山湖公園:樟林大道、涵春塢、秋水潭、煙雨廊橋、金沙灣、雲月橋、澄觀橋、銀珠港、大觀台、遊樂場
江陰外灘:船廠公園、韭菜港公園、長江、石灘、草地、步道
中山公園、江蘇學政衙署:
江蘇學政衙署為清朝江蘇省科舉之地,歷292年,
劉墉等曾於此主政江蘇學政。有“江南官署之冠”“江南第一衙署”之譽。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提學使,俗稱學台。中山公園始建於
北宋初年,名為萬春園,明代更名為清機園,清兵入城後變廢墟,重建,名季園,1860年
太平軍入侵後再毀,1885年再重建,名寄園,1906年改名壽山公園,1930年更名為中山公園。千年
紫藤、忠邦亭、心經碑、
遊樂場 江陰文廟:建於
北宋初年乾興、天聖年間,距今一千年,經多次整修擴建,江陰最大古建築群,蘇南最大文廟。慶曆新政期間,
宋仁宗下詔興學:“諸路州府軍監,除舊有學外,余並各令立學。”景祐年間,江陰“軍故無學,初建廟於觀風門外,學者肄習其中,後知軍范宗古以鄰郡獄,卜千軍治之東南。”時任
蘇州知州的
范仲淹於景祐三年(1036年)撰寫了《重建至聖文宣王廟記》,“…成均博士范公宗古之守江陰也,謹明明,挺至誠,黥豺狼之凶,禮芻堯之善,廢典皆舉,積訴鹹辨,清風以下,人則笑歌,陽春之來,物自鼓舞…”。1645年,江陰文廟明倫堂是江陰抗清指揮部。欞星門、
泮橋、泮池、大成門、大成殿、
明倫堂、
兩廂、碑刻。
興國塔、
興國園:澄江寶塔,建於北宋
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距今一千多年。興國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元至正年間遭毀壞,明正統年間修復,塔身增為九級。1817年,興國塔遭火焚,塔內架木及頂毀,磚砌塔體依然傲立。1860年,興國塔旁邊的太平興國寺大殿及東西僧房毀於戰火。1925年,直奉軍閥混戰,興國塔塔頂受炮火擊中遂成鋼筆尖形,又稱文筆塔。現興國塔塔身存八級,高42.22米,塔底層直徑10.7米,每邊寬4.54米,六級以下仍為宋時原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濟古泉:位於
澄江福地,俗名四眼井,宋
嘉祐六年(1061年)鑿,南、北、西井圈為宋時原物,西井圈上刻有“關勇義泉”四字。江陰義士抗清守城81天,城破之日有義士投此井殉難,又名義井。
國民黨江陰要塞司令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江陰近代實業家
吳汀鷺先生宅地,建於1923年,占地面積3820平方米,建築面積2008平方米。1937年12月日本軍隊侵占江陰,吳汀鷺被日軍威逼出任“維持會長”,他拒絕,出避上海。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接收宅地,1947年成為國民黨要塞司令部。
中共地下黨曾在此策反江陰要塞。1949年要塞司令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曾在此召開人民海軍成立大會,駐過陸軍、海軍部隊。2003年由部隊移交給江陰市人民政府。
適園:清代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壁間存有晉
王羲之書《換鵝碑》,還有元
倪瓚山水畫、明
董其昌、清
梁同書等手跡石刻。本為江陰書畫家陳式金所有,全國百座名私家園林之一。
敔山灣由敔山(耙齒山)、定山、羊頭山三山合圍而成,山體面積470公頃。
4.君山寺
前身是江陰乾明廣福禪寺。該寺初為二院,一為唐乾貞時(927-928年)建,一為北宋至和(1054-1055年)時建,南宋乾道九年 (1173年)並為一寺。
6.獅山湖(南閘)
西面有三座山,南
秦望山,北鳳凰山、西
舜過山。三山之間,溝河穿境,山清水秀,田疇平整,村居散落,一派田園風光。獅子山是一座由於開山採石而形成的臥獅形狀的山,
宕口則成了獅山湖。有桃園百畝。
7.萬安橋(夏港)
老夏港河上,江陰最大古橋,是江陰僅存的一座三孔石拱橋,長45.88米。明代建。
二、鄉鎮
華西世界探險公園:龍砂山、玻璃橋、玻璃棧道、射箭、皮划艇、仿製建築等
飛馬水城:
馬車遊園、騎馬、馬文化博物館(收藏館、名馬館、體驗館、海瀾廠史館)、盛裝舞步
馬術表演、環城遊艇夜遊、
貢多拉觀光、海瀾美術館
海瀾國際馬術俱樂部:國內首家集馬術訓練、表演、比賽及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國際綜合馬術基地。創“世界上規模最大
盛裝舞步”“世界上收藏馬匹品種最多的俱樂部”等4項
金氏世界紀錄。江蘇省
馬術隊訓練基地。
勝水橋:始建於明,1923年重建,徐霞客出遊啟航和歸途船隻的停泊之處。
仰聖園:介於故居和晴山堂之間,仿明式建築,體現江南園林特點,碑廊以《
徐霞客遊記》中的名段佳句作為主體碑文。
4.嘉茂花鳥園(青陽)
5.顧山紅豆(顧山)
相傳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
蕭統在顧山文選樓選編《
昭明文選》時手植,稱
梁苑中物,距今1400餘年。顧山紅豆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紅豆樹。相傳王維留詩該樹。
6.長涇古鎮(長涇)(3A)
7.雙涇生態園(月城)(3A)
水鄉江南、荷花池
原名招隱院,始建於南朝梁,北宋初改名悟空寺。華藏塔於上世紀20年代倒塌,觀音化身
僧伽大師舍利子於古塔
地宮內發掘出土。江陰重修悟空寺。
位於砂山西部南麓,向陽村境內。
11.梅花林(祝塘)
“
江陰八十一日”之後,祝塘印白和尚將城中屍體兩萬七千餘具運出葬於
祝塘邱家巷村外。
邑人徐德求撰寫《萬骨塋記》、
沙張白寫有《澤枯庵記》。清代江蘇學政白鉿為萬骨塋牌坊題寫“
毅魄同歸”四字。該地附近造了古鎮記憶公園和梅花林。
12.滿庭芳郊野花園(顧山)
位於李家橋村。
| | |
| | |
| 江陰“三十三山半” | |
主城公園
地方名人
江陰自宋至清,出
進士415名,
武進士14名。江陰誕生近200名大學校長、40多位共和國將軍,60多名兩院院士和學科帶頭人。
古代名人
| 宋·工部侍郎、中正軍掌書記,大中祥符壬子(1012)進士。 |
| 宋·禮部員外郎、吏部員外郎、太常少卿、國子祭酒、大司成 |
| 宋·吏部侍郎(江陰青陽葛氏望族,一門出33位進士,宋史立傳。) |
| 宋·太常博士 |
| 宋·國子監博士、刑部尚書、左丞相 |
| |
| |
| 抗金名將。宋隆興元年進士,殿試取一甲三名(探花)。 |
| 明朝大臣 |
惠希孟 | 元朝學者 |
| 清朝三朝元老 |
| 小說家,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 |
| 小說家 |
| |
| 禪宗溈仰宗第10代祖師,萬佛城 首座, 大悲寺首座和尚。 |
| 清詞後七家之一. |
| 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授南康推官。著有《落落齋集》 |
| 由宋入元的詩文作者。傳其精通醫道。 |
| 徐霞客太祖父,是梧塍徐氏以文才著稱的佼佼者。 |
| 白衣應招,奉命出使西蜀,招撫羌人,功成身退,以一品朝服榮歸故里,徐霞客九世祖。 |
| |
| 授國史院大學士。卒,贈太子太保。 |
| 晚清大臣。歷官軍機章京、鴻臚寺少卿、同治初軍機大臣、兵部尚書。 |
| 曾任雲貴總督、吏部尚書。抄錄編訂的《遊記》稿本是現《 徐霞客遊記》的原版。 |
| 明朝官吏,授錢塘知縣,“卓有政聲,惠及黎民,以民人詣闕乞留,連任九年。” |
| 清代詩人,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衛輝知府。 |
| 醫學家 |
| 曾任閩浙總督,授禮部侍郎,督安徽學政。 |
| 清朝將領,戰歿後加贈內閣學士。 |
| 東林黨早期人物,與徐霞客關係密切,其孫女嫁與徐霞客長子。 |
| 曾任京滬特委軍委書記兼江陰縣委書記,於君山南麓陸家墳場英勇就義。 |
| 撰有《野叟曝言》《浣玉軒集》等 |
| 著《梧溪集》七卷 |
| 明代女畫家 |
| “東林後七君子”之一 |
| 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之子 |
| 乾隆六年拔貢,歷任安徽知縣、知州。能文著述甚富,善書法。 |
現代名人
政界高官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副主席 |
| 歷史學家,外交家。1946年任安理會事務部首席司長。 |
| 曾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新華社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 |
| 原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 |
| 曾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中科院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主任 |
| 曾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
| 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 |
| |
| 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 |
吳平 | 北京市九三學社常委,冰心和吳文藻之子 |
| 版畫家。曾任 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副院長,現為中國版畫協會副主席。 |
沈本瑛 | 現任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有限公司)會長。 |
| 西北大學前代理校長、文學院院長。曾任教育部參事等。 |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 |
| 中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
| 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 |
|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
| |
| 中國教育家、作家、政治家、外交耆宿和奧運會先驅。 |
| 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副部長。 |
| 國民黨員,黃埔七期。少將。 |
| 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 |
| 欽命獎給舉人,授職中書科中書 |
|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19軍師政治部主任。 |
| 曾任中共地下上海市委文委書記 |
| 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任中共中央軍委技術書記 |
| 北伐軍進駐江陰,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特派員辦公室主任。 |
| 女,曾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軍醫處醫政科科長,新四軍衛生部醫政科科長。 |
| 成都中央軍校上校戰術教官,後任國民政府總統府軍務局少將高參。 |
| 江陰同盟會分部部長 |
文學藝術
| 書法家、美術 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 |
| 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二胡鼻祖,代表作《 光明行》《 良宵》 |
| 近代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 |
| 現代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 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天華是兄弟。 |
| |
| 音樂指揮家。曾任上海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
| 錫劇表演藝術家,姚派創始人 |
| 近代導演 |
| 話劇演員、電影演員 |
陳廷嘉 | 中國大陸女演員兼製片人 |
韋瑋 | 中國大陸女演員 |
陸鋒 | |
| 作家、文學翻譯家。 |
| 女,上海書畫家張筱樓的次女,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擅畫。 |
趙曦明 | 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 |
| 文學家 |
| 近現代文學家 |
| 字光裕,近、現代民族音樂家和古琴演湊家 |
革命烈士
劉金林 | “江抗”三路五支隊支隊長,1939年8月13日對日作戰時犧牲。 |
吳秋岩 | 職工抗日協會會長 |
奚佐堯 | 中央軍委技術書記處書記兼中共上海區委軍事委員,1926年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英勇就義。 |
周水平 | 發動澄錫虞三縣邊區佃農進行抗租鬥爭,1926年1月17日被軍閥孫傳芳下令殺害 |
錢振標 | 江陰農民革命軍總司令,1928年11月25日,在江陰君山南麓壯烈犧牲。 |
| 1911年出生於長涇鎮望族。1940年8月30日晚,被暗殺黨槍殺於長涇鎮龍園茶店。 |
| 抗日飛將軍,1937年參加“ 淞滬會戰”,1938年遠征日本本土,1940年犧牲。 |
朱松壽 | 蘇浙人民抗日自衛軍司令、“江抗”五路司令,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於蘇州陸墓。 |
教育文化
| |
| 國內知名政治學、法學學者、教育家,堂姐夫空軍總司令 陳衣凡上將。 |
|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
| 教授,博士生導師 |
| |
| |
| |
| |
| |
| 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曾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醫學校總校政治部少將主任。 |
| 教授,冰心和吳文藻之女 |
吳冰 | 曾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
| 教授、博士生導師。日耳曼文學家。 |
| |
吳樹青 | 原北京大學校長 |
談鳳梁 | 原南京師範大學校長 |
社會名人
| 江陰近代實業先驅者、愛國民主人士 |
錢以湘 | 民國企業家 |
| 為打破外商版紙公司壟斷,生產國產柏油紙,為中國造紙業填補了空白。 |
| |
| |
| 三十年代工商業巨頭。 |
鄧之傑 | 民國上海美麗牌毛紡廠老闆,全國工商界十大巨頭之一,當選香港太平爵士。 |
| 江蘇陽光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 |
| |
| 揚子江船廠董事長 |
| “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 |
體育名人
翁新芝 | 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腳 |
陸億良 | 女足國少隊主教練,贏得2014年世界冠軍 |
| 獲得中國蹦床項目第一枚男子奧運金牌 |
龔彬 | 2004國際殘奧會坐式排球隊冠軍 |
將軍
| 歷任 國防大學組織部部長、總政組工部部長,現任國防大學副校長, 中將 |
| |
| 南街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艦隊副 司令員,少將 |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少將 |
| |
| |
| |
| 長涇人,第二炮兵黨委委員,少將 |
| 華士鎮人,1993年調任某基地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少將 |
| 曾任總參謀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少將 |
| |
| 曾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 |
| |
| 申港繆家店人,歷任副部長、部長、省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少將 |
| 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
| 先後任參謀、副所長、所長,現任二炮五十五基地總工程師,少將 |
| 哈工大計算機工程系畢業,海軍 北海艦隊某基地參謀長,海軍試驗基地副司令員 |
| 國防科工委第23基地(遠洋測量船基地)參謀長,司令員。少將 |
| |
|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委,歷任總裝第二十九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少將 |
| 總裝備部某基地司令員,少將 |
| 歷任空軍學院副院長等職,副兵團職將領。 |
|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北京衛戍區原副司令員。 |
科學院士
| 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 |
| 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氣象學家,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 |
| 空氣動力學家 |
| 油化工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任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 |
| 近代針灸學家 |
| |
| 機器人、工業控制專家。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 |
| 高分子化學家 |
| |
| 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
| 植物化學家、藥物學家。藥用植物化學的先驅者。 |
周義剛 | 中國鈦合金高溫鍛造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
| 微雕大師、書畫篆刻家 |
| |
| |
| 核工業總公司鈾礦地質教材委員會委員 |
| 郵電部設計院郵政處總工程師 |
| |
| 研究領域:非晶、納米晶半導體;低維半導體量子結構及介觀物理 |
| |
| 在冶金工業部鞍山熱能研究院任高級工程師、 教授級高工、研究所所長、開發公司經理 |
| 全國名老中醫,全國中醫男科學家,現代中醫男科學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
| |
| |
| 原鎮江師專校長,現 宿遷學院副院長。獲得第一顆核子彈成功爆炸榮譽證書。 |
| 農田水利專家,新疆現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環境水力學會副理事長。 |
沈璿 | 天文學家、數學家 |
張理剛 | 同位素地球化學家 |
城市榮譽
江陰先後獲150多項全國性榮譽。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9/8dd/nBnauMjY2QWYjdDZzY2YwUGMldTM2IzNxYjNkdjZ5AzMyYDN0EGMyEGNlR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十四連冠”
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四連冠”
全國首個“信息化示範市”(縣級)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數字城市服務示範市
“中國人居環境獎”
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江陰(江陰縣) 江陰(江陰縣)](/img/0/fbd/nBnauMGOzIzMwQmZkZ2MjV2Y1MmZ3IDZ3QWZxATM3QjY4IzNxEDZjFTYiJ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首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七星級獎”
建國60周年中國全面小康傑出貢獻城市
中國最佳經濟活力魅力城市
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
聯合國人居環境獎
2018 年工業百強縣 (市)排名第1
2018全國綜合實力、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首批創新型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