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姓

龍姓

龍姓,古老的姓氏,春秋時有龍子,戰國時有魏國大將軍龍賈,發祥於河南山東間地。

一、出自姬姓,源自御龍氏、舜臣納言龍(納言為官名),《姓纂》及廣韻等書均有記載。

二、出自子姓。商朝出土文物有商子龍鼎。後代稱龍氏。

三、出自嬴姓,以國為氏。周朝出土文物有龍伯戟(伯爵),樊夫人龍嬴墓葬等。至春秋時期國尚存,後代稱龍氏。

四、見於傳說。太皞伏羲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見於《左傳·昭公十七年》。上古大人國有龍伯國,見於《列子·湯問》。甲骨文記載商有龍侯,《山海經》載“又東北二百里,曰龍侯之山東“。西漢初在山東設有龍侯國

商朝有龍母尊商子龍鼎、子龍壺、子龍爵、子龍斛、子龍觶、商“子龍”銅戈等,周朝有龍伯戟等,清華簡系年》有:“乃歸厲王於徹,龍伯和立。“春秋早期有樊夫人龍嬴壺樊夫人龍嬴盤等(樊國君夫人嬴姓龍氏)。

基本介紹

姓氏源流,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宗族特徵,家譜文獻,江西,湖南,河南,廣東,字輩排行,楹聯典故,姓氏名望,古代,現代,

姓氏源流

龍姓,在宋朝排名256位,約占當時全國人口的0.05%;而在2016年人口統計中列第85位,人口280萬有餘,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23%。
龍姓的源流清晰,歷代少有賜姓,出自御龍氏或納言龍,隨著先秦史料的不斷豐富(商朝甲骨文及先秦金文等),可考的主要是源自黃帝的姬姓,少皞氏或太皞氏的嬴姓,和帝嚳子姓
源流一
出自姬姓。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和劉姓同源。另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御龍氏後裔多在晉國為官,魏國大將軍龍賈當出此支。
源流
出自子姓,商朝宗室或宗法貴族,封地在今河南輝縣。其一,商朝金文中的子龍即子姓龍氏(參見鄭姓攸姓等),商子龍鼎為其傳世禮器。子姓龍氏應是商朝末期的子姓高級貴族(朱鳳瀚《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其二,甲骨文卜辭亦有多處記載,如“甲戌卜,王龍以示乎巫。“(《甲骨文合集20365》),即封王於龍(商朝君主稱帝,如帝辛)。商封之山東,西周改封河南。主要居住在宋國(今河南),龍子與龍叔或即宋人。
源流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西周諸侯國之一,伯爵故稱龍伯,或為太皞氏後裔的封國,在今山東泰安縣東南(魯之龍邑)。《左傳·昭公十七年》載:“太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清人何紹基的《東洲草堂文鈔》言:“周龍伯戟,龍蓋古國名。“又言:“泰山博平南且即古國地歟。“據甲骨文發現,龍伯國在商朝早期就已存在,如“貞乎取龍白“(《甲骨文合集6589正》),後被商朝所滅。西周時復國(據西周文物龍伯戟)。據戰國清華簡,國君龍伯名和者疑即共和行政之共伯和,如“乃歸厲王於徹,龍伯和立。“(《系年》第一章)。且據春秋早期樊夫人龍嬴墓,龍伯為嬴姓。國滅後,國人以龍為氏。
源流
出自偃姓。春秋時江淮之間有群舒國,皆偃姓。是舒國遺民與其他各偃姓國遺民合建,其中有舒龍國。後舒龍國滅於楚國。舒龍國在漢朝為龍舒縣(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
源流
為龏氏所改。商朝有子龏氏族,子龏氏與子龍氏是嚴格的並列關係,同是商朝貴族,並存在通婚(朱鳳瀚《子龍鼎的年代與銘文之內涵》),至西漢時尚有龏遂、龏敞等(見於《漢印文字征》)。漢後罕見龏氏,或有改為龍氏者。
源流
源自姬姓,以封邑為氏。春秋魯國有龍邑(《左傳·成公二年》),在今山東泰安西南,魯大夫或有以邑為氏者。魏國也有龍邑,有大將軍龍賈。魯、魏兩國皆姬姓。
源流
為龍丘氏改姓,以山為氏。新莽時有隱士龍丘萇,吳人;蔡邕《琴操》有楚人龍丘高北魏時有梁國都督龍丘大千。其後無聞,或改龍氏。
源流
出自改姓。古代有勾龍氏,或有改為勾氏、龍氏者。
源流九
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
源流
出自時納言龍之後,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至漢代,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
源流十一
出自虞舜時期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
源流十二
其他少數民族有龍姓,屬於歷史上改土歸流中流改用漢姓(因沒有文字,故據諧音採用鄰近漢族姓氏為姓,例如恩施在明朝時駐紮的軍戶中就有龍姓漢族),和百家姓上的龍姓不同宗不同源,只是共用一個漢字而已。少數民族的楊、李、廖、陳、黃、王、張等姓皆是來源於此。在中國苗族(苗姓仡僚、仡羋等,參考苗族姓氏)、侗族(侗姓鬥龍等)、彝族(彝姓納吉婁一等)、滿族(滿族穆都里氏)、蒙古族(蒙古族揆龍氏)、瑤、水、普米、哈尼等民族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龍姓。苗族侗族龍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湘西、貴州黔東南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如鳳凰縣天柱縣等。與漢族龍姓不合譜。

遷徙分布

歷史上龍姓的遷徙與分布
先秦時期,龍姓源出河南、山東,而後搬遷,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以及安徽。
漢朝時期,據郡望可知,甘肅和湖北、湖南省境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間地已是龍姓繁衍的三大中心。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布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
宋元之際,受“大時代影響”,龍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和其他漢姓氏族一樣,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而主要分布在湖南和江西地區。
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餘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占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占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
當代龍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主要是因為明清兩朝龍氏的分布中心由北方轉移到較為安定的東南各省有關,另明清中期改土歸流中有相當一部分湘黔地區的少數民族流用漢姓也有一定影響。在全國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於貴州、湖南、四川、重慶、湖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黔東、湘西、渝鄂北部(即湘黔渝鄂交界處的土苗侗彝等民族自治區域),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約10%,基本上是少數民族侗族、苗族、彝族的龍姓人口。另雲南也有部分苗族、彝族龍姓人口。
川渝湘鄂贛、兩粵以及黔西北則分布著大量漢族龍氏,此外皖蘇魯冀豫陝甘等地皆有分布。海南島(由福建遷入),以及海外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分布著龍氏族人。

郡望堂號

郡望

武陵郡,治所在今常德
天水郡,西漢時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西晉時治所在上邽(今天水市);
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大名東北);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
武昌郡,治所在今武昌

堂號

“世師”、“八德”、“經德”、“納言”、“敦本”、“敦厚”、“武陵”、“天水”、燕府、“存仁”、“忠孝”等。

宗族特徵

一.漢族龍姓是最初起源於河南山東的華夏舊族,大約西晉末年衣冠南渡時成規模遷移到江西,後擴散至南方各省,在明代以前是小姓(排在兩百位之後),自明朝開始,由於政治穩定,遠離戰亂,得以繁衍,出仕為官者眾,分布格局在明朝時已成型,如今大部分仍分布在南方。
二.詩書傳家,形成眾多書香門第,例如清朝就有湖南長沙的西園龍氏,廣東順德的清暉園龍氏,廣西桂林東巷龍氏(兄弟翰林龍朝言、龍朝翊),安徽望江的城關龍氏(龍燮龍光龍培)等,皆是一門數進士,書香門第。
三.歷朝歷代皆有出仕者,皆清廉公正,為一方百姓稱頌,從歷史記載來看,明清兩代最多,近代現代為官的稀少。
四.重視譜牒,家譜整肅,至今仍保存有較好的族譜,及牌坊,宗祠等。至今保存完好的有龍伯高墓(東漢初年),龍家祠中憲大夫牌坊龍家大院,廣東四大名園之首的清暉園,重慶宜賓的龍氏山莊等。

家譜文獻

江西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學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文等纂修,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目錄、臨支、韶支、偉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錄。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清)龍鳳斌等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目錄、善支、臨支、西房、東繼等世系。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康樂坊龍氏族譜不詳,(清)龍發祥等纂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龍友松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上下冊、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冊、3~4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二十卷,(民國)龍景召纂修,民國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冊,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氏族譜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國)龍兆升等纂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上下冊、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冊、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冊。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龍井龍氏族譜,(民國)龍賡蕘等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今僅存卷首上冊、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圖書館。
江西萬載萬載龍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進賢源溪龍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複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

湖南醴西高橋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七卷,(民國)龍紀官、龍起清等纂修,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湖南長沙龍氏族譜十六卷,(民國)龍佩璋修,龍翰青、龍鶴齡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學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茶陵雲楊龍氏族譜,(清)龍憲章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續修族譜八卷,首一卷,(清)龍群驂、龍明輔等纂,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陰龍氏續修族譜十二卷,(清)龍昌滿、龍世路等修,龍舒甲、龍澤生等纂,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文會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零陵龍姓六修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龍福雲修,龍海源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邵陽龍氏續修族譜六卷,首二卷,(清)龍惟遠、龍惟祝等纂,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倫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新化龍氏族譜一卷,(清)龍湘水、龍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湖南新化龍氏五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常德龍氏族譜,(清)龍承先等修,龍承吉等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潭井華龍氏六修族譜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湘鄉上湘城南龍氏五修譜,(民國)龍振甲等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南

河南新密密縣龍氏家譜,(現代)龍雲興等修,1993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

廣東省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恆纂修,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鉛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南海重修龍氏族譜十卷,(清)龍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廣東順德縣大良鄉龍氏族譜十七卷,(民國)龍景愷等總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省順德縣檔案館。
龍氏重修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溈寧龍氏六修族譜二十二卷,主張餓待考,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族譜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龍氏十一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城南龍氏五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納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冊,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四川宜賓:“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本聖賢孝弟承先澤忠信純由天仁義著家國禮智淵源遠”。
四川達州:“獻必鳳瑞起世上德立清永定榮華國”。
四川自貢:仁義禮智信,錫祠樹亨家,萬壽連芳甲,庭修紹國華。
四川宜賓長寧:"忠孝傳家本,詩書振國梁。祖宗輝可繼,萬代有榮昌"
四川瀘州:“大運啟朝騰榮福成代興仕正德倫顯萬壽永遐寧”。
四川瀘州:世天世澤啟,安邦定國祥。
四川樂山市 :“文章仕世大雲正,朝遇賢臣運會順,河清海晏慶昇平,萬國翰林喜澤潤”。
四川樂山市:海尙文明、碧達帝廷、聖朝俊秀、世壽顯雲。
四川遂寧市:“君仕禮儀重,明德永遠興,安定朝庭內,居保太平春”。
四川達州市:明正治世玉 ,海國思雲崇 ,為能培萬代 ,圖會智朝忠。
重慶大足:“善朝德應福思時興榮顯清高彥富貴文章光(本)耀(聖)先(賢)孝悌承忠信世久定國昌”。
重慶大足:“成明國尚正仕其懷先德思能壽吉昌忠厚貽謀遠慈孝家慶長振聲騰孟彩永世發書香”。
重慶開縣:“海滕登文正紹啟永仕通顯代廷光遠恩澤榮華志立宗”。
湖南長沙:福歸志思永太興,國安民正定乾坤,英賢蔚起文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瀏陽:福必添潮思正丹,獻興應民尹泰馥,承綬世澤煥星運,功德昭垂烈祖恩。
湖南湘潭:1.(自十一世始)嘉兆光宗,鴻章名世,振起炳圖,家聲克繼,泰運景開,良士欣際,盛澤永昌,顯揚先緒。
湖南湘潭:2.榮勝奇締近楚邦平宗澤明垂大啟……。
湖南湘鄉城南:(自二十四世始)宏蔭昭先德自芳,顯揚宗祖在賢良,家修廷獻襄平治,永紹貽謀世澤長。
湖南湘鄉凹頭:(自二十三世起)浤應招華清,繼承代有榮,相傳維忠孝,敦厚振家聲。
湖南攸縣梅城:(以清公為二世,自十三世起派)伯高兆祚,來自永新,世傳理學,廷顯良臣,澤承先正,光啟後昆,忠信為本,謙和乃珍,星輝霞燦,柏茂松榮,家訓同佩,吉慶長臻。
湖南安仁東城:子開緒乃定,景運漸光昌,詩禮承先德,衣冠兆世祥,玉文聲炳蔚,霞印積芬芳,吉水淵源遠,熊山厚澤長。
湖南華容: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訓,永世廣賢明,應時開景運,華國振家聲,敦厚貽謀遠,竹書記盛名。
湖南益陽:通貞象福明,紹聯榮攀公,禮義承先澤,詩書迪後昆,良慈成德化,忠孝啟侯封,百世傳敦厚,千秋一本同。
湖南新化:雲騰開泰運,雨化兆昌期,盛達鴻勤業,傳家澤遠垂,修齊綿統緒,群議續前規,翰彩輝如許,廉威振本支,昔賢師項秀,延助重根基。
湖南永州:“胤相賢繼天恩克紹伊尋沅索”。
湖南常德安鄉縣:星興朗升德,伯玉紹正邦。文應人尚道,門大風雲集。名望治安才,觀國宏恩開。傳家祖澤遠,作福自天來。
湖北宜都:先德憲芳顯,揚明盛世昌,宏文開聖化,厚道兆家祥,祖公千年在,忠興萬載香,禮法傳遠代,善心助賢良,福財前造定,廉科永終長。
湖北監利縣:志大光宗祖,正邦尚用文,忠孝承先訓,永世廣賢明,應時開景運,華國振家聲,敦厚貽謀遠,竹書記盛名。
湖北沔陽:作述傳芳,敦慎賢良,家慶國瑞,世代顯揚。(堂號:敦厚堂)
湖北麻城孝感鄉:習乾治名榮,來玉朝綱廷,光昌邦澤遠,世祖肇文明。家聲宏猶祚,永興定國正,道德承繼廣,敦厚慶繁祥。
湖北嘉魚:世德光昌遠,雲從澤孔長。。。(待考)(堂號:敦厚堂)
湖北恩施建始:金水廷必玉,有德世克昌,忠孝傳家遠,敦厚衍慶長,盛代仁恩廣,熙朝治道光,培植昭永久,萬禩毓禎祥。
江西宜春萬載:“文章華國詩禮傅家詒哲方來垂徽及遠”。
江西樟樹:“仕道德佳升繼永昌洪明正遠起煥文章先澤鎰厚成芳有光”。
江西奉新:“汝惟宗隆萬世昌 起瑞發祥邦家光 勳業煕升承祖德 後昆蕃盛有餘芳 宏開景運生清福 富貴榮華定顯揚 玉樹聯輝長衍慶 文章濟美毓賢良”。
安徽桐城:“言印治德廷士少芳克家玉國其道大光眷深秩顯功沛澤長世綿代遠萬眾民香”。
貴州惠水:漢鎮騰懷,繼祚永康,慰卿安泰,寶鼎呈祥,天賜福蔭,景星慶雲,家聲兆瑞,功懋朝廷,綱紀倫常,緯武經文。(唐末龍德壽公後裔)
貴州清鎮:1.淑 配 禮 純 先。
貴州清鎮龍里:2.顯首雲天應,德年祖光廷(元),明朝富貴啟,亮海照四方。。。(待考)(龍桂山<天鰲>公後裔)
貴州畢節:啟鎮在雲騰,廷士連文元,萬支同一本,先後德維馨。
貴州黔西:芝德世文芳,光明振家邦,肇啟發祥瑞,天朝永其昌。貴生書學海,洪仁顯興揚,玉沛澤中華,先志定國章。(龍錦貴公支字派)
江蘇徐州:“兆升元吉宗業克昌富大希廷厚誠守方”。
江蘇連雲港贛榆:德國賢良,方直齊昌,孝友為政,文武經邦,家修廷獻,業盛名彰,永錫爾極,長發其祥,子孫千億,蘭桂重香。
山東滕州(古滕陽):在為嗣宗 世克尚同 應宜振興 敦厚周慎 肇開允昌 鐘淑毓秀 衍慶繼長 雲海騰啟 華國文祥。
廣東廣州、廣東東莞:天勝武振、永遠家聲、賢開文潤、福祿榮登。
廣東番禺:“天潢演派裔顯清時雲乃葉瑞丕振倫彝蒸熙濟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光維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廣東肇慶懷集:華樹枝秀茂,旭日照乾坤;浩源長清沛,澤沼添新鳳;文高智慧博,武仕顯聲威;翰林書馨傑,巍松瑞春榮;民安能定國,飛燕震中邦。
廣東三水:天潢演派,裔顯清時,雲乃葉瑞,丕振倫彝, 蒸熙濟泗,毓孟朝思,允文乃武,令譽光維, 憲昭雍穆,克紹崇箕,元徽鼎輔,孔錫喬孳。

楹聯典故

四言通用聯:
源自上古;
望出武陵:全聯典指龍氏的源流和郡望。
伯高敦厚;
經德文章:上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京兆人龍述,字伯高,光武帝時任山都長,大將馬援在《戒兄子書》中說:“龍伯高敦厚而周密謹慎,不妄加議論,生活節儉,廉潔公正而有威信。我很喜歡他、看重他,希望你們都向他學習。”光武帝看了馬援的這封信,提拔龍述任零陵太守。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臨桂龍啟瑞,字輯五,號翰臣,道光年間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經德堂文集》。
圖傳來鶴;
夢應成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鐲,字琢成,乾德年間官邠州太守,有惠政,百姓們視他如父母。一天,一群白鶴飛來,從早到晚不離開,州人繪《來鶴圖》稱頌其德政。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龍起,相傳曾在夢中乘龍騰空而起,回頭見有絡駝在身後。後來登第,排在他後面的人叫駝起。
五言通用聯:
日射風平第;
星交龍宇長: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當時在座的郭功父叱責他:“相公(指王安石)面前,你怎敢自稱詩人!”又令他寫《沙詩》。龍太初寫道:“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功父看了很是佩服。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相傳他在瀼水遊玩,在水中發現一個石盒,得到玉印五牧,印上文字如星霞,旁邊人個形貌怪異的人。只聽那人說:“我是九天使者,這石盒、玉印是上帝的寶物,請放回原處。”龍澄大驚,照他的話做了,再看,石盒已經不見了。
兄弟兩詩伯;
父子三畫家:上聯典指朝時期的龍襄,龍膺兄弟二人,均善詩賦,有《九芝集選》。龍襄、龍膺,武陵人。龍膺官太常寺卿。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章及其子龍顯、龍淵,父子三人均善畫虎。是當時有名的畫家。龍章櫟陽人。畫虎“命筆成於一揮,識者驚賞之”。相傳,他平生所畫,止有六虎。其二子皆有父風。
七言通用聯:
龍女得柳生偕老;
賢人以孟氏始傳:上聯典指唐朝時期李朝威的傳奇小說《柳毅傳》中人物洞庭龍女,遭夫家虐待,書生柳毅幫她脫離苦難,幾經波折,終成夫婦。下聯典指古代傳說中的賢人龍子,據說孟子曾見過他,並向滕文公說起過。
在昔曾綿科甲第;
中興復振博師家:在江西省永新縣在中鄉在中村有一棟古祠堂:“在中龍氏宗祠”,號“忠勤堂”。祠堂長29.7米,寬11.6米,高20米。祠堂由前、中、後三棟相連,相接之處有兩個天井,前天井長2米、寬1.5米,後天井長1.7米,寬1.2米。正面迴廊、洞開三扇雙合大門,後棟的左右兩側各開一扇雙合拱門。磚瓦木質結構、造型古雅,建築美觀,工藝精緻。堂內寬敞明亮,四季陽光普照,清涼氣爽。大門正中柱樑,楷字型懸掛著這副楹聯。據乾隆二年,龍氏族譜載:“忠勤翁,諱升之,字子崇、號禹山(公元1162~1226年),出身儒林,宋嘉定三年始,先任潮州監倉,轉福州帥乾,再升任浙漕賦魁。宋理宗年間著有《中興政要帝學增釋》二百卷,授通直郎、史館校勘等職。宋理宗未登位前,翁授學於宋理宗潛邸,宋理宗登位後,念甘盤舊學之臣,特追贈太師,賜諡號“忠勤”,並詔命在學立碑,在家鄉立祠,以勞其勛。盡菅如此賜封,然宋理宗認為褒宗先生,猶以為未足,後又下詔官其子孫。可子孫寧可清守祠墓,不願做官。在中故有“歐隱”之名。七百五十餘年過去了,而宋理宗皇帝賜諡號“忠勤公”,並詔命立祠於家,賜匾書“特賜忠勤祠”,完整無缺,依然無遣,懸掛祠內。
八言以上通用聯:
虞舜大臣,子孫繁衍;
雷陽望族,瓜瓞綿延: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縣城龍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龍氏的起源。下聯典出本支龍氏情況。
日射風平,映詩人之警句;
星交龍字,徵異兆於科名: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太初事典。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龍澄事典。
祠宇維新,桂樹永榮龍氏族;
山川挹秀,卿雲常護狀元門:此聯為安徽省龍氏宗祠聯。“狀元”,典指清朝時期的桐城人龍汝言,字錦珊,嘉慶年間中一甲一名(狀元),歷官修撰內閣中書,著有《賜硯齋集》。
風篆日星,功父擱吟喔之筆;
敦厚周慎,伏波示願效之書: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詩人龍太初的事典。龍太初以詩人名義謁王安石,安石與郭功父坐。功父坐。功父叱曰:“相公前改稱詩人?”令賦《沙》詩。龍答曰:“茫茫黃出塞,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郭驚為之擱筆。下聯典指漢朝名人龍伯高事典。

姓氏名望

古代

龍伯和:或稱共伯和,西周周厲王亂政,周人擁立共伯和,史稱共和行政,並開始共和紀年,中國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的紀年。十四年後歸政於周宣王,回到封國,出土戰國的清華簡《系年》稱龍伯和(或龏伯和)。
龍子:春秋時學者,孟子引以為先賢,於《孟子》一書中多處引用其言論主張,如《告子上》:“故龍子曰:「不知足而為屨,我知其不為蕢也。」”,《滕文公上》:“龍子曰:「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
龍叔:戰國時道家人物,見於《列子》:“龍叔謂文摯曰:「子之術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乎?」文摯曰:「唯命所聽。然先言子所病之證。」龍叔曰:「吾鄉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憂;視生如死,視富如貧,視人如豕,視吾如人。處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觀吾之鄉,如戎蠻之國。凡此眾庶,爵賞不能勸,刑罰不能威,盛衰利害不能易,哀樂不能移。固不可事國君,交親友,御妻子,制仆隸。此奚疾哉?奚方能已之乎?」文摯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非吾淺術所能已也。」”
龍賈:戰國時魏國大將軍。魏惠王時與魏公子卬(即魏昂)率魏國軍隊對抗秦國。
龍且(龍苴):秦末西楚大司馬項羽軍名將。據傳說是與韓信軍作戰時,中伏而亡(與龍苴墓位置相矛盾)。清代《康熙海州志》記載“龍苴王墓,在新壩”(即今連雲港市海州區新壩鎮),唐明地理志也皆有載。今連雲港市灌雲縣龍苴鎮,近郊有龍苴古城遺址,相傳為龍苴所築。
龍未央:先秦楚國猛士,與石敢當齊名。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龍德:西漢梁(今河南商丘南)人,琴師,官至侍中。作《雅琴龍氏》九十九篇,《諸琴雜事》等。
龍伯高:東漢京兆郡人(原籍河南、山西一帶),名述。成語“刻鵠不成尚類鶩畫虎不成反類狗”中的鵠(天鵝)即龍伯高,事見《後漢書·馬援傳》。為當時賢士,與伏波將軍馬援交好,光武帝時調任零陵太守,食兩千石。今永州市尚有龍伯高墓
龍敏:五代人,字欲訥,於後唐官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龍景昭:北宋四川人,少有武勇,於後蜀施州刺史,後歸宋,宋太祖授永州刺史,官至右千牛衛將軍。
龍鐲:北宋人,宋初任間州太守,有惠政,深得民心,當地百姓繪《來鶴圖》頌其德。
龍昌期:北宋哲學家,著書百餘卷,嘉祐四年(1059)詔取其書,時年八十餘,昌期博極群書,而議論怪僻。蜀人張公祐之徒、知名士皆師事之,其徒甚眾。嘗注《易》、《詩》、《書》、《論語》、《孝經》、《陰符經》、《老子》。宰相韓琦文彥博范雍明鎬等人數次薦之於朝,方授太子洗馬殿中丞。後辭歸。
龍海清:北宋人,宋哲宗癸酉科中進士,任光祿大夫瓊崖宣慰使瓊州總鎮。帶領大批文士進入海南,海南自此大治。
龍太初:北宋人,曾以詩人名義拜見王安石,遭王同僚郭功父所斥,時方有一老兵以沙撩銅器,王曰可作沙詩。太初不頃刻間即誦曰:“茫茫黃出寒,漠漠白鋪汀。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言罷而去,太初緣此名聞東南。
龍袞:北宋人,訪南唐舊事,撰《江南野史》,今存十卷。行文贍雅,視角獨特,保留了諸多人物的大量逸聞趣事,對於社會史、文學史的研究也極具參考價值。本書也是《南唐書》所依據的資料來源。
龍章:宋代人,畫家,善畫虎兔。
龍伯康:北宋靖康年間人,時人謂之狂生,《宋稗類鈔》載其箕踞笑歌,詼諧縱謔。一日行城外,觀大閱之所。伯康拾矢而射,一發中的,矢矢相屬,十發亡一差者。次張驚曰:“子射至此乎!”伯康曰:“此亦何足道!千軍萬馬,頭目轉動不常,意之所指,猶望必中,況此定的,又何怪乎!”次張吐其舌不能收。後三年,京城失守,伯康自是不復見矣。見南宋陳同甫的《中興遺傳序》。
龍大淵:南宋人,官至寧武軍節度使浙東總管。(?~一一六八),宋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與曾覿同為建王內知客。宋孝宗即位,為宜州觀察使知閤門事,兼皇城司,歷昭慶軍承宣使、寧武軍節度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一之二三、儀制一一之二一),出為浙東總管。乾道四年卒。事見《宋史》卷四七○《曾覿傳》。
龍仁夫:元代江西人,有“清華才子”的美譽,著有《周易集傳》一書。有詩《題琵琶亭》傳世。他所創辦的問津書院至今仍是湖北省保存最好的古代書院之一,在歷史上曾與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白鹿洞書院等齊名。
龍鐔:明初江西康樂人,曹國公李文忠、司成宋訥以國士薦之於朝,明太祖時選任浙江按察使。後因靖難之變,遭下獄不屈而死,年僅四十。
龍慶雲:明朝湖南人,隆慶年間進士,官至蘇州、龍安知府
龍文明:明朝湖南人,萬曆年間進士,曾任萊州知府,官至山東按察使。
龍汝藎:明朝湖南人,字委生,進士,官至萊州知府,冊封中憲大夫。
龍正:明朝正德年間人,精於《易》學,所著有《八陣圖》、《太乙成局》、《奇門集要》、《六壬書》,凡若干卷行世。
龍誥:明朝湖南攸縣人,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四川按察使,著有《東洲奏議》等。
龍大有:明朝湖南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至兵部右侍郎
龍炎:明朝湖廣武陵人,正德三年進士,官至刑部主事
龍德謙:明朝湖南人,進士,官至平東知府。
龍光:明朝湖南長沙人,嘉靖四十一年進士,官至山東布政使。
龍翔宵:明朝湖廣武陵人,曾任南京戶部郎中,官至程番知府,貴陽地方志將他列為名宦。
龍膺:明朝湖廣武陵人,明神宗萬曆八年進士,官至太常寺正卿。與汪道昆袁宏道兄弟交好,袁宏道《別龍君超兄弟》詩即寫與龍膺。
龍遇奇:明朝江西人。神宗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殿試三甲,任揚州,兩淮巡按,官至湖廣道監察御史。為官清正廉直。創辦維揚書院,鄭溪書院。
龍晉:明朝人,進士,任吉水御史左遷為尹。嘉定之吳淞大江,淤塞百年,民受其患,龍晉率眾人開支河五百餘處,利及旁縣,民號曰“御史河”。
龍文光:明末廣西人,字中黃,“柳州八賢”之一。天啟二年壬戌科進士,崇禎元年入京覲見皇帝,因考評卓異擢吏部主事,升郎中。崇禎十七年(1644年),官川北參政,明廷以陳士奇為文人,不稱武職,命龍文光代右僉都御史職,巡撫四川。龍文光遂馳援成都,部署未定,而城已為賊寇張獻忠所破,龍文光不屈,與陳士奇等人在濯錦橋被殺害。
龍震:清代天津人,家族是天津大鹽商。詩人,著有《玉紅草堂集》《東溟又存稿》各若干卷。
龍燮: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年間進士,清代著名戲曲家,著有《瓊華夢》、《芙蓉城》等。
龍光:清代安徽望江人,康熙丁未科進士,先後出任內閣中書,太原同知等職,曾治閩獄,辦案公正嚴明。
龍承祖:清代安徽望江人,乾隆二十一年舉人。先後任刑部主事、奉天司郎中、記名監察御史、江蘇按察使。
龍培:清代安徽望江人,字茂昭,號石閭山人,嘉慶十四年中進士,著有《繹堆集》、《石閭山人隨筆》。
龍璇:清代安徽望江人,字奎衡,號紫垣。道光三十年進士,曾主講雷陽書院
龍為霖:清代四川重慶人,康熙四十五年,十七歲即中進士,歷官雲南太和縣令、石屏知州、潮州知府。為官時懲奸邪、均徭役、興學設教,有惠政。精通音律,著有《本韻一得》。於潮州復建韓山書院
龍之章:河南項城人,清代著名醫學家,著有醫書《蠢子醫》。
龍文彬:清代江西永新人,同治年間進士,《周易繹說》、《永懷堂詩文鈔》、《明會要》等為其所著。
龍啟瑞:清代廣西桂林人,道光年間狀元,歷任江西學政,官至江西布政使,著有《國小高注補正》、《經德堂詩文集》等。嶺西五大家之一。
龍汝言:清代安徽桐城人,嘉慶年間狀元,後任內閣中書,官至兵部員外郎
龍應時: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長於書法和詩歌,著有《天章閣詩鈔》。順德博物館和廣東省博物館均藏有他所作的行書作品。
龍廷槐: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曾任翰林編修。後辭官歸鄉,建有清暉園。著作有文集《敬學軒集》。
龍元任: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官鈦事府庶子。能文章,工詩,又善書、畫,摹仿元賢皆逼肖。著作有文集《春華集》。
龍元僖:道光廣東順德人,舉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賦閒後負責廣東團練總局,維持地方繁榮太平。
龍建章:清代廣東順德人,舉進士,歷任內閣中書、戶部主事、郵傳部郎中。中華民國成立後,歷任郵傳局局長、貴州巡按使、交通總長。
龍湛霖:清代湖南人,舉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侍講內閣學士、刑部右侍郎,為光緒帝侍讀學士。於中法戰爭中,上疏極力主戰,反覆陳述和戰利害。在江蘇學政任上,引入新學數理化三門功課。光緒九年,與張之洞上書改革幣製成功。光緒二十八年,與王先謙等成立湖南煉礦總公司(即阜湘總公司)等,保護湖南礦權。光緒三十年,與王先謙等收回粵漢鐵路路權。資助胡元倓等人在湖南長沙創辦我國第一所私立中學明德學堂。
龍汝霖:清代湖南人,舉進士,官至直隸知州,廉吏有善名,史載:“官高平縣時,有布政文某過境,僕從向龍索賄不成,遂取器物而去。龍即遣差役追縶,搜其行李得還失物而始放行。又有巡撫沈某,以奴遣屬汝霖,該奴故意吸鴉片煙,汝霖責之,恰逢巡撫等官看見,汝霖曰:’某用人有約,不博不歌不吸菸者乃得留,此奴苟不吸菸,惟公所命。‘巡撫深感慚愧,不復言。”王闓運有詩稱其“憨搜文布政,狂斗沈尚書”。龍好文學,與郭嵩燾等友善,著有《堅白齋集》。
龍璋:清代湖南人,光緒年間舉人,出身世家長沙西園龍氏,資助革命,辛亥後,歷任湖南省民政長、西路巡按使、國民黨湖南支部評議長、代省長。辛亥前創辦經營十餘所公司和工廠,及多個礦業公司,最多時曾身兼湖南總商會、工會、農會、保礦會等七個商會會長,資助黃興蔡鍔宋教仁等,前後資助革命達20餘萬銀元。
龍紱瑞:清代湖南人,華興會成員之一。對華興會及黃興等多所贊助,曾主持長沙府中學校。先後任四川洋務總辦、湖南交通司司長、湖南官產處處長。有”北協和南湘雅”之稱的湘雅醫院的首任董事長。
龍國楨:清代四川重慶人,清末進士,入翰林院,留學日本。先後任安徽高等審判廳檢察長、貴州高等審判廳廳長、京師檢察長、總檢察廳檢察長、四川高等法院院長等職。
龍伯堅:清代湖南人,中醫學家,曾任湖南省衛生處處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省衛生廳廳長、中央衛生研究院中醫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著有《黃帝內經概論》、《黃帝內經素問集解》、《黃帝經靈樞集解》等。
龍朝翊:清代廣西桂林人,與其兄龍朝言俱是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有兄弟翰林之稱,光緒十四年(1888)中戊戌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平遠澄邁等縣知縣,光緒三十四年(1908)調任饒平縣縣令。在任期間勤政為民,今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立有龍太爺石像,乃饒平百姓為紀念他所建。家居臨桂東巷。
寬能法師釋寬能(1895~1989年),原名龍六緯,家自桂林東巷龍氏,精研佛學,著有《三乘教義》一書。
龍葆誠:清末廣東順德人,清暉園龍氏後人,著有《鳳城識小錄》。清末民初順德大良社會慈善機構多見其身影。保嬰堂,成立於光緒26年(1900年),設址筆街(現華蓋路),由中區紳商龍葆誠、羅桀、龍肇墀、黃普生等人籌建。同志善社(贈送醫藥),成立於光緒十三年(1877),設址城南新路湛公祠,由鄉紳龍贊宸、羅桀等倡辦。大良濟貧會,1813年,龍廷槐辭職回鄉後,熱心鄉事、族事,並主理濟生善社。據《順德縣誌》載:“槐對鄉邑公共事務多所盡力,曾一力籌款白銀壹萬兩,供大良地區濟貧救荒使用”,是大良地區史上最早的“社會慈善福利基金會”,距今已有200年歷史。青雲文社教育基金會,清末期間,龍元僖在鄉和籍城南街坊羅惇衍主理邑局(護沙局)期間,悉教育機關青雲文社經費不足,撥出款項支持青雲文社,設立教育基金會。大良義倉(社會福利基金會),大良義倉於光緒六年(1880年)設在碧鑒海旁、順德護沙局側,由龍元僖帶頭籌辦和主理。華蓋路大良救傷隊,這是一個民間醫療互助機構,主事人員及醫務人員大多為中區居民。成立發起人為清暉園龍氏族人龍肇墀等人,成立後由周拙甫等當教員,訓練救傷隊搶救知識。華蓋路順德贈醫社,成立於1926年,地設華蓋路160號,由大良工商界、清暉園龍肇墀以及余桂卿、羅機南、曾秋樵、黃竹生、黃子芬、馮信可、蘇漹橋、李志岳、譚子芬等發起組建而成,為大良城區市民和縣下各鄉市民贈醫贈藥。

現代

龍天武:湖南省石門縣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後入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一期,陸軍大學參謀班畢業,參加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國遠征軍新六軍第十四師師長。1945年8月,日軍宣布投降,由龍天武率領的中國遠征軍第十四師率先進入南京,龍擔任南京警備司令,負責受降事宜。後任新編第三軍軍長。
龍國鈞:湖南長沙人。陸軍大學第十七期畢業。中國遠征軍新一軍副參謀長,第三十八師參謀長(師長孫立人),參加印緬滇抗戰諸役。後任新七軍參謀長。著有《新一軍進入廣州受降記》、《長春解放經過》。
龍慕韓:字漢臣,安徽懷寧人,抗日愛國將領。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時稱“天下第一師”的德械第八十八師中將師長。率部參加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浴血奮戰重創日軍。
龍普霖:安徽望江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紅軍將領。參加第一次反“圍剿”作戰,後任紅軍第1方面軍獨立第4師師長兼政委。
龍炎武:湖南人,南京陸軍大學第十期畢業。抗戰時期,任二十四師參謀長,淞滬血戰,英勇負傷。民國27年(1938),調任第十一集團軍參謀處長,參與策劃台兒莊戰役。後任第三兵團參謀長。
龍榆生:江西萬載人,著名詞學家,民國三大詞人之一,著有《唐宋詞格律》、《詞曲概論》等。
龍應台(1952-):祖籍湖南省衡陽市,華語世界著名作家,著作有《野火集》、《孩子你慢慢來》、《目送》、《大江大海1949》等,目前寓居香港。
龍振強:國際著名的中子散射專家,曾擔任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IPINS中子源研究組組長,2009年到2012年期間以訪問學者任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微型脈衝強子源(CPHS)首席科學家。
龍剛:香港粵語片導演,代表作有《英雄本色》、《飛女正傳》等,對後來的香港電影新浪潮頗有影響。於2014年病逝於紐約。
龍紹基:香港亞視前製作總監,監製或執導《血染紫禁城》、《銀狐》、《情定上海灘》等。
龍文康:香港編劇。作品有舞台劇《大龍鳳》等,電視劇《大時代》、《老表,你好嘢》系列,電影《門徒》等。
龍永圖(1943-):湖南長沙人,前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原博鰲亞洲論壇理事、秘書長。現任全球CEO發展大會聯合主席。作為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在第一線領導並最終成功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曾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和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主持《論道》節目。
龍炳頤:祖籍廣東省順德市,建築學家,香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資源管理教席、香港政府古物諮詢委員會前任主席。香港歷史建築的權威,致力於活化古建築。
龍層花:中醫學家,創立龍氏正骨手法,現任中國廣州脊椎相關疾病研究所副所長,香港骨傷學會終身會長,中華推拿學會、中國脊椎相關疾病學會名譽會長。
龍樂豪:湖北武漢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有中國金牌火箭之稱的長三甲系列火箭的總設計師兼總指揮,第一完成人,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現任中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
龍漫遠:祖籍四川省瀘州市,美國芝加哥大學生態與進化系終身教授。發現並命名第一個新基因(精衛基因),開創“新基因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領域,現任國際分子和進化生物學協會秘書長。
龍桂魯:廣西玉林人,清華大學物理系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研究所所長、英國物理學會高級會員和美國物理學會會員。2017年起擔任亞太物理學會聯合會(AAPPS)的理事長。
龍增來中投證券前任董事長。曾任中央匯金綜合部主任等職。以筆名魯言出版長篇小說《政商兩界》。
龍永樞:廣東順德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龍大偉: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現任清華控股董事長。
龍吉生:日本東京農工大學博士畢業,因環境治理領域的成就獲2012年獲中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現上海康恆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龍瑞:筆名大龍、蜀人。畫家,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名譽院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受教於山水畫大師李可染先生。2001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2003年,任中國畫研究院院長。2006年,中國畫研究院更名中國國家畫院,龍瑞任院長。
龍迪: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博士論文《披露家外兒童性侵犯的中國東北農村家庭經驗探索性研究》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博士論文青年學術獎”,2007年,她根據博士論文出版的《性之恥,還是傷之痛》,不僅成了中國相關領域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以關懷苦難的研究態度激發出很多年輕學者承擔、關懷苦難的社會責任。201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傑出校友獎”。
龍勉:中科院力學所國家微重力實驗室主任,生物力學與生物工程中心主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兼任世界生物力學理事會執委兼司庫、國際生物流變學學會理事。
龍馭球: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著名中國土木工程專家和結構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結構力學領域權威,中國力學學會《工程力學》主編。
龍康侯:有機化學家,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中國南海海洋天然物化學研究的開拓者。
龍俊傑:表演藝術家,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表演系主任。
龍宗智西南政法大學校長,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檢察學研究會副會長,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前刑事訴訟法專家。在80年代後半期著手訴訟文化研究,將價值論引入刑訴法研究領域。90年代初創立了刑事訴訟的三角結構和線型結構即“兩重結構”理論。90年代後半期探討司法合理性問題,提出了司法改革與司法操作中的“相對合理主義”。《徘徊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中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研究》多被中國刑事訴訟法司法改革所採納。
龍大軒西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教授,央視《法律講堂》主講專家,探討中華法文化。
龍衛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民法專家。著作有《民法總論》等。
龍翼飛中國人民大學律師學院執行院長,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北京市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副會長。
龍向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經濟學博士,曾先後擔任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金融分析和政策中心研究員,美國雷曼兄弟公司(歐洲)量化分析師,現任交銀施洛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資部總經理。
龍以明: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數學學院院長,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龍宇純:安徽望江人。文字學家,音韻學家,一九七二年任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中研院合聘史語所研究員,又嘗借聘台灣中山大學,創辦中文系。一九九九年期滿,應北京大學邀,講授古音學一學期。著有《韻鏡校注》、《全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校箋》、《廣韻校記》(未刊)、《中國文字學》(有韓譯本)、《荀子論集》。
龍學海:海南文昌人。於史丹福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回國後曾任教於南京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去台灣後,先後任教於台灣大學,創辦台大社會學系,並任該系教授及第一任系主任。著作有《社會學概要》,《社會學與社會意識》等。
龍兆曙:著名設計師,聯合國WPO會員,現任深圳大學長期教授,深圳大學設計藝術研究所所長,兼任湖南大學設計系主任。歷獲“亞洲之星”設計獎兩項,聯合國WPO“世界之星”設計獎六項(其中1986年10月為中國第一次奪得)。
龍傑琦:設計師,歷任奧美廣告創意總監,傑爾廣告大中華區執行創意總監,代表作品《阿爾山礦泉-手寫瓶》,芬必得《石老師:103個孩子的爸爸》,WWF《站在生死之間》,《自然之友-閱後重生》等,2008年至2010年獲得三座坎城銅獅獎。
龍偉彥中國大酒店行政總廚,董事,亞洲餐飲業傑出青年才俊獎、全國西式烹調師考核試題庫編寫組組長、全國西式烹調師命題專家、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副總經理。
龍致賢北京中醫藥大學原校長。主編《中醫學專家集》、《漢英對照中醫本科系列教材》等。
龍振華:著名皮膚病、真菌病及梅毒學專家。1957年出版的我國第一部《皮膚真菌病圖譜》,以後又出版了《癬病防治》,82年出版的《念珠菌病》是國內第一本論述此病的專著,1987年受衛生部委託在京籌建中國第一所防治性病機構北京市性病防治研究中心。
龍炳梁:香港著名婦產科醫師。1974年英國愛丁堡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1981年授予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院士,1995年授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院榮授院士,1995年授香港婦產科學院院士。香港仁安醫院生殖中心前任總監。
龍治平:中醫學家,國內知名的肝病專家,在四川享有"龍肝炎"之美稱,現任樂山市中醫院院長。
龍帥江:國內知名中醫,江西南昌龍氏中醫第十三代傳人,定期在御源堂出診。
龍宇: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現貝塔斯曼中國總部執行長,暨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簡稱BAI)管理合伙人。
龍丹妮湖南電視台資深導演、製片人、編劇、被封為超女教母。製作多檔影響廣泛的節目如《越策越開心》《超級女聲》《快樂女聲》等。後出任芒果傳媒副總經理、天娛傳媒總裁、華影盛視總裁等職。
龍勇:畢業於武漢大學,重慶廣電集團主持人。重慶衛視《龍門陣》的主持人,主持過300多期節目,現為重慶電視台《民星總動員》製片人。當選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風雲人物。
龍偉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1986年考入星海音樂學院作曲系,1991年畢業進入廣州歌舞團任職專職作曲,現為國家一級作曲。2005年9月,受中央電視台《中華情》之邀,為中宣部、統戰部等單位主辦的紀念台灣光復6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創作尾聲《拜祭黃陵》音樂。
龍敏:中提琴家,199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2000年以最高全額獎學金考入美國RICE UNIVERSITY 音樂學院,攻讀中提琴碩士學位,現任教於武漢音樂學院管弦系。
龍軍:出生於中醫世家,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精通現代醫學,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領域,中國肝病治療研究會會員,被列入《中國大陸名醫大典》。
龍道疇:江西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整形外科的創建者。在整形外科界享有“龍一刀”的美譽。曾任湖北省整形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全國修復重建外科專家委員會副主委。
龍秋云:湖南常德人,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龍沛智:出生於香港,美國史丹福大學畢業,曾先後效力於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管理層共十五年,2013年創建我來貸WeLab,16年獲得ING(荷蘭國際集團)以及國資粵科金融集團等10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
龍友:字鏡堂,江西永新人。工書法,南昌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南昌文聯書畫院院長。2013年在北京榮寶齋舉辦“三十而立”——龍友書法作品展。
龍偉: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大眾點評網聯合創始人。現管理個人投資基金。
龍衛國:江西吉水人,清華大學土木系畢業,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院長,董事長。中國建築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龍軍: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家石油燃料潤滑劑產品標準審查委員會主任。
龍新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總工程師。
龍紅山:國防科技工業局總工程師,發展計畫司司長。
龍固新:畢業於東北大學,德思勤地產金融集團董事長。
龍兵:江西省國有地產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
龍安定:江西永新人,曾任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行長、黨組書記,浙江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
龍衛東:湖南漣源人,畢業於南京大學公共管理碩士,現任海口市副市長。
龍實:廣東高州人。畫家,曾任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
龍嫻:美國紐約大學數學系金融數學碩士,先後在美國RUmson Capital研究部任定量分析師,美國Millennium Partners量化投資組任定量策略師,深圳市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工程部任首席量化策略師。現任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管理部高級投資經理。
龍蘇云:經濟學學士,曾任金鷹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研究部總監,金鷹中小盤、金鷹優選和金鷹紅利基金的基金經理。以優秀的業績被評為“明星基金"。
龍翔河南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現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
龍振彪江西永新縣人。紅軍通訊專家。1961年晉為少將。
龍潛(1913-1992),江西省永新縣人。解放戰爭時期,任蘇皖邊區政府公安總局局長兼淮陰城防司令員,華東軍區後備兵團副政治委員兼教導師政治委員,南京市公安局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南京軍區防空軍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軍區軍事檢察院檢察長,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兼軍區軍事法院院長,浙江省軍區第二政治委員,河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濟南軍區副政治委員。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逝世,終年79歲。
龍飛虎(1915-1999),江西省永新縣人,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期間,龍負責警衛安全。解放戰爭時期,任毛澤東主席處行政秘書兼中央縱隊一大隊大隊長,保證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師政治委員、軍副政治委員,福建軍區後勤部部長,福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福州軍區後勤部部長、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等職,對福建沿海的海防建設有重要建樹。是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9年7月1日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5歲。
龍書金(1910-2003),湖南省茶陵縣人,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第7師副師長,東北野戰軍第17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3軍副軍長、軍長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參加指揮解放海南島戰役海南島解放後,他歷任軍長、海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某軍軍長、廣東省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廣東軍區司令員兼廣州市警備區司令員、湖南省軍區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3年4月16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93歲。
龍福才(1909-1965),江西省永新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第4後方醫院政委、八路軍衛生學校政委。1939年任八路軍總政治部考察團幹部室組長。解放戰爭時期,他擔任晉綏軍區第6軍分區副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第7訓練基地政治委員,華東軍區防空部隊副政治委員,南京軍區空軍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5年9月22日逝世,終年56歲。
龍大道(1901-1931) ,侗族,烈士,1931年1月17日,被秘密殺害於龍華塔下。
龍啟明:出身廣東順德龍氏望族,21歲時調入美空軍第十四航空隊,時為最年輕的“飛虎隊”隊員,負責最危險的“駝峰航線”的飛行。
龍新民:湖南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黨組書記兼國家著作權局局長。
龍清泉(1990 - ),苗族,奧運冠軍,中國男子舉重隊隊員。在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56公斤級比賽冠軍。2016年8月8日,里約奧運會男子舉重56公斤級賽金牌。
龍雲:雲南省彝族人,彝名納吉鳥梯,漢姓龍乃其借用。雲南昭通炎山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滇軍將領,雲南省政府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