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陳士奇
- 字號:字弓甫,號平人
- 所處時代:明末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漳浦
- 出生時間:1587
- 去世時間:1644
- 主要成就:抗擊流賊
- 官職:四川巡撫
人物簡介,後世紀念,明史記載,
人物簡介
陳士奇家貧力學,認為天下將亂,遂好鑽研兵書,談論韜略。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進士,任中書舍人。
陳士奇丁父憂期滿,任重慶兵備,又改貴州兵備,復改任貴州學政。丁母憂,服喪期滿,轉任江西參議兼贛州兵備,升嶺北副使。年關將至,陳士奇釋放死囚十七人回家探親,讓他們自己春天回獄中報導,十六人如期報導,而一人沒有,在江西追捕時,說道:“我無顏再見陳兵憲”,遂撞石而死。
調任四川學政,每天對諸生講兵法、教騎射,準備應付時局的變化。廷臣認為士奇懂軍事,交章推薦他擔任四川兵備副使。
崇禎十五年(1642年)秋,陳士奇升任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四川巡撫。適逢松潘兵變,員兵達數萬人。士奇採取慰撫辦法,曉以禍福,結果成功。陳士奇本文人,當了將軍,仍然以文墨為事,儒雅風流,卻讓軍政廢弛。石砫(今重慶石柱)女將秦良玉請求增兵,分守13隘,陳士奇卻置之不問。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龍文光還未到任,陳士奇將行,聞京師告變,忠勇奮發,說“必報國讎”,遂留駐重慶不走。他派參將曾英、趙榮貴分守忠州(今重慶忠縣)和梁山(今重慶梁平),都被張獻忠兵戰敗。陳士奇重兵駐守重慶的東門戶銅鑼峽。
農民起義軍攻至重慶城下,陳士奇用滾炮下擊,農民軍死無數。重慶城三面環江,西南有城牆數十丈,固若金湯。六月二十日夜,黑雲四布,農民軍掘地用炸藥轟城。陳士奇、關南副使陳纁(字紘公,鐘祥人,崇禎十三年進士,護送瑞王朱常浩入蜀)、重慶知府王行儉、巴縣知縣王錫、巴縣縣丞覃文應(柳城人,選貢)、墊江知縣歐陽東旦(石阡龍泉人)、安岳知縣何國瑾(平壩人,天啟七年舉人)、李默(字語齊,墊江人,崇禎六年舉人)都被俘。張獻忠勸降,陳士奇大罵道:“世上豈有降賊的顏平原(顏真卿,不屈被李希烈所殺)”,罵不絕口,張獻忠將陳士奇凌遲至死,時年57歲。隆武時,贈尚書,諡號“忠節”。
後世紀念
明史記載
陳士奇,字平人,漳浦人也。好學,有文名,不知兵。舉天啟五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崇禎四年考選,授禮部主事,擢廣西提學僉事。父憂歸。服闋,起重慶兵備,尋改貴州,復督學政。母憂闋,起贛州兵備參議,進副使,督四川學政。廷臣交章薦士奇知兵。
十五年秋,擢右僉都御史,代廖大奇巡撫四川。松潘兵變,眾數萬,士奇諭以禍福,鹹就撫。搖、黃賊十三家,縱橫川東北十餘年,殺掠軍民無算;執少壯,文其面為軍,至數十萬。士奇檄副使陳其赤、葛征奇,參將趙榮貴等進討,屢告捷。而賊狡,迄不能制。士奇本文人,再督學政,好與諸生談兵,朝士以士奇知兵。及秉節鉞,反以文墨為事,軍政廢弛。石砫女將秦良玉嘗圖全蜀形勢,請益兵分守十三隘,扼賊奔突。置不問,蜀以是擾。
明年十二月,朝議以其不任,命龍文光代之。士奇方候代,而陽平將趙光遠擁兵二萬,護瑞王常浩自漢中來奔,士民避難者又數萬,至保寧,蜀人震駭。士奇馳責光遠曰:“若退守陽平關,為吾捍衛,不惜二萬金犒軍。如頓此,需厚餉,吾頭可斷,餉不可得也。”光遠退屯陽平,王以三千騎奔重慶。明年四月,文光受代,士奇將行,京師告變。士奇自以知兵也,曰:“必報國讎。”遂留駐重慶,遣水師參將曾英擊賊於忠州,焚其舟;遣趙榮貴御賊於梁山。獻忠由葫蘆壩左步右騎,翼舟而上,二將敗奔,遂奪佛圖關,陷涪州。士奇征石砫援兵不至。或勸:“公已謝事,宜去。”士奇不可。賊抵城下,擊以滾炮,賊死無數。二十日夜,黑雲四布,賊穴地轟城。城陷,王、士奇及副使陳糹熏、知府王行儉、知縣王錫俱被執。士奇大罵,賊縛於教場,將殺之,忽雷雨晦冥,咫尺不見。獻忠仰而詬曰:“我殺人,何與天事!”用大炮向天叢擊。俄晴霽,遂肆僇。士奇罵不絕口而死,王亦遇害,賊集軍民三萬七千餘人,斫其臂。遂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