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拼音:lóng)是現代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龍為先民想像中的神物,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並以想像增飾而成。後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基本信息欄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統一碼:9F99
- 五筆:DXV
- 倉頡:IKP
- 鄭碼:GM
- 四角:43014
- 繁體字:龍
- 筆畫:5
- 筆順:一ノフノ丶
- 字級:常用字、一級字
- 部首:龍
- 平水韻:平聲二冬
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名詞 | 侍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長,有鱗爪,能興雲降雨。 | dragon | 元王舉之《折桂令·三茅山行》:“飛膏雨龍歸洞口,弄晴雲鶴舞山頭。” | 龍鳳 |
封建君主或皇帝的象徵。 | emperor | 《呂氏春秋·介立》:“晉文公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賦詩日:‘有龍于飛,周偏天下……龍反其鄉,得其處所。’” | 真龍天子 | |
比喻英雄才俊。 |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 臥龍 | ||
十二生肖之一。 | 南朝陳沉炯《十二屬詩》:“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 |||
有龍形花紋或形狀像龍的東西的代稱。 | 宋蘇軾《新茶送簽判程朝奉》:“火前試焙分新胯,雪裡頭綱輟賜龍。 | 龍杓、龍舟 | ||
駿馬。 | horse | 唐王勃《感興奉送王少府序》:“鳥案多而無辯鳳,馬韋雜而不分龍。” | 龍馬 | |
星名,1.東方七宿;2.歲星;3.太歲。 | 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龍有三名》:“王莽《銅權銘》‘歲在大梁,龍集戊辰’者,以歲為歲星,龍為太歲也。” | 亢金龍 | ||
古代傳說中的官名。 | 《左傳·昭公十七年》:“大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 |||
由龍捲風形成的積雨雲。 | the cumulonimbus cloud | 唐張籍《雲童行》:“雲童童,白龍之尾垂江中。” | ||
舊吋堪輿家以山勢為龍。 | 唐劉禹錫《虎丘寺路宴》:“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 | |||
古代煉丹術士稱水或汞。 | water,mercury | 唐李鹹用《送李尊師歸臨川》:“塵外煙霞吟不,,鼎中龍虎伏初馴。" | ||
龍泉劍的省稱,泛指精良的劍。 | sophisticated sword | 唐施肩吾《贈邊將》:“玉匣鎖龍鱗甲冷,金鈴襯鶻羽毛寒。” | ||
水草名,即葒草。也作“蘢”。 | valerian | 《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 ||
古地名,春秋魯地,在今山尓省泰安市。 | 《左傳·成公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 | |||
姓。 |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乃使龍且往擊之。” | |||
形容詞 | 萌。 | 《初學記》巻三十引《春秋元命苞》:“龍之言萌也,陰中之陽也,故言龍舉而雲興。” | ||
通。 | 《廣韻·锺韻》:“龍,通也。” | |||
和。 | 《廣雅·釋詁三》:“龍,和也。” | |||
長形像龍的。 | 車水馬龍 | |||
龍形的花紋。 | 《周禮·考工記·朝人》:“龍族九游。” | 龍盾、龍袞 | ||
通“寵”,茉耀。 | honor | 《詩·小雅·蓼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 ||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注
康熙字典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音韻匯集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等 | 聲調 | 四呼 | 韻系 | 韻攝 | |
上古音系 | 東 | ||||||||||
廣韻 | 龍 | 力锺 | 來 | 锺 | 锺 | 三等 | 锺 | 通 | |||
中原音韻 | 龍 | 來 | 東锺撮 | 東锺 | 陽平 | 撮口呼 | |||||
洪武正韻 | 龍 茫 曨 寵 | 盧容 謨郎 力董 醜勇 | 一東 十七陽 一董 一董 | 東 陽 東 東 | 平聲 平聲 上聲 上聲 | ||||||
分韻撮要 | 龍 | 來 | 東 | 第六東董凍篤 | 陽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