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鹽(鹽(食鹽))

食用鹽(用於日常飲食的鹽)

鹽(食鹽)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食用鹽,從分類上來說有井鹽、海鹽、池鹽、岩鹽等,從所含成分上來看包括了鐵、鈣、鋅、鉀、鈉、碘等多種營養元素,人們用的食鹽是鹽類的一種,是指富含鈉的鹽類,也就是氯化鈉。鹽也是人體不能缺乏的重要元素,有調節人體活動的作用。

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於95%。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我們規定鋇含量不得超過20mg/kg。食鹽中鎂、鈣含量過多可使鹽帶苦味,含氟過高也可引起中毒。近年來許多試驗證實,食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膳食中食鹽攝入過多,可引起高血壓。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日攝入6g 以下食鹽可預防冠心病高血壓。我國規定成人每日攝入6g食鹽即可滿足機體對的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食用鹽
  • 外文名:Salt
  • 主要原料氯化鈉
  • 主要食用功效:清污解毒,治肝順胃
  • 最新攝入建議:≤5g/每日
歷史記載,起源,種類,分布,化學性質,定義,用途,制度變遷,相關製法,生理作用,食鹽用途,中藥用途,古代用途,防治青魚病,科技用途,注意事項,食鹽的利和弊,利處,弊端,食鹽攝入分布,我國食鹽產量,產品結構,食物營養成分,

歷史記載

起源

食用鹽在中國的源起。“鹽”字本意是“在器皿中煮鹵”。《說文》中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傳說黃帝時有個叫夙沙的諸侯,以海水煮鹵,煎成鹽,顏色有青、黃、白、黑、紫五樣。中國人大約在神農氏(炎帝)與黃帝的時期開始煮鹽。中國古時的鹽是用海水煮出來。20世紀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鹽器具,證明了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古人已學會煎煮海鹽。根據以上資料和實物佐證,在中國,鹽起源的時間遠在五千年前的炎黃時代,發明人夙沙氏海水製鹽用火煎煮之鼻祖,後世尊崇其為“鹽宗”。在宋朝以前,在河東解州安邑縣東南十里,就修建了專為祭祀“鹽宗”的廟宇。清同治年間,鹽運使喬松年泰州修建“鹽宗廟”,廟中供奉在主位的即是煮海為鹽的夙沙氏商周之際運輸鹵鹽的膠鬲、春秋時在齊國實行“鹽政官營”的管仲,置於陪祭的地位。
食用鹽
粗鹽
中國也是鹽井的發明地。《蜀王本紀》:“宣帝地節(公元前69年至公元前66年)中始穿鹽井數十所。”漢代起,也始利用鹽池取鹽。王廙(yì)《洛都賦》:“東有鹽池,玉潔冰鮮,不勞煮,成之自然。”劉楨魯都賦》:“又有鹽池漭沆,煎炙陽春,焦暴噴沫,疏鹽自殷,挹之不損,取之不勤。”
食用鹽
初期鹽的製作,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耗燃料,產量少,鹽價貴。於是,從鹽一誕生起,王室就立有鹽法。在周朝時,掌鹽政之官叫“鹽人”。《周禮·天官·鹽人》記述鹽人掌管鹽政,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祭祀要用苦鹽、散鹽,待客要用形鹽,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漢武帝始設立鹽法,實行官鹽專賣,禁止私產私營。《史記·平準書》中記載,當時誰敢私自製鹽,就施以把左腳趾割掉的刑罰。晉代時,私煮鹽者百姓判四年刑,官吏判兩年。立鹽法後,市民食鹽是有規定的。《管子》:“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

種類

古時鹽的種類繁多,從顏色上分就有:絳雪、桃花、青、紫、白等。從出處分為: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鹼鹽是刮取鹼土煎煉而成,池鹽出自池鹵風乾,崖鹽生於土崖之間。海鹽、井鹽、鹼鹽三者出於人,池鹽、崖鹽二者出於天。《明史》記有:“解州之鹽風水所結,寧夏之鹽刮地得之,淮、浙之鹽熬波,川、滇之鹽汲井,閩、粵之鹽積鹵,淮南之鹽煎,淮北之鹽曬,山東之鹽有煎有曬,此其大較也。”南朝陶弘景《名醫別錄》記有:東海鹽、北海鹽、南海鹽、河東鹽池、梁益鹽井、西羌山鹽、胡中樹鹽,色類不同,以河東者為勝。

分布

秦漢時河東郡地在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因黃河流經山西省西南境,山西卻在黃河以東,
故這塊地方古代稱為河東。古人從河東鹽池中引水至旁邊的耕地,每當仲夏時節,遇到刮大南風時,一天一夜耕地中就長滿了鹽花,當地人把這叫“種鹽”,鹽的品質非常好。《呂氏春秋·本味篇》:“和之美者,陽朴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zhān)鮪(wěi)之醢(hǎi),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意思就是說最好的調料是四川陽朴的姜、湖南桂陽招搖山的桂、廣西越駱國的竹筍、用鱘鰉魚肉製成的醬、山西的河東鹽、宰揭山顏色如玉的甘露、西方大澤里的魚子醬
食用鹽(鹽(食鹽))
食鹽
春秋戰國時,有鹽,國就富。《漢書》:“吳煮東海之水為鹽,以致富,國用饒足。”齊國管仲也設鹽官專煮鹽,以漁鹽之利而興國。中國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魯人猗頓,舊有“陶朱、猗頓之富”之說,陶朱是指范蠡。范蠡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因為認為越王為人不可共安樂,因此棄官到山東定陶縣稱“陶朱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中三致千金,子孫經營繁息,遂至巨萬。”猗頓則到春秋時的郇國。郇國漢屬河東郡,今屬山西。猗頓在郇國經營河東鹽十年,亦成為豪富。
古代鹽商一般都具壟斷特權,所以鹽商十有八九都發了大財。明清兩代,江南揚州一帶的鹽商之奢靡達到頂峰。據《清稗類鈔》記:“有欲以萬金一時費去者,使門下客以金盡買金箔,載至鎮江金山寺塔上,向風揚之,頃刻而散,沿緣草樹間,不可復收。又有以三千金尺買蘇州不倒翁,傾於水中,水道為之寒者。”有喜歡漂亮貌美的,從看門人一直到女廚工,都選用二八佳麗清秀之輩。有反過來喜歡貌醜的,奴僕為錄用,不惜毀其容,用醬敷之,在太陽下曝曬。
烹飪調味,離不了鹽。但古人認為,“喜鹹人必膚黑血病,多食則肺凝而變色”。《調鼎集》說:“凡鹽入菜,須化水澄去渾腳,既無鹽塊,亦無渣滓。”做菜時候,要注意一切作料先下,最後下鹽方好。“若下鹽太早,物不能爛。”
中國古人調味,先要用鹽和梅,故《尚書》稱:“若作和羹,爾惟鹽梅。”五味之中,鹹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今中國人食用之鹽,沿海多用海鹽,西北多用池鹽,西南多用井鹽。海鹽中,淮鹽為上;池鹽中,乃河東鹽居首;井鹽中,自貢鹽最好。
鹽,自上古以來便深受人類的重視,被譽為“百味之祖”。它看似尋常,卻屬於人體不可或缺的電解質,以及生活中首屈一指的調味品。

化學性質

定義

NaCl, 食鹽的主要成分,離子型化合物。純淨的氯化鈉晶體是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由於雜質的存在使一般情況下的氯化為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晶體粉末,比重為2.165(25/4℃),熔點801℃,沸點1 442℃,密度為2.165g/cm,味鹹,含雜質時易潮解;溶於甘油,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鹽酸,水溶液中性並且導電。固態的氯化鈉不導電,但熔融態的氯化鈉導電。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大。當溫度低於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於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製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於食品調味和醃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製皮革等;經高度精製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於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如失鈉、失水、失血等情況。可通過濃縮結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製取氯化鈉。
晶體結構晶胞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4個鈉離子和4個氯離子

用途

食鹽的作用很廣: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重要的化工原料,食用……化學性質
1.可以與硝酸銀反應得到氯化銀沉澱;
2.固體食鹽可以與濃硫酸共熱得到氯化氫氣體;
3.電解氯化鈉溶液可得到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
4.電解熔融氯化鈉可得到單質鈉和氯氣。
食用鹽(鹽(食鹽))
電子顯微鏡下的食鹽晶體

制度變遷

封建社會的鹽專賣制度,使其成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財政收入工具,為其封建統治掠取民眾財富,賺取巨額利潤。在鹽專賣的實施過程中,統治階級為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極大地增加了制度執行成本。降低了制度運行效率,減少了鹽專賣淨利潤收入;另一方面,因為官吏的腐敗,各級官吏賄賂已成風氣,嚴重損害了統治集團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使其執政能力受損,從而危機統治階級自身安全。
鹽專賣制度在中國存在歷史十分久長,從春秋戰國齊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幾乎伴隨封建社會整個發展過程。專賣古稱“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榷的意思是獨木橋,禁榷合起來就是自己獨占,不允許他人涉及經營。具體到鹽專賣制度,它是封建統治階級人為制訂並設立,由其獨占食鹽生產和銷售渠道,從中賺取巨額利潤,增加財政收入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封建社會中那些具有理財意識的士大夫們對此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利出一孔”,它的形象之處就在於只看到利益,卻不去看這利益是如何產生的。統治階級巧妙地借用了鹽所具有的商品外觀形式,掩蓋其掠取民眾財富的實質,因此理清楚鹽專賣制度的經濟特徵和運行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鹽專賣問題,國內現有文獻側重於從經濟史的角度整理各個朝代鹽專賣制度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狀態,較少從經濟特徵和制度變遷的角度進行考察,而在國外可能是由於歷史上缺少與中國鹽專賣類同的經濟現象,相關文獻很是少見。在封建社會經濟的傳統分析框架中,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承擔賦稅和勞役,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藉此剝削廣大勞動人民,儘管鹽專賣制度在形式上與賦稅制度有很大不同,階級矛盾分析方法仍然為這一問題指引了方向。從另一個視角看,根據現代西方國家理論,國家是一種在某個給定地區內對合法使用強制性手段具有壟斷權的制度安排。國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並以此換取稅收。在這一分析模式下,封建國家作為全社會法律和秩序的提供者,徵收賦稅完全是一件合理的事情,封建統治者是以社會管理者或者說是社會服務提供者的面目出現,公眾是以消費者的面目出現,消費社會管理者提供的社會服務,並根據服務的質量(辦公效率)和價格(賦稅水平)來決定是否消費該服務。但在鹽專賣制度分析中,這一分析框架變得無能為力了,因為它既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生的起因,也解釋不了鹽專賣制度發展變化的結果。
在鹽專賣制度下,各相關經濟要素發生了很大變化,重新審視和分析其經濟特徵對於全面正確的把握這一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鹽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會需求量大,消費彈性極小。在封建社會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自給自足的情況下,鹽卻不可能自給自足,必須從外界獲得。在中國古代社會,鹽鐵茶酒是少數幾項大宗交易商品,但這些商品在不同時期都曾實行專賣,鹽是其中實行專賣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造成經濟影響最大的品種。在專賣制度下,商品屬性較之於其在自由生產流通條件下的情形發生很大的變化。商品之所以成為商品有其內在規定性條件,根據政治經濟學的分析,自由買賣和等價交換是商品的內在屬性,也是某一物品成為商品的必要條件。在鹽專賣制度下,鹽的生產、銷售和定價都由官府組織執行,導致其商品屬性退化。
2014年11月工信部確認2016年取消食鹽專營,放開鹽產品價格。據了解,取消食鹽專營、許可經營制度後,將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制度;健全食鹽儲備體系,確保食鹽安全供應。此外,還將加快鹽業體制調整,提升產業競爭力;健全法律法規,實施依法治鹽。依照方案規劃,將從2016年起,廢止鹽業專營有關規定,允許現有食鹽生產定點經營企業退出市場,允許食鹽流通企業跨區經營,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放開食鹽批發、流通經營。2017年起鹽業全面按照新的方案實行。

相關製法

工業上用海水曬鹽(也稱鹽田法)或用井水、鹽湖水煮鹽,使食鹽晶體析出。這樣製得的食鹽含有較多的雜質,叫做粗鹽。粗鹽經溶解、沉澱、過濾、蒸發,可製得精鹽。為了消除碘缺乏危害,保護公民身體健康,國家對消除碘缺乏危害,採取長期供應加碘食鹽(以下簡稱碘鹽)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生理作用

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 g,其中 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鈉離子和氯離子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下列幾點:
1.維持細胞外液的滲透壓
Na和Cl是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K和H2PO4是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在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占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占70%左右。所以,食鹽在維持滲透壓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影響著人體內水的動向。
2.參與體內酸鹼平衡的調節
由Na和HCO3形成的碳酸氫鈉,在血液中有緩衝作用。Cl與HCO3在血漿和血紅細胞之間也有一種平衡,當HCO3從血紅細胞滲透出來的時候,血紅細胞中陰離子減少,Cl就進入血紅細胞中,以維持電性的平衡。反之,也是這樣。
3.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
胃液呈強酸性,pH約為0.9~1.5,它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鹽酸和粘液。胃體腺中的壁細胞能夠分泌鹽酸。壁細胞把HCO3輸入血液,而分泌出H輸入胃液。這時Cl從血液中經壁細胞進入胃液,以保持電性平衡。這樣強的鹽酸在胃裡為什麼能夠不侵蝕胃壁呢,因為胃體腺里有一種粘液細胞,分泌出來的粘液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約1mm~1.5 mm厚的粘液層,這粘液層常被稱為胃黏膜的屏障,在酸的侵襲下,胃黏膜不致被消化酶所消化而形成潰瘍。但飲酒會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往往增大引起胃潰瘍的可能性。
此外,食鹽在維持神經和肌肉的正常興奮性上也有作用。 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如流血過多、出汗過多)或食物里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鉀離子從細胞進入血液,會發生血液變濃、尿少、皮膚變黃等病症。 人體對食鹽的需要量一般為每人每天3 g~5 g。由於生活習慣和口味不同,實際食鹽的攝入量因人因地有較大差別,國一般人每天約進食食鹽10 g~15 g。

食鹽用途

中藥用途

藥名】食鹽
【別名】鹽、鹹鹺
【漢語拼音】shíyán
【英文名】salt
【歸經】胃;腎;肺;肝;大腸;小腸經
【中藥化學成分】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因來源、製法等的不同,夾雜物質的質與量,都有所差異。普通常見的雜質,有氯化鎂(MgCl2)、硫酸鎂(MgSO4)、硫酸鈉(Na2SO4)、硫酸鈣(CaSO4)及不溶物質等。
【功效】涌吐;清火;涼血;解毒;軟堅;殺蟲;止癢
【考證】出自《名醫別錄
【科屬分類】鈉化合物類
拉丁文名】Natrii Chloridum
【主治】食停上脘;心腹脹病;腦中痰癖二便不通齒齦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瘡瘍毒蟲螫傷
資源分布】主為海鹽池鹽井鹽。海鹽產於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池鹽產于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一帶;井鹽產於雲南、四川。銷全國各地。
【功效分類】清熱藥;涼血藥
【性味】鹹;寒;無毒
【藥材基源】為海水或鹽井、鹽池、鹽泉中的鹽水經煎、曬而成的結晶體。
用法用量】內服:沸湯溶化,0.9~3g;作催吐用9~18g,宜炒黃。外用:炒熱熨敷或水化點眼、漱口、洗瘡。
【出處】《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古代用途

在《紅樓夢》中曾記載賈寶玉每天清晨就有用鹽擦牙的習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陳可遠指出,古代人是用鹽來刷牙,但是隨著朝代更替,單純的鹽牙膏也變得豐富了。
鹽為什麼能刷牙。因為食鹽不但能穩固牙齒,還具有保健作用。在我國南北朝梁代陶弘景的《名醫別錄》中,就記載了食鹽具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按照中醫的理論,食鹽味鹹,入腎,齒為骨之餘,腎又主骨,所以,食鹽能穩固牙齒。
我國現代中醫學也贊同用食鹽保健口腔,除了可以借鑑古人的做法外,方法還可以再簡單一些。陳醫生說,比如每天早晚用溫的淡鹽水漱口,牙齒疼痛或者牙齦出血的時候,直接將食鹽撒在疼痛處和出血處,可以幫助消炎止痛、解毒涼血。也可以用濕牙刷蘸些食鹽,每天早晚或者吃完東西後,刷一刷,可以促進整個口腔的健康和衛生。
同時,陳醫生也強調,食鹽只能輔助治療口腔疾病不能代替看醫生和用藥。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病人,用食鹽漱口或者刷牙的時候,儘量在刷完牙或漱完口後,再用清水把口腔漱乾淨,減少鹽的額外攝入。

防治青魚病

食鹽有較強的殺蟲滅菌作用,是防治多種魚病的常用藥物,特別是防治細菌、真菌、多種寄生蟲引起的魚病,有顯著的效果,現將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細菌性魚病的防治
用3%的鹽水浸洗3寸以上的魚種10~15min,或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11~22.5mg/L,水深1米,每畝用食鹽7.5~15kg,可防治青魚爛鰓病赤皮病。在配合飼料中,摻入2.5%的 食鹽,可防治青魚腸炎病。用敵百蟲和食鹽配合使用,對青魚上述三病的預防有效率可達100%,早期治癒率90%以上,中期治癒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灑生石灰塊,每畝平均水深1米用量20kg,再立即用取去篩片噴霧器全池遍噴90%晶體敵百蟲和食鹽合劑,敵百蟲0.5~0.7mg/L、食鹽5~7mg/L。早期一次可愈;中期連續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預防,30~50天一次。防治腸炎病,可將合劑少量噴灑在草架內的青飼料上,效果更好。
2.水霉病的防治
越冬魚種或成魚,常因人工操作受傷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鹽水浸洗10~15min治癒。
3.多種寄生蟲病的防治
用3%的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1分鐘斜管蟲全部死亡;5分鐘鰓隱鞭蟲全部死亡;10分鐘車輪蟲、根體蟲、口絲蟲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魚種,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用1.7%~2%食鹽水浸洗患寄生蟲病的夏花魚種30分鐘,三代蟲指環蟲全部死亡,魚虱全部脫落。魚種的氣泡病,可將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之一,再注入新鮮清水,然後全池遍灑食鹽水,濃度5~7毫克/升,即可治癒。

科技用途

科學最新發現了食鹽的科技用途,可將硬碟存儲空間增大6倍。新加坡的國立研究機構——科學技術研究機構、新加坡國立大學數據存儲研究所的科學家聯袂做出了這項發現。他們表示,新的硬碟製造過程通過使用簡單的氯化鈉(食鹽),可將硬碟的數據記錄密度增加到3.3TB/英寸,是現有存儲密度的6倍。公司和個人製造出的和需要存儲的數據與日俱增,現有的硬碟製造技術也將很快接近極限,因此科學家們需要探尋新的解決辦法。而今新加坡科學家就讓毫不起眼的食鹽通過增大硬碟存儲空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在製造過程中添加食鹽意味著位於每個磁碟表面的比特信息量的單位)的排列方式會更加勻稱整齊,這樣會使該表面能“塞下”更多比特。另外,鹽也會增加用於“刻印”比特的電子束清晰度。如果不使用食鹽,就需要盡最大努力讓這些比特非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但這些比特最終很可能會變成巨大而模糊的一團。最新製造過程將於2016年開始進行商業化生產。

注意事項

一、少買及時吃
少量購買,吃完再買,目的是防止碘的升華。因碘酸鉀在熱、光、風、濕條件下都會分解揮發。
二、忌高溫
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三、忌在容器內敞口長期存放
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後將蓋蓋嚴,密封保存。
四、忌加醋
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五、鹽與輻射
2011年3月,國內多個地方超市出現的食鹽搶購現象,據了解,市民搶購食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國的食鹽全部是加碘鹽,其中的碘正是碘片的主要成分碘化鉀。不少市民可能覺得多吃食鹽,關鍵時刻可防輻射。另外一個就是廣東一些沿海城市的居民,擔心海水被日本核輻射污染不能用,食鹽一旦庫存不足會引起漲價。
對於第一種擔心,廣東省疾病控制中心一名專家表示,食鹽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市民就算吃很多鹽,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輻射效果。過量吃碘鹽對人體有害,這個是衛生部門負責人說的。
對於第二種擔心,鹽業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礦鹽都是從地下3米處提取的,沒有任何污染。對食鹽的質量,市民不用恐慌。

食鹽的利和弊

利處

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顯示的味道。其味鹹,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滋腎通便、殺蟲消炎、催吐止瀉的功能。食鹽適宜急性胃腸炎者、嘔吐腹瀉者,炎夏中暑多汗煩渴者、咽喉腫痛、口腔發炎、齒齦出血者以及胃酸缺乏引起消化不良、大便乾結和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神農本草》記載:“食鹽宜腳氣,潔齒、堅齒,治一切皮膚諸症。”用食鹽和蘇子根煎水洗腳,可以治腳氣病。常用鹽水擦洗皮膚,可使皮膚健康,增強抵抗力。食鹽有止痛作用,如熱水燙傷了皮膚,擦點鹽(或醬油)可以減少疼痛。天熱喝點淡鹽水,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嚨痛牙痛腹痛。每天早晨喝一杯鹽開水,可以避免嗓音發啞。如果誤食了有毒食物,喝點鹽開水,可以解毒。夏秋牛奶易變質,在牛奶中少加點鹽,能使牛奶保鮮期延長。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將其浸泡在淡鹽水中20min,能去除殘存的農藥、寄生蟲卵,有殺滅病菌作用。煎魚前將魚放在鹽水中洗淨,魚就沒有泥土和腥味。此外,食鹽還能軟化體內酸性腫塊
從生理角度看,鹽對維持人體健康有著重要意義: 鹽能協助人體消化食物。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 鹽能參加體液代謝。鹽是體液的重要成分,高溫作業的人,出汗過多,需要補充含食鹽的飲料;吐瀉過多的人,要輸入生理鹽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飲溫鹽水等,這些都是因為鹽能起到維持人體滲透壓及酸鹼平衡的作用。
但過量食用食鹽會使人類患上很多種疾病。在中國人食鹽普遍食用過多。通過全國營養調查,從南方到北方食鹽用量從12g到15g不等,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6克。鹽過多攝入對身體傷害是有直接性影響,所以我們對食鹽控量食用,科學飲食。

弊端

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
1.食鹽過多會引起高血壓
據專家調查,吃鹽量與高血壓發病率有一定關係,吃鹽越多,高血壓發病率越高。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食鹽量很低,基本上沒有患高血壓的,而每天食鹽量高達20克左右的日本北部居民,高血壓發病率高得驚人。在我國食鹽量較低的廣東省,高血壓發病率僅為3.5%;而喜食鹹的北方人,高血壓發病率卻明顯增高。這是因為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而且還可能使腎細小動脈硬化過程加快。同時鹽又有吸咐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粘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的進一步升高。
食用鹽(鹽(食鹽))
過量食用食鹽對身體有直接危害
2.食鹽過多會引起水腫
由於食鹽過多,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引起水腫,並增加腎臟的負擔。
3.食鹽過多會引起感冒
高濃度的鈉鹽有強烈的滲透作用,會影響人體細胞的抗病能力。過量食鹽,一是使唾液分泌減少,以致口腔的溶菌酶也相應減少,使病毒在口腔里有了著床的機會。二是由於鈉鹽的滲透,上皮細胞防禦功能被抑制,較大地喪失了抗病能力。感冒病毒很容易通過失去了屏障作用的細胞侵入人體,所以易使人患感冒,而且咽喉炎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常會發生。 食鹽過量會引起心臟病
4.食鹽過多會危害心臟
內經》有這樣一段記載:“多食鹽,則脈凝注而色變”。“味過鹹,大骨氣傷,心氣抑”。鹽多傷心,鹹味過鹹使小動脈收縮,有害於心臟。例如湖南居民心臟病死亡率比全國高出四個百分點,這同倚重豬肉和食鹽消費過多有密切的關係。
5.食鹽過多會導致胃癌
日本的胃癌患者以東北部的秋田、山形兩縣愛吃鹹的地方為最多。患胃癌的也多。患胃癌數占首位的秋田縣曾發動一場減鹽運動,結果死於胃癌的人減少二成以上。可見吃鹽過量是患癌的一大原因。鹽里並無致癌物質,但它容易破壞胃的黏膜,對致癌物質起幫助作用。此外,腎臟病和中風與食鹽過量也有密切關係。
6.過量食鹽可致白內障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如果食物中鹽分含量過高,患白內障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白內障指眼晶狀體變白,如果不加治療就可能會導致失明。
悉尼大學的羅伯特G卡明博士及其同事研究發現,鈉攝入量最高者比鈉攝入量最低者患後囊下內障的可能性高出2倍,這是一種對視力損傷最大的白內障。他們的這份研究報告發表在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對約3000名49歲至97歲成年人的眼睛進行了檢查,並要求實驗對象填寫了一份關於飲食頻率的問卷。160人患了後囊下內障,970人患了另兩種與鈉攝入無關的白內障中的一種。
因此,合理飲食食鹽每天2-5克。平時吃菜不要吃得太鹹,尤其是老年人與嬰幼兒的食物不能過鹹。不能以成年人的味覺為標準準給孩子食物,使孩子受到損害,誘發高血壓和心肌衰弱。對老年人烹調中儘量用醋、薺末,胡椒等香辣調料來代替鹽分,減少食鹽的數量。

食鹽攝入分布

哪裡人吃得最鹹,解決這問題的辦法,唯有期待科學調查。中國衛生部、科技部和統計局曾於1992年、2002年做過兩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其中涉及各地區居民食鹽攝入量項目,讓我們得以更精確地談論口味鹹淡的地理分布
食用鹽(鹽(食鹽))
食鹽攝入量統計圖
根據1992年調查的數據(缺遼寧、重慶和西藏的資料),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最多的前三個省份是江西(19.4克)、吉林(17.9克)和安徽(17.4克);接著是湖北、江蘇、河南,均為16克這個級別;再接著是陝西、青海、北京、河北,屬於15克級別;湖南和黑龍江屬於14克級別;浙江、貴州、山東、雲南、上海、廣西、內蒙古、四川屬於12—13克級別,算是中等;寧夏、福建、廣東、海南為10—11克;最清淡的是新疆(9.9克)、天津(9.4克)、山西(8.5克)和甘肅(7.8克)。該調查證明了人們的主觀臆測,江西菜最鹹,不過山西人口味居然比福建、廣東人更淡,令人意外。
2002年的調查是按經濟發展水平及類型,將全國各縣(市、區)劃分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類農村、二類農村、三類農村、四類農村共6類地區進行的,如果轉換成政區排名會產生較大的誤差,所以我們仍使用調查時的地區分類。根據這次調查,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消費食鹽12.0克,其中城市居民10.9克,農村居民12.4克。各地區的人均食鹽日攝入量名次如下:
口味最鹹的是汾渭(河)谷地、太行山大別山農村,14.7克。陝西、山西農村的確是吃鹽冠軍。
其次是湘鄂川黔及秦嶺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黃土高原等農村,12.6克。
再次是華北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贛長江中游地區的農村,12.1克。
再次是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南部沿海農村,12.0克。
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11.2克。
口味最淡的是各地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瀋陽大連濟南青島寧波、南京、廣州、深圳、鄭州、成都、西安、武漢和廈門,10.0克。(見《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二——2002膳食與營養素攝入狀況》,人民衛生出版社)
另一份《全國膳食鈉攝入量圖》,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1999年編繪,缺西藏、遼寧和重慶的資料,估計原始資料來自於1992年的調查。我們體內的鈉,主要來自食鹽、醬油和各種醃製品,所以鈉攝入量與食鹽攝入量成正比,並可以相互轉換。
根據這份地圖,口味最鹹的第一梯隊為江西、吉林、安徽、江蘇、北京、浙江,人均鈉日攝入量超過8克;第二梯隊為湖北、河南、陝西、青海、河北、山東、上海、貴州和福建,人均鈉日攝入量7-8克;第三梯隊為黑龍江、內蒙古、天津、四川、重慶、雲南、湖南、廣西,人均鈉日攝入量6-7克。至於山西、廣東、海南、新疆、甘肅、寧夏等省區,均屬於鈉攝入量較低的清淡口味地區。
關於我國食鹽消費量的地理分布,因統計口徑不同,數字常有一定出入。我們能夠肯定的只有一件事,農村口味比城市更鹹。至於以往人們公認清淡的江蘇、浙江和安徽菜,其實含鹽量挺高;而“北鹹南甜”是否成立,全看你引用哪一次調查的數據了。

我國食鹽產量

1.全國每年的食鹽總消費量基本穩定在700萬噸(這個量跟人口成一定比例,只要人口不發生大的改變,就不會有大的波動),而全國一年的鹽產量超過4 000萬噸,絕大部分用作化工原料,一旦有需要,這些產能很容易生產出足夠的食鹽。
2.在全國的食鹽裡面,海鹽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大家平時吃的大部分都是井礦鹽,主要原因:一是海鹽中含雜質較多,要提純成本較高,不經濟;二是海鹽場占地太大,海邊的灘涂都很值錢,都在逐步轉向海鮮養殖和土地開發製鹽利潤率太低了。事實上,在經濟發達的南方地區,海鹽場早就式微了,這純粹是經濟規律使然。
3.井礦鹽的儲量非常豐富,隨隨便便一個鹽礦的儲量就幾億噸幾十億噸,全國人民吃個幾百年不成問題,分布也很廣,四川、湖北、湖南、陝西、江蘇、河南、江西、青海這都是大產區,運輸不成問題。
4.中國的食鹽流通是國家專營,價格控制很嚴,不用擔心有人炒作價格上漲的問題,即便暫時被搶購一空,以各地鹽業公司供應能力,也很快就會保證供應。專營體制雖然有種種弊端,但是在保證食鹽供應這一點上,還是很有優勢的。

產品結構

截至2023年,井礦鹽在中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87%,海鹽湖鹽占比分別為10%和3%。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含量參考灰分
食鹽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99.9 g39000 mg18 mg100 mg22 mg0.01 mg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