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鹽(食用海鹽)

海鹽(食用海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鹽,是以海水(北方有的是用地下滷水)為原料製成的鹽。海水通過納潮進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濃縮製成飽和滷水,在結晶池中繼續蒸髮結晶,再經過人工或機械收鹽,堆坨完成生產。海鹽氯化鈉含量低,含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不添加任何抗結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海鹽
  • 開採過程:海水晾曬而成
  • 四大鹽區:長蘆鹽區、遼東灣鹽區、萊州灣鹽區、淮鹽產區
  • 元素成分:含人體所需多種胺基酸
品質特點,製造工藝,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鹽區,長蘆鹽區,東灣鹽區,萊州灣鹽區,淮鹽產區,三大鹽場,長蘆漢沽鹽場,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富含微量元素,歷史沿革,

品質特點

海鹽的採集較其他鹽複雜,能夠更多的保留海水中的微量元素,瞬間激發並保留食材原有的味道,鮮鹹可口。主要分為粗鹽、細鹽和片鹽,蒸發海水提煉而成。海鹽製作工藝複雜、生產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口感和品質好。由於產地不同,海鹽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差異,漢沽鹽場場區位於東經117°-118°,北緯39°之間,場區內泥沙布底、光照充足、雨水和季節氣候明顯,是海鹽黃金產區,適合於曬制高品質海鹽。
海鹽

製造工藝

我國的海鹽生產,一般採用日曬法,也叫“灘曬法”,就是利用濱海灘涂,築壩開闢鹽田,通過納潮揚水,吸引海水灌池,經過日照蒸發變成滷水。當滷水濃度蒸發達到25波美度時,析出氯化納,即為原鹽。日曬法生產原鹽,其工藝流程一般分為納潮、制鹵、結晶、收鹽四大工序。

納潮

就是利用潮汐運動把外海高鹽度的海水推向近海時提取製鹽原料。目前,採用的納潮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然納潮,二是動力納潮。自然納潮是在漲潮時讓海水沿引潮溝自然流入;動力納潮一般採用軸流泵將海水引入,其特點是不受自然條件限制。

制鹵

制鹵是在面積廣闊的蒸發池內進行的,根據每日蒸發量,適當掌握蒸發池走水深度,使滷水濃度逐步提高,最後濃縮成飽和鹵。

結晶

海水在不斷蒸發濃縮過程中,各種鹽類濃度不斷增大,當鹽類濃度達到飽和時,鹽就以晶體形式析出,在過飽和溶液中不斷維持溶液過飽和度,晶體就能繼續生長。
海鹽

收鹽

將長成的鹽,利用人工或機械收起堆坨。為保持其海鹽獨有的特性,天津漢沽鹽場採用國內唯一的鹽田飽和滷水真空製鹽工藝,最大限度保留了海水中鈣、鉀、鎂等人體必需的有益元素。當原料滷水進入生產系統後,經過沙濾、膜濾、蒸發、結晶、分離等十幾道工序,最終形成的產品。同時,為保證海鹽天然綠色特性,在生產過程中不添加亞鐵氰化鉀、檸檬酸鐵胺等鬆散劑,且短時間內不會出現板結現象。
海鹽

四大鹽區

長蘆鹽區

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主要分布於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渤海沿岸,其中以塘沽鹽場規模最大,年產鹽119萬噸。長蘆鹽場南起黃驊,北到山海關南,包括塘沽、漢沽、大沽、南堡、大清河等鹽田在內,全長370公里,共有鹽田230多萬畝,年產海鹽300多萬噸,產量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長蘆鹽區的開發歷史悠久。遠在明朝時期,在滄縣長蘆鎮就設定了管理鹽課的轉運使,統轄河北全境的海鹽生產。到清代,雖然將這一機構轉移至天津,但是襲用舊名,一直稱長蘆鹽區。這裡海灘寬廣,泥沙布底,有利於開闢鹽田;風多雨少,日照充足,蒸發旺盛,有利於海水濃縮;這裡鹽民善於利用濕度、溫度、風速等有利氣象要素,具有豐富的曬制海鹽經驗。上述這些條件,都為該鹽場大規模發展製鹽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長蘆鹽場所產之鹽,數量大,質量好,顆粒均勻,色澤潔白,中外馳名。
海鹽

東灣鹽區

營口鹽場,營口鹽場處於中國四大鹽區的遼東灣鹽區,是遼寧省最大的鹽場,1989年產量達30.4萬噸,生產能力可達80萬噸,產品暢銷東北等國內地區,遠銷日本、朝鮮、加拿大、荷蘭、以色列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場區地處遼東半島西南沿海,占地175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銀灘”之稱。所依託的海區無工業污染,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具有生產優質海鹽和進行水產養殖的自然優勢。現有海鹽、鹽化工和水產養殖三大系列優質產品近20種,其中鹽系列產品主要有工業鹽、真空再制精鹽、粉洗精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融雪鹽、漁鹽、畜牧鹽、醃漬鹽等;鹽化工產品主要有白色氯化鎂、黃色氯化鎂、融雪劑、溴素、硫酸鎂、氯化鉀等;水產養殖品有水產品育苗、養殖對蝦、蜢蝦醬等。

萊州灣鹽區

山東萊州灣鹽區,主要生產原鹽、日曬鹽以及其它相關鹽化產品。年產原鹽200萬噸,是我國及世界上利用該類地下滷水資源最早的地區,已有千年歷史,但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一直處於自發開採階段。除了1957年在壽光羊口鹽場做過小面積淺層勘探外,只有鹽務部門研究過地下滷水製鹽技術問題,沒有做過地質學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沿海經濟大發展,原鹽供不應求。才發現利用低濃度海水為原料的海灘曬鹽,總是要依靠擴大鹽田面積才能增加產量,但這必然受到了灘涂面積的制約。而老鹽田技術改造投資大,見效慢,效率低,也不適應發展需要。因此對鹽區進行了改造,達到了目前的規模。
海鹽(食用海鹽)

淮鹽產區

江蘇海鹽古稱淮鹽,是因淮河橫貫江蘇鹽場而得名,淮鹽產區是中國四大海鹽產區之一。江蘇鹽場分布在北起蘇魯交界的繡針河口,南至長江口這一斜形狹長的海岸帶上,跨越連雲港、鹽城、淮陰、南通4市的13個縣、區,占地653平方公里。江蘇海岸帶有全國最偉廣闊的沿海灘涂,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適宜于海鹽生產。
淮鹽產品是大批量、大噸位物資,在運輸上採用河運、海運、公路、鐵路等運道,帆船、輪船、汽車、火車等運具運往銷區,行銷湘、鄂、皖、贛和蘇、魯、豫、滬、浙、貴等省、市、自治區計270個縣(市),供2億多人口食用,從1980年開始,淮鹽投入國際市場。

三大鹽場

長蘆漢沽鹽場

漢沽鹽場前身曾名為“蘆台場”。據史料記載,“蘆台場”始建於公元九二五年(後唐同光三年),所產原鹽白潤透明,品質純正,被譽為“蘆台玉砂”,明朝嘉靖年間起被列為皇家貢鹽。二十世紀八十年末,漢沽鹽場建成了國內最先進的海鹽生產系統,原鹽質量穩居國內先進水平。
海鹽(食用海鹽)

布袋鹽場

布袋鹽場是台灣省最大的鹽場。這裡海水含鹽量高達35‰以上,約等於長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國含鹽度最高的水域之一。布袋一帶海水含鹽度所以很高,主要是因為沙灘廣布,河流注入淡水量少,全年日照時間長,氣溫高,蒸發快,使海水出現相對的高濃度。布袋附近海岸,因有上述優越條件,所以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台島鹽場富集區,每年生產著60多萬噸食鹽,素被人們譽為“東南鹽倉”。所產之鹽成本低、色澤純白,堪稱上品。

鶯歌海鹽場

鶯歌海鹽場位於樂東西南海濱,是海南島最大的海鹽場,在華南地區也是首屈一指。鶯歌海鹽場建於1958年,總面積3793公頃,年生產能力25萬噸,最高年產30萬噸。機械化程度達69%。主要產品有粗鹽、日曬細鹽、日曬優質鹽、粉洗精鹽等。

富含微量元素

海鹽可以補充人體內的微量元素
海鹽(食用海鹽)
無論是什麼食品含有的微量元素都是有限的,目前含有微量元素最多的就是海鹽,這是由海鹽生產工藝和原料決定的。海鹽的生產過程是將海水納入灘田,利用陽光風等自然條件進行蒸發濃縮析出的氯化鈉。生產過程是純天然、綠色的產品。在海鹽析出的過程中,海水中的微量元素也會隨著氯化鈉的析出而帶出來。
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帶出來的微量元素基本都是有益元素,因為,從海水納入灘內濃縮到氯化鈉結晶析出,是一個慢長的過程,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濃縮的海水中絕大部分重金屬元素大量減少,一方面是重金屬較重,在海水濃縮的過程中沉澱濃縮在池子底部;二是近海海邊和灘田的初級濃縮池子生長著不同的藻類,有藍藻、褐藻、綠藻、紅藻、硅藻等,這些藻類吸附銅離子、鎘離子、鉛離子、鎳離子、鋅離子、錫離子、銅離子。
所以說海鹽不只是簡單的調味品,還是人體中最佳的微量元素補充來源。在用鹽上選擇海鹽,補充食物中微量元素不足的問題,可以達到均衡人體對微量元素的需要。

歷史沿革

中國沿海地區從事海鹽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早在炎帝神農時代,宿沙氏就開始“煮海為鹽”。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古者夙沙初鬻海鹽。”夙沙即宿沙,一說是黃帝臣,一說為炎帝時諸侯,住今山東渤海萊州灣一帶。20世紀50年代,福建出土了仰韶文化時期“煮海為鹽”的生產器具(陶質煮海器具)。21世紀初,中國海鹽鹽產量約為2000萬噸,是世界上海鹽產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按其區域分北方海鹽區和南方海鹽區,北方海鹽區包括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等地,以山東、河北等地為主要產區;南方海鹽區包括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台灣等地,以福建、浙江等地為主要產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