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運使指的是官名。始於元代,明清沿之,其全名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簡稱“運司”。設於產鹽各省區、掌鹽務。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政府亦設鹽運使,部分產區還設運副,下轄各鹽場場長。1937年改為鹽務管理局。
鹽運使指的是官名。始於元代,明清沿之,其全名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簡稱“運司”。設於產鹽各省區、掌鹽務。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政府亦設鹽運使,部分產區還設運副,下轄各鹽場場長。1937年改為鹽務管理局。
鹽運使指的是官名。始於元代,明清沿之,其全名為“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簡稱“運司”。設於產鹽各省區、掌鹽務。北洋軍閥及國民黨政府亦設鹽運使,部分產區...
兩浙都轉鹽運使,鹽官名。元代設兩浙都轉運鹽使司。明代沿襲。清承明制,於順治二年(1645)設兩浙鹽運使。康熙四十九年(1710)改鹽運使為鹽驛道。乾隆四十四...
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是官名,始置於元代,設於產鹽各省區。明清相沿,簡稱為鹽運使或運司。...
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 都轉鹽運使司,官署名。中國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該使司設定運鹽...
(清代鹽運使)編輯 鎖定 李昭慶(1835~1872),李文安六子,李鴻章幼弟,合肥東鄉人。1835年(道光乙未年)5月30日丑時生,派名章昭,字子明,又字眉叔,號幼荃,國...
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清初於長蘆、山東、兩淮、兩浙、兩廣等產鹽省份設立。主管該省鹽務。元明兩代設都轉運鹽使,清改為都轉鹽運使。 ...
兩淮都轉鹽運使,鹽官名。元明均置兩淮都轉鹽運使司,清因之。總理兩淮鹽政鹽務:嚴察場灶戶丁,稽核派銷鹽引,徵收稅厘,疏銷積鹽,兼轄行鹽地方該管州縣,...
鹽運使司,鹽務管理機構。其名稱始於元太宗六年(1234)。太宗十二年(]240)改立提舉榷鹽所。中統四年(1263)又改為都轉運鹽使司。明洪武二年(1369)設都轉運鹽...
鹽運使司知事是清代鹽運使司屬官。掌稽校文書等事。...... 官名。清代鹽運使司屬官。掌稽校文書等事。兩淮、廣東鹽運使司各置一人,秩從八品,例由縣主簿...
四川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明襲元制,設四川茶鹽轉運司。清康熙十三年(1674)設四川1督糧道兼管鹽茶輸運事務。康熙二十五年(1686)改歸按察司兼理。雍正五年(...
奉天鹽運使,鹽官名。盛京鹽行銷奉天、錦州二府,由奉天府尹兼理,轄場二十,以州縣佐雜官兼司。清同治六年(1867年),遼鹽始榷厘,以州守尉兼理。光緒三年(1877...
兩廣都轉鹽運使,鹽官名。使署駐廣州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裁兩廣驛鹽道,設立兩廣都轉鹽運使,掌管兩廣鹽政鹽法。 ...
山東都轉鹽運使鹽官名。衙署駐濟南。元中統四年(1263)設定,以中書左右部兼任。至元二年(1336)復設轉運司。六年改轉運司為都轉鹽運使司。至正十九年(1359)...
長蘆都轉鹽運使,鹽務管理機構。原駐滄州(今屬河北),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移駐天津。元初設河間鹽運司,泰定二年(1325)改為大都河間等路都轉運鹽使。迄明又...
兩浙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杭州城(今屬浙江)。民國元年(1912)設定。總理兩浙鹽政鹽務,首長為鹽運使。所屬機構有寧屬各場辦事處,紹蕭、台州、溫處、徽州...
兩廣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廣州城。民國元年(1912)設。總理兩廣鹽政鹽務,以鹽運使領銜。所屬機構有墩白、碧甲、電茂、博茂、烏石、白石、三亞、大洲、淡水...
兩淮鹽運使署,鹽務管理機構。駐揚州城。民國元年(1912)設定。總理淮北、淮南鹽政鹽務,以鹽運使領銜。所屬機構有通屬、泰屬總場長署,呂四、余中、豐掘、拼角...
鹽運同,拼音yán yùn tóng,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意思為鹽運使屬下的地區鹽務官員。...
元、明有都轉運鹽使,清有都轉鹽運使,專管鹽務,與唐、宋、遼、金轉運使職責不同。唐代建都長安﹐因關中地狹﹐產糧不敷食用﹐需仰給於盛產糧食的江淮。唐初﹐...
鹽運判,讀音yán yùn pàn,漢語詞語,釋義是鹽運使屬下管理某一地區鹽務的官員,出處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尹如海的自殺讓鹽運使盧德恭十分緊張,總商汪朝宗拿出京城快遞來的小鐵盒,裡面一半是茶葉,一半是鹽。眾人領會朝廷決意查鹽務,趕緊研究對策。阿克占一進揚州城,就...
各省鹽官,自鹽運司以下,皆受命於督撫。長蘆、兩淮、兩浙、廣東設鹽運使司。河東初設鹽運使司,嘉慶時改以河東道兼辦鹽法事務。福建初為鹽驛道,後改為鹽法道...
張鎮芳(1863—1933),字馨庵,河南項城閻樓人,乃袁世凱兄嫂之弟。清光緒進士。歷任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隸總督等職。民國成立後,任河南都督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