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體(body of stomach)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胃體
- 外文名:body of stomach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胃體(body of stomach)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胃體(body of stomach)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胃底與角切跡之間的大部分。出處《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1...
胃又稱胃脘(guǎn管,又讀wǎn碗),“脘”的古音同“管”,義亦相通。故胃之上為食管,胃之下為腸管,胃居二者之間名為胃管(脘)。其分四部,賁門部、胃底、胃體和幽門部。賁門附近的部分稱為賁門部。賁門平面以上。向左上方...
胃小彎向下行,然後轉向右上,或略呈水平轉向右側,轉角處叫做角切跡或胃角。角切跡與胃大彎最底一點聯線,此線與幽門之間的區域叫做胃竇。胃竇與胃底之間的區域叫做胃體。幽門近端大約3~5cm一段胃竇有叫做幽門前區。胃檢查技術 (...
在靈長類、大多數食肉類和許多食蟲目動物中,胃往往是單腔器官,其前端與食管連線的部位叫做賁門,後端與十二指腸連線的部位稱為幽門。胃近賁門的部分叫賁門部,近幽門的部分叫幽門部或幽門竇,這兩者的中間部分叫做胃體部。在反芻類(牛...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指人體胃的作用,胃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分、絕大部分食物在小腸吸收。主要功能 胃有四大主要功能。其一,儲存食物功能,進食時胃底和胃體部的肌肉產生反射性的舒張,而幽門是關閉的。這樣便會暫時停留在胃內進行消化...
胃體較大,分別稱為胃體上、中、下部,中部又稱垂直部,由於後壁與鏡軸面呈切線關係,因而易遺漏病變。胃體部的觀察一般採用U形倒鏡以及退鏡觀察相結合的方法,發現可疑病變時將鏡頭貼近病變部位作重點觀察,在疑及垂直部有病變時,...
胃 胃是一個大的蠶豆形肌性空腔臟器,包括三部分:賁門、胃體和胃竇。食物通過能開閉的環狀肌肉(括約肌),從食管進入胃內。此括約肌能防止胃內容物返流到食管。通過蠕動攪磨食物,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胃是儲存食物的器官,可有...
胃 胃分為四部分,賁門部,胃底,胃體,幽門部。胃功能有吸納食物、調和食物、分泌胃液;以及具有內分泌機能,產生一些激素,促進腸胃活動。一般成人的胃,可以容納12斤食物。當你吃的食物到達胃部時,胃將分泌大量的胃酸對食物進行腐蝕...
前後壁相連處是呈彎曲狀的小彎和大彎,小彎凹向右上方,全長12~14cm,是胃癌最常見的部位,其最低點彎曲成角狀,稱角切跡,是幽門竇與胃體劃分的界限,也是內鏡下最易找到的解剖標誌。大彎凸向左下方,起始於賁門切跡(胃大彎與食管...
胃體為賁門水平與角切跡平面之間的部分。角切跡平面與幽門之間的部分為幽門部,幽門部又可分略膨大的幽門竇和近幽門口處呈管狀的幽門管。幽門部靠近小彎部分是胃潰瘍的好發部位。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收納食物,分泌胃液和攪拌、排空運動...
胃腔周圍可顯示正常胃壁結構。正常胃壁結構的顯示受探頭聲束與胃壁的垂直程度、胃腔充盈程度及局部聲束聚焦程度影響。比較之下胃竇部胃體後壁易於顯示,而胃底部及胃體前壁層次顯示困難。(3) 服有回聲充盈劑後的正常胃聲像圖:飲用胃充...
X 射線鋇餐檢查可顯示胃呈魚鉤狀,胃體上部狹長,胃竇部松垂,胃下緣低於骼骨嵴水平,甚至進入盆腔內。治療方法為加強腹肌鍛鍊,必要時可使用胃托。胃石食入的多纖維食物或異物不能消化,在胃內積聚或與胃粘液相混凝結而成的硬塊。能...
本例為異常廣泛的大面積胃壁肌層缺損伴壞死、穿孔,切除5/6胃體後將胃竇與近胃底部吻合。採用間斷單層吻合,操作方便、快捷,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僅有的胃壁組織。此點對於發育中的小兒具有重要意義。應盡力縮短時間,將手術創傷減到最...
胃簡介 胃,又稱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胃的中部稱中脘,即胃體的部位;胃的下部稱下脘,包括幽門。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納與腐熟水谷,胃以降為和。主受納 受納,是接受和容納的意思。腐熟,是飲...
按常見發病部位可分為兩類:A型,少見,病變發生在胃體及胃底部,多由自身免疫反應所致,B型,較為常見,病變主要在胃竇,約90%的患者由Hp感染引起。我國病例以B型較為常見。5.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功能性胃病,...
(1)X線鋇餐造影 X線檢查是確診胃扭轉的首選方法。器官軸型胃扭轉的X線表現為:胃體和胃竇的胃大彎位置升高,致使胃大彎翻轉向上、胃小彎翻轉向下,形成一凸面向上、凹面向下的胃形,狀如蜷蝦;食管膈下段延長;食管與胃體黏膜皺襞...
(2)胃角的觀察:胃角為胃小彎反折而成,胃鏡檢查時,胃角是胃內重要標誌,它是胃體和胃竇的分界線,是潰瘍和腫瘤的好發部位。觀察的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內鏡像:胃角切跡觀察法是指胃鏡從賁門側向幽門側前進,到達胃切跡時,見...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2.飲食習慣 吸菸,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
2.畢羅(Billroth)氏Ⅱ式 是在胃大部切除後,將十二指殘端閉合, 而將胃的剩餘部分與空腸上段吻合。自1885年畢羅Ⅱ式倡用以來,至今也有多種改良術式。此法優點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張力而受限制,胃體可以切除較多。潰瘍...
胃動力學是指對胃的生理和病理情況下所產生的運動加以研究和檢測。正常情況下,人們吃進的食物進入胃後,胃體擴張以便容納食物,同時開始有節奏地蠕動。蠕動波從胃體開始,向幽門方向推進。這種蠕動將食物混合併磨碎,並將食物自幽門部送...
有人計算每平方毫米的胃黏膜約有62個胃小凹,整個胃約有300多萬個。一般一個胃小凹的底部有3~5條胃腺共同開口。形態分布及特點 在放大內鏡下的胃小凹基本分型中,A型:呈圓點狀小凹,主要分布於正常和輕度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胃體及...
胃切除術是醫學界中的手術術語,指針對人體胃部的切除過程。適應症 在胃切除術中常用的是胃全切除,胃大部分切除、半胃切除和胃竇部切除。(1)全胃切除用於胃癌源位於胃體範圍偏大者。(2)胃大部切除適用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分泌高的胃...
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間質性腫瘤,發病率低,進展緩慢,惡變極少,預後良好。胃脂肪瘤多見於中年人,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異。胃脂肪瘤可發生於胃體和胃竇,以胃竇部多見,90%源於黏膜下生長,腫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內型;10%於漿膜下生長,...
後者黏膜腸上皮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疾病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 多見於急性胃炎之後,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而發展為...
它們分別分泌胃蛋白酶原、鹽酸和粘液。壁細胞還分泌內因子,它與維生素B12吸收有關。成人每天分泌胃液約1.5—2.5升。是胃壁上的主要腺體,分布在胃底和胃體的固有層中,為單管和復管腺,開口於胃小凹。它由五種細胞組成,即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