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Chongqing University),簡稱重大(CQU),位於中央直轄市重慶,是中共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同建設。重大早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最傑出的國立大學之一,建國後以“建築老八校”聞名。現是國家“雙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卓越大學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設有研究生院和國家大學科技園。
1929年劉湘創辦重慶大學;1935年批准為省立大學;抗戰期間和西遷的中央大學合作辦學。1942年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成為有文、理、工、商、法、醫6個學院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後,學校大力發展人文、經管、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2000年,原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新重慶大學,使得一直以機電、能源、材料、信息、生物、經管等學科優勢著稱的重慶大學,在建築、土木、環保等學科方面也處於全國較高水平。
截至2018年9月,重慶大學設36個學院,本科專業96個,覆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教育、藝術10個學科門類。在校生4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19000餘人,本科生25000餘人,留學生1800餘人。校園占地面積5200餘畝,有A、B、C、虎溪四個校區,校舍建築面積近160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5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9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 - 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學校官網:https://www.cqu.edu.cn
- 中文名:重慶大學
- 外文名:Chongqing University
- 簡稱:重大(CQU)
- 創辦時間:1929年10月12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綜合類
- 屬性:985工程
211工程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
教育部直屬高校
卓越大學聯盟
全國重點大學 - 現任領導:張宗益
- 專職院士:7人
- 本科專業:96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9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3個
二級學科19個 - 院系設定: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文理學部、工程學部、信息學部、醫學院等
- 校訓: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 校歌:重慶大學校歌
- 校慶日:10月12日
-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 院校代碼:10611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66項(2011年-2018年9月)
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4年) - 知名校友:李四光,馬寅初,吳冠中,任正非,閻肅,李曉紅,張國立,唐藝昕
- 發展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革命時期,人民共和國時期,三校合併至今,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對外合作,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機構,學術資源,校園文化,學校標識,文化傳統,學校榮譽,學校領導,現任領導,歷任校長,著名校友,校園環境,校區設定,校園景點,
歷史沿革
革命時期
重慶大學
1925年8月31日,《申報》上海版以極小篇幅刊載李揆安等籌備成立重慶大學的願望。
1926年,“全川善後大會”通過成渝新建大學定案,確立在成渝兩地興建成都大學和重慶大學。
1928年,成都大學設立成功後,一批川東籍教師由成都返回重慶籌劃在重慶設立一所大學,隨後成立重慶大學促進會並尋求當時主政四川軍閥劉湘獲取支持。劉湘同意後,確定以豬肉捐的形式募集學校經費。
1929年10月12日,重慶大學首期預科兩個班級在菜園壩楊佳花園舉行開學儀式,宣告重慶大學成立。同時並選舉劉湘為重慶大學首任校長,並選定沙坪壩為重慶大學永久校址。發布《重慶大學成立宣言》:
(節選)人類之文野,國家之理亂,悉以人才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後事業日新,然後生機永暢。世界所以進化無疆,國家所以長存不敝,胥賴於此。
1933年,重慶大學由菜園壩遷入現今地址重慶沙坪壩,並建立第一棟教學樓即理學院樓。
四川省立重慶大學
1935年,重慶大學已開設文、理、農三所學院,並正式更名為省立重慶大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同年國民政府遷渝。國立中央大學和中央工業專科學校等高校內遷重慶。
1938年春,國立山東大學併入重慶中央大學。重慶大學拿出沙坪壩松林坡約200畝土地,供中央大學、中央工校建校舍攜手辦學。該時期,三校師資互聘、學分互認、資源共享。在重慶中央大學、重慶大學、原國立山東大學和中央工校的緊密合作下,教育和科研都取得豐碩的成果。抗戰時期在重慶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執教與求學的師生中,幾十年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數有100多位。
1938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到校參觀為重慶大學親筆書寫校名,同年周恩來赴重慶大學抗戰大禮堂進行《第二期抗戰形勢》演說。珍珠港事件爆發,盟軍遠東地區短波電台全部淪陷。我校工學院院長馮簡在重慶大學附近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35千瓦短波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即著名的“重慶之蛙”。
1939年3月8日,鄧穎超應重慶大學、中央大學等邀請赴重慶大學,在理學院樓大禮堂演講。5月31日,汪精衛投敵致使抗日形式急轉直下,蔣介石暫借重慶大學理學院樓辦公。9月9日至18日,中華民國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四次大會在重慶大學理學院樓禮堂舉行,蔣介石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大會通過了《聲討汪逆兆銘案》議案。
隨後日本對重慶開始長達6年的大轟炸,期間兩校師生堅韌不拔,不畏日寇狂轟濫炸。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等也都曾在重大的防空洞裡讀書學習。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隨中央地質研究所遷來重大時,就住在重大工學院的地下室里。當時,他任重慶大學教授,並在重慶大學開設全國第一個石油專業。而李四光居住的重慶大學工學院樓在轟炸中屢次中彈卻屹立不倒,展現的是重慶大學越炸越強的精神,勝利後學生們用殘垣斷牆壘築起一座大轟炸紀念碑。
國立重慶大學
1942年9月4日,因新任校長人選問題,學生和當局發生多次嚴重衝突,國民政府下令解散重慶大學併入國立中央大學。後經過多方反覆溝通,於12月確立將重慶大學改為教育部直管案。
1943年1月3日,省立重慶大學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
1946年內戰爆發前,時任南方局負責人的周恩來第二次赴重慶大學發表抗日救亡演講“中國民主運動的問題”。同年,國立中央大學還校南京,國立山東大學復校青島,其中中央大學部分師生留駐重慶,校舍以及部分設備併入國立重慶大學,中央工業專科學校留駐重慶。
1947年,工學院院長馮簡代表中國人第一次進入北極地區考察。同年國民政府將重慶中央醫院附屬沙磁醫院改組為重慶大學醫學院附屬沙磁醫院,成為重慶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1949年,重大、中工等校4000多人,在團結廣場高唱《團結就是力量》舉行聲勢浩大的請願示威,把爭取溫飽的鬥爭推向高潮。同年11月重慶解放,次年國立重慶大學更名為重慶大學。
人民共和國時期
重慶大學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新中國接管國立重慶大學,隨後更名為重慶大學。
1951年9月,為培養新中國石油工業急需人才,與隸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的西南石油工業專科學校(重慶科技學院前身)合作辦學,招收石油工業類專業學生。
1960年,學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
1978年以後,學校大力恢復、重建各個學科,發展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大學。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重慶大學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重慶建築大學
1937年7月,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創辦於南京,設機械、電氣、土木、化工四系。
1937年11月,南京淪陷後國民政府內遷重慶,隨後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內遷重慶大學松林坡辦學。
1940年,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中央工業專門學校。
1950年,中央工業專門學校改名為西南工業專科學校,共開設機械,土木,化工,電氣,航天,建築,水利七個系。
1952年,院系調整,西南工業專科學校的機械與電氣系併入重慶大學,航天系參與組建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工系併入成都工學院(成都科學技術大學),學校僅剩餘土木、水利和建築三個系。同年,西南工業專科學校奉命調整並改稱為重慶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同時重慶大學與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川北大學、西南貿易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川南工業專科學校、西南交通專科學校(重慶交通大學前身)等7校的木土、建築系科先後併入。
1954年,重慶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更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是中央建築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屬高等院校,是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
1971年,重慶交通學院併入重慶建築工程學院。
1978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
1979年,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原重慶交通學院部分)復校重慶交通學院,現發展為重慶交通大學。
1994年,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
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197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創建;
198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升格為重慶建築專科學校;
1992年,重慶建築專科學校更名為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
三校合併至今
2001年,經教育部和重慶市共建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獲準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4年,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國家31所副部級大學之一。
2012年,入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首批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
2013年,被教育部列為全國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建設高校。
2016年3月,重慶大學與兩江新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共建“中新(重慶)國際聯合研究院”;3月,重慶大學(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成為中國宇航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10月,獲批建設全國高校首批16箇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之一。
2017年,登發新增臨床醫學碩士學位公示,同年重慶腫瘤醫院和重慶第四人民醫院掛牌重慶大學附屬醫院。自此重慶腫瘤醫院回歸重慶大學體系,翌年成立重慶大學醫學高等研究院(重慶大學醫學院),重慶大學恢復國立大學時期“文、理、工、商、法、醫”的所有學部。
2017年5月,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
2017年9月,入選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被列入36所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之一。
2017年12月,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
2018年1月,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9月,學校與河鋼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成立河鋼集團—重慶大學西南研究院;10月,重慶大學與兩江新區共同創辦重慶大學附屬兩江醫院。
2019年1月,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項目開工活動在九龍坡區金鳳電子信息產業園舉行;3月,重慶市腫瘤醫院劃轉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4月23日,重慶文學院與重慶大學圖書館簽署合作共建“重慶作家書院”協定。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止2018年9月,重慶大學在職教職工53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7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畫(萬人計畫)入選者1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0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0餘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3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3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3人,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2100餘人,博士生導師700餘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3個,教育部創新團隊7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重慶市高校創新團隊22個。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李文沅
國家教學名師:何玉林、張興國、曾孝平
國家級教學團隊: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7)、電工電子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建築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8)、大學英語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工程管理專業平台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09)、電子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2010)
院系設定
截至2016年6月,重慶大學設有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理學部、工程學部、建築學部、信息學部,共34個學院,以及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網路教育學院和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設有本科專業96個,覆蓋理、工、經、管、法、文、史、哲、教育、藝術10個學科門類。
- 教學單位
學部 | 學院 | 系名 |
---|---|---|
文理學部 | 數學系 | |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 ||
統計與精算學系 | ||
物理系 | ||
套用物理系 | ||
生物工程系 | ||
生物醫學工程系 | ||
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 | ||
公共經濟學系 | ||
公共管理學系 | ||
英語系 | ||
日語系 | ||
德語系 | ||
研究生公共英語系 | ||
美術館 | ||
繪畫系 | ||
工業設計系 | ||
藝術設計系 | ||
音樂系 | ||
舞蹈系 | ||
動畫設計 | ||
新聞傳播學系 | ||
漢語言文學系 | ||
公共體育一系 | ||
公共體育二系 | ||
公共體育三系 | ||
體育教育系 | ||
表演系 | ||
導演系 | ||
攝影系 | ||
文學系 | ||
美術系 | ||
工程學部 | 電機與電器系 |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系 |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 |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 | ||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 | ||
建築電氣與智慧型化系 | ||
機械設計製造系 | ||
機電工程系 | ||
機械基礎系 | ||
汽車工程系 | ||
工業工程系 | ||
製造工程研究所 | ||
風力發電技術及裝備研究所 | ||
現代機械基礎技術研究所 | ||
工業工程研究所 | ||
車輛工程研究所 | ||
機電工程研究所 | ||
機械設計製造研究所 | ||
動力機械系 | ||
熱能工程系 | ||
可再生能源系 | ||
熱物理系 | ||
製冷與低溫工程系 | ||
核能工程系 | ||
基礎力學系 | ||
工程力學系 | ||
採礦工程系 | ||
環境科學系 | ||
安全工程系 | ||
冶金工程系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 | ||
材料加工工程系 | ||
材料科學系 | ||
建築材料工程系 | ||
裝飾材料與工程系 | ||
工程力學系 | ||
基礎力學系 | ||
空天工程系 | ||
建築學部 | 建築系 | |
城市規劃系 | ||
景觀系 | ||
建築工程系 | ||
岩土工程系 | ||
路橋工程系 | ||
安裝工程系 | ||
測繪工程系 | ||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系 |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系 | ||
環境工程系 | ||
信息學部 | 光電信息工程系 | |
測控技術與儀器系 | ||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 ||
電子信息工程系 | ||
通信工程系 | ||
自動化系 | ||
物流工程系 | ||
計算機科學系 | ||
計算機工程系 | ||
信息技術系 | ||
計算機基礎系 | ||
軟體技術系 | ||
套用軟體系 | ||
法學部 | 私法系 | |
公法系 | ||
經濟法與環境法系 | ||
理論法與國際法系 | ||
工商管理學部 | 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 |
經濟學系 | ||
企業管理系 | ||
會計系 | ||
信息管理系 | ||
市場學系 | ||
其他學院/部 | 經管大類 | |
機械大類 | ||
電子信息大類 | ||
電氣大類 | ||
土建大類 | ||
本科生教學部 | ||
研究生教學部 | ||
積體電路與信息工程學院 | ||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 電氣信息學院 | |
土木工程學院 | ||
建築管理學院 | ||
建築學院 | ||
經濟管理學院 | ||
藝術設計學院/人文學院 | ||
數學系 |
資料來源:
- 專業設定
學部 | 學院 | 招生專業(大類) | 專業(方向) | 科類 |
---|---|---|---|---|
文理學部 | 體育學院 | 體育 | ||
藝術學院 | 設計學類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聲樂方向 | 藝術 | |||
美視電影學院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藝術 | ||||
數字影視舞美設計方向 人物造型設計方向 | 藝術 | |||
新聞學院 | 文史 | |||
文史 | ||||
外國語學院 | 文史 | |||
文理 | ||||
文史 | ||||
公共管理學院 | 經濟學類 | 文理 | ||
公共管理類 | 文理 |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理科試驗班類(數學和統計學類) | 理工 |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物理學院 | 理科試驗班類(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類) | 理工 | ||
化學化工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生物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生命科學學院 | 理工 | |||
工程學部 | 電氣工程學院 | 理工 | ||
動力工程學院 | 能源動力類 | 理工 | ||
理工 | ||||
機械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機器人工程 | 理工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航空航天學院 | 包括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 理工 | ||
建築學部 | 建築城規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土木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工科試驗班類(環境工程大類) | 理工 |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信息學部 | 光電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通信工程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自動化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計算機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軟體學院 | 理工 |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文理 | ||||
理工 | ||||
理工 | ||||
理工 | ||||
文理 | ||||
法學院 | 文理 | |||
博雅學院 | 人文科學試驗班 | 直接招生與面向新生二次選拔結合 | ||
弘深學院 | 設經管、機械、電氣、土建和電子信息大類實驗班(面向新生二次選拔) | |||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學院 | 重慶大學-辛辛那提大學聯合辦學項目:設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專業(面向新生二次選拔) | |||
資料來源: |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9個、重慶市級特色專業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含網路)20門、市級精品課程47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3門、市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立項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含網路)11門、市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6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
序號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獲批年份 |
---|---|---|---|
1 | 機械工程學院 | 2007年 | |
2 | 電氣工程學院 | ||
3 | 建築學 | 建築城規學院 | |
4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學院 | 2008年 |
5 | 信息工程 | 通信工程學院 | |
6 | 熱能與動力工程 | 動力工程學院 | |
7 | 工程管理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2009年 |
8 | 工商管理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
9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光電工程學院 | |
10 | 生物工程 | 生物工程學院 | 2008年 |
11 | 城市規劃 | 建築城規學院 | 2009年 |
12 | 市場行銷 | 貿行與行政學院 | 2007年 |
13 | 採礦工程 |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 | |
14 | 軟體工程(兩個方向) | 軟體工程學院 | |
15 |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 2010年 |
16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
1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學院 | |
18 | 環境工程 | 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 | 2011年 |
19 | 車輛工程 | 機械工程學院 | |
資料來源: |
重慶市級特色專業:
序號 | 專業名稱 | 所屬學院 | 批准時間 |
---|---|---|---|
1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 2008年 |
2 | 會計學 | 2009年 | |
3 | 英語 | 外國語學院 | 2008年 |
4 | 表演 | 美視電影學院 | 2009年 |
5 | 法學 | 法學院 | 2009年 |
6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數理學院 | 2008年 |
7 | 冶金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2009年 |
8 | 自動化 | 自動化學院 | 2009年 |
資料來源: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工程材料實驗教學中心、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土木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能源動力電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重慶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代生命科學實驗教學中心、語言語音實驗教學中心、數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工程培訓中心
國家級創新實驗區: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軟體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複合型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0年)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基地
國家級精品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1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本科 |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 | ||
2 | 建築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李必瑜 | |
3 | 電氣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周雒維 | |
4 |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本科 | 數學類 | 龔劬 | |
5 | 外國語學院 | 本科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鄒曉玲 | |
6 | 建築構造 | 建築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魏宏楊 |
7 | 機械工程學院 | 本科 | 機械類 | 宋立權 | |
8 | 工程地質(網路)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劉新榮 |
9 | 網際網路及其套用(網路) | 軟體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
10 | 大學化學 | 化學化工學院 | 本科 | 化學類 | 甘孟瑜 |
11 | 建築城規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楊春宇 | |
12 | 工程建設契約管理(網路) |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張仕廉 |
13 | 經濟法(網路) | 法學院 | 本科 | 法學類 | 宋宗宇 |
14 | Java程式設計(網路) | 計算機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朱慶生 |
15 | 機械原理 | 機械工程學院 | 本科 | 機械類 | 秦偉 |
16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張永興 | |
17 | 通信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曾孝平 | |
18 | 土木工程材料(建築材料)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彭小芹 |
19 | 電氣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
20 | 土木工程學院 | 本科 | 土建類 | ||
21 | 美視電影學院 | 本科 | 藝術類 | ||
資料來源: |
國家級雙語示範課程:
序號 | 課程名稱 | 所屬院系 | 課程層次 | 所屬學科 | 負責人 |
---|---|---|---|---|---|
1 | 信息安全導論(雙語) | 軟體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向宏 |
2 | 信號與系統(雙語) | 通信工程學院 | 本科 | 電氣信息類 | 蔡坤寶 |
3 | 鋼鐵冶金學(雙語)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本科 | 材料類 | 白晨光 |
資料來源: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企業合作的奧秘》(龍勇、孟衛東)
- 教學成果
截止2018年9月,學校獲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0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21項,其中2014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面向建設工程全壽命期執業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面向創新型人才培養需求,構建“認知、體驗、探索”一體的數學實踐教學體系、面向“因材施學”的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構建漸進性階梯式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造就實用型軟體工程創新人才。
- 學生獲獎
年份 | 全國特等獎 | 全國一等、二等、三等獎 | 重慶市特等獎 | 省級一等、二等獎 | 合計 |
2009年 | 5 | 196 | 1 | 73 | 275 |
2010年 | 9 | 232 | 1 | 52 | 294 |
2011年 | 7 | 207 | 0 | 124 | 338 |
2012年 | 10 | 188 | 0 | 148 | 346 |
2013年 | 6 | 212 | 2 | 211 | 431 |
學校學生每年參與國家大學生創新計畫、大學生科研訓練計畫(SRIT)、創新實踐班(人文社科、機械、材料、軟體)及創新團隊(機器人、方程式賽車)的學生人數達到2190餘人,每屆學生覆蓋率達31.3%。學校學生每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結構及力學、節能減排、軟體設計競賽等23項學科競賽的學生達4800餘人次。
2012-2013學年,865人次獲獎422項,其中國際獎41項、全國獎185項、省級獎176項。學校學生獲第九屆“挑戰杯”多米諾骨牌挑戰賽全國總冠軍。
2013年,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個特等獎、兩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一個累進創新獎銅獎;連續十餘年獲全國高校建築學專業大學生建築作業觀摩與評選優秀獎(每年10個優秀獎)總數居全國第一,“UIA-霍普杯”2013國際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兩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等;作品《渝躍》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獲2007CCTV中國大學網路辯論賽全國亞軍,2013年第六屆亞太大專華語辯論賽季軍;獲國際法模擬法庭中國第七屆、第十屆全國選拔賽中國賽區一等獎;微系統中心“窗寶”團隊研製的作品榮獲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原創動畫短片《販·管》獲“中國動畫短片奧斯卡”大學生動畫“學院獎”最佳影像獎;群舞《漢風儷影》榮獲第九屆中國舞蹈“荷花獎”古典舞“表演銀獎”。
2013年,獲“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獲2013年第六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一等獎。
2014年,獲第二屆國際青年創新大賽國際金獎。
2015年,第十七屆齊越朗誦藝術節暨全國大學生朗誦大會重慶大學的《請銘記,霧重慶》和中國傳媒大學的《少年中國說》榮獲一等獎。電影作品《冬》獲得2015年第39屆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學科建設
重慶大學以電氣、建築、土木、機械、儀器、材料、採礦、計算機、生物醫學等相關學科為優勢,其中建築學因是全國最早設立建築學一級學科的八所學校而被稱為“建築老八校”,截止2018年9月,學校設有博士後流動站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另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5個。專業學位授權19種。一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9個(含培育2個),重慶市“十三五”重點學科38個。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國家級虛擬仿真教學實驗中心3個,國家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及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共4個;國家“2011計畫”協同創新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8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餘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基地(“111計畫”)5個。
- ESI世界排名:
ESI前1‰:工程學
ESI前1%: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臨床醫學(截止2017年11月)
- 第四輪學科評估
A-類(3個):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B+類(14個):法學、數學、材料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築學、土木工程、測繪工程,礦業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城鄉規劃學,軟體工程,管理科學,工商管理
第四輪學科評估高校排名:
按A類以上排名45,按B+類以上排名27,按理工科高校排名13;
第四輪學科評估專業排名(僅列出前十):
學科 | 全國排名 (直接排名) | 等級 |
礦業工程 | 3 | B+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4 | A- |
電氣工程 | 5 | A- |
建築學 | 6 | B+ |
城鄉規劃學 | 6 | B+ |
冶金工程 | 7 | B- |
生物醫學工程 | 8 | B+ |
機械工程 | 9 | A- |
- 重點學科
國家級: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急診醫學科、腫瘤醫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
門類 | 一級學科(3個) | 二級學科(17個) |
---|---|---|
工學 | 機械工程*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
機械電子工程 | ||
機械設計及理論 | ||
車輛工程 | ||
精密儀器及機械 | ||
材料學 | ||
工程熱物理 | ||
電氣工程* | 電機與電器 |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醫學工程** | |
--- | 城市規劃與設計(含: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 |
--- | 岩土工程 | |
--- | 採礦工程 | |
--- |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培育) | |
--- | 鋼鐵冶金(培育) | |
管理學 | --- | |
資料來源:註:*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該一級學科不分設二級學科 |
省部級:
序號 | 學科大類 | 一級學科 |
---|---|---|
1 | 法學 | 法學 |
2 | 工學 | 力學 |
3 | 機械工程 | |
4 | 光學工程 | |
5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
6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
7 | 冶金工程 | |
8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
9 | 電氣工程 | |
10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
11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
12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
13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
14 | 建築學 | |
15 | 土木工程 | |
16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
17 | 礦業工程 | |
18 | 核科學與技術 | |
19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
20 | 生物醫學工程 | |
21 | 城鄉規劃學 | |
22 | 風景園林學 | |
23 | 軟體工程 | |
24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
25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26 | 工商管理 | |
27 | 公共管理 | |
28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29 | 套用經濟學 | |
30 | 理學 | 物理學 |
31 | 化學 | |
32 | 生物學 | |
33 | 數學 | |
34 | 統計學(立項建設) | |
35 | 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36 | 藝術學 | 戲劇與影視學 |
37 | 美術學 | |
38 | 設計學 | |
資料來源:註:19個一級學科共覆蓋72個二級學科,共重點二級學科數80個。 |
- 碩博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流動站:
序號 | 流動站 | 所在二級單位 | 二級學科博士點 |
---|---|---|---|
1 | 機械工程 | 機械學院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 |
2 | 電氣工程 | 電氣學院 | 電機與電氣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
3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光電學院 | 精密儀器及機械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
4 | 光學工程 | 光電學院 | --- |
5 | 工商管理 | 經管學院 | 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 |
6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經管學院 | --- |
7 | 套用經濟學 | 經管學院 | 產業經濟學;數量經濟學;金融學 |
8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學院 | --- |
9 | 生物學 | 生物學院 | 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水生生物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 |
10 | 礦業工程 | 資環學院 | 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 |
11 | 土木工程 | 土木學院 | 岩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 |
12 | 建築學 | 建築學院 | 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建築技術學 |
13 | 城鄉規劃學 | 建築學院 | 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城鎮設計、社區發展與住房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 |
14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材料學院 | 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 |
15 | 冶金工程 | 材料學院 | 冶金物理化學;鋼鐵冶金;有色金屬冶金 |
16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自動化學院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1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學院 | 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 |
18 | 力學 | 航空航天學院 | 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固體力學;流體力學;工程力學 |
19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動力工程學院 | 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製冷及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 |
20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城環學院 | 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
21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學院 | 通信與信息系統 |
22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通信工程學院 | 物理電子學;電路與系統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23 | 法學 | 法學院 |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民商法學;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國際法學;軍事法學;智慧財產權法 |
24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化學化工學院 | 化學工程;化學工藝;工業催化;生物化工;套用化學 |
資料來源: |
一級學科博士點:
序號 | 學科大類 | 一級學科 | 批次 |
---|---|---|---|
1 | 法學 | 法學 | 11(2011) |
2 | 工學 | 力學 | 9(2003) |
3 | 機械工程 | 7(1998) | |
4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7(1998) | |
5 | 電氣工程 | 7(1998) | |
6 | 生物醫學工程 | 7(1998) | |
7 | 光學工程 | 8(2000) | |
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8(2000) | |
9 | 冶金工程 | 8(2000) | |
1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9(2003) | |
11 | 土木工程 | 8(2000) | |
12 | 礦業工程 | 9(2003) | |
13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10(2005) | |
14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10(2005) | |
15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1(2011) | |
16 | 建築學 | 對應調整(2011) | |
17 | 城鄉規劃學 | 對應調整(2011) | |
18 | 風景園林學 | 對應調整(2011) | |
19 | 軟體工程 | 對應調整(2011) | |
20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對應調整(2011) | |
21 | 管理學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9(2003) |
22 | 工商管理 | 9(2003) | |
23 | 經濟學 | 套用經濟學 | 11(2011) |
24 | 理學 | 數學 | 11(2011) |
25 | 物理學 | 11(2011) | |
26 | 生物學 | 11(2011) | |
27 | 生態學 | 對應調整(2011) | |
28 | 統計學 | 對應調整(2011) | |
資料來源: |
一級學科碩士點:
序號 | 學科大類 | 一級學科 | 批次 |
---|---|---|---|
1 | 法學 | 法學 | 10 |
2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11 | |
3 | 工學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10 |
4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10 | |
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10 | |
6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10 | |
7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10 | |
8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0 | |
9 |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 10 | |
10 | 交通運輸工程 | 10 | |
11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10 | |
12 | 力學 | 10 | |
13 | 機械工程 | 10 | |
14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10 | |
15 | 電氣工程 | 10 | |
16 | 生物醫學工程 | 10 | |
17 | 光學工程 | 10 | |
18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10 | |
19 | 冶金工程 | 10 | |
2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0 | |
21 | 土木工程 | 10 | |
22 | 礦業工程 | 10 | |
23 | 核科學與技術 | 11 | |
24 | 建築學 | 對應調整(2011) | |
25 | 城鄉規劃學 | 對應調整(2011) | |
26 | 風景園林學 | 對應調整(2011) | |
27 | 軟體工程 | 對應調整(2011) | |
28 | 安全科學與工程 | 對應調整(2011) | |
29 | 管理學 | 公共管理 | 10 |
30 | 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10 | |
31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0 | |
32 | 工商管理 | 10 | |
33 | 教育學 | 心理學 | 10 |
34 | 體育學 | 10 | |
35 | 經濟學 | 理論經濟學 | 10 |
36 | 套用經濟學 | 10 | |
37 | 理學 | 數學 | 10 |
38 | 物理學 | 10 | |
39 | 化學 | 10 | |
40 | 生物學 | 10 | |
41 | 生態學 | 對應調整(2011) | |
42 | 統計學 | 對應調整(2011) | |
43 | 文學 | 新聞傳播學 | 10 |
44 | 中國語言文學 | 11 | |
45 | 外國語言文學 | 11 | |
46 | 醫學 | 藥學 | 10 |
47 | 藝術學 | 音樂與舞蹈學 | 對應調整(2011) |
48 | 對應調整(2011) | ||
49 | 美術學 | 對應調整(2011) | |
50 | 設計學 | 對應調整(2011) | |
51 | 哲學 | 哲學 | 10 |
資料來源: |
對外合作
截止2018年9月,重慶大學與美、英、法、德、俄等30多個國家的155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國Rockwell、Microsoft、利寶集團、德國Siemens、日本東京財團、香港美視電力集團,以及韓國電子部品研究院等多家國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學校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俄‘兩河流域’高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波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組織成員高校。多位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家政要、知名人士、國際知名大學校長先後來校訪問,諾貝爾獎獲得者John Hall、Ada Yonath、Robert Mundell、George F.Smoot、Albert Fert、Danielle Shechtman、Kenneth J.Arrow、James Mirrlees及Akira Suzuki等國際知名學者多次來訪講學。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4年2009年,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223項,“山地城市生態化規劃建設關鍵技術與套用”的研究成果被國內數名院士綜合評定認為居國際領先水平,200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中國建築學學科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2006年-2014年,學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6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00餘項。
學校”十五“期間,申請專利521項(其中發明專利373項),獲得專利授權171(其中發明專利91項);發表中文學術論文1.3萬篇,其中被SCIE收錄的論文522篇,被EI收錄論文592篇,出版各類科技專著123部。
截止2018年9月,“十二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9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266項。
科研機構
截止2016年3月,重慶大學有國家級重點研究基地1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其他省部級及各類研究基地180餘個。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基地(“111計畫”)4個。
- 國家級
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個):複雜煤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血管植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化工過程強化與反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庫區環境地質災害防治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等研究平台(5個):微納系統及新材料技術國際研發中心、低碳綠色建築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重慶海特克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國家級示範基地、重慶大學科技園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
- 部級
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3個):輸變電設備與系
統安全創新引智基地、生物力學與組織修復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低碳綠色建築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創新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光電技術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飛行器測控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
- 重慶市級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7個):輸變電安全科學與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輕金屬科學與技術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與生態環境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現代物流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軟體理論與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影視藝術理論與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輕合金(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網路化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微光機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殺蟲真菌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醫療電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慶市特種摩擦副與傳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交通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血液淨化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市工程實驗室(6個):重慶市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光電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血管植入物工程實驗室、控制與智慧型系統新技術工程實驗室、化工過程強化及反應工程實驗室、山地人居環境工程與綜合技術重慶市工程實驗室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17個):冶金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新型建築材料與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軟體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能礦資源開發及三峽庫區環境損傷與工程災害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污染防治與廢物資源化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岩土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市政與環境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運載器測控及遙感技術信息傳輸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熱工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建築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電工新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電壓技術與系統信息監測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及調控技術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網路計算及安全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製造系統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結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
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5個):重慶大學語言認知及語言套用研究基地、重慶大學西部環境資源法制建設研究中心、重慶大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建設經濟與管理中心、重慶大學工商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
轉基因生物產品成分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重慶)、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實驗研究中心、重慶寬頻無線接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網路測試工程技術中心、重慶市現代物流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製造業信息化生產力促進中心、重慶市數學科學研究所、重慶市信息安全技術中心、重慶市兩江融合促進和服務中心、重慶市鈉米材料與技術工程中心、重慶市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三峽庫區生態環境遙測遙感監控實驗室、重慶市虛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6月,重慶大學圖書館累計藏書近420萬冊,中外期刊6500餘種,數字圖書館擁有各類權威文獻資料庫100餘個,其中,電子圖書近280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近90000種。中國教育科研網路重慶中心節點站設在學校。
- 學術期刊
校園文化
學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標邊沿為正圓型線條,內部中間為倒三角圖形,其內中下部為水波紋背景及兩層共五個山形圖樣,上部為“1929”數字;三角形外上方為齒輪,左右方各一束弧形橄欖枝圖案;正上方為毛澤東書法手稿字型“重慶大學”,正下方為弧形英文“CHONGQINGUNIVERSITY”。
文化傳統
- 校歌
資料來源:備註:1936年由胡庶華作詞、許可經作曲創作,2009年經集體修改定稿, |
- 校訓
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釋義:它概述了人才成長的前提是吃苦耐勞,成長的關鍵在於崇尚生活簡樸,成才的途徑唯有勤於學業,做人的根本則是熱愛祖國。
學校榮譽
2018年11月,被教育部公示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8年12月,重慶大學黨委被國家教育部列為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範高校”培育創建單位。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信息來源:學校官網2017年5月信息顯示)
歷任校長
職務 | 姓名 | 任期 |
---|---|---|
第一任校長 | 1929年10月-1935年8月 | |
第二任校長 | 1935年8月-1938年7月 | |
第三任校長 | 1938年10月-1941年7月 | |
第四任校長 | 1941年9月-1949年11月 | |
第五任校長 | 1950年3月-1952年11月 | |
第六任校長 | 1956年7月-1966年8月 | |
第七任校長 | 1978年4月-1980年5月 | |
第八任校長 | 1980年5月-1982年4月 | |
第九任校長 |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 |
第十任校長 | 1986年12月-1992年8月 | |
第十一任校長 | 1992年8月-1996年8月 | |
第十二任校長 | 1996年8月-1997年7月 | |
第十三任校長 | 1997年7月-2003年1月 | |
第十四任校長 | 2003年2月-2010年12月 | |
第十五任校長 | 2010年12月-2013年6月 | |
第十六任校長 | 2013年6月-2017年12月 |
著名校友
領域 | 校友 |
---|---|
兩院院士 | |
專家學者 | |
英雄楷模 | |
政界領袖 | |
高校領導 | |
商業精英 | |
文衛體育 | |
娛樂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