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

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

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位於重慶大學A區。重慶大學於1933年,由菜園壩遷入現在的地址重慶沙坪壩,並建立了第一棟教學樓即理學院樓開始陸續修建。後因抗日戰爭爆發淪陷區大學陸續內遷,其中當時的中央大學借用校園和重慶大學聯合辦學需要陸續修建一批建築,因抗戰時期臨時匆忙修建和日軍轟炸,部分建築陸續損毀,但大部分優秀建築得以保存。現存其主要包括寅初亭重慶大學工學院樓、重慶大學第一教學樓、文字齋松林坡禮堂,老圖書館樓,團結廣場等。另外行字齋在大轟炸中被日軍炸毀,中央大學臨時校舍解放後因破敗拆除,饒家園於本世紀初修建主教學樓時拆除。

歷史沿革,理學院樓,工學院樓,文字齋,寅初亭,老圖書館樓,七七抗戰大禮堂,重慶大學大校門,優秀建築,第五教學樓,團結廣場,電氣學院樓,專家公寓樓,民主湖,

歷史沿革

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中理學院樓、工學院樓、寅初亭、文字齋為重慶市二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餘部分入選重慶市近代優秀建築。2017年12月2日,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發布暨池州生態文明研究院成立儀式在安徽池州市舉辦,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其中,工學院建於1935年,整棟建築古樸大方,用條石砌築,仿西方古典建築風格的建築物,為重慶同時期建築中少見。理學院建於1930-1933年,該建築由沈懋德設計,“工”字形平面,中軸對稱,建築外立面遵循中國古典建築樣式,翹角飛檐,是民國時期中國建築師探索中式建築風格的典型例證。抗戰時期,理學院樓見證了沙磁文化區諸多重要事件,1938年2月6日重慶沙坪文化區自治委員會成立大會正是在理學院召開。

理學院樓

重慶大學理學院樓位於重大A區校園內,為重慶市二級保護文物單位。抗戰時期,見證了抗戰時期諸多重大事件。建成於1933年。“中國式”建築風格,修建於1930年-1933年。重慶市最典型的中國式建築,由重慶大學的創建人之一沈懋德先生設計。工字型平面,中軸對稱。建築主體部分為雙層帶閣樓,屋頂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較陡,開老虎窗與與現在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相鄰,與文字齋相伴,正門入口前面對重慶大學團結廣場,後入口為重大沿江道路—臨江路,可以眺望嘉陵江。
重大檔案館工作人員介紹,1938年2月6日,沙坪壩區自治委員會成立大會在理學院二樓教員休息室舉行,宣告沙磁文化區成立。1939年3月,重慶大學、中央大學和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的女同學聯合邀請鄧穎超來理學院演講。同年9月18日,國民參政會議第一屆第四次大會在理學院召開,蔣介石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會議通過《聲討汪逆兆銘案》。
建於1930至1933年的理學院,屬於中國式建築風格。工字形平面,中軸對稱,總體為雙層帶閣樓,層次為重檐歇山形式,屋面坡度較陡,建築外立面遵循中國古典建築樣式,翹角飛檐,內部結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它是民國時期中國建築師探索中式建築風格的典型例證,為研究民國時期建築風格的演變及民族風格建築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作為重慶大學第一座教學樓,也具有重要紀念意義。”重慶大學相關負責人說。

工學院樓

工學院樓始建於1935年,由留法學者刁泰乾設計。這一幢並不真正久遠的歐式建築靜靜矗立在臨江路的盡頭,也在細細看著重大的歲月變遷。工學院樓帶著濃厚的歐式風味又具本土色彩。牆體全部用條石砌築,開創了重慶石建築的先例,而樓內各層屋架均用杉木製做。建築成L型布局,入口處的六邊形塔樓最為出彩,各層屋架均用杉木製做。抗日戰爭時期,重慶曾歷經過持續5年之久的日軍飛機大轟炸。如今,每年的6月5日重慶市響起的防空警報聲就是為悼念當年的罹難同胞。1939年9月、1940年5月和7月,工學院曾在日寇戰機的轟炸中三次遭到破壞,傷痕累累,房屋多處被破壞。現在雖已修復,但是在新舊材質的契合線上仍有著當年血與火的灼痛。75周年校慶的時候,校友們捐款在工學院大樓後身,捐建了大轟炸紀念碑,這是一塊用殘垣斷牆壘築的石碑,石碑用陰刻的紅色大字記錄了重大那段烽火中的故事。

文字齋

文字齋,也叫重慶大學文字齋,建於上世紀30年代初,1933年建成,是中國傳統建築。該建築由黑色磚瓦砌築,紅色立柱支撐,古色古香,後門可眺望嘉陵江。解放前曾是重大高年級學生宿舍和重大教師宿舍,現為重大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辦公用房。是重慶大學A區至今保存較完好的老式建築之一。與文字齋並行,現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所在的七教的位置上,有座相似結構的“行字齋”,曾經兩個“齋”都是做為青年教室宿舍的,每晚到深夜的燈火,是嘉陵江上一道風景。

寅初亭

寅初亭(重慶市重點保護文物),興建於1941年,位於重慶大學梅嶺之上(A區第五教學樓右邊)。 寅初亭是為了讚揚和表彰馬寅初先生為國家、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鬥爭精神與崇高品質而建,它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人民反對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一座豐碑。“寅初亭”是紅漆柱頭的建築物。“寅初亭”三字是馮玉祥將軍題寫。
1940年11月10日,馬寅初在黃炎培先生主辦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公開演講:“……有人說他蔣委員長是民族英雄,我馬寅初認為他不夠格,他只是‘家族英雄’。他若要做民族英雄,必須做到四個字:大義滅親!”再次義正詞嚴地主張開辦“臨時財產稅”,徵收豪門巨富的不義之財,充作抗日經費。之後,他再次應重慶大學經濟學會邀請,在重大禮堂,作了第二次公開演講。馬寅初不畏強暴,大義凜然的精神,受到輿論和民眾的衷心擁護。
馬寅初大罵孔、宋發國難財,“豬狗不如”,矛頭直接指向蔣介石。這就引起國民黨當局的極度恐慌,他們伸出了毒手,12月6日清晨,馬老在家吃早餐時,被憲兵抓捕。
馬被捕的訊息,傳遍山城。重大師生聞訊十分震驚,群情激憤,立即掀起了一個營救馬老的浪潮。為緩釋民情,12月8日上午,當局安排馬寅初先生回到重大舉行“話別會”。在憲兵團長和便衣特務的監視下,馬老在理學院禮堂舉行的大會上照樣侃侃而談,再次揭露權貴的醜惡行徑。辦理完畢移交手續之後,馬老和師生合影留念,然後被身著西裝的憲兵團長帶走。
馬寅初(第一排中黑衣者)馬寅初(第一排中黑衣者)
1941年農曆5月9日,馬寅初壽辰之際,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重大師生再次策劃營救馬老的重大活動——遙祝馬寅初60誕辰,將營救馬老的鬥爭推向了新的高潮。在這過程里,也是波折不斷,先是有國民黨手諭重大校長,後有接見學生代表,最後甚至將大禮堂和大教室鎖上,並摘下電燈。困難雖艱險,在重大師生的不懈努力下,祝壽會最終得以成功舉辦,社會各界人士紛紛送上祝福。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共以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的名義送上的賀聯“桃李增華坐帳無鶴,琴書作伴支床有龜”,現存於重大校史館。師生們並在會上提出籌建寅初亭的建議,大家紛紛送上捐款。
祝壽會後,師生們利用籌集到的2000多元捐款,修建第一代寅初亭,邀請馬寅初夫人參加奠基儀式,並請馮玉祥先生題詞。由於當時國民政府的阻攔,寅初亭只得在校外進行修建,然後運進重大進行組裝,也因此,寅初亭從最開始的瓦亭改為茅草亭。剩餘捐款費則全部買成圖書捐給重大圖書館。
次年(1942年)黃炎培先生還特為該亭寫了一首“頑龍經歲困泥中,忙煞驚曹鬥草童。報導先生今去矣,一亭冷對夕陽紅。”並製成詩匾掛在亭中,以表達他對馬先生鬥爭精神的讚揚及深切懷念。
1943年,由於草木結構的脆弱,再加上風吹日嗮和雨淋,兩年之後,第一代寅初亭便已破敗不堪。重大師生再次發起募捐,修建瓦亭設計寅初亭,並於當年7月正式完工。在7月23日,有幸請到了馬寅初親自參加寅初亭落成典禮。
1944年冬,由於國民黨在抗戰戰場上的失利,在其統治區,又掀起了抗日民主運動的高潮,在這種壓力下,國民政府被迫宣布恢復馬寅初的人身自由。1945年春,馬寅初接受聘請,重登重大講台,為重大學子傳授經濟學知識。
1981年馬先生百歲大慶時,亭再次重建落成。重建的“寅初亭”仍在原址,系六角屋檐,有玻璃屋面和玻璃滴水,還作了亭記。亭內為水磨石地面,柱間有座靠,可使瞻者入內休息,亭上方有鏤空的花格裝飾。亭前種有菊花等各種花卉,還有石桌、石凳。

老圖書館樓

即博雅學院樓,位於經管學院右側,是一座甲字形的中式小樓,屬於理學院和文字齋同時期建築。這是重慶大學最早的校舍之一,建於1935年,磚木結構。現已經不是圖書館了。在博雅學院招生宣傳片《為了我們的時代》中有詳細的展示。

七七抗戰大禮堂

又名松林坡大禮堂,建設於1937年秋,國立中央大學(指原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前身)隨國民政府內遷重慶。次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顧孟余主持修建了“七七抗戰大禮堂”。
周恩來在重慶大學周恩來在重慶大學
1938年,日寇相繼占領武漢、廣州,大片國土淪陷。1938年10月,日本帝國主義先後占領武漢、廣州,抗日戰爭形勢發生變化,從此進入了相持階段。在新形勢面前,重慶大學的師生和人們一樣,一時看不到抗日形勢已發生的有利變化。相反地,由於看到國土又有新的喪失,一時對抗戰前途憂慮重重。
由重大黨支部和中央大學黨支部通過“中蘇問題研究會”出面,邀請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給兩校師生演講,幫助大家正確分析抗戰的形勢,推動學校抗日民主運動順利向前發展。
周恩來在鄧穎超陪同下來到了“七七抗戰大禮堂”,作了題為《第二期抗戰形勢》的演講。千餘師生將禮堂擠得水泄不通。周恩來詳細闡述了毛澤東論持久戰的思想,批判了“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點。
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英國前首相和工黨領袖艾德禮馬寅初郭沫若老舍曹禺馮玉祥將軍等歷史名人都曾來重大作精彩演講。五星紅旗設計者曾聯松、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兩彈一星”功勳朱光亞任新民黃緯祿等眾多傑出學子在台下聽講。
1946年11月,中央大學返回南京後,這裡就留給了重慶大學作為禮堂。
“七七抗戰大禮堂”後被鑑定為危房,屋頂部分出現腐朽現象,2000年前後停止使用。

重慶大學大校門

位於重慶大學A區沙正街,校門上的題字是 1938 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所題。校門建築的頂部是棺材,解放前棺材可是很吉利的東西,寓意著“升官發財”。
重慶大學近代建築群
A區大門建於1933年10月,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建築,由四尊底邊為2米左右、削去了錐頂四菱錐體門柱組成,中間的兩尊大約高7米相距約8米,形成了車輛過往的主幹道,兩邊的門柱高度次之,大約6米左右,與中間的門柱以5米的隔構成了行人出入的人行道。
1930年代,重慶大學從創辦之初的菜園壩搬遷到現在的校址。80年的時光荏苒,原來的校門只有兩根立柱,後擴展為四根,但並沒有改變它的古樸與典雅。由原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手書的“重慶大學”四字,就刊刻在中間的兩根立柱上,石質的立柱,配上林森潤厚中圓、筆鋒遒勁的書法,既質樸又莊重。校門兩側的八字形石壁上,鑿刻有“耐勞苦、尚簡樸、勤學業、愛國家”的校訓,與校名相輝映,更顯出這座中國名校的氣質。
從老照片上看,A區校門原只有兩尊門柱,後來不知什麼時候又加了兩尊。有喜歡琢磨實力的人曾發問,學校為什麼要增加這兩尊門柱呢?如果僅僅是為了讓校門顯得更加宏偉壯觀,那學校大可建一座新門樓,而無須這么小氣;如果為了襯托以往的兩尊門柱,也沒有必要再重新修建兩尊,完全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實現。也有聯想力豐富的人說,這四尊門柱,遠遠看去,很有幾分像歌樂山上的烈士墓碑。重慶大學曾有四位烈士犧牲在渣滓洞,將門柱數量定為四尊,正是為了紀念他們的英靈。

優秀建築

第五教學樓

五教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那個時候,中國和前蘇聯正逢蜜月期,中國建築界也大學前蘇聯,全國各地一大批新建築在前蘇聯專家的指導下呈現著舉架高、開間闊、窗戶大、牆體厚的特點,五教便是這類建築的一件代表作。同時,以梁思成為代表的一批中國建築家們正大力倡導在建築設計中堅持古典風氣、保留民族傳統的“新古典主義”。所以,五教在建築設計上既模仿了前蘇聯的風格,又融合了中國古典建築的韻律。這種中西建築風格的混合體與20世紀30年代的中西合璧式建築截然不同,在重慶現存的老建築中並不多見。江澤民總書記曾於此慰問重慶大學學子。

團結廣場

20世紀30年代,重大初建時,人們習慣把它叫做大操場。馬寅初1940年12月8日被國民黨當局帶走軟禁時,就是在這裡和重大的部分師生留影告別的,那幅照片至今還在校史館珍藏著。
1949年3月17日,重大、中工、川教院等八所院校的師生員工4000多人,舉行聲勢浩大的請願示威,把爭取溫飽的鬥爭推向高潮。當晚遊行隊伍又集合在重大大操場上,舉辦了名為“活命晚會”的營火晚會,操場上聚集了上萬名師生,師生們用重慶方言呼喊著口號,用歌舞傾吐著“爭自由、要溫飽”的心聲。晚會結束時,師生們唱起了《團結就是力量》,並通過了將這塊操場命名為“團結廣場”的決定。並在旗桿下部篆刻團結廣場幾個大字。
此後團結廣場就成了革命和抗爭的聚集地,承擔起了追求真理和民主的使命。

電氣學院樓

即第六教學樓,第六教學樓和第五教學樓一樣,也是“斗篷”式的大屋頂、現澆混凝土結構、明亮的天窗呈現著典型的當時蘇聯建築風格。屬於典型的中蘇合璧式的建築風格大樓。

專家公寓樓

建於1955年,位於重慶大學A區後門外,由中央大學遷渝紀念亭和專家樓構成。原地址為中央大學在重慶臨時修建的教學樓,1946年國立中央大學從重慶遷走,松林坡的校舍全部交給了重慶大學使用,先前中大的行政辦公室,就成了重慶大學法學院的辦公室。後改建為蘇聯專家的公寓。中蘇交惡後改為教師和留學生住宿區。風格為黑磚的中式小樓。中央大學遷渝紀念亭位於現重慶大學松林坡麓(原中央大學校址),由重慶中央大學校友會(現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重慶校友會)於1995年設立。八根圓柱支撐亭頂,象徵學校八個學院。八級石階拱衛亭門,標誌八年抗戰艱辛。

民主湖

民主湖是重慶大學(簡稱重大)校園風景湖,位於重大A區,緊靠重大的思群廣場。解放前夕,為預防當局斷水,重慶大學師生自發的組織起來修建人工湖,取名“民主湖”。這是重慶大學師生愛國、愛校光榮傳統的具體寫照。“民主湖紀念石正面撰寫著:一九五零年夏,我校師生為樹立勞動觀點,倡議將校內一片梯田改造成人工湖,美化學校環境。 此舉獲校務委員會和校黨部的支持,學生會組織全校學生輪流參加義務勞動,挖成湖之雛形,命名為“民主湖”。十年浩劫時期受迫害身亡的鄭思群校長安葬於他帶領學生挖掘的民主湖之畔。
關於民主湖的得名,更有幾分浪漫童話般的色彩。據老重大人說,湖挖完,堡坎砌好後,正當師生們為湖的命名議論
不休的時候,湖畔的斜坡草地上居然出現了用麥冬草組合的“民主湖”三個大字。一時間,這個仿佛上天賜贈的名字便迅速傳開來。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說白了,也不過是人造的神話。那時候的青年的思想深受五四精神“民主”與“科學”的影響,對“民主”二字更是情有獨鐘,所以在命名議論中,浪漫的學生為了使“民主湖”的提案能夠被接受,便突發奇想,做此一出,讓學校不接受也得接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