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庶華

胡庶華

胡庶華(1886.12.24—1968.6.17) 教育家,冶金學家,湖南攸縣人。曾任重慶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庶華
  • 出生地:湖南攸縣
  • 出生日期:1886.12.24
  • 逝世日期:1968.6.17
  • 職業:教育家
  • 畢業院校:柏林礦科和工科大學
  • 主要成就:三次擔任湖南大學校長、湖南大學校歌創造者 
  • 職稱:校長
生平簡介,教育成就,社會評價,學術著作,填詞、作曲,重慶大學校歌,湖南大學校歌,

生平簡介

1886年生於湖南攸縣城關鎮一個教師世家,17歲參加科舉考試中秀才同時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學校,1911年京師譯學館德文班肄業。1913年考取公費留學德國,先後入柏林礦科和工科大學,1920年獲鐵冶金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擁護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為中國國民黨早期黨員。後歷任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教授、事務主任,武昌大學教授、代校長,江蘇省教育廳廳長,上海鋼鐵廠、漢陽兵工廠廠長。1928年任國民政府農礦部農民司、農林司司長。1929年後任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校長,立法院第二屆立法委員,第三、四屆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中央訓練團教授委員、六屆中央監委,三青團中央;團部副書記長。1932年、1940年、1944年三次任湖南大學校長。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出任重慶大學校長。 擁護國共合作,主張團結抗日。1947年參加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湖南大學學生反內戰遊行。1949年赴香港,發表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建設新中國而共同努力。被開除國民黨黨籍,並遭通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鋼鐵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是全國政協第二至四屆委員。從事冶金學的教學和研究。著有《鐵冶金學》、《冶金工程》、《中國戰時資源問題》、《鋼鐵工業》等。素以廉潔的操守、熱烈的心腸和幹練的才學而著稱。"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批鬥。1968年6月17日逝世,享年82歲。
三峽廣場名人雕塑園胡庶華塑像三峽廣場名人雕塑園胡庶華塑像

教育成就

他從事教育工作40年,學生不下3萬人,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具有深刻的教育思想,為發展中國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32年至1949年,曾三任湖南大學校長。第一次任校長時,省立湖南大學尚在初創階段,提出"承朱(熹)張(栻)之緒,取歐美之長"的口號。主張繼承嶽麓書院優秀文化傳統與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並重,以此作為辦學的基本指導思想。還親自作《湖南大學校歌》,以書院內的朱熹手書"忠孝廉節"和歐陽正煥所立"整齊嚴肅"八字碑文作為校訓,強調愛國主義教育。注重加強師資隊伍,廣聘名流教授,熱心引進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專門人才。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改善教學條件,重新制定各項規章制度,充實中西圖書儀器,完成圖書館工程,新建科學館,擴大實習工場和各科實驗室,成立各種學會並出版刊物;廣泛開展科學研究活動。主張"以身作則"、"以身率教"、"以情動人",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努力做到;對學生誠懇溫和,深受學生愛戴。1940年至1943年第二次任國立湖南大學校長時,正值國難當頭。為避戰亂,學校遷至湘西辰溪,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他提出"於艱苦中謀恢復,於安定中求進步"的方針;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注意力適當集中在辦好本省迫切需要的礦冶、土木、經濟等繫上,同時提倡與所在地區工礦企業的業務協作和學術交流,廣泛開展經濟問題的科學研究。如工學院各系與辰溪煤礦、湘黔鐵路局、華中水泥廠、芷江飛機場等單位建立了密切聯繫。新辦了適應當時需要的湘華鐵廠、抗戰紡織機械廠、岳陽肥皂廠等企業。各系師生研究戰時本省建設問題蔚然成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1945年第三次任湖南大學校長時,做了大量工作,恢復戰火毀壞的長沙嶽麓山校園,擴大辦學的規模,成為擁有文法理工商5個學院、20個系的綜合性大學。對學生愛國民主運動,他採取開明態度,並設法予以保護。
著名教育家 胡庶華著名教育家 胡庶華
1948年3月,湖大和長沙市各大中學開展了幫助貧苦同學免於失學的規模巨大的助學運動,他給予了熱情支持。湖大有中共地下黨員一百多人,很少發生流血事件,這與他的愛護是分不開的。他親自聘請李達、楊榮國、羅章龍等任教,形成一個強大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教師陣容。1949年初,接受學生自治會要求,吸收學生代表參加應變組織,並確定國立湖南大學決不遷校台灣的原則,保證了湖大完整無損地轉到人民手中。

社會評價

他是一位愛國的科學家和教育家,一直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作為大學教授會和中國工程師學會代表,多次被推選為上海救國聯合會主席,領銜發出一系列通電和宣言,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1946年,國民黨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他表示強烈不滿,對進步學生運動採取開明態度。1949年4月國共和談破裂後,他對國民黨完全失望,6月抵達香港,參加在港立法委員發起的和平運動,8月13日參與在港44人起義,聯名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從此脫離蔣介石政權。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安排他任冶金工業部專員。1952年北京鋼鐵學院成立後,任教授兼圖書館館長。他以"少年虛度老來忙"的心情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親手摘抄了大量礦冶資料,擬訂出多種專著和論文提綱,並從當時鋼鐵工業實際出發,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
校長簽章·湖南大學畢業證校長簽章·湖南大學畢業證
他是全國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積極參政議政,1961年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殘酷批鬥。1968年6月17日逝世,終年82歲。1978年北京鋼鐵學院為他落實政策,刊印悼念文章,確認他解放後"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耿直正派,平易近人,一直受到同志們的尊敬"。

學術著作

著有《鐵冶金學》、《冶金工程》、《鋼鐵工業機《中國戰時資源問題》等著作。

填詞、作曲

重慶大學校歌

江漢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學府宏開,濟濟隆隆
考四海而為俊,障百川而之東
研究人文,振興理工
啟茲天府,積健為雄
復興民族兮,誓作前鋒
簡介:校歌歌詞是重慶大學第二任校長鬍庶華先生在1936年撰寫的,共55個字。由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高等教育先驅者許可經先生作曲。歌詞從歷史動態發展的角度,概括了重大的文化淵源、辦學思想和目標要求。它和學校“研究學術、造就人才、佑啟鄉邦、振導社會”的辦學理念一脈相承,是這一辦學理念的詮釋與延展。這首70多年前創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愛國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歌。

湖南大學校歌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
宏開學府,濟濟滄滄,
承朱張之緒,取歐美之長,
華與實兮並茂,蘭與芷兮齊芳,
楚材蔚起 奮志安壤。
振我民族 揚我國光
振我民族 揚我國光。
(註:“朱張”指朱熹和張栻,歷史文化名人,曾先後主持湖南大學前身-嶽麓書院)
簡介:《湖南大學校歌》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省立湖南大學時期。為湖南大學老校長、著名教育家胡庶華先生作詞,由20世紀30年代我國著名音樂家、將西洋音樂傳入中國第一人蕭有梅先生作曲。作為學堂音樂的產物,歌曲本身運用文言文作詞,配以大氣磅礴的旋律,氣勢渾宏;倡導繼承傳統、兼顧歐美之長,表達了一代有識之士的強國主張和愛國情懷,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