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學科建設,數學系,套用物理系,統計與精算學系,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物理系,研究機構,計算數學研究所,統計研究所,套用數學研究所,凝聚態物理研究所,理論物理研究所,學科建設,博士點,碩士點,數理學科群,科研工作,發展歷程,院系調整,辦學成果,學校領導,
學院簡介 重慶大學數理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29年的重慶大學理學院,是重慶大學最早設立的三個學院之一,首任院長為何魯先生,著名科學家柯召、胡坤升、鄭衍芬、段調元、潘璞、周雪歐等早年都曾任教於此。五十年代由於院系調整,數學和物理的大部分師生遷入四川大學。七十年代末,恢復招收套用數學、計算數學和套用物理專業的本科生,1998年7月,在套用數學系和套用物理系的基礎上恢復理學院。2001年1月更名為數理學院。目前設有數學、物理、
信息 、電子、統計精算五個系。擁有數學、物理學博士授權點和數學、物理學科的全部碩士點,擁有北美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和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重慶市級示範實驗室和重點實驗室。學院還掛靠了重慶市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重慶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
學科建設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數學系前身是建立於1931年的重慶大學算學系,首任系主任段調元,是國內建立最早的少數幾個數學系之一,隸屬於理學院(1929年設立,重慶大學建校時三個創始學院之一),何魯、柯召、胡坤升、段調元、潘璞、周雪歐、謝昌璃、
陳傳璋 、周懷衡、李銳夫、孫澤瀛等曾在本系任教,培養了曹錫華、陳重穆、鐘山等著名學者,國內第一批獲得套用數學碩士點,本系設立的數學研究所創立於1936年,首任所長為柯召院士,現任所長顧永興教授為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重慶大學資深教授,在複分析方面有著高深的造詣。
理科樓 套用物理系 Department of Applied Physics
套用物理系的前身是建立於1931年的重慶大學物理系與1937年建立的重慶大學無線電系,中國無線電教育的先驅倪尚達曾在早年的重慶大學物理系任教並擔任物理系主任,我國金屬磁性材料研究的開拓者戴禮智也在早年的本系任教,該系設有材料物理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在寬頻隙半導體及套用、微納電子技術、掃描隧道電子顯鏡研究與開發、納米材料的製備、性質及套用研究等方面有突出成績。
統計與精算學系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and Actuarial Science
統計與精算學系創立於2002年12月(其前身是1938年馬寅初任院長的重慶大學商學院統計系),2003年獲得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碩士點,同年設立重慶大學統計研究所,掛靠本系,陳希孺院士受校長李曉紅聘任擔任首任所長,2003年批准設立中國精算師考試中心,2004年建立北美精算師考試中心(SOA),2004年批准設立統計學專業,同年招收精算方向本科生。該系還有一門市級精品課程、一門市級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和一門校級精品課程,2006年1月學院成功獲得計算數學博士點,其中統計計算是主要方向之一,2006年3月和中新大東方簽署合作意向,由新加坡大東方保險公司冠名北美精算師考試中心,並資助該項考試,同時在本系設立大東方獎學金,每年獎勵10名本科和研究生,其中的優秀者將有機會去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大東方總部實習。短短几年,統計與精算學系迅速發展,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本系教授擔任了教育部統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全國精算專業委員會委員,本科生多門課程使用國外精算專業的原文教材,本系線上性代數、線性模型、統計計算、數據挖掘、金融風險、隨機精算模型等方面有較強研究實力。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信息與計算科學系的前身是創立於1931年的重慶大學算學系,1996年獲得計算數學碩士點,2005年獲得計算數學博士點,計算數學本科生早在1978年就開始招生,培養了楊曉琪等著名學者(目前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本系計算數學方面的研究以國內早期邊界元的倡導者和始行者國家級專家祝家麟教授為首,同時在智慧型計算、圖論、數值代數、統計計算、蒙特卡羅方法、圖像識別、信息安全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和研究特色。本系設立的計算數學研究所所長為李聲傑教授。
物理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物理系前身是建立於1931年的重慶大學物理系,是國內建立最早的少數幾個物理系之一,隸屬於理學院(重慶大學建校時三個創始學院之一),鄭衍芬、謝立惠等曾在本系任教,培養了林理彬等著名學者,國內第一批獲得理論物理、光學工程碩士點,本系設立的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為方楨雲教授,還設有材料物理重慶重點實驗室,掛靠有重慶市光譜學會,重慶市現任物理學會理事長李芳昱教授在引力場的研究中取得了國際矚目的成就。
研究機構 計算數學研究所 重慶大學計算數學研究所始於83年成立的原重慶建築大學計算數學研究所,在祝家麟教授和李澤民教授的先後主持下,在邊界元、最最佳化數值解等方面形成特色和完善的梯隊,先後培養了楊曉琪教授(現香港理工大學教授),李聲傑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博士、博士後)等知名青年學者,重慶大學數學系從87年就開始通過計算機、自動化等學科已有的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培養了一批計算數學專業人才,如
楊虎 教授、楊丹教授、廖曉峰教授、楊曉帆教授、曾理教授、何中市教授、何傳江教授、龔劬教授等,2000年三校合併後,計算數學所實現強強結合、發展尤為迅速,藉助於重慶大學計算機一級學科和博士後流動站,計算數學成長起一批博士生導師和知名學者,在最最佳化數值解、數值逼近與圖論、偏微分方程數值解、智慧型計算與神經網路、信息處理與信息安全、分形與圖像處理、數值代數與統計計算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
統計研究所 重慶大學統計研究所主要從事廣義線性模型、統計診斷、套用機率、金融統計、保險精算、經濟統計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在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套用研究的廣度上都很有特色,尤其在參數估計的相對效率研究、Pitman準則研究、廣義逆、有偏估計研究等方向取得了一批世界前沿研究成果,首任所長陳希孺院士,由重慶大學校長直接聘任,陳院士過世後所長由楊虎教授暫代,並向國內外公開招聘所長(專兼職均可)。
套用數學研究所 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複分析、泛函分析、代數、微分幾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始於重慶大學81年設立的套用數學研究所,國內著名複分析專家顧永興教授擔任首任所長、現任所長穆春來教授,有李江濤、舒永錄、黃曉軍、朱長榮、蔣衛生、張平、張萬雄、張良才、周雲華、蒲學科等一批中青年博士為骨幹研究人員。
凝聚態物理研究所 重慶大學凝聚態物理研究所建於1998年,2003年獲博士授權點,現所長為從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回國的
趙鏵 教授。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理論研究(內容涉及電子強關聯、長程電子關聯、量子臨界相變、自旋電子學、重整化群理論等)、有機共軛高分子及有機分子(包括DNA)的電性磁性發光性研究、寬頻隙半導體薄膜和半導體量子帶(量子環、量子螺旋、量子點等)的激子發光研究、磁性摻雜半導體研究和能帶計算,以及寬頻隙半導體材料、光電材料、納米材料、信息材料、複合材料和生物材料的製備和套用研究、納米材料微觀理論的研究、半導體量子點及團簇的計算機模擬。
理論物理研究所 理論物理研究所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在理論物理若干前沿領域,做出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在高頻遺蹟引力波探測方面,提出高斯光束諧振干涉顯示方案,國際同行認為這個方案在高頻引力波與電磁場耦合的三個典型的方案(英國Birmingham大學、瑞典引力物理中心和中國重慶大學)中,可能是最有希望的。
●超導研究所
●流體工程研究所
●複合材料研究所
●功能與結構研究所
●環境輻射檢測研究所
●恆瑞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所
主要從事掃描探針顯微鏡技術、介觀物理、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納米醫學、微機械製造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所研製的掃描隧道顯微鏡STM.IPC-205A.B.C型機以及高精度的原子力掃描隧道顯微鏡AFM.STM.IPC-208B.C型機已經推向市場。這些產品將幫助您馳騁於納米科學技術領域。
學科建設 學院擁有3個博士點,16個碩士點和學校重點建設的數理學科群,學科群將重點建設學科中心試驗室、凝聚態物理博士點和數學研究與實驗基地。
博士點 計算數學
凝聚態物理
材料物理化學
碩士點 數學一級學科(含5個碩士點)
物理學一級學科(含8個碩士點)
物理電子學
材料物理化學
光學工程
數理學科群 帶頭學科:凝聚態物理、計算數學
支撐學科:物理一級理論物理、套用數學
相關學科:運籌學與控制論、基礎數學、軟體工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光學工程、材料物理化學、交通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重點研究與發展方向
1. 凝聚態理論
2. 納米材料、寬頻隙半導體及套用
3. 微分方程與複分析
4. 高性能計算與現代信息技術中的數學方法
5. 量子規範場、廣義相對論與引力場理論
科研工作 在過去幾年共獲得863項目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個,部市級項目26個,其他各種項目35個。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完成新產品(太陽能電站、金剛石膜、掃描隧道顯微鏡等)3個。通過市級鑑定項目3個。研究的雷射防偽標識,曾得重慶市鄉鎮企業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開發的現代光學儀器在2000年教育部世行貸款儀器第一期招標時中標6種儀器及器材,共50餘萬元。在2002年第二期中標約30餘萬元。
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不少重要成果,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35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90餘篇。以上這些為本學科建設和發展技術了強有力的支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該院先後邀請了世界著名的專家如田剛、Rédélec、J.L.Bona、范江弟等和國內的馬志明院士、陳希孺院士、聞立時院士、虞言林、張芷芬、張肇西、劉遼、成會明等約80名著名學者到該學院訪問講學。學院的教師到境內外訪問、參加學術會議約50人次。近三年已經畢業的博士生8名,碩士生50餘名,目前在讀研究生190多人。
發展歷程 重慶大學創辦於1929年,校址最初設在重慶市菜園壩,1933年遷至重慶市
沙坪壩 嘉陵江畔,1935年為四川省立大學,1942年成為
國立大學 ;截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文、理、工、商、法、醫等六大學院的國內外知名
綜合性大學 。
重慶大學享有“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在1934年3月13日,
蔣介石 攜夫人
宋美齡 到沙坪壩視察重慶大學後讚嘆學校“頗有蒸蒸日上之勢”。抗戰時,蔣介石甚至準備把
重慶大學 辦成中國的“
劍橋 ”。
重慶大學早在民國時期就是中國最傑出的國立大學之一,當時學校全稱為“國立重慶大學”。位居民國十大國立大學之列。
李四光 、
馬寅初 、
何魯 、
馮簡 、
柯召 、
吳宓 、
吳冠中 、
潘序倫 、
鄭衍芬 、段調元、俞建章、
朱森 、
毛鶴年 、
丁道衡 、丁洪範、朱祖晦、柱國璋、張聖奘、傅麗夫、
潘大逵 、
王鐵崖 、劉覺民、羅蜇潭、
葉謙吉 等大批著名學者曾在學校執教。經過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重慶大學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以理工,經管為主的多科性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大力發展人文藝術、法學、經濟、管理、藝術、教育等學科專業,促進了多學科協調發展。
1952年前後全國高校院系調整,重慶大學的文、理、商、法、醫五個學院及工學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等被調整到其他高校,經併入其他高校的部分工科專業後,成為一所以機械、電氣、動力、採礦、冶金等學科專業為主體的多科性工業大學。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
重點大學 。截至1966年,全校共有6個系,15個本科專業。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重慶大學進行了全面的恢復調整與改革建設,新增了經管文法藝術體育類專業,發展成為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84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1996年通過教育部“211工程”部門預審,同年被正式列入國家“211工程”和“九五”建設規劃,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之一。
2000年5月31日,根據國務院和教育部的有關檔案精神,分別屬於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重慶大學、建設部的全國重點大學——重慶建築大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三校合併組建成新的重慶大學。
原重慶建築大學的前身重慶土木建築學院是1952年由重慶大學、西南工業專科學校、
川北大學 、川南工業專科學校、成都藝術專科學校、西南交通專科學校共六所院校的9個土木、建築系(科)合併而成。1953年併入雲南大學、
貴州大學 的土木系,1954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成為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建築工程學院,也是當時中央建築工程部唯一一所直屬高等院校,1958年開始招收研究生。截止1966年,全院共有4個系,15個專業。1978年被原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94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 經過恢復調整和改革,學校由一個單科性學院發展成為土建類學科專業齊全,以土木建築、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等主要專業為特色的、以工為主,兼有理文管理法學等學科的建設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其建築學、建築工程(
土木工程 )、供熱通風與空調、城市規劃和
工程管理 等主幹專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國家教育質量評估。
原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是一所培養建築設計、建築裝飾技術、施工技術、建築設備安裝、經營管理等方面套用型專門人才的普通高等工程專科學校。其前身為1974年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基本建設工程兵第一技術學校,1983年集體轉業改為重慶建築專科學校,1992年更名為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1997年被原國家教委確定為全國示範性普通高等工程專科重點建設學校。
2001年,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關於重點共建重慶大學的協定》,國家教育部和重慶市政府在2001-2003年期間給新重大投入5.4億人民幣的建設資金;2008年,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繼續重點共建重慶大學的協定》。明確提出,重點推動重慶大學若干學科達到或接近國際一流學科水平,儘快把重慶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際知名的高水平
研究型大學 ,為此新重大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學校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全面的實質性融合,提高了辦學效益,實現了優勢互補,最佳化了資源配置,增強了辦學實力。2001年經部市共建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04年被確定為中央直管高校。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先後經教育部批准新建了網路教育學院、軟體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美視電影學院,2002年恢復成立法學院,2008年恢復成立農學及生命科學研究院,並於2007年將人文藝術學院調整為藝術學院和文學與新聞傳媒學院,加強了人文科學的學科建設。
2011年牽頭建立了重慶大學聯盟,並同北京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6月份,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建立,積聚了大批知名學者。
院系調整 (此部分參考《重慶大學校史下冊1949-1994》,
重慶大學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一版,以及2009年的《漫步重大》創刊號):
1952年重大文學院併入四川大學,部分老師調入當時的西南師範學院(
西南大學 )
1952年重大鐵道工程專業調入唐山鐵道學院土木系(即
西南交通大學 土木系)
1952年重大商學院調入當時的西南財經學院和四川財經學院,即
西南財經大學 ;
1952年重大法學院參與組建當時的西南政法學院,即
西南政法大學 ;
1952年重大體育系科調入西南師範學院,即
西南師範大學 (2005年7月與西南農
業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
1952年重大農業系科調入西南農學院,即
西南農業大學 (2005年7月與西南師範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
1952年重大化學化工系調入四川化學工業學院即
成都科技大學 ,後來又被併入四川大學;
1952年重大的土木建築參與組建後來的
重慶建築大學 ,重慶交通學院後又從建築大學中分離,2000年重慶建築大學重回重大;
1953年重大理學院併入四川大學;
1955年重大無線電系電報電話專業與
天津大學 兩個專業組成北京郵電學院(即
北京郵電大學 );有部分電訊專業調入重慶郵電學院(即重慶郵電大學)
1956年在重大地質系的基礎上成立四川地質學院(即
成都理工大學 );
1952年調入重大有西南工業專科學校和川南工業學院機械科和電機科,石油專科學校鑽探和機械科,西南工業部工業學校機械科。
1952年調整中,文,商,法,醫學院全部調入他校,工科專業有進有出,理學院暫時保留未動。
1952年9月20日,以何魯教授為主任委員的重慶大學院系調整委員會開始著手搬遷事宜。從9月28日起,到11月19日,一個半月的時候,調整搬遷工作基本結束。但是對重慶大學的調整遠沒有結束。
1953年理學院全部調入四川大學,1955無線電系全部調出,1956地質系全部調出,
1952大調整中,工學院是唯一保持了較強實力的學院,因為此時整個重大隻剩下一個學院--工學院。工學院自身也受到重創,無線電系和地質系全部遷出,土木建築系也全部遷出,1958年重大曾增設了國防科技專業的6個新系,1962年時這6個新系又被調整組合,重大僅保留了無線電專業。第一次調整後工學院所存在的6個專業為:機械製造系,動力系,電訊系,採礦系,冶金系,地質系。
第二次調整後所設定專業為:機械製造系,動力系,電機系,採礦系,冶金系。至此,重大只有5個專業。
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4月,重慶大學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防科研項目等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4000餘項,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獎1000餘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0餘項、省級教學成果獎近90項,國家級精品課程20門、市級精品課程近50門。
截至2012年4月,重慶大學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20萬餘名優秀高級人才。其中,40餘人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與美、英、法、德、俄等20多個國家的116所知名高校,以及德國Siemens、美國Rockwell、Microsoft、利寶集團、香港美視電力集團等多家境外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學校作為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已接受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等五大洲的102個國家留學生。重慶大學義大利比薩孔子學院、泰國勿洞孔子學院、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孔子學院的成立,促進了學校對外開展漢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截至2012年4月,重慶大學在職教職工5500餘人,其中,教師2800餘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外聘兩院院士1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6人,“973”首席科學家4人,國家級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0餘人,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人,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9人,青年千人計畫3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人、講座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7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5人,國家“四個一批人才”1名,部、市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40餘人;正、副教授1700餘人,博士生導師近400人。
名師薈萃
建校初期至1949年期間,重慶大學先後聘請了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最早把現代數學引入我國的學者之一的
何魯 教授、著名的經濟學家
馬寅初 教授、著名法學家
潘大逵 、著名國際法學家
王鐵崖 、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教授、中國化工學會創始人著名化學工程專家
張洪源 教授、中國第一位赴北極考察學者、著名電訊工程專家
馮簡 教授、著名數學家柯召教授、著名作家
艾蕪 先生等著名學者任教;
周恩來 總理及夫人
鄧穎超 女士曾於1938年、1946年兩度到重慶大學為學生運動作演講,給重慶大學和重慶市的學生運動指明了革命的方向。當時在校就讀,後來成為知名學者的有:被譽為“中國恐龍研究之父”的
周明鎮 等十餘名兩院院士、著名詩人
楊明照 先生、著名經濟學家
錢榮堃 先生、著名詞作家
閻肅 先生等。
建國後至1978年期間,中國白雲鄂博大鐵礦發現者、著名的地質學家
丁道衡 教授;中國首次發現三億年前的古生物---節甲類魚化石(被命名為“樂氏江油魚”)而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的著名學者
樂森璕 教授;研製出第一批五棓子棓酸的塑膠、填補了中國塑膠生產空白的高分子材料專家、中科院院士
徐禧 教授等知名學者在該校先後任教。重慶大學電影學院院長是著名影視演員
張國立 擔任,還邀請了著名影視演員
濮存昕 擔任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常務副書記:舒立春
常務副校長: 張四平
黨委副書記:肖鐵岩
歷任黨委書記
職務
姓名
任期
第一任
1953年12月至1966年8月
第二任
1972年4月至1980年5月
第三任
1980年5月至1982年2月
第四任
1982年2月至1983年8月
第五任
程地全
1983年8月至1989年5月
第六任
1989年8月至1997年12月
第七任
1997年4月至2000年5月
第八任
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
第九任
2005年12月至今
歷任校長
職務
姓名
任期
第一任校長:
1929年10月-1935年8月
第二任校長:
1935年8月-1938年7月
第三任校長:
1938年10月-1941年7月
第四任校長:
1941年9月-1949年11月
第五任校長:
1950年3月-1952年11月
第六任校長:
1956年7月-1966年8月
第七任校長:
1978年4月-1980年5月
第八任校長:
1980年 5月-1982年 4月
第九任校長:
1982年12月-1986年12月
第十任校長:
1986年12月-1992年 8月
第十一任校長:
1992年 8月-1996年 8月
第十二任校長:
1996年 8月-1997年 7月
第十三任校長:
1997年 7月-2003年 1月
第十四任校長:
2003年 2月-2010年12月
第十五任校長:
2010年12月-2013年6月
知名校友
專家學者 楊明照 1930年進入重慶大學文科預科,1932年升入重慶大學國文系本科,著作《文心雕龍校注》1958年出版,曾任全國《文心雕龍》學會副會長,被譽為“龍學泰斗”。
錢榮堃 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銀行系,曾任
南開大學 金融學系教授,中國金融學會名譽副會長。
陳重穆 九三學社社員,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數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78年晉升為教授,歷任
西南師範大學 校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重慶市數學會理事長。
李星學 194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沈其韓 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盛金章 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謝學錦 1947-1948年就讀於重慶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尚平 195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冶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沈忠厚 195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 195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 1948.9-1952.11就讀於重慶大學化工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明鎮 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效祥 1939-1941年在重慶大學電機系學習,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知禮 195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烏茲別克共和國自然科學院院士和國際礦產資源科學院院士。
黃尚廉 1954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華寶 1949.9-1950.8在重慶大學土木系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
楊士中 196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才新 96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康來明 1962年重慶大學汽車系畢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著名汽車專家,一汽汽車研究院(機械工業第九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馬庭林 1967.7.畢業於重慶大學,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吳禮運 1956.7畢業於重慶大學鋼鐵冶金專業,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徐尚志 193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中國工程設計大師。
熊顯彬 畢業於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李文沅 1981和1987年分別獲重慶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被IEEE授予最高學術稱號—IEEEFellow,1996年榮獲全加拿大IEEE唯一的“傑出工程師”獎。
唐遠炎 1966 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系。現任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 院長、博士生導師,加拿大康可迪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國際模式識別學會會士(IAPR Fellow),國際IEEE SMC機器學習委員會主席 (EEE SMC)。
何金良 1991年碩士畢業於重慶大學。現為
清華大學 電機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電力系統安全與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交直流輸變電技術與電磁環境分室主任。主要的學術兼職有全國雷電防護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輸電專委會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磁干擾專委會變電站電磁環境學組副主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高壓專委會過電壓與絕緣配合學組副主任,中國避雷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研究會常委,IEC TC81中國工作組組長,IEC TC81的6個工作組的委員,CIGRE WG C4.5.01工作組委員,IEEE電磁兼容學會SETCom委員會秘書長。
李世蓉 1978.07-1982.01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工民建專業學習,1984.09-1987.07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大學)建築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2009.6.24,李世蓉被選為
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學會 (CIOB)全球主席(2009—2010)。
盛湘渝 1989-1996年在重慶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習,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 高級專業會員,英國環境科學研究所專業會員。
高校領導
李曉紅 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系礦山機械工程專業。
武漢大學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歐可平 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系。現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
重慶大學 黨委書記。
朱祥華 1953-1955年在重慶大學通信專業學習,後因院系調整於北京郵電學院畢業。現任
北京郵電大學 校長。
劉伯權 1978年至1982年在重慶大學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現任
長安大學 副校長。
賀建民 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
重慶理工大學 副校長。
何建平 1982.1、1986.6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
西華大學 黨委常委、副校長。
胡丹 1985.7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儀表專業,1990.4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光電精密儀器專業,
西華大學 黨委常委、副校長。
柯玲 1988.7、1995.4本科及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工程專業,
成都大學 副校長。
劉清友 199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精密製造專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西南石油大學 副校長。
伍維根 198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專業,攀枝花市政協副主席,民盟攀枝花市委主委,
攀枝花學院 副院長。
周哲瑋 1982.1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中國工業與套用數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上海大學 常務副校長。
劉倫 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
重慶交通大學 黨委書記。
黃明 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2007.1,任
重慶交通大學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周直 ,男,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港口與航道工程專業,1985-1988在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2003.12任
重慶交通大學 黨委副書記。
施進發 1994年重慶大學機械製造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省管優秀專家,現任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
鄭旭煦 女,199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重慶工商大學 副校長。
馮濤 1982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後在重慶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03.7任
湖南科技大學 副校長。
政府領導 劉鵬 1979-1982年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系固體力學專業研究生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黨組書記,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蒲海清 196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重慶市市長,國家冶金局局長,第十五、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向巴平措 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聶衛國 197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三峽工程稽察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陳邦柱 1954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土木系,1993.1任湖南省省長,1995.2任國內貿易部部長,第十四、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和志強 195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1985年至1998年任中共雲南省委副書記、雲南省人民政府省長,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王秀智 1957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1993.2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楊志文 197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四川省副省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吳碧蓮 1962.9-1967.7在重慶大學電機系發電廠電力網及電力系統專業學習,1998.1任甘肅省副省長、黨組成員。
李玉光 1973.9-1977.7在重慶大學冶金與材料工程系學習,2003.09.16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李先逵 196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學專業,1982年該校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研究生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曾任建設部科技司司長。
高峰 1984年本科畢業於湖南大學電氣工程系,1987.08-1990.07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獲工學碩士學位,1991.09-1995.11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2006.04任雲南省副省長。
秦宜智 1991.09-1994.04 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工程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2008.09-2011.11,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2011.11,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
李樹基 1951年進入重慶大學礦冶系學習,一年後因全國院系調整轉到雲南大學礦冶系就讀,1989-1993年雲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康綱有 196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無線電專業,2000.1-2007.1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秘書長。
秦敏 1979.9-1983.7重慶大學熱力工程系熱能動力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現任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
吳剛 1978.03—1982.03
重慶大學 金屬礦開採專業學習,1982.03—1984.07 重慶大學礦山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1988.09—1992.12 重慶大學工程力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11.2,重慶市副市長。
王曉東 1978.9-1982.7,重慶大學鍛壓專業學習,工學學士,2011年2月張家口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
陳重 1982年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畢業,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
企業精英 石啟榮 195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總經理。
劉明忠 1982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新興鑄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新興鑄管股份公司董事長。
王國春 197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系,五糧液集團董事長。
任正非 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暖通專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易軍 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工民建專業,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陳玉東 1982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機系,博世中國總裁。
梁尤平 1957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平頂山煤業(集團)有限會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全國優秀企業家。
尹家緒 1998.4-2002.1在重慶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學習,2003.3-2008.6在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中國南方工業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景柱 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學院,海汽集團董事長、海馬股份董事長、海南金盤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海南海馬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畢亞雄 1998.6-2001.7在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專業學習,獲得碩士學位,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呂華祥 1982.7畢業於重慶大學焊接工藝及設備專業,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張良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雷洪 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鋼鐵冶金專業,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劉代德 198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冶金系鋼鐵冶金專業,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勁 1987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鍛壓專業,2002年重慶大學工業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川威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總經理。
劉加才 1988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壓力加工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向德洪 196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熱能動力專業,貴州金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全國勞動模範。
黃運飛 1983、1986本科及碩士畢業於重慶大學礦山工程物理專業,北京土博士企業機構董事局主席。 游忠慧,女,畢業於重慶大學自動化專業,深圳市海雲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志高 1989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光電精密機械專業,1992、1995年分別在重慶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天極網總裁。
蘭曉華 1999.9-2003.7在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習,香港商報傳媒公司副總裁。
顏艷春 男,1988年本科畢業於重慶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1991年研究生畢業於重慶大學機器視覺專業,富基旋風科技有限公司(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董事長兼CEO。
唐立新 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高級經濟師,佰騰集團董事長。
李濤 重慶大學研究生畢業,昆明船舶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人民英雄 趙化宇 1994.7畢業於重慶大學機械工程一系,二級警督警銜,中國第七支駐海地維和警隊隊長,台北時間2010.1.13,趙化宇在地震中犧牲,烈士。
劉波濤 重慶大學2007級化學套用系學生,2009.7.21,救起了落水女童劉天艷,自己光榮犧牲,重慶大學黨委追認劉波濤為中共黨員。
孔琳 1995年畢業於重慶大學汽車工程專業,2005.9.18夜,在重慶沙坪壩區石門大橋下的漢渝路碼頭,兩名大學生失足掉入湍急的江水中,孔琳與18歲青年李俊超立即跳入江中施救,將落水的兩人救起,孔琳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而犧牲,2005.9.23,重慶市沙坪壩區委、區政府授予孔琳“捨己救人英雄”稱號。
文藝名家 閻肅 畢業於重慶大學工商管理系。作品有《江姐》、《敢問路在何方》、《唱臉譜》、《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霧裡看花》、《紅燈照》、《紅色娘子軍》、《紅岩》、《年年有餘》等。
張國立 國家一級演員,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院長。代表作有電視劇《金婚》,《鐵齒銅牙紀曉嵐》等。
李元勝 198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電氣工程系,著作有《李元勝詩選》、《城市玩笑》,組詩《景象》獲2003年度人民文學獎。
學校文化
校歌
歌詞
江漢思禹功,教化溯文翁。
學府宏開,濟濟隆隆。
考四海而為俊,障百川而之東。
研究科學,振興理工。
啟茲天府,積健為雄。
復興民族兮,誓作前鋒。
歌詞作者
校歌歌詞是重慶大學第二任校長鬍庶華先生在1936年撰寫的,共55個字。這首70多年前創作的校歌,是一首高唱愛國精神的歌,是一首立足巴蜀、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歌。胡庶華生於1886年,湖南
攸縣 人,曾任
同濟大學 、
湖南大學 校長,192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師學會會長。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任重慶大學校長。
曲作者許可經先生,1904年9月出生,四川
三台 人,音樂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高等教育先驅者,1936年任重慶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校訓
耐勞苦、尚儉樸、勤學業、愛國家
它概述了人才成長的前提是吃苦耐勞,成長的關鍵在於崇尚生活簡樸,成才的途徑唯有勤於學業,做人的根本則是熱愛祖國。
校董會
重慶大學校董會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部屬高校第一家校董會,成立於1994年,重慶市市長
黃奇帆 為重慶大學校董事會主席。校董會成員由初期的14家董事單位發展到包括
柳工集團 、雲天化集團、
攀鋼集團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電信 、中國移動通訊、
中國建設銀行 、香港美視集團、五糧液集團、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
長虹集團 、
交通銀行 、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等國內多家知名大型企業在內的共30家董事單位。校董會堅持以“服務經濟為先,服務企業為先”和“以貢獻促共建、以互利促合作、以合作促發展”的指導方針,切實加強董事單位與學校的緊密聯繫,積極推動企業、科研院所與學校實行產學研合作,科研攻關、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服務等。
領導關懷
老一輩黨和國家領導人陳毅、聶榮臻、陸定一、吳玉章、蔣南翔等先後來重慶大學視察,指導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新時期黨和國家領導人
江澤民 、
李鵬 、
溫家寶 、
賈慶林 、
李嵐清 、
賀國強 、汪洋、
薄熙來 、方毅、楊汝岱、陳至立、許嘉璐、錢偉長等曾到學校視察,指導和關心學校發展,教育部、建設部、重慶市、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的領導也先後多次來校視察和指導工作,對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教學科研成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