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求學經歷
1933年6月9日生於江蘇省南京市。邱中建父母親是20世紀初期立志“報效祖國”的留日學生,回國後,父親在重慶、南京等地大學、專科學校教書,併兼做編輯工作;母親學的是蠶絲織造專業,回國後任中學校長等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京淪陷,隨父母逃難至四川重慶。
1938-1945年在重慶市及附近農村國小學習,重慶市求精中學國中學習。
1946-1948年江蘇省南京市市二中國中畢業,市一中高中一年級。1948年解放戰爭期間,又隨父母再返重慶,在重慶市求精中學高中及市立巴縣中學高中畢業。
1950年考入重慶大學地質系石油地質專業,1953年因國家建設急需人才,提前一年畢業分配到燃料工業部西安地質局。從此,邱中建開始了為新中國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探事業的奮鬥生涯。
石油勘探
1953-1964年邱中建在西北野外隊、松遼平原綜合研究隊任隊長、松遼石油勘探局、石油部勘探司任地質師。
勘探工作是發展石油工業的首要問題,石油勘探必須遵循必要的程式。但是在解放初期,中國的石油勘探工作白手起家,所有的技術裝備、操作規程、工藝技術、工作標準也都來自蘇聯,勘探程式也全盤照搬蘇聯老的一套,這一套程式對發現油田並不有利,當時石油工業部西安地質調查處A-106隊的青年技術員兼隊長的邱中建,懷著為國家早日尋找出大型油氣田的滿腔激情,敏銳地注視並認真研究了這一關鍵問題。於1956年10月在《石油工業通訊》上提出《關於石油及天然氣勘探程式的商榷》及《再談勘探程式》的論文,在這兩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石油勘探來說,是有現實意義的。邱中建的兩篇專論,在中國石油勘探界展開了一場歷時半年的大討論。《石油工業通訊》編輯部於1957年5月29日舉行了有關領導和專家參加的座談會,專門研討邱中建提出的改進勘探程式的意見。引起了王尚文、孟爾盛、黃先馴、李德生、田在藝、杜博民、曾鼎乾、張傳淦等著名地質、物探專家的關注。這次討論,反響很大,這些討論意見構築了中國實行油氣區域綜合勘探的原始模型,推動改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程式,加速了中國油氣勘探的進程。
1957年,石油工業部西安地質調查處組成松遼平原地質專題研究隊,編號為116隊,奔赴松遼盆地現場調查油苗,觀察岩心,實測典型地層剖面,蒐集以往地質資料及地球物理資料,開展含油氣綜合研究及遠景評價工作。邱中建擔任隊長。隊部設在吉林省四平市石油八廠內。他們每天長途跋涉,櫛風沐雨,白天採集岩石標本,晚上在農家村舍的土炕上點著煤油燈整理資料。他們有時去地質部松遼地質大隊收集資料並經常與他們一起觀察地層剖面;有時去地質部松遼物探隊收集航磁圖、重力圖及橫穿盆地的地球物理大剖面,結合淺鑽資料,發現松遼平原地層起伏平緩,並有很多大型隆起顯示;有時與松遼野外小隊一起深入到松遼平原北部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之中,請鄂倫春族兄弟作嚮導,穿越深山密林,廣泛調查地質情況,工作雖然辛苦,但收穫很大。經過一年的努力,邱中建在其執筆的《116地質研究隊年度總結報告》中指出:松遼盆地是一個含油遠景極有希望的地區,並提出可供選擇的基準井井位,其中一個井位位於大慶油田南部葡萄花構造上。石油工業部勘探司同意該報告的主要論點,並於1958年全面部署了松遼平原的勘探工作,加速了發現大慶油田的進程。
1958年6月,石油工業部決定成立松遼石油勘探局,直接由石油部領導。邱中建任地質室地質師兼綜合研究隊隊長,其間參與確定了松基一井、松基二井井位以後,又參與提出在黑龍江安達縣大同鎮電法隆起上打一口基準井,力爭貫徹既探地層更要探油的原則。在松基三井井位議而未決之時,邱中建奉命調任石油工業部勘探司工作。他於8月底到北京石油工業部上班的第一件事,恰巧就是處理地質部松遼普查大隊抄送給石油部的《關於松遼平原第三號基準井位位置的函》,該井位於吉林省開通縣喬家圍子附近。這個井位他本人和松遼局地質界的主要骨幹都反對,並一致同意要定在大同鎮附近的電法隆起上,因此他當機立斷,簽署了反對意見,並提出:“井位未定在構造或隆起上,不符合基準井探油原則。”“南部已經有深井控制,探明深地層情況不是平原南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松遼石油勘探局也不同意松遼大隊提出的第三號井位。後來,松基三井井位經過反覆論證,得到了地質部松遼地震大隊和普查大隊的同意,最後得到石油工業部的批准。松基三井於1959年8月發現了油砂。石油工業部極為重視,派趙聲振、邱中建等4人組成工作組,奔赴松基三井現場蹲點,承擔試油射孔,在長期的連續作業中,邱中建等夜以繼日地和工人們一起在井口工作,衣服上沾滿了油泥,仍始終堅持操作試油。9月26日,松基三井排盡清水,終於成功地噴出了工業油流。邱中建從1957年石油系統首批進入松遼平原開展地質調查綜合研究開始,經過井位論證,蹲點射孔試油,到1959年國慶前夕松基三井喜獲噴油,參與了大慶油田發現的全過程。
轉戰東營
1964-1967年邱中建在勝利油田任地質師、室主任、四川氣田任副總地質師。
1964年邱中建受石油工業部委派,赴山東東營參加勝利油田會戰並進行地質綜合研究工作,被任命為地質指揮所綜合室副主任。到東營之後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參與建立“鐵柱子”地質資料。“鐵柱子”是指每口探井的一切地質資料都要齊全準,像柱子一樣十分牢靠。邱中建參照大慶的資料管理經驗,結合東營地區的地質特點,參與制定了25類、135項齊全準資料的標準要求。
1964年5月,邱中建背著鋪蓋卷,奔赴勝利油田坨1井井場,與工人同吃同住同勞動,觀察掌握坨1井的動態。後來,坨1井鑽到下第三系沙河街組2段時發現油層,經試油,日產原油達400多立方米,預示了勝坨油田的誕生。同時也突破了當時以勘探沙三段為主要目的層老框框的束縛。他們認真分析了坨莊-勝利村地區的鑽探資料,結果驚喜地發現,早在一年前鑽探的勝利村營5井,也有這一整套很厚的沙二段油層,只是當時誤解釋為含油水層(原本有油層65m,只解釋了油層2.8m)。坨1井的噴油驅散了勘探認識上的迷霧,進一步提高了對勝坨油田的認識和評價。據此,營5井重新在沙二段試油,果然日產原油高達400多立方米。
坨1井、營5井獲得高產油流之後,勝利油田會戰總指揮部集中了10多個鑽井隊鑽探勝坨構造。新的地質問題又相繼出現,即首批鑽達油層的井,油層和水層互動出現。邱中建與油藏組組長陳斯忠、副組長陸榮生反覆研究地質資料,結論是:勝坨油田有兩套油水系統,即上下油組各有自己的油水系統,中間有一段隔層。這是一個“兩層樓”的油田,每段油柱高度和構造閉合度密切相關,鑽探結果完全證實了這一解釋的正確性。勝坨油田的發現和評價,擴展和豐富了地質學家們對新層系和新油藏類型的認識。
1968-1972年在湖北省潛江“幹校”學習。
1973-1979年任北京石油規劃院副室主任、石油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
1979-1987年任南海西部油田總地質師、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地質師。
1987-1989年任石油工業部勘探司司長、總公司勘探局局長、總公司副總地質師。
1989年任副指揮,1990年任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指揮和工委書記,其中1990-1996年任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中期兼任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院長。兼任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和中國礦業協會副會長。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起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諮詢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
人物貢獻
20世紀60年代在
勝利油田工作,對發現及評價勝坨大型油氣田做出了貢獻。20世紀70年代與同志合作,首次提出複式油氣聚集區(帶)的概念,對勘探進程產生重大影響,複式油氣聚集區(帶)理論與實踐,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主要參加者。20世紀80年代任海洋石油總公司總地質師,組織並參加海洋石油對外合作,首次運用國外油氣資源評價方法及流程,對珠江口盆地、遼東灣進行評價,相繼發現流花、惠州、綏中、錦州等一批大型和中型油氣田,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世紀90年代領導並組織了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探明了塔中、牙哈等大型油氣田並發現了克拉2等大型氣田。奠定了“
西氣東輸”項目的資源基礎,獲2001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領導並組織了塔里木“八五”油氣資源攻關項目(85-101),成功組織修建了“死亡之海”沙漠公路,被評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的十大成果之一。
主要論著
1 邱中建,周寶昌.祁連山東段北麓石油普查總結報告(存長慶油田檔案室).1955
2 邱中建,吳天驥.內蒙棹子山東麓石油詳查總結報告(存長慶油田檔案室).1956
3 邱中建,關中志.松遼平原及周圍地區綜合研究總結報告(存大慶油田檔案室).1957
4 邱中建.關於石油及天然氣勘探程式的商榷.石油工業通訊,1956 (10)
5 邱中建.再談勘探程式.石油工業通訊,1957(14)
6 邱中建.加速渤海灣油氣勘探的幾點想法——複式油氣聚集(區)帶機理(存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檔案室).1974年8月
7 邱中建,龔再升.國外對含油氣盆地早期油氣資源評價的某些特點.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0
8 翟光明,邱中建.中國南海地質特徵及含油遠景——11屆世界石油大會論文(英文),1981年(存集團公司檔案室)
9 邱中建,龔再升,等.含油氣盆地早期資源區域評價.石油學報,1983,4(3)
10 龔再升,邱中建,等.含油氣盆地早期油氣資源評價方法——局部圈閉評價.石油學報,1983,4(3)
11 閻敦實,邱中建,等.中國含油氣區的劃分及主要油氣富集帶構造類型(中、英文).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84
12 邱中建.松遼平原早期地質綜合研究工作紀實.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7
13 邱中建.我國石油勘探的經驗和體會.石油學報,1999,20(1)
14 邱中建.塔里木——21世紀天然氣的新熱點.天然氣工業1999.2
15 邱中建,龔再升,等.中國油氣勘探(1~4卷).石油工業出版社;地質出版社,1999
16 邱中建.我國西部天然氣東輸的可行性.中國工程科學,第1卷,第1期.1999,1(1)
17 邱中建.關鍵技術的突破促進塔里木氣區的發現.中國工程科學,2000,2(9)
社會評價
一身正氣
正氣,是人格的象徵。凡是認識邱中建的人,都會感受到他那令人肅然起敬的一身正氣。這裡,記述了邱中建幾件感人的事跡。
1957年,邱中建任松遼盆地116地質研究隊隊長。他深知找油人是注定要吃盡千辛萬苦的。一天,他帶領3名隊員在開魯凹陷測量一條地質剖面,恰逢老哈河水洪流暴漲,當他們完成任務傍晚返回的時候,老哈河水吼聲如雷,翻卷的浪頭一個接一個。他們4人還是手拉手趟進了河水裡。突然一個浪頭高高地衝壓過來,淌在前面的雷茂文一下子被打進急流,衝出好遠。此時,邱中建臨危不懼,奮不顧身,撲向巨浪,疾速游向隊友,他猛追緊趕,緊緊抓住了雷茂文,拖上岸邊護送到了安全地帶,終於化險為夷。
以身作則
1965年,四川石油會戰時,邱中建到威遠構造威2井進行天然氣測試和酸化處理。他帶頭經常參加現場作業中緊張的體力勞動,有一段時間每天堅持十幾個小時的連續作業,和以往在大慶時參加井場勞動,把50kg重的水泥袋背到高處的漏斗平台上,然後割破袋子倒入漏斗,和工人同甘共苦,一起摸爬滾打,晚上和工人們一塊兒睡在上夜班的簡易床板上。這位來自會戰指揮部的工作組組長,以他強烈的獻身精神和以身作則、帶頭苦幹的工作作風,受到井隊幹部、工人的好評。
懂事孝順
1999年,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節目,播放了邱中建的事跡,其中有一段情節感人至深。“邱中建,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石油地質專家,一個在塔里木戈壁大漠奮力拚搏的領導幹部,擁有輝煌的事業。但是在家庭里,他作為兒子,至今還覺得有深深的內疚,當記者問起他家庭情況時,他想起幾年前已94 歲高齡的母親,長期臥床不起,滿身褥瘡的情景,頓時忍不住熱淚盈眶。
邱中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當遇到國家需要與家庭需要衝突矛盾的時候,他在高齡母親羸弱彌留之際,沒有沉湎於常人難以割捨的親情的漩渦,而是將感情和理智的天平向祖國傾斜,以國事為重。在為老母親安排好護理之後,他精神上承受著極大的矛盾和痛苦,最後毅然決然掩面揮淚西行,奔赴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