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寶

林華寶

林華寶(1931.05.29--2003.08.17),福建省莆田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空間返回技術專家,中國返回式衛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1956年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返回式系列衛星首席專家。自1958年以來,一直工作在我國空間技術戰線的第一線,是我國衛星回收技術領域和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帶頭人之一。負責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衛星回收系統,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3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作出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林華寶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1.05.29
  • 職業:空間返回技術專家
  • 畢業院校:原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
  • 主要成就:中國返回式衛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 籍貫:福建省莆田市
簡介,個人履歷,生平經歷,主要貢獻,人物評價,

簡介

林華寶,福建莆田人,中國返回式衛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50年代開始探空火箭的研究,60年代開始從事衛星回收系統的研究,參加了中國全部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和飛行試驗。在工作中他潛心盡力,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為重大衛星技術的解決和返回式衛星的研製發射成功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曾作為主要完成之一獲2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0年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個人履歷

1931年5月29日 生於上海。
1950~1952年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肄業。
1949年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林華寶同志1949年9月至1950年8月在重慶大學土木系學習;
1956年7月畢業於蘇聯列寧格勒建工學院工業與民用建築結構專業。畢業後分配在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
1958年11月在上海機電設計院任研究室副主任。
1958~1965年 七機部八院(後航天部508所)任室副主任、副所長、返回式衛星回收分系統主任設計師。
早期從事探空火箭結構研製。1970年起從事返回式衛星回收系統的研製,返回式衛星的成功回收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1982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6月後任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常委、攝影定位衛星和新型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8年後主持新型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工作。
1988年至現在 航天部(現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科技委常委,研究員,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博士生導師,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返回式衛星系列首席專家,返回式衛星工程總師。
返回式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為第六完成人。返回式攝影定位衛星199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為第一完成人。1977年被評為北京市科學技術先進工作者。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批准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平經歷

林華寶,祖籍福建莆田,1931年5月29日生於上海。父親曾是中學教師、校長,後在一家教會書店任職員。母親小時候是莆田黃石育善堂的孤兒,後為家庭婦女。1937年,全家從上海遷至重慶。兄弟姐妹8人,林華寶排行第六。有一個哥哥在抗戰期間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在林華寶的童年和學生時代,靠父親的微薄薪金維持一家生活,家境貧寒,生活困難。靠親友接濟和兄姐負擔,完成國小到中學的學業。林華寶從小就養成了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的習慣。
他就讀的重慶南開中學,這是一所管理嚴格、師資力量雄厚、學風好的學校。他在這所學校無論是學業還是思想品德、身體鍛鍊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尤其在數、理學習方面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1950年9月,林華寶高中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土木系。1952 年轉入蘇聯列寧格勒建築工程學院結構專業二年級繼續學習。
1956年畢業後回國。進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開始學習和研究航空結構力學理論。很幸運,剛參加工作的林華寶,就有機會接觸錢學森、郭永懷、鄭哲敏這些著名的科學家。當時常有蘇聯科學家來訪問、講學,林華寶作為俄文翻譯,在工作中從這些科學家身上學到了他們的高尚為人和 嚴謹治學精神,使他受益匪淺。林華寶勤奮好學,不斷深入航天工程的各個領域。深入工程實際,組織解決了多個返回式衛星的工程技術問題。他潛心研究學問與技術,無論是用俄文進行學術交流,還是用英文撰寫學術論文,都表現了較高的學術水平。多年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近20篇論文和專著。他待人熱情誠懇,平易近人,淡泊人生,不計較個人得失。工作中和工程技術人員打成一片,有事和大家商量,做大家的知心朋友。
1956年8月,林華寶從蘇聯學成回國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即在錢學森、程世佑等著名科學家的指導下,步人中國的空間事業。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因陋就簡,在修理車間利用廢舊壓床改裝為靜力試驗設備,進行T7系列探空火箭的力學試驗。

主要貢獻

1963年,林華寶作為中國第一個高空生物試驗火箭箭頭的負責人,組織工程技術人員開展研製工作。他們爭分奪秒,刻苦攻關,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完成了火箭箭頭的設計、製造和環境試驗。
高空生物試驗火箭是在探空火箭技術的基礎上,裝上新的試驗載荷——大白鼠生物艙,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動物高空生理反應試驗,通過數據獲取系統和攝像系統,記錄試驗過程。在當時這些都是新技術。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他帶領大家克服一道一道難關,進行了大量的試驗,解決了生物艙的密封和在振動條件下大白鼠心電圖遙測信號紊亂等技術問題。1964年7月19日,中國第一枚高空生物試驗火箭發射成功。火箭飛行高度70多千米,按預定軌道飛行後安全返回地面。
1965年開始,林華寶作為結構分系統技術負責人投入返回式衛星專項火箭技術試驗的研究。例如航天照相膠片的高空攝影試驗,紅外地球敏感器的高空技術試驗等。1969年夏天進行了Y6技術試驗火箭的發射。林華寶帶隊與試驗人員和基地試驗部隊一起,背著乾糧和水壺進入巴丹吉林沙漠,進行試驗產品的回收工作。當天凌晨出發,下午5點才在沙漠深處發現試驗火箭的回收體。蒐集處理完回收產品,已是晚上8點多的時間了。由於沒有攜帶現代化的通信工具,信號彈打完,回收人員與外界失去了聯繫。這時水和食品都已用完,飢、渴、冷、累困擾著試驗隊員。林華寶和部隊的同志商量後決定,一定要儘快走出沙漠,否則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與危險。大家團結一心,艱苦奮戰,終於在第二天早上6點鐘走出沙漠,與前來接應的基地人員匯合,最後勝利完成了這次回收任務。

人物評價

在完成第一、第二代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後,他繼續在返回式衛星領域進行探索與研究。積極組織研製隊伍,開展後續新型號返回式衛星的研製。為返回式衛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保持研製隊伍的穩定而呼籲、奔走。極力推薦合格人才尤其是年青一代到衛星的設計崗位。作為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他帶出了一支工程素質和作風都比較高的返回式衛星研製隊伍。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1997年林華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後,集中精力進行返回衛星系統工程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擔任返回式衛星工程總師後,他積極組織衛星、運載火箭、發射、測控及地面套用各大系統的總體設計與技術協調,古稀之年仍奔波於各地,來往於工程的各大系統之間。作為博士生導師,在工程任務繁忙之中培養了多名碩士生、博士生,在取得工程成就的同時,為航天事業培養了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