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其韓

沈其韓

沈其韓,男,江蘇海門人,1922年4月27日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今屬淮安市),中國地質學家、勘探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土資源部地質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入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從事岩石學研究。1956年10月調入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沈其韓長期從事早前寒武紀地質、變質岩石學等研究。90年代對早前寒武紀麻粒岩和地層(構造)年代格架進行系統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提出變質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演化,是各種地質作用綜合控制的結果,深部熱流在動態條件下的活動起主導作用等認識論。正式發表專著15種(包括圖一種),論文120餘篇。獲得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同時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其韓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江蘇省淮陰縣(今屬淮安市)
  • 出生日期:1922年4月27日
  • 畢業院校:重慶大學地質系
  • 主要成就:早前寒武紀地質 
    變質岩石學等研究
  • 代表作品:《》內蒙古中南部太古宙變質岩》、《中國早寒武紀麻粒岩》等
  • 祖籍:江蘇南通海門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學術貢獻,著作出版,社會任職,獲獎記錄,

人物生平

1922年4月27日,生於江蘇省淮陰縣(今屬淮安市)。
沈其韓院士沈其韓院士
1946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地質系,入南京中央地質調查所從事岩石學研究。
50年代從事鐵、銅詳勘;參與中國前寒武系首次總結和1:300萬前寒武紀地質圖編制。1950—1953年曾在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工作。1956年10月,調入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
60年代致力於早前寒武紀地質,同位素年代學和變質岩區方法研究。
70年代在青海、陝西進行鐵銅礦產調查。
80年代在華北地台對深變質岩和重大地質事件進行深入研究,參與主編1/400萬中國變質地質圖及其總結。
90年代對早前寒武紀麻粒岩和地層(構造)年代格架進行系統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提出變質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演化,是各種地質作用綜合控制的結果,深部熱流在動態條件下的活動起主導作用等認識論。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沈其韓院士沈其韓院士

主要成就

學術貢獻

通過對變質岩的長期研究,沈其韓逐步形成並提出“變質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演化,是各種地質作用綜合控制的結果,但深部熱流在動態條件下的活動起到了主導作用”的學術思想。他強調指出,前寒武紀是一個重要的成礦期,應當加強對與其有關礦產資源形成條件及其地質背景的深入研究。
1.認為變質作用的發生、發展和演化,是各種地質作用綜合控制的結果,但深部熱流在動態條件下的活動起到了主導作用。
2.變質反應不是簡單地固相礦物之間的相互反應,含水礦物的脫水熔融以及熔體的參與反應過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3.認為前寒武紀至少在新太古代已存在板塊,新太古地體是由不同微板塊拼貼而成,但與顯生宙以後的板塊具有明顯不同的特徵。
4.太古宙下地殼主要由20-25%的基性麻粒岩和75-80%的深成紫蘇花崗質岩石組成,總化學成分相當於中性成分。

著作出版

正式發表專著15種(包括圖一種),論文120餘篇。
代表性著作有《變質岩的一些基本問題和工作方法》(第二作者)、《山東太古代雁翎關變質火山—沉積岩》(第二作者)、《內蒙古中南部太古宙變質岩》、《中國早前寒紀麻粒岩》(中英文)。
代表性論文主要有《再論麻粒岩的分類命名》、《中國太古宙地質體組成,階段劃分和演化》、《麻粒岩相變質作用》《早產寒武紀變質作用演化》等。

社會任職

曾任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技術員、地質部湖北大冶429地質隊工程師、山西垣曲華北地質局214地質隊工程師兼地質科副科長。地質部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博士生導師;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地礦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科學技術高級顧問、地礦部地質科技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和副主任、中國地質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副主任。
曾兼任中國地質學會32-33屆理事和37屆常務理事、中國地質學會岩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變質岩專業委員會主任、地礦部變質動力學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岩石學報》、中國區域地質》等雜誌的編委、《地球學報》主編、《前寒武紀》副主編。

獲獎記錄

1988年獲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獲得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一項(同時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一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