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學院歷史,專業介紹,學本科專業,碩士學位點,博士學位點,組織機構,學院領導,師資隊伍,重點學科,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教學設施,學科現狀,科研團隊,研究成果,
辦學條件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專業的辦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創辦於重慶大學工學院中,與土木工程學科相結合。抗戰時期,中央大學由南京遷至重慶大學松林坡,與重慶大學建築系比鄰,在教學發展中相互支持、成長,得以壯大,抗戰勝利後,中央大學回遷南京,留下的人員、教學設備、教學環境補充和壯大了重慶大學建築系的師資隊伍是教學實力。
建築城規學院現有建築學、城市規劃、景觀建築學三個本科專業。建築學專業創辦於20世紀30年代,城市規劃專業創辦於20世紀50年代末,是國內最早創辦的專業學科之一。1994年建築學本科教育國家評估獲優秀級通過,1995年建築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國家評估獲優秀級通過;1998年城市規劃本科教育和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研究生教育國家評估優秀級通過,2000年、2006年建築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教育連續優秀通過國家專業評估,2004 年城市規劃本科與城市規劃與設計碩士研究生第二次國家評估優秀級通過。
建築城規學院有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三個一級學科,其中城鄉規劃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經過60年的發展與建設,特別是“211”工程和“985”工程項目的建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共同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學院,形成了從本科生教育到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格局,是我國師資力量雄厚、辦學體系完整、教學和環境設施優良的國內領先的建築院系之一。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及研究人員150餘人,在校本科生1000餘人、碩士研究生400餘人、博士研究生近200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400餘人。同時學院面向全世界招收有本科、碩士及博士留學生。辦有一個留學生碩士研究生班,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敘利亞、加納、葉門、韓國、越南、伊拉克、秘魯等國家的留學生在學院就讀。
學院歷來重視國際合作辦學、合作開展學術研究活動,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多倫多大學、卡爾加里大學、法國拉維萊特建築學院、凡爾賽大學、南特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卡迪夫大學等國外20餘所高校的建築院系建立由良好的合作關係。
學院歷史
1952 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由原
重慶大學、西南工專等院校的建築系合併而成,是國內最早的八大建築院系之一。
1994 年學校更名重慶建築大學,建築系更名為建築城規學院。
2000年新重慶大學組建後,更名為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專業介紹
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等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建築學、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三個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
建築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城市規劃與設計國家重點學科;
設計藝術學重慶市二級重點學科。
學本科專業
分別為建築學專業(5年制建築學學士),城市規劃專業(5年制工學學士),景觀建築設計專業(5年制工學學士)。
碩士學位點
14個學歷碩士點:分別為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城市設計及理論(含規劃方向)、室內設計及理論、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社區發展與住房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園林與景觀設計、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設計藝術學,授予建築學、工學或文學碩士學位。
4個專業碩士點:分別為建築學、風景園林、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方向)、藝術學,分別授予專業學位。
博士學位點
分別為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建築技術科學、城市設計及理論(含規劃方向)、室內設計及理論、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社區發展與住房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規劃管理、園林與景觀設計、風景園林歷史與理論、風景園林工程與技術、大地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組織機構
黨政群團機構 |
黨委辦公室 | 院長辦公室 | 院務辦公室 | 本科教務辦公室 | 研究生教務辦公室 |
培訓中心 | 本科生學生辦公室 | 研究生學生辦公室 | 工會教代會 | 團委 |
研究生會 | 對外聯絡辦公室 | 學術沙龍管理辦公室 | 網路辦公室 |
教學研究機構 |
建築系 | 城市規劃系 | 園林景觀系 | 建築技術科學系 | 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 |
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 實驗教學中心 |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學科建設辦公室 |
學術社團 |
雙語教學委員會 | 綜合藝術研究會 | 青年學術委員會 |
學院領導
【院長】杜春蘭
【黨委書記】李和平
【副院長】李和平、周鐵軍、盧峰
【黨委副書記】陳蘭
【規劃院常務副院長】周茜
【院長助理】董世永、韓群
師資隊伍
教授:褚冬竹、鄧蜀陽、戴志中、盧峰、龍灝、湯樺、魏宏楊、楊宇振、曾旭東、陳仲林、李必瑜、唐鳴放、翁季、嚴永紅、楊春宇、周鐵軍、龍彬、張興國、胡紋、李和平、李澤新、譚少華、徐煜輝、邢忠、楊培峰、閆水玉、顏文濤、魏皓嚴、趙萬民、曾衛、杜春蘭、歐陽樺、朱捷
副教授:陳綱、顧紅男、黃海靜、李建華、馬躍峰、王琦、吳葉紅、閻波、楊震、張慶順、周露、丁素紅、何滎、覃琳、孫雁、陶陶、王雪松、王朝霞、謝輝、熊洪俊、楊真靜、宗德新、陳蔚、戴秋思、郭璇、陳靜、段煉、戴彥、黃瓴、韓貴鋒、黃勇、李旭、聶曉晴、孫忠偉、譚文勇、王正、董世永、王萍、徐苗、許劍峰、應文、楊柳、趙珂、鄧宏、鄧小山、付子龍、劉駿、毛華松、王中德、夏暉、肖平西
講師/工程師:陳俊、陳科、陳安、黃穎、黃小寅、劉智、李駿、林樺、劉彥君、劉劍英、孟陽、宋曉宇、孫天明、陶以欣、田琦、武曉勇、王立、楊威、於群力、張斌、張潔、張翔、左力、鄭曦、杜曉宇、劉英嬰、吳靜、許景峰、尹軼華、張海濱、馮棣、黃珂、胡斌、蔣家龍、羅強、李臻賾、冷婕、廖嶼荻、劉志勇、唐淼、汪智洋、熊海龍、高芙蓉、郭劍鋒、貢輝、孫國春、王敏、葉林、趙強、張輝、曹正偉、陳靜、鄧舸、范紅軍、郭良、谷光燦、胡俊琦、賈祺、賴文波、林雪源、李莉、孟俠、唐紫安、許薌斌、楊西、楊古月、章彬、張克勝、張偉、周恆
重點學科
建築學
一、具有明確的山地建築學理論與教育體系學科特色
重慶大學建築學科創辦於1935年,1952全國院系調整,組建為著名八大院系之一;近八十年來的發展,學科建設老中青薪火相傳,完善成熟,培養了8000餘名各層次專業人才;形成了山地建築學理論與教育體系,在國內外具有明確的學科地位和學術影響力;隨著現代建築教育和學科領域發展,學科在城市空間、生態理念、城市與建築安全、新技術新材料運用等方面不斷拓展;對應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人才培養中長期目標任務,重慶大學建築學日益突顯出學科前瞻性、可持續發展的學術地位和重要價值。
二、我國西部建築學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1981年建築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建築技術科學學科首個獲得博士授予權,2001年建築學一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自1994年來,全國本科和碩士教育質量評估均獲得優秀通過。擁有國家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及省部級教學改革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等榮譽;是 “211工程”、“985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學科,有教育部“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學科平台。主持國家、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80餘項,獲得多項國家級獎項。
三、推進地域建築學研究與國際化相協同的學科發展
重慶大學建築學科群面對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人才需求的重要任務,將進一步與“城鄉規劃學”和“風景園林學”協同發展;深化“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建築技術科學”四位一體的山地人居環境學科平台建設,突出特色,將地域建築學研究與國際化協同發展,探索當代以資源節約型和空間創新型理論研究與實踐的科學發展道路。
城鄉規劃學
一、歷史悠久
重慶大學城鄉規劃學科源於1935年創辦的建築系科,1958年創辦城市規劃專業,是國內創辦城鄉規劃學科最早的兩所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四年制本科,1982年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全國3個重點學科之一。
二、山地特色
近七十年來,城鄉規劃學科面向國際學科發展前沿,立足於中西部地區,紮根山地建設學術領域,以山地城鄉建設與發展為主攻方向,在山地人居環境學、山地歷史城鎮發展歷史與保護、區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山地城鎮空間設計與生態技術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為國家城鄉規劃和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人居環境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實力雄厚
本學科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擁有國家“985工程”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創新平台、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國家甲級)以及中國科學院住建部山地城鎮與區域環境研究中心等國家和省部級研究平台。已經建成由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為骨幹,師資力量雄厚,學術梯隊完整,專業和年齡構成合理的學術隊伍。
四、成果顯著
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重大研究項目1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國家工程設計銀獎1項,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10餘項,出版專著30餘部。已成為我國山地區域城鎮規劃與設計的科學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風景園林學
一、辦學歷史悠久,西部風景園林學科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重慶大學風景園林學科可追溯到30年代抗戰陪讀時期的研究和實踐,五十年代既有城市綠化小組開展,1981年在城市規劃專業中涵蓋風景園林方向招收碩士,1985年正式招收風景園林碩士,1987年風景園林本科專業招生,2003年獲得自主設定景觀建築學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獲批風景園林專業碩士點,2006年又恢復風景園林本科專業招生。80餘年來,風景園林學科面向國際、立足於西部、紮根于山地建設學術領域,基本形成教師梯隊合理、辦學體系完整,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風景園林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二、立足地域, 發展山地風景園林學理論與教育體系
長期以來幾代人致力于山地景觀格局和城市外部空間的風景園林學研究,使得我們在山地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巴蜀園林歷史理論與山地遺產保護,現代山地城市風景園林理論研究與實踐,針對複雜地形地貌的景觀規劃與生態修復、避災防災、夜景照明、屋頂綠化及各類邊坡堡坎的園林工程技術研究與套用等方面有著很強的學術優勢和地域特色。
三、跨專業、跨學科交叉優勢明顯,強調理論實踐結合
本學科有強大的相關學科依託和資源共享的平台:本學科所在學校有實力強大的建築學、城鄉規劃學、藝術學、環境工程學、生物(生態)學等一級學科的依託和資源共享,為本學科的建設提供了理論與技術的環境平台。
四、本一級學科申請的必要性
作為國家西部開發的重要中心城市,面對日益脆弱的生態環境、頻仍的地質災害和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迫切需要立足於西部,紮根于山地的高水平風景園林學科的支撐。重慶大學已具備了風景園林學科博士點的基本條件,申請博士點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教學設施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擁有國內一流的專業教學樓——建築館,總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共有教室35間,辦公室及會議室22間,教研室15間,研究所5間,研究生研究室2000 平方米,圖書資料室及計算機實驗室9個。建築城規學院另有建築物理實驗室1000 平方米,建築雕塑實驗室60 平方米,建築模型室120平方米,攝影實驗室60平方米。 是國內師資力量最雄厚、辦學規模最大、教學環境設施最好的建築系之一。
學科現狀
國家211 重點建設項目“山地城鎮規劃與建築科學”、國家985重點實驗室建設平台“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為學院的學術研究和研究生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以山地城鎮規劃和建築設計為特色的研究項目覆蓋了中國西部地區,在國內有著較大影響,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形成了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濃厚的學術研究特色。
學院十分重視國際合作辦學、合作開展學術研究活動,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多倫多大學、卡爾加里大學、法國拉維來特建築學院、凡爾賽大學、南特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等學校的建築院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歐盟的支持下,法國拉維萊特建築學院、英國倫敦聯合科技大學與重慶大學、天津大學等四個院校的建築院系開展了為期三年的建築學專業景觀教學交流活動。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注重對學生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全面培養,特彆強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建築創作競爭意識。學院也非常注重教學、科研、生產的結合,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依託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為依託,積極與上海華東院、中建西南設計院、中國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深圳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四川省設計院等國內一流設計院所聯繫,建立學生實習基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實踐條件。
學院在全國性的大學生設計競賽中連年處於領先地位,學生畢業後能很快適應科研設計單位的需要,迅速成為技術骨幹,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科研團隊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
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依託專業學科齊全、學術水平一流的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技術力量雄厚,技術設備先進,集生產、科研、教學於一體,注重產學研結合。規劃院人才資源雄厚。至2008年,研究院職工中 50% 獲碩士或博士學位, 40% 以上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註冊規劃師 26 名,一級註冊建築師 18 名。專業齊全,擁有規劃、建築、結構、電氣、給排水、暖通、建築智慧型化、建築聲學、建築構造、建築經濟、室內外裝潢、交通(道、橋)等專業,業務範圍覆蓋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旅遊規劃設計、室內裝飾設計、市政工程設計等。
作為高校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完成工程任務的同時,注重發揮人才與技術優勢,以積極擔負行業科研創新為己任,取得多層面豐碩成果。在山地城鎮規劃設計、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更新設計、古建築修復設計、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三峽庫區遷建規劃,風景旅遊區保護規劃等多方面始終走在先進規劃理論運用的前沿,並取得顯著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好評。
在山地城鎮規劃與建築文化重點學科群的支撐下,結合中國多山國情,立足西南地區,為國家和地區制訂山地城鎮和區域的發展戰略,發展山地城鎮和區域開發、生態環境保護和災害防治科學理論,開展山地城鎮與區域環境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及國內外學術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在城市規劃編制和經營活動中,立足甲級院高標準要求,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和規划行業管理規定,組織機構與規章制度日趨完善,對承接的規劃任務,嚴格把好質量關,在城市規劃建設領域樹立了良好形象。順利通過歷次建設部與地方管理部門的資質審查,全國高校規劃院中表現突出,得到建設部職能管理部門的好評。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科技創新平台依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實驗室)展開科研與創新工作,並以此帶動院系間的合作交流,發揮各學院在國內研究與學術領域的優勢,共同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自主創新產業。本平台通過高新技術吸引國內外企事業單位的關注,增加企業、院校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多元合作的方式,逐步把本平台建設成為能滿足多方需求的學術化、產業化的新型科研基地。
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科技創新平台由建築城規與土木工程兩個學院共同組建,現設有山地城鎮規劃綜合技術、山地建築空間環境最佳化技術、山地岩土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技術、山地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技術四個研究中心。平台積極探索以學術帶頭人為核心、圍繞重大項目凝聚學術隊伍的人才組織模式。
各中心科研人員都由本學院在該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組成,並逐步形成一支人員穩定、結構合理、具有紮實基礎和較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團隊,為平台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
山地區域與生態規劃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層次最高、實力最強。在長期的建設中,緊密結合我國多山國情與學科發展的前沿,將山地城鎮規劃與建築科學作為學科建設的主攻方向和科研、教學及梯隊建設的重點,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色,部分研究領域在全國已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也有重要影響。與國際國內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共建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和深層次的學術交流。科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對我國山地城鎮建設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
重慶大學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是以1952年成立的建築物理實驗室為基礎,1978年更名為建築系實驗室,1997年更名為重慶建築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實驗中心;2000年更名為重慶大學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2004年,學校批准建築學實驗教學中心為重慶大學校級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
研究成果
建築城規學院在七十年的辦學歷程中教學和科研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五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家設計銀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多項建築和規劃研究與設計獲建設部、教育部、重慶市等設計獎。有國家教學名師1人(張興國教授),國家精品課程3門(建築構造、建築物理、房屋建築學),國家教學團隊1個(建築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國家特色專業2個(建築學、城市規劃)。1門重慶市精品課程(中國建築史)。一個重慶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建築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次優秀通過國家評估教育,城市規劃本科和研究生二次優秀通過國家評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