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山大校史,追根溯源,篳路藍縷,院系調整,艱苦發展,跨越騰飛,科學研究,創新單元,科研成果,學術資源,學術交流,教育教學,師資隊伍,學科體系,院系概況,教學建設,山大文化,形象標識,精神理念,塔鐘音樂,歷史名人,領導集體,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山大校史
追根溯源
山東大學前身是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在濟南創辦的官立山東大學堂。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由晚
清王朝、
中華民國到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
社會主義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期間曾幾度更名,有過停辦、重建、合校、搬遷的多次變革,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
1901年,山東巡撫
袁世凱上奏《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同時調
蓬萊知縣
李於鍇進行籌備。是年10月《折稿》獲準,在濟南濼源書院正式創辦了
官立山東大學堂。
周學熙任管理總辦(校長)。第一批招收學生300人,分專齋、正齋、備齋、分齋督課。聘請中西教習50餘人,後增至110多人,美國人赫士為總教習。課程設定除經史子集外,還有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外國語等20多門。學制初為三年,後改為四年。
1904年,學校遷入濟南桿石橋新址,改為
山東高等學堂。
1911年,又改稱
山東高等學校。1912年,
國民政府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山東隸屬中心城市北京,按章大學堂應予裁撤,因為等候正科兩班結業,至1914年停辦。師生分別轉入法政、工業、農業、商業、礦業、醫學六個專門學校,校長丁維椽繼任商業專門學校校長,校舍由法政專門學校使用。山東大學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養畢業生770人,選送去歐美和日本留學的59人。其中
徐鏡心、
張伯言等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被
孫中山先生委任為山東
同盟會負責人。山東大學堂是山東省第一所官辦的高等學校,也是山東大學歷史的起點。
1906年,在濟南皇華館設立法政學堂,翌年再設法律學堂,時稱第一、第二法政學堂。1913年,合併為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
1907年,山東巡撫
楊士驤、
吳廷斌又在濟南東關全福莊設立山東高等農業學堂,以南郊千佛山、馬鞍山北麓五千畝土地作為學堂的林場,1913年易名山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
1912年,留日學生葉春墀請準在濟南南關設立商業學校,隨後定名山東公立商業專門學校。
同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業學堂和濟南工業學堂合併,後又併入山東第一中學,於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1915年,山東省設醫學講習所,1916年改名為山東省立醫學學校,校址在濟南北園白鶴莊, 1920年正式命名山東公立醫學專門學校。
1920年,又將礦業傳習所擴建為山東公立礦業專門學校,校址設在濟南東關。上述六個專門學校課程均為現代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教師多為歐美和日本留學生,學制一般為三年,醫學四年,十餘年共畢業學生4000餘人。在山東大學的發展歷史上,這六所專門學校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篳路藍縷
1926年,奉系軍閥
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六個專門學校合併,在濟南建
省立山東大學,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清末狀元
王壽彭任校長。設文、法、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哲學、國文學、法律、政治經濟、商學、機械、機織、套用化學、採礦、農學、林學、蠶學、醫學13個系,並有附屬中學。校設評議會,院設教務會,系設教授會,定期研究教學、人事、經費等問題。大學部有教師320人,其中教授200人,除專業課外,並開設選修課,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
1928年,國民北伐軍進抵山東,奉系軍閥敗逃。日本帝國主義藉口保護僑民出兵濟南,製造了
五三慘案。在動亂中,學校經費無著,隨即停辦。
1928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根據山東省教育廳的報告,下令在省立山東大學的基礎上籌建
國立山東大學。並由
何思源、
魏宗晉、
陳雪南、趙畸、王近信、
彭百川、
楊亮功、
楊振聲、
杜光塤、
傅斯年、
孫學悟等11人組成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籌備工作。在籌備過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將國立山東大學設在青島,取得教育部長
蔣夢麟的同意。
1929年6月, 國立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奉令改為國立青島大學籌備委員會,除接收省立山東大學外,並將私立青島大學校產收用,籌備國立青島大學。
(
附私立青島大學校史:1924年8月,私立青島大學正式創立,高恩洪自任校長。設工科和商科,學制四年,學生修業期滿考試及格者授予學士學位。學生除本國外還有南洋華僑和朝鮮學生。革命活動家羅榮桓、彭明晶等系該校學生。校董事會聘請學界名流梁啓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等人為名譽董事。選用德國人在青島建造的俾斯麥兵營作校址。1925年,直奉戰爭再起,直系軍閥失敗,高恩洪下野,學校瀕於倒閉,校董會公推山東省議長宋傳典接任校長,勉強維持。1928年,北伐軍進抵山東後,奉系敗逃,學校經費逐漸斷絕停辦,學生按大學結業處理。)
1930年4月,國民黨政府任命
楊振聲為校長,9月20日,舉行開學典禮,國立青島大學正式成立。學校初設文、理、教育三個學院,分為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學系、教育行政系和鄉村教育系八個系。
1932年9月,教育學院停辦,學生大部分轉入
國立中央大學教育學院。同時增設工、農兩學院。工學院設土木工程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農學院設於濟南,設研究、推廣兩部。不久,又將文、理兩學院合併為文理學院。學校設校務會議,由校長、教務長、秘書長、各學院院長、各學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組成,負責議決一切重大事項。校長楊振聲效法
北京大學“兼容並包”、“科學民主”的辦學方針,廣聘專家學者,如
聞一多、黃敬思、
黃際遇、
任之恭、
傅鷹、
沈從文、
梁實秋、
聞宥、
游國恩、
曾省、
湯騰漢等著名學者均在校任教。
1932年,行政院議決,將國立青島大學改為
國立山東大學,任命
趙太侔(趙畸)接任校長。接任後增聘
老舍、
洪深、
張煦、
丁山、
王淦昌、
童第周、
曾呈奎等一批專家學者,同時撙節行政費用,添購圖書、儀器,先後建成科學館、工學館、體育館、化學館、水力實驗室及實習工廠等。國立山東大學實行“學年學分制”,學制四年,學生畢業授學士學位。學校先後創辦有學術刊物《科學叢刊》、《文史叢刊》、《
勵學》、《
刁斗》等。
1937年,
七七事變,抗日戰爭爆發。11月,國立山東大學由青島遷往安徽
安慶,不久再遷四川
萬縣。圖書、儀器、案卷分批運出,損失嚴重。
1938年春,學校在萬縣複課,不久教育部下令“暫行停辦”。師生分別轉入國立中央大學,圖書、儀器、機械分別暫交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工業職業學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國立山東大學在青島復校,
趙太侔再任校長。復校後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計有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水產水15個系,醫學院不設系,並附設一個大學先修班和高級護士學校。各學院學生修業年限為四年,其中工學院五年,醫學院六年,實行分學制和必修制、選修制。
華中建設大學
1944年,中共華中局決定,在華中黨校基礎上,創辦華中建設大學。校址設於蘇皖邊區的旰眙縣新埔,由華中局宣傳部長彭康兼任校長。設民政、財政、文藝三系和一個高幹班。1945年5月4日,正式開學。8月份,首屆學生結業,學校遷清江市。1946年初,校長彭康率領部分幹部教師和學員北上併入臨沂山東大學,華中建設大學校長由李亞農繼任,解放區知名人士
賀希明、
張勁夫、
張茜、
夏征農、戴白韜、
阿英、
孫冶方、
范長江、
車載、
朱維基、
黎冰鴻、
黃源、陶官雲等在校工作和執教。學校擬辦成一所正規大學,設工、農、文、醫、師範、社會科學等六個學院和預科。
臨沂山東大學
1945年8月,山東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區臨沂,創辦了山東大學(為了區別國立山東大學,稱臨沂山東大學),設預科部,招收知識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華中建設大學校長彭康,率領該校師生400餘人北上,併入臨沂山東大學。設立政治、經濟、教育、文藝四系,轉入以專業為主的學習,解放區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
薛暮橋、
李仲融、
王淑明、
孫克定、劉力行、
胡考、
宋日昌、
尚鉞、
宋之的等在校執教。
華中建設大學和臨沂山東大學合併為 華東大學
1948年夏,中共華東局決定,以原臨沂山東大學渤海地區的部分留守人員為基礎,並集中原來的一些教師,會同華中建設大學的部分幹部教師,在濰縣組建成立華東大學,同年9月4日開學。濟南解放後,於11月遷入濟南。遷濟後成立文學、社會科學、教育三個學院和一個研究部。另設附屬中學。
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合校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王哲、
羅竹風、高劍秋率領軍管小組進駐國立山東大學,對學校進行接管整頓,山東大學從此進入新的時期。
1949年11月,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劃出,後成為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交濟南市領導,改為實驗中學。195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學校調整為政治、文學、史地、藝術、俄文五系,轉入正規化的業務學習。1950年冬,奉命遷青島。
1951年3月,山東大學和華東大學合校,仍命名為山東大學。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分中國文學、歷史學、外國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礦物學、水產學、土木工程學、機械工程學、電機工程學、農藝學、園藝學、病蟲害學、政治學、藝術學18個系。其中政治和藝術為兩個直屬系。同年創辦《
文史哲》雜誌和《
山東大學學報》。
院系調整
1952年夏,進行全國高等院校調整。山東大學根據中央教委部關於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的方案,調整出去的院系有:
(二)藝術系戲劇組,遷至上海,與上海戲劇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現為
上海戲劇學院。
(三)藝術系音樂、美術兩組,遷至無錫,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後為
南京藝術學院。
(四)工學院和土木系,和原山東工學院的土木、紡織系合併,組建成青島工學院,後又遷至武漢與有關係科合併,成立
武漢測繪學院,後為武漢測繪科學大學。
(五)工學院的機械、電機兩系,遷至濟南,調入原山東工學院,組建成新的山東工學院,後為
山東工業大學。
(六)農學院的農藝、園藝、植物病蟲害學三系,遷至濟南,與原山東農學院合併,組建成新的山東農學院,現為
山東農業大學。
(八)理學院的地礦系遷至長春,與有關院校系科合併,組建成
長春地質學院。
(九)1954年,教育部擬改變高等學校的布局,指令由山東大學負責,在鄭州籌建一所新的大學,由山東大學支援師資,即現今的
鄭州大學。
(十)在遷校濟南時,海洋、水產和正籌建的地礦三系留在青島,獨立建院後,發展成為現在的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大學在院系調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級組織,留有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水產八個系,增設海洋學系,建立文學歷史和海洋物理兩個研究所,成為教育部直屬的以文、理為主的綜合大學。中文、歷史兩專業開始招收研究生,還接收朝鮮、越南、蘇聯等國的留學生。1957年,外文系師生進入
上海外國語學院,外文系撤銷。
艱苦發展
1958年7月,山東大學歸由山東省領導,同年10月奉命遷校濟南。文科的中文、歷史兩系和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系搬遷濟南。
這期間根據科學發展和國家建設事業的需要,於1959年秋恢復了外文系,1960年重設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電子系,學校由遷濟時的6個系10個專業,增至政治、中文、歷史、外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原子能(後學生併入復旦大學,該系撤銷)、電子10個系。建立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美國文學、中國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論)、磁學、晶體、微生物九個校屬研究室。有八個專業接受培養研究生。設有三個專業業餘大學,六個專業函授班,並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業餘和函授生達到4000人。
同時,恢復了外國留學生培養工作。學校遷濟後,從1959年開始興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學兩棟教學校,6棟學生宿舍樓,三個食堂,13棟教工宿舍樓和部分輔助用房,總面積五萬平方米。全校九個系分住兩地,校部機關和外文、物理、電子、生物四系仍住原處,稱老校;政治、中文、歷史、數學、化學五系遷新校舍,稱新校。
1961年,學校復歸教育部領導,學校在文史見長的優勢中,向社會科學領域開拓;在理科的揚長避短中,突出數學、磁學、晶體、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東大學校園,全校機構隨之癱瘓。
1967年後,校內山頭林立,學校的一派組織奪權後,把校名改為“
魯迅大學”,直到1970年才又恢復了山東大學校名。1970年夏,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將山東大學一分為三:政治、中文、外文、歷史四系南遷曲阜,與
曲阜師範學院合併,時稱為山東大學;生物學系遷奉泰安,併入山東農學院;校部機關和數學、物理、電子、化學、光學(新建)五系留在濟南,成立
山東科學技術大學。
1973年,周恩來總理在病中得悉這一情況,立即簽署恢復山東大學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東大學恢復原建制,山東科學技術大學即行撤銷。
跨越騰飛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頒布實施後,山東大學成為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權單位。
1984年,經教育部批准,在海濱城市威海設立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2000年6月,教育部批准山東大學設立研究生院。7月,由原山東大學、原山東醫科大學、原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山東大學。
2001年,被確定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2001年12月,首批獲準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12年3月17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建設奠基典禮舉行。2016年9月16日,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迎來了首批新生報到。該校區從2016年新生開始,試點運行書院制,全體本科生分屬“一多書院”“從文書院”。
2017年9月,山東大學入選國家“
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1月29日,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合作成立
山東大學藥學科學院。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據2018年8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推廣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平台8個,國家“111創新引智計畫項目”6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另有大批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類別 | 名單 |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輔助生殖與優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燃煤污染物減排國家工程實驗室、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工程技術推廣中心 | 國家電子元器件清洗技術推廣中心 |
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 耳鼻喉科學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膠體與界面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衛生經濟與政策研究衛生部重點實驗室、材料液固結構演變與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驗畸形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心血管重構與功能研究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植物細胞工程與種質創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電網智慧型化調度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效潔淨機械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殖內分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粒子物理與粒子輻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電力電子節能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環境熱工過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媒體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當代社會主義研究所、文藝美學研究中心、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 |
國家級研究所 | 晶體材料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紅外遙感研究室 |
111創新引智計畫項目 | “微生物基因組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功能材料與器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心血管基因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環境與社會考古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金融風險控制中的定量分析和計算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自旋電子物理、材料與器件學科創新引智基地 |
參考資料: |
科研成果
成果獎勵&專利 2016年度,山東大學共獲得四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2015年度,山東大學共獲得六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
2014年度,山東大學共獲得三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2012年度,山東大學共獲得三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2011年度,山東大學共獲得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
截至2010年底,該校共有五項通過PCT申請專利獲得國家資助。
論文著作
山東大學2015年度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論文3998篇,位列全國高校第五。其中,被引次數超過所在學科論文被引次數世界均值的收錄論文1614篇,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7位;作為第一作者國際合著論文SCI收錄667篇,在全國高校排名第12位。
在中國(包括香港)2014年自然指數排名中的生命科學方面,山東大學原始論文數(AC) 40,加權分數論文數(WFC)18.28,WFC排名中國科研機構第九。
山東大學2014年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收錄文獻3341篇,其中,論文3222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8名,收錄文獻增加910篇,其中論文增加850篇;2014年表現不俗的SCI論文(即被引次數超過所在學科論文被引次數世界均值的論文)1398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9名;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2005-2014年收錄的19022篇論文被引用162995次,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1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錄期刊論文1739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0名。科技會議錄引文索引(CPCI-S)收錄論文342篇,列全國高校第26位。
山東大學2013年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文獻2975篇,其中,論文2871篇,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論文收錄數排名全國高校第8位;2013年表現不俗的收錄論文(即被引次數超過所在學科論文被引次數世界均值的論文)1069篇,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0位;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2004-2013年收錄的12471篇論文被引用124603次,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2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錄期刊論文1721篇,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8位;2013年度SCI收錄中國學科領域科技論文機構排名中,數學領域科技論文列第4位;生物領域科技論文列第8位;醫學領域科技論文列第9位;環境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物理領域分列第12、12、17、19位。
山東大學2012年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排名全國高校第9位,2012年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收錄文獻2423篇,論文2372篇,其中2012年表現不俗的收錄論文647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3位;2012年科學引文索引光碟版(SCI-CDE)(2007-2011年)收錄的3375篇論文被引用9706次,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0位;工程索引核心部分(Ei)收錄期刊論文1381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0位;科技會議錄引文索引(CPCI-S)收錄論文436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9位;中國國內論文收錄2424篇,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25位,中國國內引證次數11980次,在全國高等院校排名中列第19位;在2012年度SCI收錄中國學科領域科技論文機構排名中,數學領域科技論文列第4位;生物領域科技論文列第6位;醫學領域科技論文列第9位;材料科學、化學、環境科學、物理領域分列13、15、18、18位。
重大成果
《
杜甫全集校注》,山東大學中文系
蕭滌非教授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全書共12冊,近700萬字。《杜甫全集校注》是山東大學承擔的“中國古代大作家集”規劃項目,1978年立項,蕭滌非任主編。該項目隨後被確定為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新聞出版總署“十二五”重點項目。2014年前後歷經兩代人30多年的努力,最終得以面世。
《百年易學菁華集成》,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
劉大鈞教授主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編纂歷時5年,成書30冊,總計2000多萬字。
《
兩漢全書》,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董治安教授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編纂歷時14載,共36卷,1300多萬字,收錄了870餘名
兩漢人物的論著,包括專著,別集,以及詩文辭賦、經籍傳注、國小字書及石刻簡牘資料等,是是一部規模空前、總括漢代現存文獻的大型斷代文獻集成。
獲獎成果
2015年,山東大學獲11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2012年,山東大學獲14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2009年,山東大學獲14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2006年,山東大學獲11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2002年,山東大學獲15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1998年,山東大學獲8項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勵。
學術資源
山東大學圖書館前身是始建於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藏書樓,是中國較早的近代新型圖書館之一,也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圖書館。
綜述
截至2017年12月,山大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558萬餘冊、電子圖書858萬冊(含學位論文)、資料庫243個,覆蓋文、理、工、醫等領域;館藏古籍31萬餘冊(件),其中善本、碑帖等珍貴藏品3.6萬餘冊(件)。
特色館藏
截至2017年12月,山大圖書館特藏部管理著圖書館的特藏文獻資源。特藏部共藏有特藏文獻資源40多萬冊件,其中古籍4萬3千多種31萬餘冊件(包括明清稿抄本、精刻本、法帖、拓片、書畫、信札、唱本及書目古籍等珍貴特藏1萬1千多種3萬7千餘冊件),民國文獻3萬1千多種6萬4千餘冊(包括革命文獻、民國圖書、民國報刊、滿鐵文獻、書目文獻等)。主要特色表現在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書目文獻豐富等三個方面。其主要來源有三:
一是購買,除正常、零星購買外,主要是購買到了多批大宗的著名藏書家的藏書,如,購得青島葉氏所藏地方志300多部,購得安邱曹愚盦藏書七大木箱近萬冊,購得諸城張鏡夫千目廬所藏古籍3500多冊等。
二是接受捐贈,山東大學歷來以文史見長,很多中國國內知名學者都在這裡工作過,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把私人藏書捐贈給了山東大學圖書館,如:丁山先生的家屬將丁氏生前所藏之書及著作手稿分三次悉數捐贈該館,僅1952年一次捐贈就多達5000多冊,蔣靜貞先生捐贈藏書4653冊,盧振華先生家屬捐贈其所藏之書3000餘冊,郭寶鈞先生家屬捐贈800多冊,另外社會捐贈圖書亦復不少,如青島華新紗廠經理捐贈私人藏書就有十多木箱數千冊。
三是政府調撥,山東大學書館曾接收過政府調撥過來的原青島同善教會及原齊魯大學圖書館等處所收藏的大批古籍。
自從2007年國家進行古籍普查工作以來,特藏部在學校、圖書館領導的支持下,已經將所有古籍、民國文獻及影印古籍通過匯文系統全部回溯建庫,不適合建庫的書畫、碑帖等文獻也全部用EXCEL表格形式整理登記。古籍資料庫共著錄古籍3萬6千餘種近31萬冊、民國文獻2萬8千餘種6萬1千餘冊、影印古籍8千1百餘種2萬4千餘冊,MARC總數達到6萬4千餘條,著錄了書名、卷數、作者、抄刻者、抄刻時間、函冊數、開本、版框、行款、牌記、刻工、序跋、藏印、存缺情況等項目內容,幾乎涵蓋了古籍所有的著錄項。
山東大學圖書館現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山東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珍貴古籍首批名錄收錄該館稿本《方望溪先生文稿》1種,國二批收錄元宗文書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記》七十四卷等48種,國三批收錄明正德四年孫璽刻本《古樂府》十卷等19種,國四批收錄稿本《運河圖說》等十五種,國五批收錄清內府抄本《幸魯寶翰》等四種。南宋刻本《開元釋教錄》二十卷(存一卷)等398種入選山東省首批珍貴古籍名錄,元大德九年建康路儒學刻明成化弘治嘉靖南京國子監遞修本《唐書》二百二十五卷等474部古籍入選山東省第二批珍貴古籍名錄,明嘉靖二十五年何遷刻本《臨川先生文集》一百卷目錄二卷等124部古籍入選山東省第三批珍貴古籍名錄。
資料庫
截至2017年12月,該館自建有5個國家級特色重點學科導航庫和該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資料庫,參建了“高校教學信息資料庫”、“聯合目錄資料庫”和“教學參考書全文資料庫”等。古籍大庫完成回溯建庫和簡要書目資料庫,啟動了CALIS古籍聯合編目,由齊魯書社出版了《館藏善本書目》。
《文史哲》
《文史哲》是新中國創辦最早的高校文科學報和人文社會科學雜誌,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1998年、2000年,《文史哲》連續獲得“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稱號;1999年,獲得首屆“國家期刊獎”和“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稱號。2002年,獲得“國家期刊方陣雙獎期刊”、第二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第二屆“全國雙十佳社科學報”。2003年,成為“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首批11家入選的學術期刊之一。2005年,獲得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9年,榮獲“新中國60年最有影響力期刊”稱號。2011年,作為全國高校社科學報界的唯一代表榮膺“中國出版政府獎”殊榮。2012年首批入選國家社科規劃基金“重點資助期刊”,2013年入圍全國“百強報刊”。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為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全國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理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國《數學評論》(MR)、美國《化學文摘》(CA)、德國《數學文摘》(ZB1)、《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等收錄。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已被《化學文摘(CA)》、《生物學文摘(BA)》、《中國醫學文摘》各分冊、《中國藥學文摘》、《中國科學論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
《山東大學學報(工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已被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科技論文線上、中國科學技術期刊文摘資料庫(CSTA)、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機械工程文摘》、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收錄。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多次被評為山東省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0年被國家科技部確定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被《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資料庫》、《CMCC》等資料庫收錄。
《周易研究》
《周易研究》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高校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是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會會刊,被教育部指定為“全國高校輔導員工作研究指導性期刊”,已被《中國期刊網》收錄。
《產業經濟評論》
《產業經濟評論》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民俗研究》
《民俗研究》是國家確認的人文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
《制度經濟學研究》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醫藥衛生核心期刊、外科學類核心期刊、腫瘤學類核心期刊。
《現代婦產科進展》
《現代婦產科進展》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婦產科學類,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11-2012年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獨家期刊。
學術交流
2015年8月,學校成功舉辦了有“史學奧林匹克”之稱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這是大會成立115年來首次走進亞非拉國家,創造了大會舉辦以來在註冊參會國家數量、開發中國家歷史學家參會人數和青年學者參會人數等多方面最高紀錄。
教育教學
師資隊伍
據2018年8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擁有在職教職工7493人(不含附屬醫院),共有教授1246人,博士生導師897人。其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eter Grünberg受聘為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莫言教授榮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7人,雙聘院士63人,終身教授8人,人文社科一級教授16人;“千人計畫”國家特聘教授33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33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30人、講座教授15人、青年項目入選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7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5人、教學名師5人、青年拔尖人才10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29人;泰山學者攀登計畫入選者9人、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專家)108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18人。
姓名 | 類別 | 工作單位 |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環境研究院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醫學院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光學高等研究中心 |
| 中國科學院院士 | 數學學院 |
以上均為專職院士,參考資料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彭實戈、徐現剛、劉建亞 、龔瑤琴、沈月毛、陶緒堂、趙國群、陳增敬、劉林華、王小雲、梁作堂、黃傳真、劉相法、李術才、郝京誠、李越中、張煥水、陳耀、劉宏、陳峰、婁紅祥、尹龍衛、張懷金、張玉忠、陳寶權、顏世申、吳臻、彭軍、陳衛忠、司宗國、劉允剛、劉戰強、馬春紅、張澄、胡錫俊、易凡、高成江
學科體系
據2018年8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8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70個,覆蓋文、理、工、醫四大學科領域,實現了各學科的協調發展;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4個,專業學位博士點3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1個;有15個學科(金融數學、晶體材料、凝聚態物理、膠體界面化學、微生物、機械、材料學、心腦血管功能修復、新藥製造、中國古典哲學等)的學術影響力和貢獻能力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名列中國高校第八位)。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數學、化學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文藝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物理化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婦產科學、產業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國古代史、微生物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山東省重點學科:政治經濟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企業管理、無機化學、光學工程、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內科學、中國哲學、財政學、國際政治、發育生物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外國哲學、數量經濟學、法學理論、民商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現當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專門史、管理科學與工程、發酵工程、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電機與電器、信號與信息處理、環境工程、免疫學、病原生物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口腔臨床醫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近現代史、政治學理論、金融學、會計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理論物理、有機化學、植物學、岩土工程、道路與鐵道工程、化工過程機械、軟體工程、藥劑學、遺傳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空間物理學、刑法學、俄語語言文學、動物學、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護理學、宗教學、體育人文社會學、動力機械及工程、藥理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哲學、套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考古學、世界史、數學、系統科學、統計學、物理學、化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生態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口腔醫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理論經濟學、外國語言文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政治學、公共管理、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護理學、土木工程、力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口腔醫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中國語言文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社會學、體育學、地球物理學、生態學、統計學、系統科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等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學,體育學,藝術學,地球物理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法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口腔醫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學、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中國語言文學、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社會學、體育學、地球物理學、生態學、統計學、系統科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建築學、電氣工程、水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藥學、護理學等
院系概況
據2018年8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大下轄55個教學院系,開辦本科專業117個(包括威海校區),涉及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2大學科門類。
學院 | 專業名稱 | 學位門類 | 修業年限 | 備註 |
---|
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 哲學 | 哲學 | 四年 | |
宗教學 | 四年 | |
社會學 | 法學 | 四年 | |
社會工作 | 四年 | |
人類學 | 四年 | |
經濟學院 | 經濟學 | 經濟學 | 四年 | |
財政學 | 四年 | |
金融學 | 四年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
保險學 | 四年 |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四年 | |
法學院 | 法學 | 法學 | 四年 | |
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四年 | |
國際政治 | 四年 | |
科學社會主義 | 四年 | |
公共事業管理 | 管理學 | 四年 | |
行政管理 | 四年 | |
文學院 | 漢語言文學 | 文學 | 四年 | |
新聞傳播學院 | 新聞學 | 四年 | |
廣告學 | 四年 | |
藝術學院 | 音樂學 | 藝術學 | 四年 | |
舞蹈編導 | 四年 | 威海校區 |
美術學 | 四年 | |
視覺傳達設計 | 四年 | |
環境設計 | 四年 | 威海校區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 文學 | 四年 | |
俄語 | 四年 | |
德語 | 四年 | |
法語 | 四年 | |
西班牙語 | 四年 | |
日語 | 四年 | |
朝鮮語 | 四年 | |
翻譯 | 四年 | |
歷史文化學院 | 歷史學 | 歷史學 | 四年 | |
世界史 | 四年 | |
考古學 | 四年 | |
文物與博物館學 | 四年 | |
文化產業管理 | 管理學 | 四年 | |
檔案學 | 四年 | |
數學學院 | 數學與套用數學 | 理學 | 四年 |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四年 | |
統計學 | 四年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
物理學院 | 物理學 | 四年 | |
套用物理學 | 四年 | |
化學與化工學院 | 化學 | 四年 | |
套用化學 | 四年 |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工學 | 四年 |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四年 | |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理學 | 四年 | |
物聯網工程 | 工學 | 四年 | |
微電子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理學 | 四年 | |
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 工學 | 四年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
電子商務 | 工學、管理學 | 四年 | 管理學院同設 |
軟體學院 | 軟體工程 | 工學 | 四年 | |
數字媒體技術 | 四年 | |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科學 | 理學 | 四年 | |
生物技術 | 四年 | |
生態學 | 四年 | |
生物工程 | 工學 | 四年 |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
材料物理 | 四年 | |
材料化學 | 四年 | |
金屬材料工程 | 四年 | |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 四年 |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四年 | |
包裝工程 | 四年 | |
機械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四年 | |
車輛工程 | 四年 | |
工業設計 | 四年 | |
產品設計 | 藝術學 | 四年 | |
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工學 | 四年 | |
自動化 | 四年 | |
生物醫學工程 | 四年 | |
物流工程 | 四年 | |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四年 | |
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 | 四年 | |
交通運輸 | 四年 | |
電氣工程學院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四年 | |
土建與水利學院 | 工程力學 | 四年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四年 | |
水利水電工程 | 四年 | |
建築學 | 五年 |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環境工程 | 四年 | |
環境科學 | 理學 | 四年 | |
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 | 工學 | 四年 | |
公共衛生學院 | 預防醫學 | 醫學 | 五年 | |
醫學院 | 臨床醫學 | 五年 | |
口腔醫學院 | 口腔醫學 | 五年 | |
護理學院 | 護理學 | 理學 | 四年 | |
藥學院 | 製藥工程 | 工學 | 四年 | |
藥學 | 理學 | 四年 | |
臨床藥學 | 五年 | |
管理學院 | 管理科學 | 管理學 | 四年 |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四年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
工商管理 | 四年 | |
市場行銷 | 四年 | |
會計學 | 四年 | |
國際商務 | 四年 | |
人力資源管理 | 四年 | |
圖書館學 | 四年 | |
物流管理 | 四年 | |
工業工程 | 四年 | |
旅遊管理 | 四年 | |
體育學院 |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 教育學 | 四年 | |
國際教育學院 | 教育學 | 四年 | |
漢語國際教育 | 文學 | 四年 | |
海洋學院* | 海洋資源與環境 | 理學 | 四年 | 威海校區 |
海洋資源開發技術 | 四年 | 威海校區 |
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 | 空間科學與技術 | 四年 | 威海校區 |
海洋研究院 | 海洋科學 | 四年 | |
註:1.備註中註明“威海校區”的專業為與濟南校區不重複專業2.學院名稱後標有“*”者為與威海校區單設學院 |
教學建設
截至2016年8月底,山大近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獲獎數為18個,省級教學成果獲獎數為140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為4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6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3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6個;獲國家教學名師獎9人,省級教學名師33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9個,省級教學團隊建設項目1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6個;國家精品課程44門,省級精品課程166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30門,慕課(MOOC)32門;全外語教學課程95門,雙語教學課程427門。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數學(潘承洞班)、物理學(王淦昌班)、化學(鄧從豪班)、生物學(童弟周班)、生命科學與技術(曾呈奎)
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國語言文學(聞一多班)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華電國際山東分公司、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山東電力工程諮詢院、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級特色專業:朝鮮語、信息安全、通信工程、軟體工程(設2個專業方向)、積體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臨床醫學、歷史學、生物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藥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英語、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金融工程、法學、自動化、護理學、財政學、生態學、口腔醫學、土木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環境工程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物聯信息技術與系統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學科實驗中心、考古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
國家級教學團隊: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運籌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教學團隊、中華民族精神概論教學團隊、工程材料與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政治經濟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工程材料與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國家精品課程:現代漢語、物理學、中華民族精神概論、政治經濟學、運籌學、診斷學、中華傳統文學修養、中國現當代文學、光學、管理學、線性代數、體育管理學、中國審美文化史、微積分與數學實驗、網路行銷、系統解剖學、護理學基礎、金融投資學、工程流體力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局部解剖學、醫學免疫學、藥物、設計學、人體寄生蟲學、大學計算機基礎、金工、俄語翻譯、大學英語、英國國家文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數據結構、國際貿易學、戰略管理、無機及化學分析實驗、護理心理學、斷層解剖學等
項目名 | 概要 |
---|
泰山學堂 | 負責山東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畫”的實施,按照8年“本博貫通”模式對泰山學堂的學生進行長周期培養和精英教育 |
尼山學堂 | 培養傳承、研究、創新和傳播中國古典學術的高水平專門人才,採用“1+3+3”本碩貫通培養模式 |
卓越計畫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動化)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拔尖創新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五年制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國際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實驗班) 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套用型、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
協同育人 | 該校與中科院12個科研院(所、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設立了11個本科人才培養“菁英班”(特色班) |
暑期學校 | - |
三跨四經歷 | 三個相跨”即跨學科(學院、專業、校區、年級等)、跨學校、跨國境學習,“四種經歷”即本校學習經歷、第二校園經歷、海外學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 |
複合型人才培養 | 自2000年開始,學校通過交叉融合的方式舉辦了一系列雙學位班,合作培養社會急需的複合型高端人才。另外,在經濟、管理、法學、文學、信息、數學等學生需求量大的專業開設雙學位班、輔修班。 |
|
據2018年8月山大官網信息顯示,山東大學推進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資助制和以“一個學生、兩個導師、三跨四經歷”為重點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探索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豐碩成果:1700餘名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或聯合培養,在全國高校名列前茅;套用經濟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臨床醫學等二十個系列的全英文專業建設成效顯著;23篇學位論文獲評“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獎總數位居全國高校第12位;“稷下風”、“海右”研究生學術論壇累計舉辦近700期,成為全國高校校園文化的知名品牌。
山大文化
形象標識
校徽說明 | 校徽圖 |
---|
(1)圖案核心以漢字“山”、“大”為設計基本元素,運用現代變形手法進行變化,具有易於識別的特徵。標誌簡潔、明快,便於製作和傳播。校徽圖形線條曲直結合,剛柔相濟、穩中有動,向上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現代感和節奏感,具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想像空間。(2)整個圖案對稱、穩定、平衡,富有大家風範、名校風采。圖案上部“山”字是中國象形文字“山” 的變形,富有中國文化特色。“山”字變形具有上升態勢,寓意山東大學不斷發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底部是“大”字變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學海無涯。“山”、“海”一體,極易使人聯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山東大學師生勤奮求知,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又強調“山之魂,海之韻”的大學文化。 (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黃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4)圖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燈塔,寓意在知識的海洋中,山東大學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引領莘莘學子學海泛舟,為莘莘學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為山東大學 “引領文明進步”的歷史使命。 (5)“1901”表明山東大學創建時間;“山東大學”四個字采自 毛澤東同志給 高亨教授的信;外環中 “shandong-university”是“山東大學”的英文翻譯。 (6)山東大學校徽的色彩用山東大學主色調——山大紅。 | |
|
“山大紅”,色值為:C26、M100、Y100、K28,色彩元素取自孔廟紅磚色調,穩重、敦厚、大氣,體現了山東大學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承最有代表性大學”的文化特色。該顏色已經廣泛用於學校的標識、建築、標牌、出版物、網站等。“山大紅”作為主色調,與其他輔色調搭配使用。 |
精神理念
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
“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源自1901年山東大學創辦時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三章第八節:“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
體現了山東大學的“天下觀”和“國強觀”,體現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氣魄,體現了山東大學自創辦以來就具有的爭創世界一流水平、擔負民族復興使命的追求。
學無止境,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可以參考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通論五古》:“學無止境,道無終極。”此處的“學”,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氣有浩然” 出自《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大義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氣,體現了孟子所指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是以永不滿足的執著精神激勵廣大師生在學術和人生的歷程中勇於登攀,不斷追求文化知識、技術能力、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學無止境,氣有浩然”較之於此前所使用的“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更加體現了價值取向,更加符合音韻平仄的要求,更加琅琅上口。
崇實求新
“崇實”是山東大學一貫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徵。山東大學是近代中國最早按章程辦學的高等學校,在創辦時就注重實際、務求實效。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一章第一節明確提出:“實事求是,力戒虛浮”;第一章第七節明確提出:“大學堂首貴崇實”。
“求新”出自《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與時俱進,發展社會文明,引領時代潮流,從而體現大學的本質特徵。
“崇實求新”作為校風,集中體現了山大人“樸實、紮實、務實”等品格和不斷追求創新的風貌。
《山東大學校歌》
山東大學校歌 詞/成仿吾原作 集體修改 曲/鄭律成 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這裡是我們追求真理的樂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薪火傳,學子要與前賢比肩。 為天下儲人才,放眼五洲; 為國家圖富強,求索萬年。 要志向遠大,氣養浩然; 學無止境,不畏登攀。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中華民族崛起; 奮鬥啊,奮鬥啊,為了人類美好明天。 我們是崇實與求新的朝氣勃發的青年! | |
塔鐘音樂
“塔鐘音樂文化”是山東大學文化育人獨具特色的形式和載體。這座位於有著“齊魯文化新地標”美譽的中心校區知新樓頂的塔鐘,每一天都會播放一首由藝術學院專家精心挑選的中外名曲,4年一個循環,伴隨著每一名山大學子求學生活的全程。一千首名曲,每天從知新樓傳播到校園各個角落,傳遞著“崇實求新”的精神,不間斷地為學子提供藝術滋養,春風化雨,潤“人”有聲。
歷史名人
領導集體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郭新立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樊麗明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副校長兼任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部部長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黨委常委、副校長兼威海校區校長 |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
副校長 | |
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 | |
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 | |
校長助理 | |
校長助理 | |
參考資料: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期 |
---|
| 1901年—1902年(山東大學第一任校長) |
| 1901年—1902年 |
| 1902年—1905年 |
| 1926年—1927年 |
| 1927年—1928年04月 |
| 1930年09月—1932年09月 |
| 1932年09月—1936年06月 |
林濟青 | 1936年07月—1938年02月 |
| 1946年02月—1949年06月 |
| 1951年02月—1955年08月 |
| 1956年07月—1958年07月 |
| 1958年07月—1963年 |
| 1978年12月—1984年06月 |
| 1984年06月—1986年11月 |
| 1986年11月—1997年12月 |
| 1998年01月—2000年07月 |
| 2000年07月—2008年11月 |
| 2008年11月—2013年10月 |
| 2013年10月—2017年07月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