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夫

張勁夫

張勁夫(1914年6月6日——2015年7月31日),原名張世德,男,漢族,安徽肥東人,1935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年參加革命,曾參加過抗日救亡運動、抗日敵後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曾在國務院、國家部委和地方多個領導崗位任職,是中國科大的創校元老之一,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科技和財經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原國務委員。

2015年7月31日23時58分,張勁夫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勁夫
  • 別名:張世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14年6月6日
  • 逝世日期:2015年7月31日
  • 信仰:共產主義
  • 籍貫:安徽肥東
人物生平,擔任職務,家庭成員,人物軼事,故鄉情深,經濟工作,科技工作,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14年6月6日,張勁夫出生於安徽省合肥縣(今肥東縣)東北鄉大張村的一家農戶,取名張世德,因為生肖屬虎,乳名叫“虎仔”,後來更名“勁夫”。
1930年就讀於陶行知創辦的南京曉莊學校,思想追求進步。
1931年後參與編輯《生活教育》雜誌,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
1932年冬到上海郊區大場山海工學團當教師,後任團長(即校長)。
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上海國難教育社中共總黨團委員、中共戰地服務團特別支部委員。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於1937年10月領導上海戰地服務團在盧漢部雲南部隊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教育工作。上海淪陷 後率戰地服務團轉入市郊打游擊。不久調到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機關工作。 1938年初撤至武漢。
1938年4月任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部長。
1939年5月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並任中共鄂豫皖區黨委常務委員兼民運部部長。
1940年1月任中共皖東津浦路東省委書記,兼任新四軍第五支隊政治部主任。參與領導創建津浦路東抗日根據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二師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2月起任新四軍第二師四旅政治委員,兼任中共淮南區黨委宣傳部部長。率部堅持淮南敵後抗日游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共魯南第二地委書記兼魯南軍區第二軍分區政治委員,魯中南行政公署副主任。
1949年夏隨軍南下,任中共浙江省杭州市委副書記兼杭州市副市長。參加華東解放戰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務委員兼浙江省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地方工業部副部長。
上世紀70年代的張勁夫(左)上世紀70年代的張勁夫(左)
1956年,張勁夫出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作為郭沫若院長的助手,主持全院的日常工作。那一年,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
1975年後,歷任國務院財政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安徽省省長,併兼任安徽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
1980年,張勁夫接替萬里,一人肩挑安徽省委第一書記、安徽省省長雙職。經過調研後,張勁夫開始支持包產到戶。他向中央寫報告說:過去曾說過包產到戶、包乾到戶可以搞3年,看來,如果民眾認為這種辦法好,不要受這個限制,可以長期搞下去。
1982年起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委員兼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2015年7月31日23時58分,張勁夫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2015年8月6日,張勁夫同志的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擔任職務

張勁夫同志是中共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中共十三大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家庭成員

夫人:胡曉鳳
兒子:張渤海、張茅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兒媳:劉燕遠(張茅之妻)
孫輩:張舜,張建衡、張建臨、張建寧

人物軼事

故鄉情深

在張勁夫的眾多親人中,他與祖母感情特別深厚。張勁夫自幼隨祖母生活,祖母對他關愛備至。張勁夫曾寫過兩首懷念祖母的詩。第一首詩寫於1947年7月,在一次清剿還鄉團的戰鬥中,打了場勝仗,心情愉悅,在返回駐地後收聽新華社的廣播《紅軍的母親》,勾起了他的思親情緒。翌日清晨張勁夫起床提筆寫詩懷念祖母。
肥東縣誌肥東縣誌
年屆80時,張勁夫又一次寫詩作為眷念祖母愛心的寄託和遐思。
1990年,首部《肥東縣誌》問世,張勁夫為扉頁題寫四個大字。1992年,經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批准,設立“合肥龍崗工業區”,開發區的匾額,也是由張勁夫所題。肥東縣檔案局介紹說,這幅題字的真跡現保存在肥東縣。
1995年,張勁夫會見家鄉友人時提到老家附近的班安陳、山鄭、王九七、上杜等村莊,並說家鄉的泥鰍面很好吃。最後叮囑”來的時候別忘了給我帶點我們肥東的特產。“

經濟工作

1988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西直門會議召開。時任國務委員、中顧委常委、中央財經小組秘書長張勁夫到會聽取各方意見。張勁夫先後在會前、會中、會後做了重要指示。他說:“經濟上的問題只能用經濟的辦法來解決。已開發國家的辦法是採用股份制。股份制它不姓‘資’,而姓‘商’。對當前的搞股份制的熱情要正確引導,要試點在先。我很願意和大家一起搞一點調查研究。”
張勁夫張勁夫
張勁夫擔任財政部長期間,按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從四大方面入手,狠抓財政工作的整頓。
第一,進行機構整頓,把文革中被撤消的財政部和人民銀行的司、局建制全部恢復。撤消“五七”幹校,將在那裡勞動改造的幹部大部調回機關恢復工作,恢復中央財政金融學院,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分開兩個部門等。
第二,抓思想整頓,強調貫徹毛主席關於“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指示,張勁夫提出“政治掛帥要掛到業務上”,要劃清“社會主義積累”與“利潤掛帥”的界線。清除“四人幫”鼓吹貫徹規章制度就是“管、卡、壓”的流毒,旗幟鮮明地糾正有令不行、有章不循、各行其是的混亂狀態,理直氣壯地促生產,抓社會主義積累。
第三,抓財政業務上的整頓,恢復正常秩序。他親自主持起草了《關於整頓財政金融的意見》,即《財政十條》,要求扭轉企業虧損,加強基本建設撥款管理,加強銀行信貸管理,控制貨幣發行,嚴格財經紀律,以及改進財政和信貸管理體制等。儘管因為有“四人幫”的干擾,檔案沒有能夠下發,但是,其基本精神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貫徹。這對於促進中國財政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進行財政管理手段的改革,建立了計算機中心,結束了中國長期人工管理財政金融的歷史。
張勁夫在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成員兼秘書長期間,經歷和處理了物價改革、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如何對外開放、關於特區是否發行貨幣、人才引進等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物價改革成效顯著,企業經濟體制改革也探索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新路子。

科技工作

50年代中期,黨中央要求科學院成為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火車頭。為此,張勁夫毅然決定:科學院要緊密地與國防部門合作,同時兼顧國民經濟方面需要科學院解決的帶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以及自然科學中若干基礎理論問題的研究。因此,為了完成十二年規劃分配給科學院的任務,科學院從組織結構上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發展部署。
張勁夫為中國的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主要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從領導體制、思想政治工作、協作、計畫、工作和生活條件等各方面,為科技人員鑽研國防科技創造了寬鬆和高效的環境;二是為研製核子彈調兵遣將,組織與二機部協作,攻克關鍵技術;三是為研製飛彈請纓探路,與國防部五院分工合作,兩條腿走路;四是積極組織科學院研製人造衛星。
1957年反右運動期間,張勁夫經過反覆權衡思考,在黨組會上提出自然科學機構的反右鬥爭由院黨組負責,並建議採取保護政策,為此他直接找到毛澤東,討來“尚方寶劍”,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起草了一份檔案,劃定了標準,並以中央的名義發到全國。
張勁夫還提出對於老科學家老“談而不鬥,談而不批”,在中央下發的這個檔案中還明確規定了院屬單位的科學家劃右派必須事先經院黨組同意。
1957年,分管科學技術的副總理聶榮臻向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的張勁夫交代,科學院要密切注意人造地球衛星的情況。張勁夫等多次出席會議。
張勁夫掌管中科院是標準的“外行領導內行”了,然而這位“外行”卻得到了內行們的認可,對於院長郭沫若以及副院長李四光竺可楨吳有訓等人張勁夫極為尊重,舉凡科學院黨組的重大事情張勁夫都要親自向郭老匯報,取得他的支持彼此建立了個人之間的深厚友誼。
民盟中央曾有一個“科學規劃問題”小組,其成員有5人,即曾昭掄千家駒華羅庚童第周錢偉長,他們曾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對於有關我國科學體制問題的幾點意見》。見書中曾有一句“外行不能領導內行”,這如果是指科學院,可以被認為是針對張勁夫等中共派來的領導,不過,張勁夫卻沒有藉此發難。據說他曾親自向毛澤東建議:科學家是國寶,在反右運動中應給科學院以特殊的政策。毛澤東吃驚於張勁夫竟敢提出這樣的要求。當時張勁夫不僅要了政策,還擬出具體的保護名單,直接保護了一批人。
張勁夫主政科學院不僅限於保護人才,中科院黃金十年在科技方面所做出的成就背後都有張勁夫的身影。

人物評價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國科技和財經戰線的傑出領導人。(中共中央評價
張勁夫同志為我國和中科院的科技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在他的領導下,中科院在制定“十二年科技遠景規劃”、參與“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張勁夫同志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當時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幫助解決科研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困難,並敢於擔當,保護了一大批科學家免受政治衝擊。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評價
“張勁夫是中國科大的創校元老之一,和郭沫若一道,對中國科大的創建起到了關鍵作用。當時他就談到,科學院能不能自己創辦大學。”(中國科大黨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