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鴻泉(1910.9-1979.12),男,山東省博興人,1938年畢業於齊魯大學醫學院,獲加拿大多倫多醫學博士學位。我國著名的耳鼻喉科事業開拓者、奠基人之一,一級教授。
40年代在國內首創“內耳開窗術”幫助患者恢復聽力和“全喉切除術”並術後食道發音。50年代在國內率先開展了耳鼻喉科、頭頸外科和神經外科多種疑難複雜手術。
1958年個人主編的專著《耳鼻咽喉科學手術學》是目前國內公認的該專業重要參考書。1951年受衛生部委託為全國29個省市培養高級耳鼻喉科尖端人才,1953年開設全國首批耳鼻咽喉大學本科專業班,為國內的耳鼻喉科學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人才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鴻泉
- 出生日期:1910
- 逝世日期:1979
- 職業:耳鼻喉科醫學專家
- 畢業院校:齊魯大學醫學院
- 代表作品:《改良內耳開窗術》
- 性別:男
人物生平,獲獎記錄,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44年成功實施了喉癌與喉全部截除術。
1948年留學美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拋棄優厚的物質待遇,決心回國,到達香港時,台灣當局派衛生署長前往勸誘他去台灣。他說:“如果為了享受,那我就留在美國了,又何必遠渡重洋呢! ”回國後,先後任成都空軍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齊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山東醫學院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教授,山東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
1953年,在山東醫學院開辦全國第一期耳鼻喉科專業訓練班,同時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1951年在國內首次施行開窗手術治療耳硬化症,最先成功地開展了經鼻部取出垂體腫瘤、前腦疝和神經瘤的手術。主要著作有《耳鼻喉科手術學》《內耳開窗術治療耳硬化》《改良內耳開窗術》《聽神經癌的外科治療》《喉癌及喉全部截除術》等。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理事,曾獲得山東省和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中國人民主同盟盟員。
1979年12月因腦溢血去世。
獲獎記錄
1956年、1960年兩次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社會任職
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在醫療、教學、科研各方面做出了傑出貢獻。
人物評價
齊魯醫院院長、神經外科專家李新鋼在發言中對這位治學嚴謹、力爭創新的醫學界泰斗、耳鼻喉科事業的奠基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懷念。他說,讓孫鴻泉教授的銅像矗立在校園中,是一所大學堅守人文理想、傳承歷史文化的體現,是醫學學人精神代際傳承的見證。繼承孫鴻泉教授的精神,發展他開創的事業,必將鼓舞醫學學科開創新的篇章。
齊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潘新良在發言中追憶了孫鴻泉教授為醫學事業做出的卓越功勳,盛讚了先生為醫者之楷模、為師者之典範的光輝事跡。他希望同仁精誠,學人努力,攀登耳鼻喉事業的更高峰。
孫鴻泉教授的學生、年近八旬的鄒明舜教授代表原山東醫學院53級全國首批耳鼻咽喉大學本科專業班校友發言,表達了對教授深深的追思、懷念和感恩之情。孫鴻泉教授之子、原山東大學醫學院臨床部主任孫靖中在發言中表示,先父的銅像,與李時珍、白求恩的塑像一同駐守在靜謐的趵突泉校區校園裡,是對其畢生事業最高的讚譽,自己作為一名醫學工作者,將與大家一道為醫學發展奉獻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