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簡稱“南藝”,是江蘇省唯一的綜合性藝術院校,也是中國獨立建制創辦最早並延續至現今的高等藝術學府。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是中國-東協藝術高校聯盟成員、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之一,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國家級特色專業點建設高校,是中國唯一一個擁有藝術學學科下全部五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的高校。
南京藝術學院的前身是1912年中國美術教育的奠基人劉海粟先生約同畫友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1930年更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專董事會主席,並為校歌作詞,題寫校訓、學訓。1922年,顏文樑先生創辦了蘇州美術專科學校。這兩所中國最早的美術學校於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與山東大學藝術系美術、音樂兩科合併成為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址於江蘇無錫。1958年遷校南京,1959年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已發展成為在國內外卓有影響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
據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占地700餘畝,校舍面積30萬平方米;下設13個二級學院、37個本科專業;教職工970餘人,專任教師625人;在校生總數10775人,其中校普通本科生8692人,博士生128人,碩士生1150人,留學生112人。截至2018年12月,南京藝術學院為社會藝術水平考級機構。
基本介紹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 主管部門:江蘇省
- 學校官網:http://www.njarti.edu.cn
- 中文名:南京藝術學院
- 外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 簡稱:南藝
- 創辦人:劉海粟
- 創辦時間:1912年
- 類別:公立大學
- 類型:藝術
- 屬性:省部共建高校
中國-東協藝術高校聯盟 - 現任領導:院長劉偉冬
黨委書記管向群 - 本科專業:37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
- 院系設定: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影視學院、舞蹈學院、傳媒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人文學院等
- 校訓:閎約深美
- 校歌:《我愛母校萬萬年》
- 校慶日:12月8日
-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北京西路74號
- 知名校友:劉海粟、顏文梁、程十髮、萬籟鳴、李可染 、臧雲遠、徐譽滕、林妙可等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辦學歷史,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專業,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研究機構,研究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徽,校訓,校歌,學院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知名校友,
辦學歷史
南京藝術學院在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實行院系調整成立,根據中央文化部決定,合併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和山東大學藝術系三校合併組建而成華東藝術專科學校,1959年6月10日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是中國最早創立的藝術院校,其前身可上溯到1912年由劉海粟先生創辦的上海圖畫美術院。
-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1912年)
上海圖畫美術院為中國近現代第一所美術專門學校,創建於1912年11月23日,1913年3月正式開課,校址設在上海乍浦路7號,後幾經遷徙,最後落成於上海舊法租界菜市路。學校初設繪畫科,再改為西洋畫科。
1915年1月,又增設初級師範科。學校更名上海圖畫美術學院。
1919年增辦為六科:中國畫科、西洋畫科、工藝圖案科、雕塑科、高等師範科和初等師範科。同年,成立校董事會,由蔡元培、趙鞠椒、王震、沈恩孚、黃炎培等社會名流組成,至此完成了具有規模的藝術院校建制。
1921年7月,改名為上海美術專門學校。並增設高等師範科。
1930年7月,更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36年,學校有中國畫系、西洋畫系、藝術教育系、音樂系、雕塑系和圖案系六系。
-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22年)
1932年10月,定名為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1933年增設高中藝術科。
1934年增設實用美術科和實習工場。
1937年遷校上海。
1945年復遷蘇州,並續辦滬校,改學制為五年,設國畫、西畫兩科,沁校增設研究科。
- 山東大學藝術系(1901年)
1950年5月,山東解放區的6個文工團(隊)與華東大學文藝系經整編而成華東大學藝術系,藝術系下屬戲劇、音樂、美術三科,12月8日併入山東大學藝術系。
- 南京藝術學院
1958年1月,華東藝專遷校南京,址於丁家橋。同年6月更名為南京藝術專科學校。
1959年6月10日再被江蘇省政府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學制改為四年,從而最終完成了學院的建制。
1967年5月,學院遷址南京市黃瓜園1號。
文革期間,學校也因時局的變化,於1969年11月23日與當時的南京師範學院美術系、音樂系以及江蘇戲曲學校合併為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
1972年11月恢復校名南京藝術學院,址於北京西路77號,招收大學普通班學生。
1977年9月,開始恢復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同時定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號。
1978年4月,成為全國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院校之一。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6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6年,學校獲得藝術學一級學科學位授予權,成為全國第一家擁有藝術學一級學科博、碩士點授予權的研究生培養單位。
2011年,獲得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的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以及設計學全部五個一級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
2011年4月,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成立,與省教育廳批准成立的“江蘇省文化藝術發展研究中心”合署辦公。
2012年,藝術學全部五個一級學科遴選為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獲批藝術學五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12年12月8日,舉行慶祝南京藝術學院建校100周年大會,成為全國第一所迎來百年校慶的藝術院校。曾任和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劉延東、回良玉、孫家正、周鐵農、蔣樹聲、顧秀蓮、張懷西發來賀信或題詞。為南藝百年校慶發來賀信或題詞的還有中央紀委副書記黃樹賢,教育部,文化部,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志軍,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學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公丕祥。學校明確提出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辦學價值導向,制定了建設“世界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藝術大學”的奮鬥目標。
2014年2月,南京藝術學院正式獲批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有教職工970餘人,專任教師625人,教授、副教授共314人,博士生導師59人,碩士生導師147人,聘有國內外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百餘人。有1個省級教學團隊。
-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 | 帶頭人 | 審批時間 |
---|---|---|
作曲課程群教學團隊 | 鄒建平 | 2009 |
院系專業
2018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有美術學院、音樂學院、設計學院、影視學院、舞蹈學院、傳媒學院、流行音樂學院、工業設計學院、人文學院、文化產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13個二級學院,另設有藝術研究院、信息化建設管理中心、附屬中專、圖書館等直屬單位。
按教育部頒布的專業目錄,學校設有藝術史論、音樂表演、音樂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表演、戲劇影視文學、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錄音藝術、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影視攝影與製作、美術學、繪畫、雕塑、攝影、書法學、中國畫、藝術設計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公共藝術、工藝美術、數字媒體藝術、藝術與科技、文化產業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工業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廣告學、藝術教育37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2011年獲得藝術學學科門類下設的藝術學理論、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以及設計學全部五個一級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藝術學全部五個一級學科遴選為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學科,獲批藝術學五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藝術學(一級學科)為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省高校優勢學科,美術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學院擁有4門國家精品課程,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
國家精品課程:《中國畫技法》、《油畫技法》、《設計基礎》、《中國美術史》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動畫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繪畫專業、音樂學專業、表演專業
江蘇省品牌、特色專業(含建設點):音樂表演(中國樂器演奏)、藝術設計、繪畫、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音樂學、美術學、工業設計、繪畫、藝術設計學、表演、錄音藝術、服裝設計與工程、戲劇影視文學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含建設點):手工藝課程實驗教學實驗室、數字音頻教學實驗室、版畫藝術實驗教學中心、影視製作實驗教學中心、工業設計實驗教學中心、現代雕塑綜合材料實驗教學中心、虛擬現實藝術實踐教育中心
- 教學成果
2003年國家教育部首批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評為“優秀”;2007年躋身江蘇省屬重點大學建設行列;學校先後被表彰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網路系統優秀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狀”、“全省教育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2014年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有5個研究機構。
藝術研究院(詳情請參閱:)
江蘇省書法創作研究中心
藝術設計材料與工藝實驗室
美術館(詳情請參閱: )
藝術設計院(詳情請參閱: )
研究成果
2002至2012年,學校師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全國美展金獎3項,“金鐘獎”金獎2項,“文華獎”金獎1項,全國聲樂比賽金獎1項,以及舞蹈“桃李杯”、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多項大獎。全校師生在國內外獲獎590餘項,出版發表各類著作350多部,論文 2300餘篇,國家級和省級科研立項49項。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學院館藏文獻資源80萬冊(件),電子光碟約23000餘張。藝術文獻資源尤為本館特色,古今中外的音樂、美術、設計、影視等專業文獻已經具有相當規模、質量上乘,成為館藏文獻中的精華。
學術期刊
《美術與設計》、《音樂與表演》為全國公開發行的學術刊物,其中《美術與設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音樂與表演》為CSSCI來源期刊。
文化傳統
校徽
校徽標誌設計以南京藝術學院的名稱為主要創作元素,選取漢字“南”和“藝”進 行同構,組合後能夠清晰識別“南”、“藝”二字。整體標誌構成將“南”字作為穩固的外框,形似甲骨文的“藝”字包含於內,使用直線與弧線相結合的設計,平穩堅固的直線象徵南京藝術學院嚴謹的治學風範和百年院校的長久不衰,圓潤活躍的弧線象徵如今的南京藝術學院跟上時代的步伐,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學模式和活潑寬鬆的學術氛圍。“藝”字的“艹”形似城牆的造型,具有南京的地域特色,帶有古城南京的印記,用中國紅的色彩和類似印章的表現形式也具有中國特色和文化韻味。在標誌正中,將建校年代“1912”與文字筆畫協調同構,不僅使標誌的內涵更加豐富,也充分體現南京藝術學院百年老校的歷史積澱。 |
校訓
宏約深美
宏———指知識結構要博大宏偉,要兼收並蓄,努力了解鄰近各個知識領域之間的內在聯繫,並加以貫通,以打下堅實的基礎;
約———生命有限,時間寶貴。在打好基礎之後,要由“宏”趨“約”。 ‘約’就是在博採的基礎上加以慎重的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人生有限,知識無窮,不能把攤子鋪得太大,以便學有專長,否則會精力分散,顧此失彼,最終勢必一事無成;
深———在“約”的前提下突破重點,窮本極源,自然會有新境界被發現。“深”是指一種鑽研精神,一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探索精神;
美——美是一種客觀存在,更是一種精神追求,“美”是人們試圖達到的最高境界,只有付出巨大的勞動的人,才會不斷步入這種最高境界。
不息變動的本質就是要敢於突破、勇於創新,只要這樣,社會才能進步,學校才能發展,培養的學生才能與時俱進、終身發展。
校歌
《南京藝術學院校歌》由蔡元培作詞,宋壽昌作曲。 |
學院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並校前 | ||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美術學院) | ||
張聿光 | 校長 | 1912.11-1915 |
劉海粟 | 校長 | 1915-1952 |
蔡元培 | 校董會主席 | 1919-1940 |
徐朗西 | 代理校長 | 1928-1929 |
劉穗九 | 代理校長 | 1929-1930 |
王遠勃 | 代理校長 | 1930 |
王濟遠 | 副校長 | 1932 |
謝海燕 | 代理校長 | 1939 |
副校長 | 1946-1952 | |
蘇州美術專科學校 | ||
顏文梁 | 校長 | 1922-1952 |
吳子琛 | 校董會主席 | 1927 |
胡粹中 | 代理校長 | 1928-1931 |
黃覺寺 | 副校長 | 1946-1952 |
山東大學藝術系(濟南華東大學) | ||
於寄愚 | 主任 | 1950-1951 |
姜立田 | 黨支部書記 | 1950-1951 |
臧雲遠 | 主任 | 1951-1952 |
王秉舟 | 黨支部書記 | 1951—1952 |
並校後 | ||
華東藝術專科學校 | ||
劉海粟 | 校長 | 1952.11-1957.11 |
臧雲遠 | 副校長 | 1952.11-1957 |
臨時黨組書記 | 1953.2-1955.5 | |
縱翰民 | 校長 | 1957.12-1959.4 |
劉 平 | 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 1958.5-1958.8 |
南京藝術專科學校 | ||
縱翰民 | 校長 | 1959.4-1959.12 |
陳之佛 | 副校長 | 1958.5-1959.12 |
杜鏗之 | 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 1958.8-1959.3 |
盛天任 | 黨委書記兼副校長 | 1959.3-1959.12 |
南京藝術學院 | ||
盛天任 | 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 1959.12-1964.3 |
縱翰民 | 院長 | 1959.12 |
龔惠山 | 黨委副書記 | 1960.12 |
楊俊亭 | 黨委副書記 | 1963.12-1964.5 |
崇愛華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68.10-1969.12 |
劉承龍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68.10-1969.12 |
江蘇省革命文藝學校 | ||
楊 明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69.12-1971.12 |
劉承龍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69.12-1972.11 |
崇愛華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69.12-1972.11 |
虞太永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70.9-1972.11 |
路 藝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1.12-1972.11 |
南京藝術學院 | ||
縱翰民 | 院長 | 1959.12-1978.1 |
馮嘉友 | 革命委員會主任 | 1976.9-1979.6 |
孫 瑜 | 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 1976.9-1979.6 |
龔惠山 | 黨委副書記 | 1960.12-1979 |
劉海粟 | 院長 | 1979.6-1983.3 |
郭鐵松 | 黨委書記 | 1979.6-1981.2 |
凡 一 | 黨委副書記 | 1979.6-1981.2 |
副院長(兼) | 1979.7-1981.2 | |
凌競亞 | 副院長 | 1979.6-1983.9 |
謝海燕 | 副院長 | 1979.6-1983.9 |
臧雲遠 | 副院長 | 1979.6-1983.9 |
黃友葵 | 副院長 | 1979.6-1983.9 |
孫 瑜 | 副院長 | 1979.6-1983.9 |
朱華成 | 黨委副書記 | 1979.9-1983.9 |
田樹凡 | 黨委書記、副院長 | 1981.2-1983.9 |
馮秀峰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1981.2-1983 |
馬和順 | 代理黨委書記 | 1983.9-1984.6 |
黨委書記 | 1984.7-1987.12 | |
保 彬 | 代理院長 | 1983.9-1983.11 |
院長 | 1983.11-1989.1 | |
陳鵬年 | 副院長 | 1983.9-1984.7 |
黨委副書記 | 1984.7-1990.2 | |
紀委書記 | 1984.7-1988.1 | |
副院長 | 1988.1-1995.12 | |
郁宏達 | 副院長 | 1983.9-1989.1 |
金士欽 | 黨委副書記 | 1983.9-1984.7 |
沈行工 | 副院長 | 1984.7-1989.1 |
副院長(主持工作) | 1989.1-1990.2 | |
陳國林 | 副院長 | 1987.7-1992.9 |
潘忠哲 |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 1988.1-1988.12 |
黨委書記 | 1989.1-1993.12 | |
王其惠 | 紀委書記 | 1988.1-1993.12 |
馮健親 | 副院長 | 1989.8-1990.2 |
副院長(主持工作) | 1990.2-1991.12 | |
院長 | 1991.12-2008.6 | |
王靖國 | 黨委副書記 | 1990.2-1991.12 |
副院長 | 1991.12-1997.10 | |
副院級調研員 | 1997.10-2003.5 | |
張 永 | 黨委副書記 | 1991.12-1993.12 |
黨委書記 | 1993.12-1999.7 | |
正院級調研員 | 1999.7-2001.9 | |
潘志國 | 副院長 | 1992.7-1999.7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1999.7-2004.1 | |
郭殿崇 | 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 1993.12-1999.7 |
副院級調研員 | 1997.10-2001.9 | |
文曉明 | 黨委副書記 | 1997.10-1999.6 |
常務副院長 | 1998.5-2007.7 | |
黨委書記 | 1999.7-2007.7 | |
阮榮春 | 副院長 | 1997.10-2004.12 |
鄒建平 | 副院長 | 1997.10-2008.6 |
院長 | 2008.6-2014.5 | |
黃曉白 | 副書記 | 2002.12- |
紀委書記 | 2004.12- | |
崔 雄 | 副院長 | 2004.1- |
陳世寧 | 副書記 | 2004.12-2008.12 |
副院長 | 2004.12-2014.5 | |
劉偉冬 | 院長 | 2014.5- |
米如群 | 黨委書記 | 2007.7-2014.5 |
邱麗華 | 副院長 | 2008.6-2014.5 |
副書記 | 2008.12-2014.5 | |
何曉佑 | 副院長 | 2008.6- |
周京新 | 副院長 | 2008.6-2010.8 |
張策華 | 副院長 | 2011.5-2014.5 |
知名校友
南京藝術學院湧現過一大批名人:
姓名 | 成就 |
---|---|
現代傑出畫家、美術教育家。 | |
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 |
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 | |
江蘇省政協委員。著名詩人,作家。 | |
現代美術教育家、工藝美術家、畫家。 | |
現代教育家,藝術家。 | |
中國繪畫史論家、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 | |
現代畫家、美術史論家。 | |
中國美術教育家、中國繪畫史論家、教授。現代畫家。 | |
著名大寫意花鳥畫大師,書法家、篆刻家。 | |
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 。 | |
第六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覽全國評審,擔任多次全國評審。 | |
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屆全國政協常委,十屆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 | |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油畫研究會理事。 | |
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 |
姓名 | 成就 |
---|---|
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被聲樂界譽為“四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 |
國家一級作曲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省音協常務理事、市音協主席,並任省、市文聯委員。 | |
江蘇省演藝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江蘇音樂家協會主席,南京藝術學院尚美學院院長。 | |
國家一級作曲家兼演奏家,東方歌舞團音樂總監及音樂指揮,中國器樂家協會會員。 | |
著名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連雲港市政協常委、文化局副局長。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校音樂系聲樂教授,研究生導師。 | |
江蘇省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南京藝術學院院長,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 |
揚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聲樂碩士,碩士生導師。 | |
教師,鍵盤手,音樂製作人。 | |
江蘇衛視《夢想成真》音樂導演。代表作品《悟空》。 | |
第四季《中國好聲音》周杰倫組學員。 |
姓名 | 成就 |
---|---|
中國女演員、歌手。代表作《街角的小王子》、《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 |
影視明星,歌手。代表作《時尚女生》。 | |
南京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 |
內地女藝人。 | |
南京著名角色扮演演員。 | |
山東省十佳主持人,齊魯台綜藝娛樂當家花旦。 | |
齊魯電視台主持人。 | |
中國內地女演員。出演《糊塗戲班》、《面試驚魂》、《曾經》等多部話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