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國畫院

江蘇省國畫院

江蘇省國畫院是繼北京畫院、上海畫院之後,全國最早成立的三大畫院之一, 1957年由著名國畫大師張文俊籌建,1960年正式成立,為江蘇省文化廳直屬事業單位,1997年升格為副廳級單位。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江蘇省國畫院先後湧現出了呂鳳子、陳之佛、林散之、錢松喦、費新我、傅抱石、武中奇、魏紫熙、張文俊、亞明等一批名垂青史、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師和大家,他們用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構築起了江蘇省國畫院這一當代中國畫學術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蘇省國畫院
  • 成立時間:1960年
  • 創建人張文俊
  • 直屬:江蘇省文化廳
  • 現任院長:周京新
基本資料,創建發展,歷任院長,

基本資料

南京城西的清涼山麓,石頭城旁,有一座掩映在古木藤蘿、茂林修竹之中的山丘,全國三大畫院之一的江蘇省國畫院就座落在那裡,名曰“四明山莊”。“四明山莊”位於虎踞路175-1號,占地28畝,是1987年值建院30周年之際搬過來的。這裡本是清涼山余脈,林木蔥鬱,風光迤儷,是一處令人流連忘返的所在。山莊歷時六年而成,全部為仿古園林建築。鴛瓦粉牆,棹楔鴟吻;亭台樓閣,曲徑通幽;竹影隨風,梅香暗涌;流瀑逐魚,花草弄蝶……主樓乃“江明樓”,登之可北眺長江;“得明館”可憑欄觀日賞月;“醉明軒”靜候佳賓,可談藝論畫……
江蘇省國畫院名曰“四明山莊”江蘇省國畫院名曰“四明山莊”

創建發展

江蘇歷來就是出繪畫大師的地方,新中國成立之初,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對中華民族書畫藝術優秀傳統的繼承和弘揚,1956年,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上周恩來總理提出創建國畫院的建議,根據這次會議精神,江蘇省國畫院1957年開始籌建,並於1960年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長,錢松喦亞明任副院長,並集中了當時江蘇國畫界的一批精英畫家。畫院正式成立之始,確立的宗旨就是貫徹黨的“兩為”與“雙百”方針,走“師造化”之路,創造出與時代同步的中國畫作品。1960年秋,傅抱石院長便組織了13位畫家為“江蘇國畫工作團”進行為期三個月的二萬三千里旅行寫生,他們抱著“開眼界、長見識、擴胸襟筆墨就不能不變”,推出了一批適應新時代的精品力作。
江蘇省國畫院建院50周年慶典江蘇省國畫院建院50周年慶典
1961年5月在北京舉辦“山河新貌寫生作品展”。作品展引起巨大反響,好評如潮,被譽為“巧妙地運用了傳統的筆墨,表現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且還突破了舊筆墨的束縛,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新筆墨”。由此奠定了江蘇省國畫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影響了當時中國畫的發展。論者將之與後來同樣聲名鵲起的“長安畫派”並立,稱之為“新金陵畫派”。傅抱石的《待細把江山圖畫》、《西陵峽》、《棗園》,錢松喦的《紅岩》、《常熟田》,以及亞明宋文治魏紫熙等畫家的一些作品都成為一代佳構。書法方面,林散之先生被譽為“當代草聖”,代表作有草書《中日友誼詩》、草書《許瑤詩 論懷素草書》、草書《自作詩 論書一首》,其中《中日友誼詩》被尊為“林散之第一草書”。武中奇費新我名譽中外。
1977年恢復畫院後,錢松喦任院長,亞明宋文治武中奇任副院長,繼承了江蘇省國畫院“師法造化”、反映時代的良好傳統。九、十月間,畫院組織14畫家赴湖南寫生,舉辦“芙蓉國里盡朝暉”畫展,獲得成功與好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畫院先後組織畫家外出舉辦畫展,擴大畫院的知名度,例如:1979年在香港舉辦“江蘇省國畫院部分畫家山水畫展”,1980年在日本名古屋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代美術展·江蘇省國畫院作品”。
1984年11月,畫院領導班子調整,由趙緒成任院長,喻繼高宋玉麟任副院長(後增選吳宏遠為副院長),江蘇省國畫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繼續在全國畫壇屢創輝煌。近二十年來,畫院始終堅持正確的藝術創作方向和規律,取得了豐厚的創作成果,既繼承優秀傳統又提倡創新,既弘揚民族藝術精神又大膽吸取外來藝術營養,既注意弘揚主旋律又提倡多樣化,既有統一意志又有畫家個性創作自由,使畫家長期以來一直處於較好的創作環境之中。從而調動了書畫家個人創作的積極性,創作成果甚豐,在歷次全國大展中,畫院入選和獲獎都名列前茅。第八屆全國美展,全省國畫入選優秀作品展7幅,畫院就有4幅,全省國畫獲全國大獎3幅,畫院就有2幅;第九屆全國美展,全省國畫入選作品29件,畫院就有7件,全省國畫獲全國大獎6件,畫院就有3件。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年來,畫院有100餘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獲全國、國際性金、銀、銅獎近50個,獲優秀、榮譽獎 90餘個,大量畫院畫家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收藏機構收藏。另外,畫院還出版江蘇省國畫院作品集12種,有40多位畫家出版了專集,出版文集30多種。
80 年代末,畫院推出“三行”活動,即西北行、西南行、江蘇行,旨在推進藝術向多元化發展,不是搞大一統,從而強調畫家個性的發揮。後來,畫院領導又發現對現時生活關注太少,較少出現主旋律的作品,因此,畫院在建院35周年之際開展了“愛我江蘇”活動,畫家用飽滿的熱忱描繪江蘇日新月異的變化,獲得了成功。 90年代中期,趙緒成院長經過認真得調研,對江蘇的中國畫現狀進行剖析,認為藝術創作既要推動多元發展,也要大力弘揚主旋律。而當時的現狀就是畫古人多畫現代少,畫小品多畫巨製少,畫小橋流水多畫現代場面少,決定籌備首屆江蘇美術節。首屆江蘇美術節提出“發展多元,推進主流,創作精品”的口號,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美術節發動面之廣是空前的,參加的作品數量是空前的,作品的質量、水平、影響也是空前的。首屆江蘇美術節對中國畫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百年中國畫展”將之列入百年大事記。90年代末21世紀初,趙緒成院長進一步認識、思考、研討中國畫發展的現狀、特點和問題,提出了中國畫發展的 “四大氣象”問題。他認為中國畫將由傳統型向現代型轉換,且在以“多元氣象(即個性氣象)”為核心、“正大氣象”為主導、“中國氣象”為立足點、“現代氣象”為大趨勢的框架內發展,為外界所共識,也得到了畫院畫家的回響,紛紛推出適應新時代的作品,例如畫院於2001年舉辦的“描繪新南京”活動,就推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2003年,由江蘇省文化廳主辦、省畫院承辦的“現代·都市水墨畫展”系列工程開始啟動,該活動是江蘇文化事業的重要工程,也是江蘇美術發展的里程碑。活動提倡現代觀念、現代題材、現代語言、現代畫風,從而形成江蘇水墨畫的嶄新局面,以在全國畫壇產生強大的藝術影響力。為了推動中國畫事業的發展,畫院還將分別於2003年和2004年舉辦“傅抱石大獎(繪畫)”和“林散之大獎(書法)”,以後每隔三年舉辦一次,使之成為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畫展之一。
畫院現任院長周京新(2010年8月繼任),胡寧娜、劉雲擔任副院長。目前,江蘇省國畫院在機構設定上,下設院行政辦公室、藝術委員會和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理論五個研究所,另外還有美術館、傅抱石紀念館、培訓部等。江蘇省國畫院堅持創造團結和諧的環境,對於畫院畫家不同的年齡層次,提出了“敬好老的,帶好小的,處好中的”原則,所以畫家們始終有著寬鬆、祥和的創作人文環境。80年代中期,過去畫院畫家集體活動多顯然已經與時代的發展相悖,針對這一問題,畫院就明確制定了藝術創作“以個人的藝術創作、活動為主,院、室、個人相結合”的方針,從而更好地調動了畫家個人的創作積極性在歷次全國大展中的入選、獲獎作品都名列前茅。畫院還對辦院機製作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中層幹部和全員畫師都實行聘任制;實行稿酬工資制,畫家需要每年交一定數量和相當質量的作品才能領到工資;收藏激勵機制,也就是好的作品、優秀作品可以通過收藏來拉開分配的檔次;開門辦院,面向對院外的優秀書畫家招聘特聘畫家和特聘參展畫家,以擴大院內外的交流,促進院內外藝術創作的開展,也促進東西方、南北方的藝術交流。這一系列措施都已經在全國畫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探索畫院的辦院機制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歷任院長

江蘇省國畫院自1960年創立至今,共歷六任院長,分別是:傅抱石錢松喦趙緒成宋玉麟周京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