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野翔(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

王野翔(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野翔,1957年8月生於江蘇揚州,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文化部優秀專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野翔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揚州
  • 出生日期:1957年8月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天津美術學院
  • 主要成就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國家一級美術師
  • 代表作品:《走進陽光》《明天》《丹青風流》等
  • 出版專著:《王野翔畫集》
  • 出版專著:《王野翔工筆人物畫》
  • 出版專著:《王野翔卷》
個人簡介,人物成就,人物文章,評王野翔,

個人簡介

王野翔,1957年8月生於江蘇揚州。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蔣兆和藝術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美協人物畫藝委會秘書長、江蘇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文化部優秀專家。作品連續入選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並多次參加各類全國性展覽,獲金、銀、銅、優秀作品等多種獎項。
出版有《王野翔畫集》、《王野翔工筆人物畫》、《水墨收藏——王野翔卷》、《江蘇省國畫院精品畫庫*人物卷——王野翔作品集》《工筆人物畫技法》。在《美術》、《中國畫家》、《美術觀察》、《國畫家》、《中國畫》、《美術界》、《藝術界》、《書畫藝術》、《中國畫研究》、《藝術狀態》、《新水墨》和天津任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走進名家工作室《王野翔卷》等多種專業刊物專版介紹。

人物成就

1982年作品《親》獲“建軍50周年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1985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中國畫專業;
1987年《銀裝》。《草地》入選“建軍60周年全軍美展”;
1991年《黎明》入選“建黨70周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一等獎;
1992年《走進陽光》入選“《講話》發表55周年全國美展”,獲江蘇省優秀作品獎;
1992年《涼山雪晴》入選“全國青年國畫家作品展”;
1993年《涼山月夜》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1994年《霜葉紅於二月花》獲“第八屆全國美展”大獎,由中國文化部選送德國參加“當代中國畫作品展”;
1994年《春風輕輕吹過》獲中央電視台“新鑄聯杯中國畫大獎賽”優秀作品獎;
1995年應邀參加江蘇省美術館“95仲夏提名展”;
1995年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中國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1997年《黃河之子》入選“第九屆全軍美展”;
王野翔獲獎作品王野翔獲獎作品
1997年《山的女兒》入選“首屆全國中國畫人物畫作品展”;
1998年《林散之先生》獲江蘇首屆美術節銀獎;
1999年《征途漫漫》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1999年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世紀回顧99中國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2000年《向陽坡》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水墨畫展’;
2001年《少奇同志在微山湖上》獲“建黨8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2年《女兒溝》獲“七彩世紀中國畫大展”銀獎;
2003年《下午茶》獲“江蘇現代水墨畫大展“銀獎;
2004年《陽光。白領》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5年在江蘇省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展出近百幅人物畫作品;
2005年《青海行》系列(10幅)應邀參加中國畫研究院提名展;
2005年《歲月如梭》獲“2005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
2007年《粟裕大將》、《徐海東大將》獲“建軍八十周年全國美展”銀獎;
2007年《聖土》、《淨界》入選“全國畫院聯展”;
2007年《聖山祥雲》入選“2007中國百家金陵畫展”。
2008年《廢墟上的旋律》入選“心繫汶川全國美術作品特展”;
2008年《民以食為天》獲“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
2008年《大美人生——徐悲鴻》參加紀念蔣兆和誕辰150周年“民生——生民現代中國水墨人物畫學術邀請展”、獲“首屆全國徐悲鴻獎中國畫展”銀獎。
2009年《民以食為天》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銅獎(首屆文化部政府創作獎)。
2009年《民族的星空——第一次國共合作》獲“全軍美展”優秀作品獎。
2011年《第一次文代會》入選紀念建黨90周年全國美展。
2012年《丹青風流》入選紀念“講話”發表75周年全國美展。
2012年《明天》入選紀念建軍85周年全國美展

人物文章

我想我畫:王野翔作品集序
王野翔
繪畫是我自幼喜歡的事情,在十年浩劫文藝百花凋零的歲月中,我懵懂地開始了學習繪畫的歷程。恢復高考時,我已在部隊服役,但進美術院校學習深造一直是我的夢想,最後終於如願以償,通過成人高考進入了天津美院。在學習過程中,我結識了許多有才華的老師、同學,並觀賞到許多古今中外藝術大師的作品,這使我的審美認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部隊生活和創作的經歷又為我的藝術實踐提供了不同尋常的生活經驗和精神儲備,並且深深的影響到了我後來的創作。
作為畫家個體的我是多棱的,嚴謹中蘊含著詩性,樸實中暗藏著靈秀,內斂中發散著個性,謙和中支持著篤行,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激撞起的旋流,推動著我在藝術之旅中的邁進。我的創作理念是:立足本土文化,感受時代氣息,貼近現實生活,吸收西方藝術中有益推進傳統發展的因素,走融合發展之路。表達方式:工筆與寫意並重、在寫實畫法中滲透寫意情趣,謹嚴與輕鬆融合無間,既不故作高深,也不媚俗取寵,力求以樸實靈秀的繪畫語言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過多年的創作實踐我認識到:繼承與創新是繪畫創作取得成功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中國傳統繪畫是經過歷代畫家研究思考結合創作實踐積累下來的豐富寶藏,對他們的作品進行學習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不同時代經歷的審美歷程,提高我們對繪畫發展的認識,從而在我們的創作中吸收精華、揚棄糟粕,使我們繪畫的品格、境界得到提升,避免走彎路。繼承傳統應該是從巨觀上去把握傳統繪畫的精神:一種生生不息的創造精神,傳統的魅力在於創造,傳統因創造而得以延續。我們倘徉陶醉在歷代畫家所創造的經典作品裡,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如果不能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評價傳統,不能勇敢的給傳統賦予一些新意,亦步亦趨的跟在古人後面,只在故紙堆中下功夫,就不可能真正把握住傳統的真諦。
繪畫是畫家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表達,筆墨只是一種表達的手段,所以在創作中不能本末倒置地把眼光只盯著某家某派的某種筆墨技法上。過份糾纏於筆墨的技術問題,會使我們忽視境界的提升和文化的追求。而從另一方面講,成熟而又獨特的筆墨對於中國畫家來說,是個人風格確立的標誌,筆墨的錘鍊能夠提升畫家的藝術修養,凸顯畫家的精神氣質,表現畫家的藝術個性。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墨又不僅是表現的手段,也是追求的目標。
西方繪畫的進入,使中國畫的發展獲得了更加廣闊的學習與借鑑的空間,我熱愛世界上所有優秀的繪畫藝術作品,我相信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都是通過付出代價而獲得的。這些繪畫作品之所以成功,必定包含了繪畫作者的真知灼見、聰敏才智、激情、勤奮、自由、自信......因為生命活力的注入,所以能夠不朽,我將真誠地接納、擁抱並將其吸收進自己藝術的血脈之中。來源:新浪網

評王野翔

野翔藝術之路:海闊憑魚躍
野翔——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多么令人神往的天縱自由!充滿著詩意的人名,令人浮想聯翩。難怪一位做藝術評論的朋友,為畫家王野翔寫了一篇《野翔的天空》。
作為國小時代的老同學又兼日後的畫友,我敢說自己頗為了解野翔為人的秉性。野翔其人與其名頗有反差——他處事謙和,與世無爭,從不隨心所欲,更不解衣盤礴。人到中年,眼中仍然透著童真的目光。他從藝多年亦如其人既不慕虛名,也不好高鶩遠,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野翔早年學畫以連環畫入手,我還清楚地記得,那時他在連環畫中所作的白描人物的衣紋,尤其是後腦勺上的根根發樁一絲不苟——仿佛預設了未來精工為體的創作之路。他曾應徵入伍當文藝兵,從事過國畫、油畫、版畫、年畫、連環畫等多畫種的寫實人物畫創作。自從去天津美院深造,師從著名工筆人物畫家何家英起,就將十八般武藝融為一體,專攻工筆與小寫意人物畫,這對他如今的發展可謂舉足輕重。然而野翔自有個人的藝術眼光和追求,並不蹈襲乃師。
野翔人物畫基本功紮實,畫風同樣也是樸實的。但他並不一味只重技藝,而是善於在寫實畫法中滲透著寫意情趣,婉約筆調中參合了陽剛氣息,樸實畫風中流露出詩意美感……,
他既能以堅實之筆墨描寫具有陽剛之氣的男子漢,也能以幽婉之造型刻畫柔美的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總之,野翔繪畫雖然和他為人一樣實實在在,但仍然透露著江南書畫的靈性。也正因為此,使野翔的畫既不似普通北方畫家那樣篤實凝重,也不象通常南方畫家那樣輕盈靈巧,而是謹嚴與輕鬆融合無間,樸實與靈秀相得益彰,正在形成他自己獨到的風格。
野翔雖然執著地以人物畫安身立命,但從不固步自封。從寫實風到裝飾風、新文人畫風,從工筆到小寫意,總是在不斷地進行著手法的調整和風格的修正,他的近作《青海行》與《閒花淡淡春》,雖同為寫實造型,但前者嘗試著將幾何構成與寫意筆墨融為一體而獨具匠心;後者則以舒緩婉轉、亦工亦寫的畫法而別見清新。兩種畫法構成剛柔兩種情調而相映成趣。人心浮躁的今日,“藝術家”們競相攀比出風頭,自吹自擂視為家常便飯,面不改色心不跳。象野翔這樣潛心於繪事而從不自詡,卻勇於不留情面進行自我批評的畫家的確少見。正是基於從不知足的自知之明和自我審視,使得野翔擁有了不斷超越自我的內趨力。我相信,憑著這股堅韌的毅力,文質彬彬的野翔將會堅守自己的心靈家園,並不懈地拓展藝術新天地。來源:新浪網
聶危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研究員。)
王野翔:矛盾中前行的朝聖者
王野翔畫好、為人和善。在眾多師友的評價中,他畫風正、才藝強、靦腆寧靜、不逾規矩。不過,就像大海一樣,波瀾不驚的海面下面往往蘊藏著洶湧澎湃的力量。走近王野翔,走進他的畫語境界,你會發現,看似一個面的王野翔卻是多棱的,嚴謹中藏著詩性,樸實中藏著靈秀,內斂中發散著個性,謙和中支持著篤行……內在矛盾和外在矛盾激撞起的旋流,便推動著王野翔在藝術之旅中的邁進。
成長在“文革”時期的王野翔從小醉心於美術,那是一個“喧鬧”的年代,工具化了的美術已像一座雜草叢生的花園,純粹而美麗的真藝術早被湮沒其中。所幸,懵懂而渴求真知的他及時遇見了一批有著良好藝術素養的老師,老師們珍藏的精美圖片資料,以及他們無保留傳授的正確繪畫方法,使得他如同得到了一根拐杖,順利地踏上了藝術旅途的第一步。日後,他憑藉著紮實的素描色彩基礎和造型能力,又順利地進入了他服役部隊的美術創作班。熔爐一般的鍛造,又使得他以全面的技能和完善的創作能力進入到了天津美術學院,這便為他日後的成功創造了一個眼界和技術的平台。
王野翔的學畫經歷,是對藝術之旅正確起步的提示。更重要的是,得到“拐杖”後要會將“拐杖”變成慧眼,慧眼才能辨別藝術創作的正確之路。這一點,他已經用成績證實了。
從油畫到版畫,從連環畫到中國畫,在藝術處於不成熟階段的他,什麼都學。那後來,什麼使王野翔真正決定了自己方向的呢?是機緣——對中國傳統藝術內涵的認識、啟發心智的老師的相遇,以及對中國藝術發展之路的思考,使得他選定了中國畫;紮實的造型能力以及敘說性表達的意願,又使他在工筆畫領域裡紮下了根;或許是對美的天然敏感,或許是畫家何家英筆下的樸實、靈秀、純真女子的感召,王野翔便把女子作為其種種美好情愫的寄寓對象。這便有了日後在全國大展中為他贏得榮譽的《霜葉紅於二月花》《征途漫漫》等。然而,學院的正統規範卻掩蓋不了他血液中的率性與逸趣,耳濡目染、筆墨浸淫、揚州畫派特有的寫意精神、寫意畫所帶來的書寫的暢達與抒情的快意,使得他一時將林泉隱士的放達與從容引為藝術生活的話題和參照。
儘管多為正大題材表現的王野翔,常被圈裡圈外看到“規矩”的一面,但多年寫意畫的筆墨駕馭和性情釋放,使得他近乎於宗教般莊嚴、寧靜、純淨的畫面多了許多靈動、超然與雅致。
在‘萬里寫生’的路上,看到朝聖的藏民一步一叩拜地朝向聖地。不由讓人想到:藝術信徒若能如此,何事不成?……”王野翔如此他問,也如此自問。朝聖的虔誠震撼著他,而他的震撼卻感動著我。其實,追溯王野翔的藝術歷程,便會發現,他也是一個虔誠的朝聖者,一個始終向著心中的聖地——藝術理想跋涉的藝術信徒。
或許,每一個從藝者都會有自己的理想,但要給寬泛而無形的理想找到一個“落腳點”,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因為,它既需要“判斷選擇”又需要“苦心篤守”。上世紀80年代,西方藝術思潮撞開中國久久封閉的藝術之門,瞬間,多元形態的衝擊讓很多藝術實踐者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中國文化建設”的使命讓王野翔有了明確而正確的選擇——走傳統之路,並進行了辛苦的實踐。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的發展給藝術的發展再次帶來機遇,只是商品意識的創作和物質培養的小資情調的語境,使得他再次“不自信”地“落伍”了。史詩感的中國畫創作,是他近幾年來的創作命題和追求。他認為,不該辜負這樣一個奏響盛世華章的鼎盛年代,。
“真正的大藝術家決不會漠視國家大文化的價值……”採訪中,看似靦腆隨和的王野翔,他的眼中卻始終有一種堅定得近乎倔強的光彩。他說他對“主旋律”這個詞有很強的認同感,一個畫家沒有起碼的民族意識,不把一個民族的氣質和美感詮釋表達出來,那么,這個畫家即使再有個性特點,他的畫也一定“大”不了,一定不會帶來一種整體的共鳴。
這幾年來,王野翔苦苦做著繪畫以外的功課,他鑽進了“精神與氣質”的大命題中。他一改過去較為單純的形態上的審美,而上升為內在生命價值的審美。因此,他創作了“國學大師”系列,祈望用自己的筆將代表中國氣質的一代宗師的人格魅力,傳遞並影響到更多的國人,喚起大家對業已忘卻的精神氣質的重新審美。他還創作了“西行”路上的見聞。題材雖不宏大,但尋求內心神聖價值的意圖還是顯見的。
不管是工筆還是意筆,一筆一划地構築精神的“航母”尤其是參與建設現代中國的文化“航母”,顯然是艱難和辛苦的。但他依然心甘情願地在痛苦中篤守,在痛苦中準備。
王野翔變了,他的畫,降低了色彩的絢麗,偏離了女性的話題,疏淡了泉林的悠遊,多出的是敘事和表達的厚度、高度與責任意識。王野翔又沒有變,歲月之流和空間的跨越似乎都沒有改變他一貫的謙和、儒雅、樸實和真誠。來源:新浪網
李蓉君(揚州日報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