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劍簡介
概述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是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主持設計,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試製,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2013年5月,我國“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驗證機已開始在某地機場進行地面滑行測試,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
2013年8月,中國“利劍”無人攻擊機滑行視頻曝光,媒體稱我國“利劍”隱身無人
攻擊機驗證機已經開始,頻繁進行地面滑行測試,意味著該機正在進行首飛前的準備工作。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
試飛成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這是我國航空技術領域的一次偉大進步,具有里程碑意義。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無人機研發領域的世界頂尖行列。
研究歷程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對無人作戰飛機進行跟蹤和研究,2001年,無人作戰飛機系統基礎技術研究項目作為我軍重大技術預研項目正式批覆立項。這項研究分成兩個課題,包括無人作戰飛機總體基礎技術研究,內容無人作戰飛機系統頂層概念、人機工程、無人作戰飛機控制、決策與管理理論和方法,信息傳遞等,還有就是無人作戰飛機本身的基礎理論研究,包括飛機隱身技術、無人機自主控制技術研究、無人機作戰飛機動力裝備等需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在無人作戰飛機配套系統發展方面也是高歌猛進,高解析度遙感衛星的發射,讓我國可以獲得關鍵地區的高精數字地圖,可以據此對無人作戰飛機的進行更加精確的任務和航線規劃,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和發展,為我國無人作戰飛機運用解決了導航及精確制導問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國產無人作戰飛機出現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013年11月21日下午,網路上出現了國產隱身無人作戰攻擊機的首飛照片。據悉,這款國產 “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航工業洪都公司製造。目擊者稱,該機於21日下午13:00起飛,13:17分左右順利降落,整個首飛歷時近20分鐘。
組成結構
飛翼
“利劍”翼展為14米左右,外形布局採用了和
X47B類似的飛翼無尾布局,具備良好的隱形能力及戰場生存能力。該機機身據推測是採用鎢及其他複合材料製造,機腹彈倉經過特殊設計,並具有自動跟蹤和偵察功能,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
“利劍”無人機實現了翼身融合的飛翼布局,這些都決定了“利劍”的雷達反射信號特徵非常低,從而可以對敵後縱深高價值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可謂“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這一點,是中國現役有人戰機所不具備的。
除了“利劍”以外,美國的
X-45、
X-47B、俄羅斯的“
電鰩”、法國主導的“
神經元”、英國的“雷神”,當下正在發展的熱門無人機,無一例外地採取了飛翼布局。可見,採用“飛翼”布局的隱形無人機,成為各大國的“座上賓”,是高端無人機發展的一個主要方向。
尾噴口
“利劍”無人機的
尾噴口設計並沒有採用隱形化處理,而是直接裸露在外。這樣,尾噴口的高溫,會導致被敵方紅外感測器發現的機率增加。假如在尾噴口添加鎢,由於鎢的熔點高達3410℃,耐高溫,是否能夠隔絕高溫,使得無人機更加隱性化呢?觀美國的
X-47B和法國的“神經元”,尾噴口都採用了隱形設計。
聯繫到國產殲-20和
殲-31隱形戰鬥機的尾噴口同樣沒有進行隱形設計,這說明,動力技術相對落後的中國航空工業,在飛機發動機的紅外隱形方面,還需要更大的努力。
主要功能
主要用途
首要任務是執行遠程、長航時的偵察監視任務;其次是執行一定的攻擊任務,針對各種海上、陸地目標,實施有效打擊;三是為大型戰艦保駕護航,構成海上防禦、攔截、聯絡通信體系的重要環節。能夠被運用於各種非戰爭行動,執行目標指示、空中監視及搜救等任務,對於海上
反恐、反海盜也能夠起到重要的震懾打擊作用。
偵察監視
這是無人機最早的用途之一。無人
偵察機可以深入陣地前沿和敵後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它依靠裝在機上的可見光
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標準或
微光電視攝像機、紅外掃描器和雷達等設備,完成各種偵察和監視任務。一般來說,一架無人機可攜帶一種或幾種偵察設備,按預定的程式或地面指令進行工作,最後將所獲得的信息和圖像隨時傳送回地面,供有關部門使用;也可以將獲得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待無人機回收時一次取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套用,無人機上的設備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裝備,套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如裝備
全球定位系統(GPS)後,無人機可與
偵察衛星和有人駕駛偵察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空中偵察監視網,使所獲得的情報信息更加準確可靠。
騙敵誘餌
使用無人機吸引敵方的火力或整個防空系統,進而將其破壞或摧毀,是近一二十年人們為無人機開發出的新用途。作為誘餌之用的無人機,其主要使命是協同其他
電子偵察設備遂行誘騙偵察;或作為突防工具,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防空壓制;或與反輻射武器配合使用,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
實施干擾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乾擾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
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飛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
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
對地攻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它可以用
空對地飛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
反坦克飛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後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它不僅可用於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複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後,還可用於攻擊敵
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
校射作用
主要用於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
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雷射指示器和
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雷射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飛彈指示目標。
通信中繼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台中繼設備等,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
物資運輸
據外刊報導,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製新一代無人機。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於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並可用於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
監察安全
根據The Lens的一份報告,紐奧良市官員在2月份曾申請使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無人駕駛機,為保障該地的安全。The Lens稱,一位紐奧良官員一直對收購無人駕駛高科技非常感興趣。據報導,市政府官員與本地的無人駕駛飛機製造商召開了兩次會議,望將無人駕駛機正式投入紐奧良市中。
救災套用
2011年3月10日雲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後,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
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於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後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解析度航空影像。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並在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未來上艦
無人攻擊機不排除上艦的可能,未來與航母的有人機組合成戰鬥編隊,無人攻擊機先打擊敵重要陣地,再有人機進行定點清除,達成戰鬥目標同時減少有人機傷亡。未來中國如果有核動力航母,無人攻擊上艦與有人機搭配使用,對維護中國領海安全有重要的意義。
突破技術
“利劍”無人攻擊機在進行技術驗證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完美的成果。第一是驗證隱形技術。第二是驗證先進的氣動布局。第三是驗證先進的飛控系統。第四是驗證自主導航和任務控制系統。第五是驗證發動機系統。為下一步研發這種具有世界最先進水平的無人攻擊作戰飛機,突破了所有的技術障礙。
“利劍”無人機2012年總裝下線,2013年5月進行地面滑行測試,6個月後成功首飛,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法國之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作戰飛機的國家。2014年,中航工業稱該項目“取得重大成果”“實現歷史性跨越”,有分析稱,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的相關技術難點已經獲得突破。“利劍”的這次突破使中國實現了從無人機向無人作戰飛機的跨越。如今“利劍”再獲突破,一年一跨越,說明中國已經將無人作戰飛機作為未來裝備發展的重點。
不同於“翼龍”、“彩虹”系列無人機使用螺旋槳發動機,“利劍”的發動機是現役三四代機採用的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可達10噸,載彈量遠超“彩虹”無人機的幾百公斤。“利劍”最大的優勢是具有隱身能力,除了執行常規的空中偵察、戰場監視、定點清除任務,還可以執行壓制敵方防空系統、對地攻擊等作戰任務。
延伸介紹
無人機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
駕駛艙,但安裝有
自動駕駛儀、程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
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
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回收時,可用與普通飛機著陸過程一樣的方式自動著陸,也可通過遙控用降落傘或攔網回收。可反覆使用多次。廣泛用於空中偵察、監視、通信、反潛、
電子干擾等,。
隱身機
隱形飛機的隱形並不是讓我們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讓雷達無法偵察到飛機的存在。隱形飛機在現階段能夠儘量減少或者消除雷達接收到的
有用信號,雖然是最為秘密的軍事機密之一,隱形技術已經受到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
用雷達尋找飛機有點像在黑夜裡用
手電筒找人。這個人如果想要不被找到,有三個方法:第一,穿上反射光波能力較差的衣服,比如粗糙的黑布衣服;第二,把身體變得透明;第三,他可以躲在一面和地面呈一定角度的大鏡子後面,鏡子把手電筒的光反射到“天上”去,拿手電筒的人就看不到了。
飛機要躲避雷達的探測,也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採用反射雷達波較少的材料塗在飛機的表面。第二,可以採用“透波材料”,也就是對雷達波“透明”的材料。不過飛機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不可能用透波材料製作,所以在隱形飛機上透波材料只能用在個別的部位。第三種方法就是躲在“傾斜的鏡子”下面,飛機通過特定的外形設計,可以讓多數雷達波反射不到雷達接收機的位置。
首飛
2013年11月21日13:00時許,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航工業洪都 公司製造的國產“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在西南某試飛中心成功完成首飛,首飛歷時近20分鐘。
評論
俄羅斯媒體
俄羅斯媒體認為中國利劍無人機是借鑑俄方的設計。
俄羅斯專家對利劍的兩種不同的評價。一部分俄專家對中方的設計持批評態度,認為該機的設計非常粗糙,尤其是發動機(可能為拆除了加力燃燒室的AL-31)噴口未進行任何隱形處理。此外,他們還對001號“利劍”為何會安裝兩根
空速管感到不解。
有一部分俄專家則認為,“利劍”的整體布局與俄方早前公開的“鰩”式無人機攻擊機的模型非常相像。他們由此猜測,俄中雙方可能在無人機領域保持著合作關係。
《科技日報》
根據2012年《科技日報》刊登的文章稱,“利劍”無人機具有獨立自主的智慧財產權,同時具有自動跟蹤和偵察功能。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
美國“連線”雜誌網站也有報導稱,報導稱,該機採用單發動機和前三點式起落架,採用了和美國多種無人機以及B-2相似的飛翼布局。文章稱,無可置疑的是,中國成為最新一個展示噴氣動力、低雷達特徵的攻擊無人機原型機的重要航空航天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