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省

曾省,又名曾省之,浙江瑞安人。農業昆蟲學家。他在害蟲生物防治的研究上,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他開始從異地引入大紅瓢蟲,建立人工自然種群獲得成功,為中國國內天敵異地引種開創了典範。他分離出殺螟桿菌,並套用於水稻生產,為害蟲防治開闢了新的途徑。他還將家畜寄生蟲的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蠶寄生蠅的防治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對小麥吸漿蟲等防治的研究也有較深造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省
  • 別名:曾省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瑞安縣
  • 出生日期:1899年9月26日
  • 逝世日期:1968年6月10日
  • 職業:農業昆蟲學
  • 畢業院校:南京高等師範、里昂大學
  • 代表作品:《小麥吸漿蟲防治方法》和《小麥吸漿蟲
人物簡介,個人履歷,主要論著,學術貢獻,生物防治研究工作,柞蠶篩腹蠅防治工作,小麥吸漿蟲防治工作,

人物簡介

曾省(1899-1968)農業昆蟲學家,又名曾省之,1899年9月生,浙江瑞安人,乃曾勉之兄。1917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業專科畢業,留校任助教。南高師改為國立東南大學後,他轉入生物系,在秉志教授指導下,一邊任助教,一邊補習必修課程,完成本科規定的學分,於1924年獲學士學位。1927年曾到南京郊區農民協會工作一年,1928年晉升為講師。1929年,經秉志等的推薦,得到中華文化基金資助,前往法國里昂大學理學院攻讀昆蟲學、寄生蟲學和真菌學,1931年獲理學博士。後去瑞士暖狹登大學從事生物學研究工作。
曾省
1932年,曾省途經莫斯科回國,被聘任為青島大學生物系主任兼教授,並開展海洋生物的研究工作。1934年,前往濟南籌建農學院,並任院長。1935年秋,他接受四川大學任叔永校長之邀出任四川大學農學院院長。1946年擔任漢口商品檢驗局技正,兼湖北省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主任,後來轉入華中大學,一直在生物系任教授。
1951年曾省參與籌建了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並任副所長兼植物保護系主任,研究員。1957年奉調北京,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負責昆蟲標本室工作,並主持《中國農作物病蟲圖譜》(1-2集)的編審工作。曾省曾任中國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員、武漢市政協委員、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以及《昆蟲學報》編委。
早年他在果樹、糧食的害蟲天敵的研究上做了不少的工作。1952年湖北宜都等縣發生了嚴重的柑桔吹綿蚧為害,宜都縣20萬株柑桔僅產5000多公斤,嚴重影響了產量。曾省利用天敵防治蟲害的原理,派出助手前往浙江永嘉縣採集大紅瓢蟲300餘頭,通過人工飼養、繁殖、馴化,採用多點釋放和保護越冬等措施,使大紅瓢蟲適應了當地環境條件,建立了自然種群。經過三年努力,基本控制了宜都柑桔吹綿蚧的為害,為中國國內天敵異地引種開創了成功的典範。
曾省在小麥吸漿蟲防治研究上有較深的造詣。他親自率領科技人員奔赴河南南陽等吸漿蟲危害地區蹲點,提出了小麥吸漿蟲預測預報的方法;採用選育抗蟲品種,拉網捕捉成蟲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措施,為當地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
曾省在中國高等教育崗位上整整耕耘30個春秋,為中國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在植物保護科學研究上,他主張必須聯繫農業生產,深入農村,開展調查和分析,才能收到實效。
曾省因在“文革”中深受迫害,不幸於1968年6月10日含冤謝世。到1978年已得到平反昭雪。

個人履歷

1899年9月26日 生於浙江省瑞安縣。
1914—1917年 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農業專科。
1917—1919年 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業專科助教。
1919—1927年 任國立東南大學生物系助教並補修學分,獲學士學位。
1927—1928年 在南京市郊農民協會工作。
1928—1929年 任中央大學生物系講師。
1929—1931年 法國里昂大學理學院研究生,獲理學博士學位。
1931—1932年 任瑞士暖狹登大學研究員。
1932—1934年 任青島大學生物系教授。
1934—1935年 任山東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
1935—1946年 任四川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
1946—1947年 任漢口商品檢驗局技正,兼任湖北省農學院教授。
1947—1951年 任華中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教授。
1951—1959年 任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後改名為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技正、副所長、研究員。
1959—1968年 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1968年6月10日 於北京去世。

主要論著

1 Zeng Sheng.Studies on avian Cestodes from China(part I).Parasitolo-gy,Cambrige,1932,24(1):89—106.
曾省
2 Zeng Sheng.Studies on avian Cestodes from China(part Ⅱ).Parasitolo-gy,Cambridge,1933,25(4):500—511.
3 Zeng Sheng.Anatomy of a new appendiculate trematode.Peking Nat.Hist.Bull.1934—1935,9(part 3):171—180.
4 Zeng Sheng.Observationsoncotton-aphids,Aphis gossypii G1over,Inthevicinity of Tsinan.Peking Nat.Hist.Bull.1935—1936,10(part3):233—252.
5 Zeng Sheng.Alist of the Aphidae of China with descri ptiins of 4newspecies.Entomology & phytopathology,1936,4(7—9).
6 曾省.二十五年成都水稻螟之觀察.農報,1937(6).7 曾省.柑桔紅蠟蚧殼蟲之研究.科學世界,1939(2).
曾省
8 曾省.四川白蠟蟲改進建議.科學世界,1941(5).
9 曾省.南陽吸漿蟲調查總結.中國昆蟲學會通訊,1951(4,5).
10 Zeng Sheng.Anecological study of mosquitoes in Wuhan area.Bull.of Ent.Res,1951,42(pt.3).
11 曾省.1952年小麥吸漿蟲研究總結提要.科學通報,1953(3).
12 曾省.小麥吸漿蟲品種選擇.農業科學通訊,1954(4).
13 曾省.小麥吸漿蟲防治方法.武漢:武漢通俗圖書出版社,1954.
14 曾省.作物抗蟲品種的鑑定.植物保護通訊,1954(4).
15 曾省.小麥吸漿蟲及其預測預報.北京:財經出版社,1956.
16 曾省.小麥吸漿蟲.北京:農業出版社,1965.
17 曾省等.一種蟲生真菌——赤色穗狀菌的研究.植物保護學報,1965.
18 曾省.蟲生微生物及其利用.科學通報,1965.
19 曾省.有關赤眼蜂種的鑑別的商榷.昆蟲學報,1965(4):404—409.

學術貢獻

生物防治研究工作

曾省早年在果樹、糧食的害蟲天敵的研究上做了不少工作。1952年湖北省宜都等縣發生了嚴重的柑桔吹綿蚧為害,宜都縣20萬株柑桔僅產5000多公斤,嚴重影響了產量。曾省利用天敵防治蟲害的原理,派出助手前往浙江永嘉縣採集大紅瓢蟲300餘頭,通過人工飼養、繁殖、馴化,採用多點釋放和保護越冬等措施,使大紅瓢蟲適應了當地環境條件,建立了自然種群。經過三年努力,基本控制了宜都柑桔吹綿蚧的為害,為中國國內天敵異地引種開創了成功的典範。此項成果,後來被引用到四川瀘州柑桔產地也收到了明顯的防治效果。
1962年,曾省在遼寧鳳城縣調查柞蠶篩腹寄蠅為害時,從柞蠶篩腹寄蠅蛹體上分離到一種蟲生真菌,經鑑定定名為赤色穗狀菌,對柞蠶篩腹寄蠅和家蠅的蛹都有寄生和殺死作用。
1964年,以中國昆蟲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名義,由中國著名昆蟲學家劉崇樂和曾省共同主持,在武漢召開了“全國第一屆生物防治學術討論會”,對如何加強中國生物防治研究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議。並在曾省的創議和主持下,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正式設立了由他主持的生物防治研究課題,開展了赤眼蜂繁殖和應的研究;對蘇雲金桿菌防治菜青蟲以及京郊主要農作物害蟲天敵種類調查,取得了良好的成果。1965年11月,曾省和助手從長沙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試驗田內採集到三化螟幼蟲屍體,從中分離出一種芽孢桿菌,定名為殺螟桿菌。在湖南省微生物工廠協作下,使該菌順利地通過了深層發酵工藝,進行批量生產。生產出來的殺螟桿菌劑,經田間試驗,表明對稻苞蟲、水稻三化螟、茶毛蟲、菜青蟲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這是中國首次採集分離並進行工廠化生產和大面積套用的細菌殺蟲劑。
此外,曾省對赤眼蜂分類也有較深的研究。他利用赤眼蜂雄蜂外生殖器和翅上毛列作為分類依據,對遼寧和北京郊區採集到的三種赤眼蜂進行了鑑定。他是中國最早套用雄蜂外生殖器形態和翅上毛列排序作為赤眼蜂分類依據的學者之一。

柞蠶篩腹蠅防治工作

柞蠶絲綢是中國重要的傳統外貿物資。由於柞蠶篩腹寄蠅的為害,60年代初僅遼寧生產區產量損失達65%左右,災情嚴重地區損失高達100%。因此,柞蠶篩腹寄蠅成了柞絲生產的主要威脅。柞蠶篩腹寄蠅屬於內寄生蠅類,當柞蠶吐絲結繭前,寄蠅老熟幼蟲從蠶體內破皮脫蛆,使柞蠶不能結繭而死亡。同時由於柞蠶系野外放養,給柞蠶篩腹寄蠅防治帶來困難。1962年曾省接受遼寧柞蠶研究所的邀請,參加了柞蠶篩腹寄蠅防治協作組。他不顧年老體弱,帶領助手多次奔赴蠶區調查蟲情,研究寄生蠅生活史和習性,並根據寄蠅的產卵行為和在蠶體內發育過程,提出了防治對策。他運用豐富的寄生蟲學知識,成功地將有關家畜寄生蟲防治方法移植到柞蠶篩腹寄蠅防治上,取得了顯著效果。他提出用“滅蠶蠅”噴灑過的柞樹葉餵養柞蠶,殺死蠶體內的寄蠅蛆,使受害柞蠶能正常生長發育和吐絲結繭,經過試驗效果十分理想。後來將此法在江南桑蠶區用來防治家蠶寄生蠅也取得了同樣效果。隨著協作組參加單位增多,研究領域更加擴大和深入,從而使研究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經濟效益和防治效果更加顯著,並於1981年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小麥吸漿蟲防治工作

曾省在小麥吸漿蟲防治研究上有較深的造詣。50年代,小麥吸漿蟲嚴重威脅中國冬麥區的生產。曾省親自率領科技人員奔赴河南南陽等吸漿蟲危害嚴重地區,深入生產實際,蹲點農村,觀察研究其生活史、生活習性和發生規律,提出了小麥吸漿蟲預測預報的方法;並採取選育抗蟲品種、拉網捕捉成蟲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措施,獲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為當地農業生產作出了貢獻。並撰寫出《小麥吸漿蟲防治方法》和《小麥吸漿蟲》專著和數篇論文;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
曾省在中國高等教育崗位上整整耕耘了30個春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在植物保護科學研究上,他主張必須聯繫農業生產。不論選題、研究方法,都應圍繞著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去考慮,並且深入農村,建立基點,開展調查和分析,才能收到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