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先驅
洪深,民國時期電影的開拓者、導演、劇作家、戲劇批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學名洪達,字淺哉,號伯駿、潛齋,曾用筆名莊正平、樂水、肖振聲等。江蘇武進(今屬常州市)人。1894年12月31日生於官宦世家,1955年8月29日卒於北京。他從中國話劇和電影的草創時期開始,就進行了編劇、導演、表演等全面的實踐和理論探索,是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經歷
學生時期
1900年入私塾。1906年至1907年,先後在上海
徐匯公學、
南洋公學就讀。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在校期間熱心新劇活動。1913年,因“
宋教仁事件”,舉家避難於青島。1915年開始創作劇本,《賣梨人》是受嶗山梨啟發而成就的處女作,此後便長期從事話劇活動。1916年夏清華學校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入
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工系學習
陶瓷工程,同時繼續編戲、演戲。1919年考入
哈佛大學戲劇訓練班,成為中國第一個專習戲劇的留學生。在
美國哈佛大學習文學與戲劇,並在
波士頓聲音表現學校學習,又在考柏萊劇院附設戲劇學校學習表演、導演、舞台技術、劇場管理等課程,獲碩士學位。1920年學習結業後到紐約參加職業劇團演出,翌年與
張彭春合寫英文劇《木蘭從軍》。
早期生涯
1922年回國,1922年春回國,先在
南洋兄弟菸草公司上海總公司材料總管理處任理事,兼任總經理
簡照南之私人英文秘書。1923年上演第一部劇作《
趙閻王》,自飾主角。同年9月加入
戲劇協社,任排演主任,先後上演《潑婦》《終身大事》等,從此開始了建立中國現代話劇的實驗活動。他建立了正規的導演制,實行了嚴格的排練,並實現男女合演,將舞台布景也由原來的平面景改為立體布景,這些做法在當時國內尚屬首創,使正處於由文明戲向現代話劇過渡的
中國話劇完成了歷史性轉化。1928年4月洪深提議用“話劇”一詞統一當時戲劇的稱謂,同年冬加入
南國社,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
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1926年創辦
復旦劇社,歷任復旦大學、
暨南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
廈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外文系教授、主任,從事教學工作達30年之久。洪深自1922年起還兼搞電影工作,曾於1925~1937年任明星影片公司編導,寫出了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
電影文學劇本《申屠氏》,並引進了有聲電影技術。
左聯時期
1930年加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英文秘書。8月與
田漢等發起成立並以光明劇社名義加入中國左翼劇團聯盟(1931年改組為“左翼劇作者聯盟”) ,任總書記。1931年到
復旦大學、
暨南大學任教。1934年回到青
島,在
山東大學任外文系主任。授課之餘仍從事戲劇研究和有關活動。他參加了著名京劇票社“和聲社”,帶領師生演出了話劇《
寄生草》,創作了正規的電影文學劇本《
劫後桃花》。1935年7月,會同在青島的
王統照、
老舍、
王余杞、
王亞平、杜宇、李同愈、
吳伯簫、
孟超、趙少侯、克家、劉西蒙等人,創辦文學期刊《
避暑錄話》,每周一期,隨《
青島民報》發行。不久,仍回上海與
夏衍等合辦《光明》半月刊,任發行人及主編。他曾抵制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的上映。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立即投身於抗日洪流之中,參加上海救亡演劇第二隊, 任隊長,在武漢一帶演出。1938年4月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成立,他任戲劇科科長,和
田漢一起組建了10個
抗敵演劇隊、1個
孩子劇團及其他團隊深入戰區宣傳抗日同年11月,長沙大火,
周恩來派為善後委員會總指揮,負責災民救濟金的發放工作。1939年12月,隨
第三廳至重慶。1940年因經濟拮据
服毒自殺,留下
遺書:如此艱難,不如且歸去。後經全力搶救脫離危險。1943年任中央青年劇社編導委員。1946年在重慶復旦大學任教,兼任軍委會政治部
文化研究班戲劇系教官,創辦教導團,自任團長;同年8月,回
上海復旦大學任教。1947年5月,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旋去廈門大學外文系任教。
解放時期
1948年12月,赴東北
解放區,翌年2月抵北平,5月赴蘇聯參加第一屆世界和平代表大會。6月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代表;9月出席全國政協代表大會;同年任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主任,兼文化部對外文化事務聯絡局副局長。1953年被選為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
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54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兼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 1955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1歲。
人物成就
作品作品
著有《洪深文集》、《洪深選集》,洪深一生創作、編譯了38部話劇劇本,作品大都取材於現實生活 ,時代特色鮮明 。如《賣梨人》、《貧民慘劇》、《
趙閻王》、《
五奎橋》、《香稻米》、《包得行》、《
雞鳴早看天》等,還與別人一同創作由他執筆的多部
獨幕劇如《鹹魚主義》、《
走私》等。他還著有大量理論批評著作,介紹西方話劇知識。理論著作有《電影戲劇表演術》、《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等。洪深的主要成就在舞台藝術方面。他30年間先後導演了《
少奶奶的扇子》、《
李秀成之死 》、《
法西斯細菌》、《草莽英雄》、《雞鳴早看天》等大小劇目約40個。他重視戲劇的社會效果,並能對不同的劇本採用不同的
創作方法。他是個深諳表演藝術的導演,善於用多種方法啟發誘導演員。導演手法多樣,且富於創造性,為中國的話劇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
五奎橋》《香稻米》《青龍潭》)是他的《
農村三部曲》。
藝術貢獻
洪深在戲劇理論方面,造詣很深,成績卓著,是
現代文學史上屈指可數的戲劇理論家。他強調戲劇為人民,表現時代精神,提倡現實主義創作原則,並能從中國社會生活和民族心理習慣出發,從戲劇創作實踐出發,不斷發展和充實自己的理論論述,總結出許多有益的經驗。主要論著有《
洪深戲劇論文集》、《編劇二十八問》、《電影戲劇表演術》、《電影戲劇的編劇方法》、《現代戲劇導論》(即《〈中國新文學大系〉戲劇集導言》)、《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戲的念詞與詩的朗誦》、《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等,內容包括編劇理論、導演、表演、發聲學、朗誦學、燈光布景、
舞台美術、世界戲劇史、
中國話劇運動史以及劇作評論等各個領域,不僅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資料,而且包蘊著作者的真知灼見,是我國現代戲劇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創作特點
洪深的現實主義劇作,帶有鮮明的理性色彩(“形象化的不夠,是太機械地處理了題材”),表現出一種“機械的現實主義”傾向(在入手編制的時候,總是將所希望的最後效果預先決定,而後再謹守範圍地細心耐氣地去尋找具體的辦法)。
社會問題劇與宣傳劇的結合,既是其劇作的特點,也是其劇作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