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復生(重慶市科協主席)

潘復生(重慶市科協主席)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潘復生,1962年7月30日出生於浙江金華,輕金屬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1982年潘復生從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後進入重慶大學就讀金屬材料研究生;1985年重慶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學習;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1994年獲得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作為客座科學家前往德國國家材料所;2004年擔任重慶大學輕合金中心主任;2006年擔任重慶材料學會理事長;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8年至2019年兼任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擔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2018年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潘復生主要從事鎂合金、鋁合金、工具鋼等方面的研究,專長鎂合金、鋁合金、工具鋼、複合材料、稀土和複合礦綜合利用、計算機在材料中的套用、薄帶鑄軋等方面的研究和開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復生
  • 外文名:Fusheng Pa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
  • 出生日期:1962年07月30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西北工業大學
  • 主要成就:201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鋁箔材料鋁合金及套用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九三學社社員
  • 學位:工學博士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2年7月30日,潘復生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市蘭谿市蘭江邊上的女埠街道花塘村。
1977年6月,14歲的潘復生從黃店中學高中畢業,畢業後當了1個月國小代課老師、4個月國中代課老師,以及半年的高中老師。
1978年9月,潘復生進入合肥工業大學粉末冶金專業學習。
1982年7月,潘復生從合肥工業大學本科畢業,獲得學士學位。9月進入重慶大學就讀金屬材料研究生。
1985年5月,潘復生從重慶大學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6月進入重慶大學冶金及材料工程系工作,先後擔任講師(1987年晉升)、副教授(1989年破格晉升)、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博士生導師(1995年被聘)。
1990年9月,潘復生在西北工業大學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1991年10月,潘復生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學習(至1993年3月)。
1993年3月,潘復生回國後擔任重慶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同年加入九三學社。
1994年10月,潘復生獲得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學位。
1995年10月,潘復生作為客座科學家,前往德國國家材料所(至1996年7月)。
1997年,潘復生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2001年1月,潘復生擔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至2004年12月)。
2002年11月,潘復生作為訪問學者,前往日本千葉大學(至2003年2月)。
2004年12月,潘復生擔任重慶大學輕合金中心主任(至2009年4月)。
2005年6月,潘復生擔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06年6月,潘復生擔任重慶材料學會理事長。8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至2007年3月)。
2007年5月,潘復生擔任重慶大學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8年10月,潘復生兼任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科學院) 院長。
2017年,潘復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2月擔任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 主席。
2018年1月31日,在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重慶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1月4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決定:免去潘復生的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職務。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潘復生在鎂合金新材料與新工藝、鋁合金板箔材與鍛件、鐵基工具材料等方向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特別是在高塑性鎂合金、鎂合金成形(型)加工、鎂合金純淨化、化合物相變細化、鋁合金板箔材與鍛件等方面有重要創新,發明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鎂合金和新工藝技術。
  • 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9月,潘復生髮表SCI收錄論文45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30 多項,出版著作12部(本)。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7.10
《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 新材料 新型合金材料
鎂合金》
潘復生,吳國華編著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8.01
《輕合金材料新技術》
潘復生,張津,張喜燕等編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7.01
《高性能變形鎂合金及加工技術》
潘復生,韓恩厚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6.01
《鋁合金及套用》
潘復生,張丁非等編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08
《鋁箔材料》
潘復生,張靜等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5.03
《碳氮化鈦及其複合材料的反應合成》
潘復生,湯愛濤,李奎著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4
《先進複合材料》
魯雲,潘復生等主編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 學術交流
截至2017年9月,潘復生被國際會議組織者邀請做大會特邀報告20餘次,他還多次擔任國際會議的主席或副主席,是第一屆、第二屆中英先進材料研討會和第三屆中歐材料會的中方主席,第3屆、第4屆和第5屆國際鎂合金會議大會主席,20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9月,潘復生先後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15次(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2000年
鋁箔用工業純鋁的組織控制和工藝最佳化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
鋁箔用工業純鋁的組織控制和工藝最佳化
美國杜邦科技創新獎
2004年
高質量包裝用鋁箔毛料與鋁箔產品的研究及產業化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006年
高韌超高強變形鋁合金產業化關鍵技術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鎂合金及產業化關鍵技術的開發和套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1年
高品質鎂合金集成與循環套用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2013年
高成形性鎂合金及板材的開發與套用
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人才培養

  • 教育思想
潘復生當了老師之後,他將導師丁培道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中,鼓勵大家創新、與市場接軌、與國際接軌,不斷培養大家的好奇心,讓大家了解國際發展動態並參與 到產學研用的各個階段。
  • 指導學生
截至2017年6月,潘復生培養博士後17名,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90多名。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
1989年
重慶市“十傑青年”稱號
1990年
第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998年
國務院政府專家特殊津貼
2004年
全國火炬計畫先進個人
2005年
重慶市優秀出國留學人員
2007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青年專家
2008年
2015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5年
俄羅斯礦業科學院院士
2017年
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 )院士
201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8年03月至2003年03月
2002年03月至2014年10月
2003年03月至2008年03月
2006年6月至
重慶材料學會理事長
2007年03月至2011年12月
國家鎂合金973項目 專家組組長
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
2016年01月至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鎂及鎂合金技術委員會主席
2016年03月至2016年10月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榮譽教授
2016年04月至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 副理事長
2017年12月至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017年12月至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2018年03月至2023年03月
重慶市科委副主任(正廳局級)
政協重慶市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重慶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鎂業協會副會長
國家科技部鎂合金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
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顧問團秘書長
中國國際合作協會理事
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冶金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
國家計委稀土—有色專家組成員
波蘭“世界材料和製造科學院“指導委員會成員
國家儀表功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管理委員會主任
歐洲《Journal of Achievement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編委會成員
化學工業出版社“輕合金材料”叢書編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
機械工業出版社“材料科學和工程研究進展”叢書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科學諮詢》編委會主任
《功能材料》編委會副主任
《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特邀編輯

人物評價

潘復生多年致力於解決鎂合金材料塑性差、加工成形難、純淨度低等關鍵難題,承擔完成一批國家級項目和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建立了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鎂合金產業化基地,在高塑性鎂合金、先進成形加工技術和深度純淨化等領域取得重要創新成果。(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評)
他(潘復生)的能力很強,站位很高,尤其是在對整個鎂產業的大局把控上。(德國鎂中心Karl Ulrich Kainer教授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