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學校))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校)

西南聯大(學校)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國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內遷設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1937年11月1日,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長沙開學(這一天也成為西南聯大校慶日)。由於長沙連遭日機轟炸,1938年2月中旬,經中華民國教育部批准,長沙臨時大學分三路西遷昆明。1938年4月,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從1937年8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決定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組建開始,到1946年7月31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前後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優秀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

1946年8月,三校復員北返後,西南聯大師範學院留昆明聯大舊址獨立設定,定名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改稱雲南師範大學,其舊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英文名: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 簡稱:西南聯大、聯大
  • 創辦時間:1937年11月1日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所屬地區中國 雲南 昆明
  • 知名校友鄧稼先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
  • 校訓:剛毅堅卓
  • 校歌:《滿江紅》
  • 主要院系:5個學院、26個學系、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1944年)
  • 組建學校:國立北大、國立清華、私立南開
  • 校慶日:11月1日
  • 撤銷時間:1946年7月31日
校史演變,典章制度,學制設定,組織人事,辦學規模,機構設定,設備設施,師資教員,班級生數,辦學成果,教學建設,學術研究,文化建設,人文構造,學社社團,學校領導,知名校友,紀念建築,

校史演變

1935年,北京的局勢日益危急,為了防止突發的不利情況,清華大學秘密預備將學校轉移至長沙。學校撥巨款在長沙嶽麓山山下的左家壠(今址為中南大學)動工修建一整套的校舍,預計在1938年初即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華北事變後,7月12日,日軍向天津進攻。7月30日凌晨一點,日軍開始向南開大學開炮。南開大學被毀,初步統計財產損失300萬元(法幣)。
長沙臨時大學租借湖南聖經書院作為教學樓。長沙臨時大學租借湖南聖經書院作為教學樓。
1935年冬,清華大學從清華園火車站,連夜秘密南運幾列車圖書、儀器等教學研究必需品到湖北漢口暫時保存,隨時可以運往新校址。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後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上海。7月29、30日,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毀。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分任長沙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長沙合併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第16696號令正式宣布建立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0月,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經過長途跋涉陸續到達長沙。10月25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開學。校本部位於長沙城東的韭菜園,主要租借聖經學院和涵德女校。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臨時大學綜合了清華、北大、南開原有的院系設定,設17個學系。截至到11月20日,在校學生共有1452人,其中清華學生631人、北大學生342人、南開學生147人,新招學生114人、借讀生218人;教職員共有148人,其中清華73人。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慰勞湘黔滇旅行團到達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慰勞湘黔滇旅行團到達昆明
1938年1月20日,舉行的第43次常委會作出即日開始放寒假,下學期在昆明上課的決議,並且規定師生3月 15日前在昆明報到。
1938年2月中旬,長沙臨大開始遷徙昆明。2月19日,師生在長沙韭菜園的聖經學院(為臨大所租借的教學樓)召開誓師大會,開始搬遷過程,由於戰時內地交通困難,女同學和體弱男同學由粵漢鐵路廣州香港越南入滇,一部分同學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經柳州南寧越南入滇;有男同學200餘人則組織了湘黔滇旅行團,行程3200多里,歷時68天,橫穿湘黔滇三省。
1938年3月18日,由於昆明校舍緊張,時任北京大學秘書長的鄭天挺作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蒙自建立分校的北大先期籌備人員到達蒙自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發電命令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改稱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設文、理、工、法商、師範5個院26個系,兩個專修科一個選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現為雲南師範大學。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1938年4月19日,常委會決定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辦事處。4月底,蒙自分校籌備完畢。
1938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正式開課。
1938年6月8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關防”到校,7月1日正式啟用。學校不再稱“臨時”,表明抗戰的長期性。
1938年8月,蒙自分校結束課程遷往昆明。8月4日,常委會議決:奉教育部令,聯大自下學期起增設師範學院。
1938年12月21日,第98次常委會決議,決定由三校校長輪任常務委員會主席,任期一年,本學年由清華校長梅貽琦擔任。後因蔣夢麟張伯苓均在重慶任職,只有梅貽琦長期留於昆明,故沒有實施輪任制度,一直由梅貽琦任主席,主導校務。
西南聯大結束而專門發布的布告。西南聯大結束而專門發布的布告。
1939年7月,三校恢復研究院開始招收研究生。9月19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常委會呈請教育部指撥專款,籌設師範學院附中、附小及幼稚園。
1940年11月13日,第161次常委會討論後,決定成立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敘永分校,由楊振聲任分校主任。敘永分校於1941年10月全面結束遷回昆明。
1946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舉行結業典禮,7月31日宣布結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回原址,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定,改稱國立昆明師範學院。1984年,昆明師範學院更名為雲南師範大學

典章制度

學制設定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學制除師範學院外,本科均為四年,師範學院因有一年教育實習,學制為五年;師範專修科為三年;工學院的電訊專修科一年半結業,有短訓班性質,後改為兩年制。先修班招收高中畢業生,學習一年,主要是複習高中功課,成績優秀者免試升入本科。
學校實行學分制,規定學生在校必須學習4年(師範學院為5年),因此又稱學年制兼學分制。學生在4年中修滿132學分(師範學院為156學分,法商學院法律學系和工學院各系另有規定),黨義、體育、軍事訓練及格,繳清規定之一切費用,經審查合格,方得畢業,並授予學士學位(畢業論文2學分,作為必修科目選習)。
學校成績計算採用百分制,以60分為及格。不及格的課程不得補考,不給學分,以零分計算。學生的生活管理則由軍訓隊負責。遵照教育部實施一年級學生導師制的規定,專門成立了大學一年級生課業生活指導委員會。

組織人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行政組織方面,仍以常務委員會為最高行政領導機構,下設總務處、教務處和建設處。總務長原為周炳琳,1938年4月辭職,先後由沈履鄭天挺繼任。教務長原為潘光旦,1938年10月辭職,先後由樊際昌周炳琳楊石先繼任。建設長原為黃鈺生。師範學院成立後,黃鈺生被任命為院長,辭去建設長之職,建設處隨即撤銷。1939年, 遵教育部令設立訓導處,查良釗任訓導長。此時,仍保持“三處”的體制。
西南聯合大學組織結構表西南聯合大學組織結構表
按照《大學組織法》(1938年國民政府頒行)規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設有校務會議和教授會。其組織大綱於1938年10月26日第92次常委會上修正通過。校務會議的成員由常務委員、常委會秘書主任、教務長、總務長(1939年7月後,增加訓導長)、各學院院長及教授、副教授互選之代表11人組成。教授會由全體教授、副教授組成,常務委員會委員和常委會秘書主任為當然成員。
各學院設有院務委員會,由該學院各系教授會主席及教授代表組成。各系系務由各系教授會主席主持。1939 年6月,常委會決議,各系教授會主席一律改稱系主任,關於各系設備、課程支配,均由系主任負責。系主任由常委會聘任。
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梅貽琦、蔣夢麟
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在昆明各自設立辦事處,保留著各校原有的某些行政和教學組織系統,負責處理各校自身的事務。參加聯大工作的三校教職員,除由各校仍發給該校的聘書外另由聯大加聘。抗戰前在三校肄業的學生,入聯大繼續就讀者,保留原校學籍與學號,在原學號前分別冠以英文字母“P”(北大)、 “T”(清華)、“N”(南開)”, 畢業時分別由原校發給畢業證書。在聯大入學者,學號前冠以“A”。
辦事處名稱下設機構及主要負責人
北大辦事處(崇仁街46號, 後遷至才盛巷2號)
校長辦公室
秘書為章廷謙
教務處
教務長為樊際昌
會計組、文牘組、出版組、圖書館、事務組
文學院
院長為胡適胡適未到任, 先後由楊振聲湯用彤代理)
理學院
院長為饒毓泰
法學院
院長先為錢端升、後為周炳琳
清華辦事處(西倉坡5號)
校長辦公室
秘書為傅任敢
教務處
教務長為潘光旦,下設註冊部、圖書部、體育部
秘書處
秘書長為沈履,下設會計科、庶務科、文書科
南開辦事處(初在龍翔街, 後遷至文化巷8號)
主要由南開大學秘書長黃鈺生(一度兼教務長)等負責
文學院
院長由馮文潛代理
理學院
院長為楊石先
商學院
院長為方顯廷
工學院
院長為張克忠, 後由楊石先代理
資料來源:

辦學規模

機構設定

  • 院系設定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院系設定,在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原有院系的基礎上稍有發展和調整。
1938年7月底,遵中華民國教育部命令在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航空工程組的基礎上設立航空工程學系。1938年8月初, 又遵部令增設師範學院,將文學院哲學心理教育學系的“教育”部分與雲南大學教育系合併,成立教育學系,歸師範學院。哲學心理教育學系改為哲學心理學系,仍屬文學院。師範學院開設公民訓育系、國文學系、英語學系、史地系、數學系、理化系。
1939年1月,遵中華民國教育部令在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內附設電訊專修科(組成聯大的三校復員後,併入雲南大學)。暑假後,師範學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省中等學校在職教員晉修班(學制一年),同時開辦先修班。
1946年5月3日,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1946年5月3日,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
1940年6月,遵中華民國教育部令,歷史社會學系分為歷史學系和社會學系。1941年後,社會學系劃歸法商學院,歷史學系仍在文學院。
1940年秋,師範學院附屬學校開學,先辦國小和國中,以後逐年發展了高中,改稱附屬中學和附屬國小。
1941年暑假,師範學院與雲南省教育廳合辦雲南省中等學校理化教員實驗班(三個月)。11月,開辦三年制師範專修科,分文史地、數理化兩組。因與部頒《師範學院規程》第12條規定不合,改稱初級部。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恢復師範專修科的名稱,學校共設5個學院、26個學系、2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成為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之一。

設備設施

  • 校舍建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蒙自分校辦一學期,因海關房屋為航空學校徵用,文法學院師生在1938年暑假即返回昆明。8月教育部命令增設師範學院。校舍困難突出。雖已購得昆明城西北三分寺附近的荒地124.45畝作為校址地基,並聘請梁思成林徽因為校舍建築工程顧問,成立了以黃鈺生為主席的校舍委員會,但設計施工尚須時日,無法解決當前的困難。
聘請梁思成為校舍建築顧問的聘書及復函(1938年5月22日)聘請梁思成為校舍建築顧問的聘書及復函(1938年5月22日)
1938年9月28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職員宿舍被炸,10月6日第89次常委會討論決定,將文法兩學院及師範學院之一部(文科)遷移至晉寧盤龍寺,並即在盤龍寺一帶籌建全部校舍,以備其他各學院陸續遷往。經與雲南省教育廳洽商,借得昆華工業學校校舍為文法學院教室和宿舍;昆華師範的中院、西北院為學生及教職員宿舍;大西門內文林街昆華中學的南院為師範學院教室;北院為師範學院新生及其他各系高年級學生宿舍。至於理學院的教室、實驗室及學校各行政部門辦公室仍在昆華農業學校,各系一年級學生在該處上課。工學院的教室、宿舍、辦公室仍在拓東路迤西會館、江西會館及鹽行倉庫等處。總辦公處遷到龍翔街工校。
西南聯大鐵皮屋頂的教室西南聯大鐵皮屋頂的教室
校舍委員會根據教學需要以及現有建築經費決定建造一些磚木結構的三層房屋。按照計畫設計並繪出了圖紙。文法學院及理學院教師從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後物價上漲,最後確定除圖書館和兩座食堂因面積較大,仍保留磚木結構瓦房外,其餘一律是土坯牆、鐵皮頂的平房。在施工過程中,白鐵皮買不齊全,同時建築經費缺失,學生宿舍只得改用茅草作頂。1939年4月竣工,下半年即交付使用。這些房屋被稱為新校舍。1944年4月第295次常委會討論通過,將辦公室屋頂的白鐵皮400餘張,轉讓給重慶建中實業公司,得款200餘萬元,除去購買茅草作屋頂的費用,餘下的正好彌補學校預算的赤字。此後,新校舍除了圖書館和東西兩食堂是瓦屋外,只有教室留下了鐵皮屋頂,學生宿舍、各類辦公室全為茅草屋。
新校舍地處昆明城外西北部三分寺,建在環城馬路兩側,占地120餘畝。馬路北面稱北區,占地較廣。北區校門為兩扇木質大門,門楣上方是鐫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字樣的橫額。土路把北區劃成東西兩部分。東半部較大,教室、各部門辦公室、圖書館和東西食堂集中。西半部是學生宿舍和運動場。
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現存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室雲南師範大學校園內現存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室
各行政部門的辦公室在圖書館東南的一排排土牆平房裡。圖書館的北面有兩座磚木結構的食堂,同圖書館構成“品”字形。北區的西部是學生宿舍,共有茅屋36座(東西走向的12座,南北向的24座。在一次轟炸中,1、2、28、32號4座茅屋宿舍被炸毀,1、2號未再恢復,28、32號復建)。
宿舍區的南端是運動場,有兩個籃球場和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設備,南區是理學院各學系的辦公室、實驗室,有一些教室。南區東部是校醫室,有門診部、藥房和簡易病房,免費為師生診病。校醫室後面的花圃,是生物學系的實驗園地。
工學院在昆明城東南的拓東路,男生宿舍在拓東路與太和街街角的東北,原是鹽行倉庫,稱為鹽行宿舍。工學院的教學區在鹽行宿舍東面約300米遠類似廟宇的迤西會館和江西會館。
師範學院初建時借用昆華中學北院的校舍。1940年10月被炸後,搬到龍翔街昆華工校的東部“文昌宮”的舊址。主要建築是兩進二層樓房,前面樓上是女生宿舍,樓下是辦公室和教室,後面樓上是男生宿舍,樓下是飯廳兼代會堂。

師資教員

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校友會1996年編輯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記載,全校師生員工總數約3750人,教師約370人,職員(含校醫及技術人員)和工警400人左右,其中專職行政管理人員200人。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過的教授、副教授總計300餘人。
以1939年為例,全校教師共有269人,其中北大89人,清華150人,南開30人。
機構教授名錄
常委會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外國語文學系
葉公超柳無忌、莫泮芹、陳福田威廉·燕卜遜黃國聰潘家洵吳宓陳銓吳達元錢鐘書楊業治、傅恩齡、劉澤榮朱光潛吳可讀陳嘉馮承植、謝文通、李寶堂、林文錚洪謙趙詔熊聞家駟陳定民溫德、黃炯華、胡毅、袁家驊、白英
歷史學系
哲學心理學系
理學院
算學系
物理學系
化學系
生物學系
地質地理氣象學系
孫雲鑄王烈譚錫疇馮景蘭袁復禮張印堂、洪紱傳、張席褆、李憲之趙九章王恆升、米士、 鮑覺民、鐘道銘、陶紹淵、林超
法商學院
政治學系
張奚若、張純明、崔書琴、張佛泉、張忠紱、錢端升、羅隆基、邵循恪、吳之椿、王化成、沈乃正、趙鳳喈、王贛愚、龔祥瑞
經濟學系
陳岱孫、趙逎摶、周作仁、秦瓚、伍啟元、周炳琳、張德昌、徐毓枬、楊西孟、戴世光、蕭蘧、周新民、余肇池、徐維嶸、鮑覺民
法律系
燕樹棠、戴修瓚、蔡樞衡、羅文乾、張企泰、李士彤、芮沐、章劍、馬質夫、費青、李麋壽、陳瑾昆
商學系
丁佶、李卓敏、陳序經、陳岱孫、林維英、周覃祓、鮑覺民
社會學系
陳達、潘光旦、李景漢、李樹青、陳序經、吳澤霖、陶雲逵、費孝通
工學院
土木工程學系
蔡方蔭、施嘉煬、王裕光、陶葆楷、張澤熙、李謨熾、吳柳生、王龍甫、陳永齡、衣復得、李慶海、閻振興、覃修典、張有齡、張昌華、劉恢先
機械工程學系
李輯祥、莊前鼎、劉仙洲、殷祖瀾、殷文友、江一彪、孟廣喆、周承佑、徐叔漁、王師羲、曾叔岳、劉德慕、張聞駿、王遵明、吳學藺、褚士荃、董樹屏
電機工程學系
趙友民、章名濤、張友熙、倪俊、顧毓、王秀、任之恭、毛起爽、張鐘俊、朱蘭成、葉楷、范緒筠、馬大猷、范崇武、陳宗善、錢鐘韓、董維翰、陳蔭榖
化學工程學系
張子丹、張大煜、高長庚、謝明山、潘尚貞、蘇國楨、周蔭阿、陳國符、武 遲
航空工程學系
莊前鼎、馮桂連、王德榮、李錦安、周惠久、寧榥、丁履德、王宏基
電訊專修科
周蔭阿
師範學院
國文學系
朱自清*、羅常培*、浦江清*、楊振聲*、沈從文、彭仲鐸、蕭滌非、余冠英、張清常
英語學系
葉公超*、柳無忌*、陳福田*、潘家洵*、莫泮芹*、袁家驊*、凌達揚、李寶榮
史地學系
劉崇鋐*、雷海宗*、錢穆*、張印堂*、洪 紱*、張蔭麟*、鐘道銘*、陶紹淵*、周廷儒
數學系
江澤涵*、趙訪熊*、楊武之*、姜立夫*、張希陸*、楊善基
理化學系
楊石先*、鄭華熾*、許湞陽*、嚴仁蔭*、何君超、徐繼祖
教育學系
黃鈺生、邱椿、徐述、樊際昌、羅廷光、查良釗、馮文潛、陳友松、孟憲承、沈 履、陳雪屏、齊泮林、陸志韋、胡毅*、汪懋祖、田培林、王維誠*、彭仲鐸*、凌達揚*、倪中方、徐繼祖*、吳俊升
公民訓育學系
查良釗*、 陳友松*、陳雪屏*、張佛泉*、羅廷光*、曾作忠*、樊際昌*、倪中方*、杜元載、胡昌驥
體育部
資料來源:備註:名單中有“*”者為另一院系兼職教授者。

班級生數

  • 畢業生人數
自1938年至1946年,學校總計畢業生3343人(含初級部35名)。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校友會1996年編輯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記載,1937年至1946年,共有8000名學生通過了聯大的入學考試,最終聯大學籍畢業的本科生近2500名、專科生約200名;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學籍的本科生1280名、研究生74名-總計畢業約4000名,是當時中國畢業生最多的高校。
1938級~1946級各年畢業生情況
年份合計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法商學院師範學院
1938年
334
91
86
75
75
7
1939年
301
64
70
63
95
9
1940年
410
72
95
77
133
33
1941年
295
43
61
85
98
8
1942年
445
63
81
94
174
33
1943年
560
59
80
172
210
39
1944年
232
38
32
31
73
58
1945年
416
76
64
91
147
38
1946年
350
100
48
89
113
0
合計
3343
606
617
777
1118
225
資料來源:
  • 學生參軍
抗戰八年間,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從軍學生前後一共達到1100多人,其中鐫刻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背面的即達834人,其中不乏主動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聯大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之子梅祖彥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擔任翻譯外,聯大學生還參加了中國遠征軍和空軍。在1942年至1945年間,為了保證空中運輸線“駝峰”航線的暢通,1500名中美健兒血灑長空。根據記載,其中就有聯大的從軍學生。

辦學成果

教學建設

  • 研究生教育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課程的開設三校教授統一配合,不分學校。三校教授都由聯大加聘。研究生由三校分別招收,學籍不屬於聯大。
北大研究院於1939年5月在昆明恢復並開始招收研究生。研究院院長由校長兼任,研究所所長由北大各學院院長兼任,各學部主任也由北大各相關學系系主任擔任。8月以後, 各學部逐步恢復與建立,到抗戰後期,共設3個研究所,12個學部。清華研究院也於1939年恢復,到抗戰後期共有4個研究所,16個學部,5個特種研究所。
1940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原三校研究所的基礎上分別成立清華、北大、南開研究院,三研究院則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之名義下公布研究生招生簡章,聯合招收研究生。在研究生培養方面,三研究院基本保持其獨立性,課程的設定,學位論文的選題等,堅持自主原則。
研究院研究所下設機構
北大研究院
文科研究所
中國文學部、語學部(語言、語音)、哲學部、史學部、人類學部
理科研究所
算學部、物理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質學部;
法科研究所
法律學部、經濟學部
清華研究院
文科研究所
中國文學部、外國語文部、哲學部,歷史學部
理科研究所
物理學部、算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心理學部、地學部
法科研究所
政治學部、經濟學部、社會學部
工科研究所
土木工程部、機械及航空程部、電機工程部
國情普查研究所
---
金屬學研究所
---
無線電研究所
---
農業研究所
植物生理組、昆蟲學組、病害組
航空研究所
---
南大研究院
經濟研究所
---
邊疆人文研究室
---
資料來源:
  • 留學生選派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成立伊始,遵照中華民國教育部的指令,選派留美留法學生。對於選派留學生事宜,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統一與教育部協調,在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名義下分別成立與留學相關之考試委員會,選派留學生。對於已出國之自費留學生,因其所學為國家戰時所需,則採取獎學金的形式予以資助。

學術研究

  • 套用科學研究
為了適應戰時需要,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多個院系開設了航空、無線電、通訊、軍事工程等與軍事有關的許多課程,並編譯軍事教材、參考書等,以供教學、訓練部隊,以及普及軍事知識之用。土木系和機械系增加的軍事類的課程有:莊前鼎的《兵器學》,施嘉煬的《堡壘工程》、《要塞建築》,王明雲的《軍用橋樑》、《軍用結構》,李謨識的《軍事運輸》等。內遷昆明後,清華大學研究院於1939年恢復,專門設立了農業、航空、無線電、金屬、國情普查5個特種研究所(其中農業所下設3個組),密切結合戰時實情從事有關軍事、經濟建設等多種專題研究。1940年遷往昆明白龍潭後克服困難建起當時國內唯一的試驗風洞,為航委會第二飛機製造廠試驗轟炸機模型。在編譯和推廣航空教材方面,該所成績卓著,先後有《氣動力學概論》、《飛機異型及螺旋槳原理》、《飛機試飛學》、《空軍戰略的檢討》、《降落傘部隊》等20餘種著述完成,或作為航校教材、或作為培訓空軍部隊和普及防空知識之用。化學、化工研究內遷後大西南各科研院所與軍工單位紛紛將研究重心轉向硝酸、纖維、木材、汽油、酒精、煤油,橡膠等項目的研究。
  • 人文社科研究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教授們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哲學為例,這一時期的哲學研究成果如賀麟近代唯心論簡釋》、馮友蘭貞元六書》、金岳霖論道》,及沈有鼎關於“意指分析”的兩篇論文。湯用彤的《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成書於當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前身長沙臨時大學的所在地南嶽擲缽峰下,錢穆的《國史大綱》則完成於昆明宜良
聞一多完成了《神話與詩》、《周易義證纂》、《楚辭校補》、《唐詩雜論》、《詩選與校箋》等。朱自清寫了《經典常談》、《新詩雜談》、《詩言志辨》。許維遹寫了《管子集釋》、《韓詩外傳集釋》、《國語校詁》、《尚書義證》。浦江清寫了《花蕊夫人宮詞考》。劉文典寫了《三餘札記》。羅庸出版了《鴨池十講》。
  • 基礎科學研究
華羅庚1941年的數學名著《堆壘素數論》獲得當年教育部第一屆國家學術獎勵金,該獎勵的評語稱,華羅庚的研究成果與世界著名數學家相比,“較諸氏為優”,“而於堆壘數論尤有甚大貢獻”。華羅庚在聯大期間先後完成20餘篇論文,1937年至1941年,他的數學論文每年均在蘇聯《報告》雜誌上發表。聯大期間,陳省身對數學界知之甚少的示性類進行研究,發現了作為一般向量叢結構的基本不變數,被稱為“陳省身示性類”。許寶騄統計學中多元分析數學理論方面作出了若干處於世界前沿的工作,鐘開來有關機率論與數學的研究屬創新。
聯大物理系是戰時中國首屈一指的物理研究基地,成果主要有:周培源有關相對論湍流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速度脈動方程在湍流理論中的研究問題;饒毓泰吳大猷鄭華熾有關原子分子結構光譜的研究,他們及其指導的學生髮表了多篇高水平的論文;吳大猷1940年出版的《多原子分子結構及其振動光譜》一書是該領域的重要著作;王竹溪發表了有關熱力學統計力學方面的論文多篇,並指導林家翹楊振寧等進行有關超點陣統計力學數學研究。馬仕俊有關介子理論和量子場論的研究,張文裕趙忠堯等關於核物理的研究,任之恭孟昭英等有關電子學的研究。吳有訓余瑞璜有關X射線及其套用的研究等等。有多項成果在世界上均屬前列。1943年到1945年,經過李約瑟主持的中英科學合作館介紹到國外發表的學術論文共138篇,其中85%被著名的《自然》、《科學》雜誌採用,它不少是聯大的科學家發表的,物理系余瑞璜就發表4篇。1939年,余瑞璜回國後創建了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開始從事晶體分析的X射線強度新綜合法的套用,並將X射線分析法在中國第一次套用於生產,分析了雲南貴州鋁礦。他在昆明期間的工作成果作為惟一的中國人的貢獻載入國際X射線衍射發展的史冊。化學方面,黃子卿1938年公布的他研究“冰—水—水蒸汽”三相點的測定成果。被國際上公認為出色的成果;張青蓮有關同位素重水的研究,為化學界矚目。
西南聯大航空研究所試驗風洞西南聯大航空研究所試驗風洞
聯大地質地理氣象學系主要由北大地質系組成,是中國高校實力最強、水平最高的地質系。1940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地質系成立地質學會,並增設研究部,招收研究生。抗戰期間聯大地質學家的許多研究,均屬地學界開創性或前沿性的成果。1940年,孫雲鑄著《中國北部寒武紀化石》,由地質調查所印行,這是中國學者寫的第一部古生物著作。聯大期間,孫雲鑄在昆明北郊發現了三葉蟲化石新品種和寒武紀地層,研究了中國寒武紀地層界限問題。以後,他又發表了《雲南志留紀及泥盆地層》等重要著述。王鴻禎郭文魁等人有關西部地學的研究也有相當價值。其中,郭文魁1941年首次在滇東地區發現奧陶紀地質及第四紀冰川現象。他對四川油氣田的研究指出了找礦方向,並為後來勘探開始的實踐所證實。
生物學系湯佩松和物理學系王竹溪合作,1941年在美國《物理化學雜誌》發表了《離體活細胞水分關係的熱力學論述》的論文。首次用熱力學概念精闢分析了水分進出細胞過程的規律,被國際上公認是植物生理學上的一項重要的理論貢獻。湯佩松在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昆明大普吉)建立的植物生理組,是當時中國植物生理研究的一個中心。他和殷宏章、婁成後、羅士葦等十多位同事或助手,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生長素生物化學生物物理植物油、微生物生理、抗生素、植物感應性等方面,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培養了不少有聲望的植物生理學家。1938年到抗戰勝利前夕,清華大學農業研究所在《科學》上發表的論文60篇之多。
西南聯大生物學系實驗室西南聯大生物學系實驗室

文化建設

人文構造

  • 校訓
1938年12月2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經第95次常務委員會決議以“剛毅堅卓”為校訓,並周知布告。
西南聯大關於以“剛毅堅卓”為校訓的布告(1938年12月2日)西南聯大關於以“剛毅堅卓”為校訓的布告(1938年12月2日)
釋義:“剛毅”見於《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堅卓”源於成語“艱苦卓絕”。“堅卓”是指人的精神修養的一種境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所處的時代,正是強敵入侵、民族危亡之時。““剛毅堅卓”的是特定的時代精神與普遍的大學精神的結晶。
“剛毅堅卓”中的“剛毅”要求師生做一個無私無畏的人,即所謂的“無欲則剛”,對物質世界或他人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同時也尊重他人的主體性,激勵人堅忍不拔,刻苦自勵,追求真理,建功立業;“堅卓”則要求人心之堅定,刻苦自勵,勤奮學習,卓然成家,但又不慕名利地位,鐵骨錚錚;不好為人師,不強為人師,而能謙恭和藹,待人以誠,循循善誘,能移風易俗,成人之美。其目標就是保持人的主體性、人的尊嚴、人的價值,充分體現大學人文精神。
“剛毅堅卓”,其內涵要求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培養的人才必具備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 校歌
1938年10月,經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第89次常務委員會決議,聘請馮友蘭朱自清聞一多羅庸羅常培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編制校訓校歌委員會委員,並請馮友蘭為委員會主席。10月30日,校歌委員會討論用羅庸的詞為校歌歌詞,但請已經畢業的清華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張清常譜曲。在廣西宜山張清常12月將完成制譜後寄交聯大校歌委員會,得到一致通過,成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曲譜。
《滿江紅》
羅庸作詞,張清常作曲
[引]八年辛苦備嘗,喜日月重光,顧同心同德而歌唱。
[校歌詞](滿江紅)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
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
絕徼[jiǎo]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
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勉詞]西山蒼蒼,滇水茫茫。
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岳瀟湘。
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
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
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
[凱歌詞]千秋恥,終已雪;見仇寇,如煙滅。
大一統,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
維三校,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神京復,還燕碣!
馮友蘭手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馮友蘭手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

張清常制譜的《國立西南聯大校歌主調》(1938年12月)張清常制譜的《國立西南聯大校歌主調》(1938年12月)
  • 校徽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徽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徽
三角形的三等分,那一點是正三角形的三點合一,也暗含三角形的穩定性,上半年即已確定使用。
  • 校慶
1937年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正式上課。這一天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慶日。
  • 校旗
校旗校旗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旗,整面旗幟呈長方形,圖案包括一個紫色的等腰三角形(南開、清華的校色為紫色),高為4尺6寸,底部寬2尺6寸,三角形上有黑色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字樣(北大校色為黑色),三角形上下兩腰各鑲配一個白色直角三角形。

學社社團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社團繁多,根據《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會社管理規則》分類法,大致可分為四大類:
類別備註
學生自治
學生自治會、級會,具體而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聯大學生自治會,以及各院系學生自治會。
學術研究
戲劇研究會、梭社、炔社等。
課外作業
體育會、音樂會、演說辯論會、出版組織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類學生社團最多,具體而言,有冬青社、三青團青年劇社、聯大壁報協會、聯大壁報聯合會、新詩社、劇藝社、陽光美術社、高聲唱歌詠隊、鐵馬體育會、悠悠體育會、南湖詩社、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文聚社、國民劇社、神曲社、民主學習社等。
日常生活
除夕社等。
資料來源: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先後建立各類性質的學生團體,其中大部分學生團體則主辦各類刊物,發表時評雜文、文學作品、漫畫圖片等以豐富聯大學生的課餘生活。
類別備註
學生社團創辦
群社:群社機關報《群聲》、文藝刊物《臘月》、畫刊《熱風》、壁報《書評》;冬青社:壁報《冬青》、街頭報《冬青》、《冬青文抄》、《冬青副刊》(《貴陽革命日報》);聯大文藝社:壁報《文藝》、《文藝新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文聚社:《文聚》;聯大壁報聯合會:《春雷》;聯大壁報協會:《現實》;新詩社:《七月詩葉》。
院系班創辦
外文系1946級班的壁報《生活》;聯大工學院壁報:《神曲》、《熔爐》、《西南風》、《燎原》。
個人創辦
熊德基、鞠孝銘:壁報《春秋》;林元、方齡貴、吳宏聰、何燕暉等:《邊風》。
其他
《濕風》、《耕耘》、《辨奸》、《火炬》、《誅伐》、《十二月》。
資料來源:

學校領導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行政設有兩個機構:校務委員會、教授會。校務委員會是權力管理機構,校務委員會委員由教授會民主推薦,校長批准任命,校長為校務委員會當然主席。校務委員會通過民主討論和決議全面主管全校重大事務。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有三位校長擔任校務委員會主席:張伯苓蔣夢麟梅貽琦

知名校友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當選為“兩院”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163人,中國工程院13人,朱光亞鄭哲敏為雙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評選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類別姓名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哲學社會科學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物理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化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技術科學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士(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數理組)
中央研究院院士(生物組)
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文組)
資料來源:

紀念建築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位於昆明市五華區一二一大街298號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區校園內(原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本部舊址所在地),為紀念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期間在滇八年的辦學歷史而建,隸屬於雲南師範大學,屬國家行業性博物館。
博物館於1985年建館,占地面積13320平方米,建築面積2332平方米,館藏文物1218件(套)。博物館內設2個展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館、“一二·一”運動紀念館)及1個活動展廳,常設3個基本展覽(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展、“一二·一”運動歷史展、李公朴和聞一多先生生平事跡展)。館區記憶體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的遺存有: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原教室、國立昆明師範學院紀念標柱、“一二·一”運動四烈士墓、“梅園”、“民主草坪”、李公朴先生衣冠冢、聞一多先生衣冠冢以及鐫刻有聞一多撰寫的《一二·一運動始末記》的石雕火炬紀念柱等。
博物館所轄景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精品線景點,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全國免費開放博物館,民盟中央傳統教育基地,雲南省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雲南省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等。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原址位於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校區東北側,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均有複製碑,碑座呈圓拱狀,中嵌石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