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年表,學術生涯,訓詁研究,音韻研究,方言研究,語法研究,詞典編纂,榮譽及評價,學術成果,人物評價,
人物年表
1909年3月3日生於河南省鄧縣(今鄧州市)。
1920年考入新開辦的鄧縣乙種商業學校(相當於高級國小)。
1923年考入南陽省立第一中學招收的第一屆國中班。他在校勤奮學習,成績優異。
1926年畢業於南陽中學校。
1926年秋,丁聲樹國中畢業後,千里迢迢到了北京,考入北京大學預科。
1928年秋,預科畢業,升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習。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
1932年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先後任助理員、編輯員、副研究員。
1950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院士)、語言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還兼任過中央推廣國語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語審音委員會委員、語言研究所方言組組長、《中國語文》雜誌主編、《語言研究》雜誌編委等。
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至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中國政協委員。
1964年、1978年先後當選為第三屆和第五屆中國人大代表。
1983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表彰了他的先進事跡,譽之為“從愛國主義走向共產主義的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1984年當選為第六屆中國政協常務委員。
1989年3月1日,逝世。
學術生涯
丁聲樹大學畢業,經北京大學教授推薦,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丁聲樹他努力探索,深入鑽研,以廣博的學問、過人的見識、嚴謹的作風,在語言科學領域不斷地攀登高峰,在漢語訓詁、音韻、語法、方言、詞典編纂各個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並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訓詁研究
他的學術生涯就是從訓詁學入手的。三四十年代,他基本上是致力於古漢語中典型字詞的研究,發表過十多篇論文。這些論文,通過個別字詞用法研究,對古漢語語音、辭彙、語法進行了概括而深刻的闡述。古今結合,融會貫通,以新穎的思路,科學的方法,開創了訓詁學研究的一代新風。
《釋否定詞‘弗’‘不’》
1934年1月,他寫了一篇兩萬多字的論文《釋否定詞‘弗’‘不’》。“弗”與“不”是古漢語中常見而意義又很相近的兩個否定詞,其意義和用法早已引起人們的注意,也有些人對它們做過研究。有的說它們相同,有的認為它們有區別,但到底它們的區別在哪裡,又說不清楚。東漢何休、清人段玉裁從語氣上說它們有深淺重輕曲直之別,令人難以捉摸。丁聲樹詳細分析“弗”“不”二字在《詩經》、《易經》、《禮記》、《左傳》、《國語》、《墨子》、《論語》、《孟子》等先秦典籍中的用法,列舉了170多個例句,充分論證了它們之間的區別:“‘弗’字是一個含有‘代名詞性的賓語’的否定詞,略與‘不之’二字相當;‘不’字則只是一個單純的否定詞”。這篇文章發表後,以其資料豐富、論證科學、見解新穎精闢受到學術界的極大重視。丁聲樹以此文一舉成名,當時他只有25歲。
《詩經“式”字說》
1936年,他發表《詩經“式”字說》,以大量材料,對“式”在《詩經》中的用法做出精當解釋,指出在《詩經》中“式”每與“無”對言,“‘式’者勸令之詞,殆若今之言‘應’言‘當’”。此文“抽繹全詩”、“反覆推求”,糾正了前人將“式”解釋為“用”或指為無義的語助詞的說法。文化學術界知名人士胡適看到此文,大為讚賞。他寫信給丁聲樹說“此文最大貢獻在於指出‘式’與‘無’的對列聯文”,讚揚“從此入手,真是巨眼,真是讀書間得,佩服佩服!”
《詩卷耳芣苢“采采”說》
1938年,丁聲樹寫成《詩卷耳芣苢“采采”說》一文,他通考全部《詩經》以及先秦群經諸子,論證了“三百篇中,外動詞不用疊字,凡疊字之在名詞上者盡為形容詞,則《卷耳》、《芣苢》之‘采采’,其義自當為眾盛之貌,不得訓為採取。”他從“采采”這一疊詞的研究,推及先秦時代只有形容詞和不及物動詞可以重疊,及物動詞不能重疊的規律。嚴密的論證,精闢的結論,令人耳目一新。
《論〈詩經〉中的“何”“曷”“胡”》
1942年,他寫出了名為《論〈詩經〉中的“何”“曷”“胡”》的力作,分析了“何”、“曷”、“胡”三個疑問代詞在《詩經》中用法的區別。他論定“‘曷’字在《詩經》中絕大多數的用法是表‘何時’,而且一律指的是未來的時間”;“‘胡’字在《詩經》中絕大多數之例都是表‘何故’。‘何’、‘曷’偶然也有這樣用的,但很不多見”;“何”的用法則有表示“何物”、“何事”,加在名詞前作修飾語,用於“如何”、“如之何”,表示“何處”等。以充分的材料,周密的分析,歸納出三個詞的不同用法,結論確當,令人信服。
1943年他寫的《“何當”解》,1944年寫的《“早晚”與“何當”》等,同前面講到的文章一樣,都是丁聲樹從事訓詁研究的重要論文,對前人的解說有所補充或糾正,為訓詁學做出了突出貢獻。
音韻研究
在音韻研究方面,丁聲樹做了很多的工作。早在1943年,他寫過《“碚”字音讀答問》,論證“碚”字在四川當地人讀作“倍”是相沿的舊音,而外鄉人每讀為“培”則是望文之訛誤。文章從四川北碚、綦江、犍為等地名中一個字的讀音正誤,推論語音變化的通例:“蓋口耳相傳,易存舊讀,而望文為音,輒致訛變。”他發表的《說“匼”字音》也同樣是貫串古今,解決一個字的讀音的佳作。這篇文章不過3000多字,卻徵引了字書、韻書、訓詁著作12種、詩文13家、詩文注音5家、其他書兩種,以極為充分的材料,斷定“匼”在國語中應當讀kē,而一向被人奉為圭臬的《康熙字典》的注音鄔感切(ǎn)“似乎是一個缺乏根據、大有問題的音”。論證鞭辟入裡、嚴謹細密,經得起推敲。1952年,丁聲樹發表《談談語音結構和語音演變規律》一文,以極為通俗易懂的語音構造、對應、演變等音韻學的基本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說明。
方言研究
丁聲樹在方言調查和研究方面有著重要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他參加過對湖北、四川等地的方言調查,參與編輯《湖北方言調查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在語言研究所曾多年擔任方言研究組組長,在編制方言調查和研究計畫、制定調查表格、進行實地方言調查、編寫調查報告、培養人才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曾帶隊調查過張家口一帶的方言和昌黎方言,主持編寫了《昌黎方言志》。他編寫的《方言調查辭彙手冊》(1956年)、《方言調查辭彙表》(1958年)等,在實際工作中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根據他和李榮的建議,教育部和語言研究所從1956年起共同舉辦了三期國語語音研究班。丁聲樹率領整個方言組的同志投入了研究班的教學工作。他為這個研究班開設了漢語音韻課程。研究班在培養國語教學、推廣工作的骨幹和漢語方言調查與研究人員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對漢語方言研究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語法研究
在漢語語法研究方面,丁聲樹一貫主張:“儘量通過語言事實闡明現代漢語書面語和口語的重要語法現象。”(《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內容提要”“從漢語的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具體問題,不可從現成的定義出發,不要簡單拿另外一個語言的語法系統硬套到漢語上”(1956年青島語法座談會上的發言)。他與呂叔湘、李榮等合著《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一書,充分注重語言實際,分析細緻深入,例句豐富精當,在中國語法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該書的“主語、賓語”部分,由丁聲樹執筆,被朱德熙認為“寫得十分精彩”,“把當時語法學界爭論得不可開交的主賓語問題分析得十分透闢。看起來很淺顯,其實裡頭包含了丁聲樹對主賓語問題甚至整個漢語語法問題的深刻見解。就當時漢語語法研究的水平說,他走在了時代的前頭”。
詞典編纂
從1961年開始,丁聲樹兼任了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主任職務。他花了兩年多的精力做《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的通讀定稿工作,後來又主持這本詞典的修訂和《現代漢語小詞典》的編輯定稿工作。他總是親自蒐集資料,製作卡片,核對材料,校改稿樣,虛心聽取意見,反覆審訂條目。他一心撲在詞典上,加班加點地工作,節假日也很少休息,真可謂“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為編輯詞典嘔心瀝血。《現代漢語詞典》出版十多年來,印行了100多個印次,發行量達1700多百萬冊,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在推廣國語、促進漢語規範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李榮說,這部詞典“用白話解釋白話,突破了前人用文言解釋白話的框框,意義分析周到妥帖,虛字用法提要鉤玄,可以說是訓詁學上一項成就”。詞典是集體著作,書的質量如何,與主編的學術水平有極密切的關係,這是不言而喻的。主編《現代漢語詞典》,是對中國辭書事業的重大貢獻。
1979年,《現代漢語小詞典》的編輯定稿完成以後,丁聲樹又投入了《現代漢語大詞典》的編輯籌備工作。他任主編,成立了編輯委員會,制定了編寫方針、計畫。編寫工作尚未開始,又進行了《現代漢語小詞典》排印校對工作。在緊張的工作中丁聲樹病倒了,從此,他不得不離開他從事的詞典編輯和其他學術研究工作了。
榮譽及評價
學術成果
《釋否定詞‘弗’‘不’》(《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文集》下冊,1935年)
《詩經“式”字說》(《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6年第6本第4分冊)
《詩卷耳苤苜‘采采’說》 (《北京大學四十周年紀念論文集》乙編上,1940年)
《“何當”解》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1本,1947年)
《論詩經中的“何”“曷”“胡”》(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1948年)
《湖北方言調查報告》(合作,商務印書館,1948年)
《“早晚”與“何當”》( 《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20本下冊,1949年)
《談談漢字的標準化》(《1950年語文問題論文輯要》,大眾書店,1952年)
《漢語方言調查簡表》(合作,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56年)
《文風筆談》(《中國語文》1958年第5期)
《關於進一步開展漢語方言調查研究的一些意見》(《中國語文》1961年第3期)
《現代漢語詞典》(“試用本”主編,1965年)
人物評價
丁聲樹在語言學的幾乎所有的領域都有很深造詣,並且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在中國語言學界是不多見的。他不愧是一位博大精深的全才的語言學家。
丁聲樹學術研究中表現出來的治學精神,為不少知名學者所稱道。丁聲樹學術創作的十分突出的特點是嚴謹。
季羨林說“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千錘百鍊的產品,達到很高的水平”。
丁聲樹與呂叔湘、李榮等合著《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一書,充分注重語言實際,分析細緻深入,例句豐富精當,在中國語法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法高認為這本書可以算作國內出版的“最好的一本語法書”(周法高《二十世紀的中國語言學》)。朱德熙認為“寫得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