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常培

羅常培

羅常培(1899年8月9日-1958年12月13日),薩克達氏,滿族,屬正黃旗,北京人。字莘田,號恬庵,筆名賈尹耕,齋名未濟齋。北京大學畢業。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歷任西北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教授,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所長。

羅常培畢生從事語言教學、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言調查、音韻學研究。與趙元任、李方桂同稱為早期中國語言學界的“三巨頭”。其學術成就對當代中國語言學及音韻學研究影響極為深遠。1950年,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還曾任《中國語文》總編輯、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國語審音委員會委員和召集人、1954年和1958年兩屆全國人大代表、《語言研究》常務編委等。他曾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的討論,創辦了北京大學語言專修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常培
  • 外文名:Luo Changpei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99年8月9日
  • 逝世日期:1958年12月13日
  • 職業: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主要成就:古音學、梵漢對比
  • 代表作品:《漢語音韻學導論》《語言與文化》
人物生平,學術貢獻,漢語韻學,漢語方言,民族語言,語言研究,學人交遊,學術成果,專著,論文,遺稿,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899年8月9日,羅常培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滿族家庭,原姓薩克達,正黃旗人。家境的貧寒促使他從小發憤圖強,刻苦學習。
羅常培羅常培
1907年,考入京師公立第二兩等國小堂,與舒慶春(老舍)同學。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
1919年,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又到哲學系學習了兩年,接受了西方的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曾歷任北京第一中學校長、西安西北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主任等。
1921年,畢業後於北京及天津的中學任教。
1926年至1928年,先後赴西安的西北大學、廈門大學及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
1929年,傅斯年成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羅常培與趙元任李方桂為該所語言組第一批聘用的研究員。
1934年,羅常培於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出任教授。
羅常培羅常培
1937年,因戰爭爆發,隨北大轉至由北大、清華、南開共同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該校遷往雲南,易名西南聯合大學,羅常培也隨校到雲南。
1944年,到美國講學。
1948年,在得知聞一多先生被刺的訊息後,毅然回國。繼續於北大任教。
1950年,羅常培獲任命負責籌建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並任第一任所長。
1958年12月13日逝世,享年59歲。

學術貢獻

漢語韻學

在漢語韻學方面,他著有《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合作,科學出版社,1958年)等專著及一些論文。《漢語音韻學導論》是普及漢語音韻學的入門書。重點在音理方面,將漢語音韻學裡的聲、韻、調、切4個概念講清楚,並據語音學原理,對傳統的音韻學術語進行爬梳、整理,有助於初學者消除心目中對漢語音韻學的那種“玄虛、含混、附會、武斷,甚至還有些神秘難學”等的偏見。《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試圖全面考察漢魏到陳隋820多年間韻部的演變情況。這對於彌補先秦到唐宋之間漢語語音演變史研究上的欠缺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他的《十韻彙編》(合作)是《切韻》系韻書材料的總結集。他還與人一起合譯了高本漢的《中國音韻學研究》(1937年)。這些都是漢語音韻學研究的重要參考書。
羅常培羅常培

漢語方言

漢語方言研究方面,他著有《廈門音系》(1930年初版,1956年新版)、《臨川音系》(1940年)、《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和《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合作,科學出版社,1959年)等。其中,《廈門音系》中運用現代語音學的方法,詳細分析了廈門音這個重點方音。該書是第一部從學術高度研究廈門方言的著作。《臨川音系》則是第一部使用現代描寫語言學的理論和方法系統地研究現代贛語的專著。全書17.5萬字。該書對臨川贛語的語音等語言特徵作出詳細地描寫和分析,該書雖是一部研究方言音系的書,但其中已開始注意收集、研究方言的特殊辭彙,並附加了許多語源學的解釋。這些對於今後的方言研究及相關的許多研究都具有示範作用。他的《唐五代西北方音》一書,是中國語言學家寫的第一部探討古代方言音系的著作。

民族語言

他於民族語言學方面亦有建樹,例如他於西南聯大時考察雲南少數民族的語言,即與李方桂同開風氣之先,使西南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正式進入中國語言學的視野。
羅常培羅常培
在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方面,1956年,他資助成立“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 。在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語全面的調查和研究中,他做了不少開創性的工作。這方面他著有《蓮山擺彝語文初探》(合作,北京大學出版社,1950年)、《貢山俅語初探》(《國學季刊》1952年,第7卷第3期)、《國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概況》(合作,《中國語文》1954年第3期)等論著。

語言研究

在語言學方面,他著有《普通語音學綱要》(合作,科學出版社,1957年)、《國音字母演進史》(商務印書館,1934年)、《語言與文化》(北京大學,1950年,語文出版社,1989年再版)、《北京俗曲百種摘韻》(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1942年)等專著和許多論文。其中《普通語音學綱要》是一本結合本國語言實際的語音學教科書。它的出版在推廣國語、調查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學習外國語或進一步研究語言學、普及現代語音學或豐富現代語言學的內容方面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巨大的作用。羅常培還十分重視漢語規範化、推廣國語和文字改革的工作。在1955年的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上,他與呂叔湘合作的《現代漢語規範問題》的報告,精闢地分析和回答了與現代漢語規範化有關的一系列問題,成為指導和促進漢語規範化工作的重要文獻。他治學態度嚴肅認真,實事求是,不斷進取。他的學術研究是現代語言學的方法與我國音韻學的傳統相結合;古代語言與現代語言相結合;漢語研究與少數民族語言的研究相結合。這對我國的語言學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959年2月號的《中國語文》上發表了由周因夢、廖珣英輯錄的《羅常培先生著作目錄(初稿)》。他的以音韻學論文為主的重要論文由中華書局於1963年以《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為名結集出版。
羅常培羅常培

學人交遊

老舍與羅常培
老舍與羅常培是國小同學。老舍原來讀私塾,十歲時轉入北京西直門大街高井胡同口上的兩等國小堂三年級,羅常培也是這個班上的學生。兩人遂開始交往。當時的同學,羅常培給老舍的印象最深。因為羅的學習很好。下午放學,兩人常常到小茶館去聽《小五義》、《施公案》等舊小說,因老舍家境貧寒,聽書的錢總是由家境略好一些的羅常培來付。
羅常培眼中的老舍,是一個有特色的人:一個小禿兒,天生灑脫,豪放,有勁,把力量蘊集在裡面而不輕易表現出來,被老師打斷了藤教鞭,疼得眼淚在眼睛裡亂轉也不肯掉下一滴淚珠或討半句饒。這相互的認同便結成了他們之間終生的友誼。
羅常培羅常培
三年國小後,因學校改辦女校,兩人又各自入了不同學校。可上中學又同入祖家街的第三中學。羅常培雖比老舍幾乎小一歲,因為躍級,班次卻高一級。後來因家貧,老舍不久便考入北京師範學校,因為師範可免收學膳費,還提供制服和書籍等。
1931年初,在濟南齊魯大學教書的老舍寒假回北京,羅常培將北師大國文系畢業的胡絜青介紹給老舍,兩人終於並結連理。
1926年底到第二年初,羅常培在廈門大學開經學通論及中國音韻學史,魯迅先生也恰在這裡任教。其時老舍在英國教書,業餘時間寫出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脫稿後曾寄羅常培看。羅自認為不是作家,便轉給文學大家魯迅。魯迅當時的評論是:地方色彩濃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抗日戰爭開始,羅常培與北京大學一起到了昆明,老捨去了重慶。兩位老朋友雖相距甚遠,卻兩心牽繫。1941年春,楊振聲先生轉託羅常培,想請老舍到西南聯大敘永分校任教。老舍回羅常培的信很乾脆:“不去教書!三年沒念書拿什麼教人家?”
1941年6月,羅常培到重慶,會到了老舍。老舍當時一人在外,生活亦頗窘迫。老舍就去賣了一身舊衣裳,請老友在小飯館好好吃一頓。
老友之間,熟悉異常,所以老舍筆下,不由得把羅常培“帶”了進去。老舍的短篇小說《歪毛兒》,前半就是以羅常培的情形寫出的,只是在後半部,那“歪毛兒”落得擺地攤賣舊書的境地,羅常培在回憶文章中說:“因為直到現在我還沒窮得擺地攤賣破書,所以那篇後半所寫的另外是一個人物型。”
此外,老舍的長篇小說《離婚》也有幾處是影射羅常培的。也被羅“發現”了,可不以為忤,還自己指認出來:“並且我的朋友胡佐勛趙水澄也都改頭換面地做了登場人物。”老舍與羅常培,專業上有很大距離。羅常培雖然長期在中文系任教,但他的專長是研究音韻、語言,所以他自認“我本不是作家,老舍叫我審他的稿子未免問道於盲。”老舍雖是使用語言寫小說散文詩作,但卻說:“莘田(羅常培字)是學者,我不是。他的著作,我看不懂。”可是,為何他們卻能保持十分長久的友誼呢?老舍這樣解說:“我們倆為什麼老說得來,不管相隔多遠,老彼此惦念呢?我想首先是我們倆在作人上有相同之點,我們都恥於巴結人,又不怕自己吃點虧……是的,遇到一處,我們總是以獨立不倚,做事負責相勉。志同道合,所以我們老說得來。”看來,兩位各自在不同領域有成就的人,是為人的方式和做事的態度將他們聯繫在了一起,而這,又是葆有真誠友誼的堅實基礎。
羅常培羅常培
1958年12月13日,羅常培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17日在八寶山公墓舉行公祭,老舍為治喪委員。在此期間,老舍寫出一篇聲情並茂的紀念文章《悼念羅常培先生》。

學術成果

專著

《漢語音韻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49年初版,1956年再版)
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合作,科學出版社,1958年)《廈門音系》(1930年初版,1956年新版)
羅常培羅常培
《臨川音系》(1940年)
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
《八思巴字與元代漢語》(合作,科學出版社,1959年)
十韻彙編》(合作)是《切韻》系韻書材料的總結集
《中國音韻學研究》高本漢著 與人一起合譯(1937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