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季

王希季

王希季,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國際宇航科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1921年7月26日生於雲南昆明。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研究員。曾任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航天工業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及科技委主任等職。

1942年,獲得西南聯合大學學士。1949年,獲得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9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希季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太空飛行器的研製和組織者之一。中國第一枚液體燃料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試驗火箭的技術負責人;提出中國第一顆衛星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主持該型運載火箭初樣階段的研製;主持核試驗取樣系列火箭的研製。曾任返回式衛星的總設計師,負責制定研製方案,採用先進技術,研究衛星返回的關鍵技術;任小衛星首席專家,雙星計畫工程總設計師等職。1985年、1992年各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1999年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希季
  • 國籍:中國
  • 民族白族
  • 出生地:雲南昆明
  • 出生日期:1921年7月26日
  • 職業: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
  • 畢業院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維吉尼亞理工學院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1993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兩彈一星”功勳獎章(1999年)
  • 代表作品:《太空飛行器進入與返回技術》
人物經歷,人物成就,火箭技術,空間技術,衛星返回,天空試驗,主要著作,人物故事,求學,報國,改行,攻關,克難,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21年7月26日,王希季生於雲南昆明,國中畢業後,進入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讀書。大概讀了一年,參加西南聯大的入學考試,被西南聯大機械系錄取。
王希季
1942年,大學畢業後,王希季先後在兵工廠、發電廠工作。
1947年,考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攻讀動力和燃料專業。
1949年,獲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先後在大連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任副教授、教授。
1958年11月份,上海市委決定調王希季到上海機電設計院(即1001衛星和運載火箭總體設計院)工作,擔任技術負責人,仍兼任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副主任。
1960年2月19日,主持了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研製的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發射,使中國兩彈一星工程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1963年,上海機電設計院劃歸國防部五院(後來的七機部、航天部),王希季作為院總工程師承擔了負責研製中國第一個衛星運載火箭的工作。
1965年以後,歷任上海機電設計院、七機部總工程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中國返回式衛星系列總設計師,
1976年之後,擔任了第一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總設計師,負責了6顆返回式衛星的研製和發射工作,提出了第二和第三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一部分初樣階段工作。
王希季王希季
1982年,榮立航天工業部一等功。
1985年,返回式0型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王希季為第一完成人。
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1990年,返回式I型衛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991年,被航空航天部批准為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1993年,因為王希季在參與發展無控制火箭技術和回收技術兩門新的學科,創造性地把探空火箭技術和飛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等成就,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5年,因大量採用新技術並突破一系列技術關鍵,使衛星增大了功能,延長了壽命,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1996年,返回式II型遙感衛星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並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王希季是獲獎者之一。

人物成就

火箭技術

王希季院士是中國早期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組織者之一。主要從事空間技術的研究開發和航天型號的研製工作。曾主持中國第一枚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氣象火箭、生物火箭、取樣火箭的研製工作。他創造性地把中國探空火箭技術和飛彈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中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主持了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

空間技術

王希季是中國空間事業開創人之一,衛星總設計師、空間返回技術學科的帶頭人。1960年2月,在上海機電設計院工作期間,王希季負責研製發展控空火箭技術設計工人亂功地為中國發射了第一枚液體燃料控空火箭,毛澤東主席給予很高的評價。 以後上海機電設計院(後為七機部八院、航天部五院508所)先後在10年的時間裡研製成功了包括氣象、控測、生物試驗、核爆取樣和技術試驗等幾個類型的15個型號的控空火箭,其中王希季就負責了12個型號,成為中國控空火箭技術學科的帶頭人。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負責的項目有兩項獲獎。
王希季在回國的路上王希季在回國的路上
王希季提出了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型號--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完成了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於1970年4月首次發射就獲成功,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軌道,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空間國家。

衛星返回

八院奉命轉為發展衛星工作後,王希季又負責提出中國第一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技術方案,並於1975年首射取得成功,使中國返回式衛星技術進入世界前列,成為迄今世界上掌握此項技術的僅有的三個國家之一。
王希季王希季
1980年後,王希季先後負責研製和發射成功了6顆衛星,並負責提出了第二和第三個返回式衛星型號的技術方案和負責完成了這兩個型號的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中國的返回衛星技術屬世界先進水平,王希季起著關鍵和主要作用。
1985年,“尖兵一號”返回型衛星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王希季為第一獲獎人;1990年"攝影定位衛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入特等獎,他為第四獲獎人。

天空試驗

1987年,為促進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作為型號總設計師的王希季,首次承擔了中國在返回式衛星上搭載國內外多項科學試驗的任務,只用了6個月的時間,就圓滿完成了主任務和搭載空間科學試驗任務,使中國的空間科學從探測階段登上了試驗階段的新台階。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
《船舶汽輪機原理與熱計算》,王希季、鐘芳源
《太空·地球·人類》(“空間資源的開發"部分),王希季
《工程設計學》王希季,包妙琴
《空間技術》,王希季、李大耀
《衛星設計學》,王希季、李大耀
重點論文
《論空間資源》,王希季
《空間微重力資源》,王希季
《從空間資源開發展望空間技術發展》,王希季
《世界新技術革命和我國對策》,王希季
《發展空間太陽能電站引發新技術產業革命》,王希季、閔桂榮
《中國返回式衛星的搭載任務──空間材料科學試驗》,王希季、林華寶、蘇連鳳

人物故事

求學

王希季祖籍雲南大理上末,1921年7月26日生於昆明,在兄弟7人中排行老三,父親是商人。王希季讀書的時候喜歡打球,中學時,他參加了一個戲劇社,還演過街頭劇。國中畢業前,王希季患風寒休了半年學,病剛剛好就去參加昆明市會考,成績是全市第一名。王希季的父親要他學門手藝,於是,他便進了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原雲南工學院前身之一部)。
王希季
大概讀了一年,去參加西南聯大的入學考試,被西南聯大機械系錄取。1942年畢業。大學畢業時,正值中國抗戰,王希季進了一家兵工廠。幾年兵工廠生活,使他看到了一個嚴酷的事實:中國的工業太落後。於是抱著“工業救國”的理想,他於1947年考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攻讀動力和燃料專業。

報國

1949年10月,當王希季正準備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時,傳來了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他很快找到了留美科學工作者協會,要求立即回國。
當時美國政府為了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提出了許多優厚條件。而回國的留學生,在國內每人只能優待300公斤小米。不少同學都勸他讀完博士再回去,有的甚至勸他乾脆就留在美國。但他考慮到自己留學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祖國,祖國統一了,自然應該回國效力。於是,在留美科協的幫助下,1950年春天,他率先踏上了“克里弗蘭總統號”商船回國。王希季回國後,先在大連工學院擔任副教授,後又任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科技大學教授。

改行

探空火箭是用來探測研究大氣層特性和開發利用大氣層資源的火箭,作為火箭工程系統整體的一部分,為中國後來運載火箭的研製提供技術和實驗條件的支持。王希季是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項目的技術負責人。但難以置信的是:這位把中國第一枚火箭搞上天的人,在受命研製火箭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任何這方面的知識,他只是一位搞熱電廠發電的專家。1958年11月,時任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副教授的王希季被上級安排到一個秘密單位報到。去了之後才知道,這個上海機電設計院是要做運載火箭,發射人造衛星。是一個當時保密非常嚴格的單位。把衛星送上天上去,和在火力發電廠發電給大家用,可以說完全兩個不同的領域。
專訪王希季專訪王希季

攻關

王希季曾在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攻讀動力和燃料專業,對於自己1958年接受的這項新任務,王希季起初心裡並沒有底,當時沒有火箭方面的專業知識,沒有技術資料,沒有任何國際援助,王希季手下帶領的只是一批缺乏技術背景,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年輕人。有時碰到一些連自己都沒接觸過的新東西,王希季常常是頭一天晚上啃書本,第二天就給大家上課傳授。在許多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王希季他們土法上馬,沒有電子計算機,他們就用手搖計算器,有時甚至乾脆就撥算盤珠子,很多數據都是靠人力計算出來的。
在王希季的主持下,半年後中國第一枚探空火箭T7M研製、總裝完畢。經歷了第一次的發射失敗,王希季總結經驗後再次上陣,1960年2月19日16時47分,第二枚"T-7M"發射試驗成功。這次試驗成功,是中國自行發展火箭技術取得的第一個實踐意義的成果。

克難

火箭發射試驗困難重重,王希季他們的"指揮所"是用麻袋堆積而成的,裡面既沒有步話機也沒有電話,指揮得靠扯著嗓子大聲喊叫,並要藉助揮舞手勢。自動跟蹤火箭的儀器也沒有,測試人員用的是需要幾個人手把著才能旋轉的人工天線。電力沒有,向附近的部隊借了一個50千瓦的發電機在發電。加注條件也不是挺好,所以加注燃料是用腳踏車打氣筒打到裡面,到了一定壓力,然後打開加上去的。
王希季
條件雖然艱苦,但每一個步驟在事先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有圖紙,有計算,有程式,也有口令。整個工程上的走一步都是計畫好的,計算好的,安排好的。
T-7M的飛行高度是8公里,半年後T7研製出來,飛行高度60公里。T7之後就是T7A,T7A就不是60公里了,而是130多公里。T7A之後發展,探空火箭發展到高度320公里。
這以後,王希季又帶領助手相繼研製成功了"和平2導'、"和平6號"固體燃料氣象火箭;"T-TA(S1)"、"T-TA(S2)"生物試驗火箭,將大白鼠和小狗豹豹、珊珊先後送上藍天,又安然無恙地返回地面,使中國在宇宙生物領域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人物評價

王希季是中國空間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是中國早期從事火箭技術研究的組織者之一,創造性地把中國探空火箭技術和飛彈技術結合起來。
王希季
王希季是中國返回式衛星的技術帶頭人。他首先提出了“空間資源”“空間基礎設施”“空間疆域”等新概念。在他主持下,大量採用新技術並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關,使中國衛星返回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全世界僅有的掌握此項高技術的三個國家之一。
王希季是中國衛星總設計師、空間返回技術學科的帶頭人,提出了中國第一個運載火箭型號--長征一號的技術方案並負責完成了方案階段的研製工作,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空間國家。在返式衛星的光輝重大成就中,王希季起著關鍵和主要作用。
作為型號總設計師的王希季使中國的空間科學從探測階段登上了試驗階段的新台階,是中國功勳卓著的航天技術專家,長期以來,他兢兢業業地工作在這條戰線上,為開拓和發展中國空間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科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