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建置沿革,地名來源,簡稱別稱,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對外交往,交通運輸,概況,公路,鐵路,河運,港口,航空,文化藝術,城市標誌,古城城門,民俗民風,如皋方言,盆景藝術,旅遊,景區景點,特色文化牆,特色產品,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
如皋已有1600多年建縣史,有文字記載歷史約2500年。
東晉時期,屬廣陵郡海陽縣。
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而設定建陵、寧海、臨江、蒲濤、如皋五縣。
北周時,廢
蒲濤縣,並臨江縣入寧海縣。如皋縣隸屬於海陵郡。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如皋縣併入寧海縣,隸屬於揚州總管府(605年改為江都郡)。
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設定如皋場,隸屬於
海陵縣。
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升如皋場為如皋縣,隸屬於
泰州。
明代,如皋屬於揚州府泰州。
清朝,
康熙六年(1667年),置江蘇省,如皋屬江蘇省
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劃歸
通州。
民國初年,
如皋縣先後隸屬於蘇常道和淮揚道。1927 年,廢道存縣。1933年,屬江蘇省第四行政督察區。
民國時如皋為一等縣,與湖南
邵陽同被列為全國最大的縣。1938 年3 月19 日,日軍占如皋城,如皋縣政府先後遷往
李堡、
豐利、
馬塘。
1940年8月,
新四軍東進至
如皋西鄉,在盧港建立如皋縣政府。10月,縣隨軍繼續東進至
如皋東鄉接管國民黨
如皋縣政府。11月下旬,於
馬塘鎮和平接管國民政府如皋縣政府,並分縣,東部為
如皋縣(
如皋東鄉),西部為如皋西南行政公署,1941年3月,在
如皋西鄉升為
如西縣。至此,原如皋縣以通揚運河為界劃分為兩個縣。如西縣隸屬蘇中第三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縣隸屬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
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第一行政專員公署改稱蘇中泰州行政區專員公署,如皋屬其管轄,為一等縣。
1950年1月,劃歸蘇南南通行政區專員公署,上升為特等縣。1953 年後,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區。1955年12月,如皋縣人民政府改稱如皋縣人民委員會,隸屬江蘇省南通專員公署。1968 年後,改稱江蘇省南通地區如皋縣,建立如皋縣革命委員會,1981年復名
如皋縣人民政府。1983 年,江蘇省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併,如皋縣隸屬於江蘇省南通市。1988年3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如皋縣如城地區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全縣鄉陸續被批准對外開放。
1991年2月6日,經
國務院批准,如皋撤縣建市,實行計畫單列,由省直轄,並暫由南通市人民政府管理,同年6月1日舉行建市儀式。
地名來源
“如皋”之名可追溯到《
禮記》的木牘和《
左傳》的竹簡。據《
太平寰宇記》載:“縣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縣因以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
春秋左傳》:“昔
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十三經註疏》:“是皋為澤也,如,往也,為妻御車以往澤也。”西晉
潘岳、唐代
杜甫、北宋
蘇軾等曾以此為題材吟詩作賦。
“如皋”的意思是:到水邊的高地。“如”:往也,“皋”:水邊的高地。
如皋別稱雉皋、雉水、東皋,前兩名源於射雉說,後者出自西晉
潘岳《
秋興賦》“耕東皋沃壤兮”句。
簡稱別稱
“
如皋”之名源於
春秋時期。歷史上如皋還有一些別稱、簡稱,茲一併輯考如下:
“
如”,如皋的簡稱之一,最早出現於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齊”、“如莒”等辭,戰國
列禦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壙,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訓,是動詞,今用作如皋的簡稱已是名詞。
“
皋”,如皋的簡稱之一,最早亦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
荀況《荀子大略》中有“望其壙,皋如也”之句。據1990年新版《辭海》釋義:皋:通“高”,指沼澤,亦指近水處的高地。如皋的地理為“鍋背形”,據史載:“1931年黃淮大水,泛濫成災,蘇北里下河各縣一片汪洋,唯如皋憑藉地勢較高而安然無恙”。“皋”作為如皋的簡稱亦常見於本邑的地名、單位和產品名稱中,如“新皋橋”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過《皋報》、《皋鳴報》等。“皋”也是該市機關團體行文的約定簡稱。
“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載“賈大夫如皋射雉”的傳說。明《
嘉靖維揚志》載:“春秋傳
賈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從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雉皋”作為如皋的別稱常見於本邑歷代文人的書畫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
冒襄,在其詩詞書畫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與
冒辟疆同時代的
吳偉業等人在和冒的詩書往來中亦稱其為“雉皋公子”。
“
雉水”,與“雉皋”同源。《
太平寰宇記》載:“縣西百五十步有
如皋港,港側有如皋村,今易名為秀水港矣。”如皋歷史上曾是一片沼澤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著名的如
龍遊河、
車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陽盪等。名水出名雉,如皋的
雉雞在歷史上是頗有名氣的,常見於古典文學作品中,如在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女秀才移花接木》一文中有詩云:“聞得
羅敷未有夫,支機肯許問津無?他年得射
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雉水”通常被用於書畫作品的落款中,有時也用作地名和學校名,清邑人劉鐘愉《王學士宅碑記略》中有“在雉水之東阡,有
龍圖之舊宅”句,又如舊時如城太邑
同仁堂的堂聯為“情聯雉水,誼篤仙源。”今如城
安定國小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知縣趙廷健創辦的“雉水書院”,清邑人劉枝芬專門作有《雉水書院賦》。
“
澤雉”,是由“雉水”演變面來的,偶見於詩文書畫中,例1926年曾任民國江蘇省長的
韓國鈞(紫石)在《五月丁堰道中書感》一詩中云:“竟叫澤雉畜樊中”。當然這個別稱有點貶意。
“
東皋”,源出西晉
潘岳《秋興賦》中“耕東皋之
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選注》註:“水田曰皋,東者取其春意。”《辭海》釋義:“東皋,泛指田野或高地。”故潘岳的這句詩是描寫春天在肥沃的水田中耕作的春耕景象,意境當然是十分優美的。又唐代如皋與江都同屬
揚州所轄,而如皋在
江都之東,因此,如皋的歷代文人,就借用帶有詩意且方位明確的“東皋”一詞來比喻美好的家鄉。一說春秋時長江以北屬吳地淮夷(古代的東方人),如皋地處其東南隅故別名“東皋”。“東皋”常見於本邑的地名、商號、流派名、住宅名。
“
金城”,源出蘇北民謠:“金如皋,銀
泰興。”1984年9月14日原揚州地委宣傳部長鄭鐸同志在《
游如皋》一詩中云:“古說如皋一片金,相鄰泰興只稱銀。”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陸的地區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如皋人民在長江“金三角”上辛勤耕耘,贏得了“金如皋”的美稱。“金城”常見於商號中。
“
海陽”,為如皋古縣名之沿襲,源於本縣地理位置。如皋稱海陽最早始於
西周,當時如皋為海陽地,隸揚州。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傳》載:“楚東有夏州海陽。”後來戰國、秦時如皋亦為海陽地。晉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為海陽縣,至東晉安帝義熙七年改置如皋縣止,凡一百三十一年。
“寧海”,為如皋古縣名之沿襲,今
海安。古代既曾領轄如皋,又曾為如皋的一部分。如城的寧海路即源於此。
“
鄖”,源於如皋古地名。春秋時國內有三處地方名“鄖”,分別位於鄖、衛、吳三國,其中屬吳國的鄖地即在今天的如皋東。杜預註:“鄖,發陽也。”《羅泌路史》:“海陵東南有陽口,今皋北四十五里力乏橋即其地。”《如皋力發橋石碑》碑云:“日惟立發,古稱發陽,魯衛今鄖,雲是斯地,春秋時有也。”據清乾隆《一統志》記載:“力乏橋即立發橋,又稱發繇口,發繇亭,立發口等。今已劃屬
海安縣。”
“海陵”,為如皋古縣名之沿襲。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劉濞為吳王,如皋屬吳王所轄,改海陽名為海陵。清嘉慶《維揚志》載:“因其地並海而高,故名海陵。”《辭海》載:“海陵,古縣名,西漢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蘇
泰州市。”
漢武帝元狩六年,正式設定臨淮郡海陵縣。
東漢、
三國(時
海陵縣曾幾經興廢,最終由
吳國大司馬邑人
呂岱重置)、
南北朝、
唐、
宋、
元等朝代,如皋都曾屬海陵地域。明太祖洪武元年,省海陵縣入州,領如皋一縣。
此外,如皋歷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別稱,
台北市如皋同鄉會出版的《如皋文獻》第一輯中所載的柯新民《全國第一大縣——故鄉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別稱有三:‘曰
臏山、曰
嵋山、曰
雉皋’”。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18年(1929年),改區、鄉(鎮)制,設18區、487鄉、61鎮。如西縣設立初,轄5區、1直屬鄉。復名如皋縣後,設15區、198鄉(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如皋縣設13區、198鄉(鎮)。
1958年9月,實現人民公社化,如皋縣共建人民公社33個。
1961年,區建制恢復,如皋縣設9個區。
1981年5月4日至10月26日,如皋縣實施政社分設,仍行鄉(鎮)、村制。同時成立人民公社經濟聯合委員會。
1984年5月24日,縣政府公布全縣各村標準名稱。1986年3月22日,各人民公社經濟聯合委員會撤銷。5月1日,東陳、林梓、長江、搬經、磨頭5鄉撤鄉建鎮。
1987年1月20日,9個區建制撤銷,改設巡視組。全縣行政區劃為9個鎮、44個鄉,設4個街道、26個居委會、892個村。
1989年12月1日,9個區建制恢復,各區設工作委員會。1990年1月,袁橋鄉撤鄉建鎮。全縣轄9個區、10個鎮、43個鄉,設4個街道、26個居委會、892個村。
1995年3月,蒲西鄉併入白蒲鎮,丁西鄉併入丁堰鎮,張黃港鄉併入石莊鎮,53個鄉鎮調整為50個。
2000年4月22日,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新民、城西、鄧園3鄉併入如城鎮,新姚、勇敢2鄉併入白蒲鎮,丁堰鄉併入丁堰鎮,丁北鄉併入東陳鎮,石北鄉併入石莊鎮,奚斜鄉併入林梓鎮,江防鄉併入長江鎮,長莊鄉併入吳窯鎮,花園鄉併入下原鎮,車馬湖鄉併入郭園鎮,場南鄉併入磨頭鎮,葛市鄉併入江安鎮,加力鄉併入搬經鎮,何莊鄉併入袁橋鎮,常青、高井鄉合併為常青鎮,九華、龍舌、營防3鄉合併為九華鎮,柴灣、戴莊2鄉合併為柴灣鎮,雪岸、南凌2鄉合併為雪岸鎮,桃園、馬塘2鄉合併為桃園鎮,高明、勝利2鄉合併為高明鎮,全市由53個鄉鎮,調整為26個鄉鎮。
2001年3月20—30日,全市實施行政村(居)調整,原890個村(居)調整為304個村、49個居委會。9—10月,長青沙鄉併入長江鎮,場北鄉併入磨頭鎮,大明、建設2鄉合併建立皋南鎮,撤銷黃市鄉建立黃市鎮,撤銷夏堡鄉設立夏堡鎮。全市由26個鄉鎮調整為23個鎮。
2005年1月17日,皋南鎮併入如城鎮,黃市鎮併入江安鎮,夏堡鎮併入搬經鎮。全市由23個鎮調整為20個鎮。
2008年1月,長江鎮與如皋港區整合,稱“長江鎮(如皋港區)”。同年6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同意將九華鎮的長江村委會劃歸
長江鎮管轄。同年11月23日,
如皋港一類開放口岸獲得國務院正式批准,對外獨立開放(與南通海關、連雲港海關並列“江蘇江北三大海關”之一)。
2009年1月,江蘇省如皋經濟開發區與柴灣鎮整合,稱“江蘇省如皋經濟開發區(柴灣鎮)”。
2010年8月25日,江蘇省政府宣布如皋市長江鎮為“全省十大強鎮擴權試點鎮”之一,享受副縣級。12月27日,江蘇省如皋軟體園與桃園鎮整合,稱“江蘇省如皋軟體園(桃園鎮)”。截至2010年末,全市轄20個鎮(區),下設社區181個(其中城鎮社區16個),行政村166個。
2012年1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同意將石莊鎮場東居委會劃歸長江鎮管轄。
2013年3月,經江蘇省政府批覆,如皋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撤銷如城鎮,以原如城鎮所轄的凌青、方莊、新官、沿河、長港、老南、錢長、龍遊河、安定、宗岱、光華11個村和安定、花園、陸橋、蒲行、長巷、秀水、孔廟、迎新、城東、城西、紅星、西郊、許莊、城南、仙鶴、宏壩、紀莊、十里、新民、賀洋、顧莊、大明、大殷23個社區,設立如城街道。
撤銷袁橋鎮、柴灣鎮,以原袁橋鎮、柴灣鎮所轄區域和原如城鎮所轄的新生、新王莊、太平、鹿門、鄧元、城北、東風、慶余、普濟9個社區以及邵莊、陸橋、闞莊3個村,設立城北街道。
撤銷桃園鎮,將原桃園鎮所轄區域和原如城鎮所轄的張八里、新莊、建設、宋家橋、平明5個社區合併,設立城南街道。
撤銷雪岸鎮、東陳鎮,將原雪岸鎮、東陳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東陳鎮。
撤銷林梓鎮、白蒲鎮,將原林梓鎮、白蒲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白蒲鎮。
撤銷郭園鎮、長江鎮,將原郭園鎮、長江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長江鎮。
撤銷石莊鎮、常青鎮、江安鎮、高明鎮、搬經鎮,將原石莊鎮所轄區域與原常青鎮所轄海圩、鄒蔡、蔡炎3個村以及鐵籬、草張莊2個社區合併,設立新的石莊鎮;將原江安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陳莊、黃莊、西莊3個村以及勝利、周莊、章莊3個社區合併,設立新的江安鎮;將原搬經鎮所轄區域與原高明鎮所轄曉莊、劉莊、盧莊3個村以及中心、高明、鮑莊3個社區和原常青鎮所轄萬全、樓馮、土山3個村以及橫埭、袁莊、葉莊、董王4個社區合併,設立新的搬經鎮。
2014年1月,如城街道正式更名為如皋工業園區(如城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轄3個街道、11個鎮:如城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東陳鎮、丁堰鎮、白蒲鎮、下原鎮、九華鎮、石莊鎮、吳窯鎮、江安鎮、搬經鎮、磨頭鎮、長江鎮。全市村(居)347個,其中居委會181個、村委會166個。
城北街道與
如皋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南街道與如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如城街道與
如皋工業園區實行“以區帶街、區街合一”管理機制,長江鎮與如皋港區實行“鎮區合一”管理體制。
鄉鎮街道 | 面積(平方公里) | 社區(個) | 村(個) | 街道駐地 |
| 132.42 | 23 | 11 | 福壽路276號 |
| 150.41 | 19 | 20 | 益壽路工發大廈 |
| 73.61 | 10 | 7 | 萬壽南路999號 |
| 122.09 | 27 | 6 | 長江東路8號 |
| 144.89 | 14 | 15 | 松楊社區蒲盛路1號 |
| 118.36 | 13 | 18 | 府前街166號 |
| 174.85 | 18 | 17 | 繪園路3號 |
| 102.8 | 5 | 16 | 磨頭社區卓吾路1號 |
| 112.32 | 12 | 11 | 府前街4號 |
| 85.06 | 11 | 10 | 沿河北路188號 |
| 70.48 | 8 | 5 | 三河社區環西路1號 |
| 71.35 | 5 | 14 | 九華社區政府路1號 |
| 70.76 | 8 | 7 | 下原社區康園南路 |
| 64.3 | 8 | 9 | 吳窯社區魯班西路 |
註:參考資料 |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如皋位於揚子準地台的下揚子台褶帶上,為蘇中—蘇北拗陷中的蘇南——勿南沙中新生代相對隆起區,地質構造的主要特徵為:北東向切割呈帶狀,北西向切割成塊。境內為平原地帶,整體水平面高於鄰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海拔2~6米),
如泰運河中段兩岸地勢最高,沿江以東地勢歸低。地域酷似桑葉,地形如“復釜”。
氣候水文
如皋屬亞熱帶。屬
東亞季風區的一部分。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形成了冬季低溫少雨量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距海較近,受海洋調節較明顯,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較小。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於夏季,但是,由於夏季風勢力各年強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較大。全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476090焦耳/平方厘米,年平均風速為3.3米/秒。
如皋位於河網稠密、湖盪眾多的
長江三角洲。河網密度每平方千米高達4千米以上,全市水鄉介於長江水系。
自然資源
水資源與岸線資源
如皋引用長江水條件優越,
焦港、
碾砣港、
如皋港三大引江口門最大引流量共達522.2立方米/秒。境內淺層地下水資源約為3.33億立方米,水量大,水質較好,可作飲用水。深層地下水每年可開採305萬立方米。如皋長江岸線全長48公里,
如皋港可直接利用的長江深水岸線長20.2公里,且岸線深水逼岸,微沖不淤,河勢相對穩定,可建萬噸級泊位30多座,是獨立開發的國家一類口岸,如皋海關(正處級單位)是江蘇長江以北第二大海關。
動、植物資源
境內有野生植物671種,分屬2門、2綱、139科。有動物資源387種,分屬4門、15綱、58目;有藥用植物363種、動物73種。其中,
銀杏、半夏、如皋
三黃雞等為聞名遐邇的地方特產。
礦產資源
境內煤藏分布於石莊鎮—郭園鎮一線,但埋藏深、儲量小。郭園鎮、下原鎮及沿江地區有沼氣資源,藏於地下15米~30米的地層中,難以開採。
人口
據《如皋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如皋市常住人口為1267066人。如皋常住人口中,家庭戶394838戶,家庭戶人口為123517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36人減少0.23人。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轄區總戶數44.70萬戶,戶籍總人口142.55萬人,同比減少1.13萬人。其中:男性71.07萬人,占49.86%;女性71.48萬人,占50.14%。男女性別比為99.43∶100。年內人口出生率8.92‰,人口死亡率14.15‰,人口自然增長率-5.23‰。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常住人口124.7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3.45萬人,同比增長3.0%,城鎮化率58.9%,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出生率8.77‰,死亡率9.45‰,人口自然增長率-0.68‰。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有少數民族人口5300人,分屬於苗族、土家族、侗族、彝族、白族、壯族等36個少數民族,居住較為分散。其中苗族人口最多,為1300餘人。
經濟
綜述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如皋經濟社會發展從南通落後位次全面躋身第一方陣,一些主要發展指標躍居全省前列。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特色之路,被省委黨校、省社科院課題組調研總結為“江蘇沿江開發中的如皋現象”,有關經驗做法經中組部黨建讀物出版社正式出版,推向全國。
如皋率先在全省出台了沿江開發總體規劃,將沿江
產業定位為以石油化工、船舶修造、高級不鏽鋼冶煉為龍頭,以精細化工、機電加工為配套,物流倉儲、高新技術、生物工程、生態旅遊、現代農業為依託的十大經濟板塊格局。如皋20個鎮工業園區也能為投資者提供廣闊的創業空間。工業上,電子、化工、醫藥、食品、機械等是如皋的強勢產業;農業上,形成花木盆景、優質油米、創匯果蔬、優質生豬、
如皋黃雞、優質桑蠶等六大特色基地。
2017年,如皋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5.80億元,增長8.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149元,增長8.4%。第一產業增加值66.05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492.30億元,增長8.2%,其中工業增加值413.89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467.45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最佳化調整為6.4:48.0:45.6,三產比重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如皋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47億元,增長3.5%。其中,農業產值62.57億元,增長4.9%;林業產值0.23億元,下降8.9%;牧業產值37.10億元,增長4.7%;漁業產值6.68億元,增長6.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89億元,增長8.1%。
2017年,如皋市糧食種植面積103.89千公頃,同比減少3.28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0.03千公頃,同比減少0.05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3.46千公頃,同比減少0.15千公頃;蔬菜種植面積20.78千公頃,同比增加0.59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68.91萬噸,下降2.9%;棉花產量32噸,下降61.0%;油料產量3.90萬噸,增長3.2%;蔬菜產量73.42萬噸,增長3.3%。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85.07萬千瓦; 擁有拖拉機8868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2205台;擁有聯合收割機2370台,其中自走式收割機2363台;全市農機化投入20809萬元,其中用於農業機械購置的達14100萬元;全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1萬噸。
第二產業
2003年~2008年間,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開發的戰略部署,如皋依據南通市委、市政府“爭當全省江北‘兩個率先’排頭兵”總體定位和“依託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如皋率先在全省編制沿江開發總體規劃,五年建成萬噸級碼頭12座(其中15萬噸級碼頭2座)、在建10座,年吞吐能力5000萬噸的公共物流基地;保護、再造優質資源,建成3.5公里導流堤、6.5公里內港池,再造岸線13公里。五年中(2003-2008),沿江地區累計到賬外資19億美元,建成億元以上項目34個、超億美元項目9個,形成船舶修造及配套、精細化工等臨港製造業和現代物流業互動並進局面。其中,投資100億元的熔盛重工建廠不到三年,已形成年產800萬噸造船能力,在中國造船企業中列第三位,居中國民營造船企業之冠。
2012年,如皋市完成工業增加值269.01億元。2012年末,全市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784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32.3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71.1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2.87%;新興產業產值385.6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為28.95%。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279.43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65.75億元;工業產品銷售率98.34%。
第三產業
2012年末,金融系統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678.93億元,增長12.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37.24億元,增長17.8%;年末,金融系統貸款餘額367.8億元,增長23.0%,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99.77億元,增長25.4%,中長期貸款餘額148.0億元,增長19.0%。年末,保險機構總數達53家(其中工商登記28家);全年中保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85369萬元,賠款及給付10098萬元;中國人壽保險保費收入70695萬元,賠款及給付1097萬元。
1988年3月1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擴大沿海經濟開放區範圍的通知》(國發〔1988〕21號),適當擴大了沿江經濟開放區範圍,批准
如皋市為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為如皋充分利用國家對沿海地區實行的優惠政策,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奠定了基礎。
2012年全年,如皋新批外資投資項目69個,其中增資項目19個。全年完成新批協定註冊外資10.04億美元,下降27.5%;實際到賬外資2.49億美元,下降65.48%;對外貿易增長強勁,全年完成進出口總值35.88億美元,增長18.0%,其中自營出口總額23.72億美元,增長26.4%,出口超千萬美元的企業達到36家;出口貿易總值中,機電產品出口11.56億美元,增長44.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15億美元,下降5.0%;農產品出口1.05億美元,增長8.5%。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如皋市申請專利792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為3612件;專利授權量179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3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0.5件。2017年,如皋市申報各級各類科技項目743項,獲得立項373項,獲各級扶持資金3840.23萬元。2017年,如皋市有15項科技成果獲國家及省市科技進步獎,其中國家行業協會科技進步獎3項,南通市級一、二、三等獎各2項、3項和5項。2017年,如皋市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研究生工作站3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共有普通中學31所,在校學生48260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學生10176人;國小55所,在校學生61551人;幼稚園77所,在園兒童32468人。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教職工總人數13029人,其中專任教師10973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共有文化產業法人單位1520家,從業人員5.3萬人。年末累計建成農村鄉鎮文化站14家,“農家書屋”、“社區書屋”345家。擁有公共圖書館2家、各類博物館紀念館22家、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全國重點、省級、南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各2處、4處和3處。分別擁有國家級、省級、南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 10項和28項。
如皋市廣播人口、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100%。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有線數位電視用戶29.36萬戶,占總戶數的84.1%。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末,如皋市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532個,其中,公立醫院6個,非營利性民營醫院57個,以預防保健為主的醫療衛生機構17個,門診部10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365個,個體診所、廠校醫務室74個。全市醫院共有床位6404張,每1000位常住人口擁有床位5.12張;有執業(助理)醫師3457人,每1000位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76人;註冊護士2861人,每1000位常住人口擁有註冊護士2.28人。全市有衛技人員6631人、鄉村醫生933人。2017年,如皋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提高到人均659元,全市共有101.3252萬人參保,統計參保率保持100%。基金總量達6.68億元。
對外交往
國別(省)
| 城市
| 締約時間
|
---|
| | | 2008年9月
|
| | 2009年12月
|
| | 2010年8月
|
| | 2010年11月
|
| | 2013年4月
|
| | 2011年10月
|
| 2012年9月
|
交通運輸
概況
如皋市擁有48公里的長江岸線,其中深水貼岸、微沖不淤的深水岸線長達17.2公里,可建萬噸級碼頭30多座,可通航5萬噸級的“三超”巨輪。這是江蘇沿江亟待開發的非常珍貴的岸線資源,也是長江中下游江海聯動的物流樞紐。
如皋港是獨立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如皋
海關是正處級單位,是江蘇長江以北的第二大海關。
如皋南依長江、東瀕黃海,地處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區域,為上海北翼明珠,承南啟北,至南京、杭州城市群僅2.5小時,距上海、蘇州、無錫僅1.5小時。如皋位於長三角的北翼,地處滬、蘇、通金三角的支點,瀕江臨海,
瀋海高速、
江海高速、
滬陝高速穿境而過,使如皋成為名副其實的公路時代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即將通車的滬通高鐵,更是將如皋納入了高鐵時代上海半小時經濟圈;
如泰運河、
如海運河、
通揚運河、大明運河等重要航道環繞古城,形成了水陸空一體的交通格局。
公路
沿海高速、
204國道貫穿南北,寧通高速、334省道橫跨東西;
如皋市所有鎮區均以黑色公路相連線,15分鐘內可全部駛入高速公路。
鐵路
規劃南通市域軌道S4線自南通西站引出,向西連線
北沿江城際鐵路長江鎮站,在如皋港區(
長江鎮區)設定3座站。
新長鐵路
如皋港支線正在進行工程總體方案設計,線路全長37.095KM(含疏解線),新建車站2座,改建車站1座。
規劃布設兩條現代
有軌電車線路,串聯城北分區、城中分區、城南分區、城東分區和城西分區中心區域、鐵路客運站,承擔主要客流發生吸引源之間的高效運輸。
1 號線路走向為:
海陽路-海陽南路,線路全長 12.4 千米;
2 號線路走向為:福壽西路-益壽中路-
中山路-紫光路,線路全長 12.7 千米。
河運
通揚運河、
如海運河、
如泰運河等縱橫如皋全境,總長180.8公里,內河航運十分便利。
如皋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上海組合港的重要組合港,擁有長江中下游地區深水岸線和土地資源,是江蘇省沿江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港口
如皋境內長江岸線全長48公里,可直接利用的深水岸線長20.5公里,深水貼岸,微沖不淤,可通航10萬噸級“三超巨輪”,可建萬噸級泊位30多座。
航空
為方便旅客乘機,
南通興東機場率先在如皋市
海陽路302號設立了南通興東機場如皋城市候機樓。該城市候機樓啟用後,旅客可就近、就地辦理登機手續,並免費乘坐由機場提供的接送通勤車直抵機場,旅客到達機場後只需通過安檢即可進入候機大廳。
如皋汽車站東側門廳口的如皋候機廳機場免費巴士班車時刻表已出爐:每天10時,如皋發車,11時10分到達
南通機場;每天15時40分如皋發車,17時到達南通機場;每天13時南通機場發車,14時到達如皋;每天18時30分南通機場發車,19時40分到達如皋。
文化藝術
城市標誌
市徽:外形為菱形,近似如皋市行政區域圖形,底色為天藍色。中間為如皋市市花月季花花蕾、花葉、花枝組成的變形美術字“皋”字和一段古城牆圖案,為金黃色。古城牆寓意如皋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皋”字形月季花的花葉呈水浪狀,且城牆在上,水浪在下,象徵如皋南臨長江;城牆和水形成三角形,花蕾在中間,有長江三角洲上一枝含苞欲放鮮花的寓意,象徵如皋市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在改革開放中蓄勢待發。花蕾伸出城牆,象徵如皋市在原有基礎上會更加欣欣向榮。
1997年年底,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相關通知精神,停止使用如皋市市徽。
古城城門
1951年因城牆多處傾塌、城門狹窄而拆除,僅有
東水關完整留存至今。為進一步弘揚歷史文化,保持古城特色,挖掘旅遊資源,逐在原址重新恢復修建了
靖海門。
民俗民風
如皋的民歌民謠,具有濃郁的
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它以內容豐富、曲調優美而聞名全國,其中《趟子燈》、《花擔》、《
倒花籃》、《
蓮湘》等編入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江蘇分卷);《
看花燈》被收入了《中國民歌集成》,並先後被
上海電視台、
江蘇電視台播放。如皋民歌的種類有號子、小調、風俗歌、兒歌等,現已蒐集到數百首。
如皋民風淳厚,敬老愛老成風。據明朝
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縣誌·風俗》,稱如皋人“其性馴柔,其俗質實。民畏法而恥罪,士讀書而循理。征科易集,訟獄稀簡。……冠、昏、喪、祭,習尚俗禮,多儉約之風。”畏法恥罪,讀書循理,訟獄稀簡,生活儉約,這是當時如皋淳樸民風的真實寫照。1933年《
江蘇省志稿》中說:全省民風普查,如皋被定為“淳厚”。“孝道”是華夏倫理道德的精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愛老的風尚在如皋代代相傳。“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同是如皋的鄉規民約。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贅,而當成家庭的榮耀,家有高壽長者,子女在社會上就受到人們的尊重,這為老人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較好的社會環境。
如皋市非物質文化保護一覽表
|
序號
| 類別
| 保護內容
| 保護級別
|
01
| 傳統戲劇
|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2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盆景技藝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3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董糖製作技藝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4
| 民間舞蹈
| 《如皋蓮湘》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5
| 民間舞蹈
| 《倒花籃》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6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絲毯織造技藝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7
| 傳統手工技藝
|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8
| 民間美術
| 如皋紅木雕刻工藝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09
| 民間美術
| 如皋風箏製作技藝
| 江蘇省重點保護項目
|
10
| 民間舞蹈
| 《耥子燈》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1
| 傳統舞蹈
| 如皋花擔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2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香袋製作技藝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3
| 傳統手工技藝
|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4
| 傳統手工技藝
|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5
| 傳統手工技藝
| 黃氏玉容丸製作技藝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6
| 傳統舞蹈
| 盪旱船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7
| 傳統音樂
| 江安號子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8
| 傳統音樂
| 長江(永安沙山歌)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19
| 傳統美術
| 永泰竹刻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20
| 傳統技藝
|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21
| 傳統技藝
| 白蒲蟹包腐製作技藝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22
| 傳統技藝
| | 南通市重點保護項目
|
23
| 民間美術
| 如皋印派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4
| 民間故事
| 如皋民間故事諺語歌謠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5
| 民間舞蹈
| 《扒溝獅子》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6
| 傳統手工技藝
| 木板擦漆手指畫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7
| 民間音樂
| 如皋方言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8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燈彩製作技藝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29
| 民間舞蹈
| 《木蝦舞》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0
| 民間音樂
| 靈威觀道教古樂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1
| 民間音樂
| 如皋山歌號子如皋民歌(小調)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2
| 傳統手工技藝
|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3
| 傳統手工技藝
| 如皋貼絨畫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4
| 民間故事
| 冒辟疆與董小宛的故事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5
| 民間文學
| 飛來磨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6
| 曲 藝
| 蓮花落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37
| 民 俗
| 土山廟會
| 如皋市重點保護項目
|
(以上圖表參考)
如皋方言
歷史上,江淮官話泰如片就長期屬於
揚州府,當年揚州府的區域極大,基本上包括了現今
揚州、
泰州、
南通的全部和
鹽城的南部,但泰如話僅分布在古海陵縣範圍內。歷史上
如泰方言區長期處於
揚州府東部邊緣地帶,因為中心
海陵縣不斷地析置出各地的依託,其文化呈衰落跡象,但這一區域對內極其統一而與外區別。
盆景藝術
如派盆景系
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
中南海、
釣魚台、
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場所以及一些中央國家機關,均可見
如皋盆景的身影。
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於宋代,興於明清。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如皋先後有600多盆盆景在國際國內比賽中榮獲大獎。2012年,在
荷蘭舉辦的2002年世界花卉園藝博覽會評比出的9枚金獎中,如皋獨得3枚。如皋是
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種植面積有20多萬畝。
如皋盆景憑藉其成熟的工藝、嚴謹的章法、規範的程式、獨特的造型手法,在中國盆景藝苑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全國盆景七大流派之一。
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於北宋,發展於明清,成熟於20世紀末。現僅存水繪園風景區澹園一盆“蒼復南山”,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3等獎。羅漢松-雀舌1盆,兩彎半造型,樹齡120餘年,1985年獲中國盆景評比展覽會2等獎,現存水繪園風景區澹園內。迎賓雀舌松1盆,清代作品,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
水繪園風景區澹園內。迎賓羅漢松-中葉,製作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1982年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優秀獎,存水繪園風景區澹園內。雀舌兩彎半大、中型各1盆,水製作,1987年分別獲江蘇省盆景展覽會榮譽獎、三等獎。虎刺1盆,定名“綠蔭深處”,存綠園內,雀梅1盆,定名“飽覽人間春色”,樹齡180年,如皋綠園製作,1990年日本
大阪國際花卉博覽會上獲國際獎和最高榮譽獎-國際優秀金獎。1993年5月,如皋綠園製作的“春曉”和“榆樹”盆景,又以其獨具一格的藝術造型,雙雙獲得第三屆全國花卉盆景博覽會金獎。如皋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銷往世界各地,僅綠園每年就約有10萬盆盆景銷往
義大利、
荷蘭、
法國、
日本、
德國等國家。
旅遊
景區景點
水繪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如皋古城北隅,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 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為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與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冒辟疆棲隱之處。被中國現代園林之父陳從周教授譽為:“天下名園”。
定慧禪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始建於隋朝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地外如皋古城東南隅。山門正對玉帶河,東臨放生池,西南傍玉蓮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樓堂環繞四周,寶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環寺,樓抱殿”的獨特格局。
內外城河風光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如皋古城核心地帶,兩河環城而繞,外圓內方,形似古錢。內城河古名玉帶河,形成於明成代年間(公無1465~1487年);“水環城,城包水”的奇特風景觀成為古城如皋獨具魅力的風光帶。
如皋烈士陵園:如皋烈士陵園是國家民政部首批命名的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陣地之一,創建於1952年。
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紅十四軍紀念館景區位於如皋市主城區東南部,占地296畝,總投資約4億元,由紅十四軍紀念館、廣場景觀、青少年紅軍歷史教育館、戶外拓展訓練基地四部分組成。
東大街歷史文化街區:江蘇如皋“東大街”位於古城的東北角,內城河蜿蜒其中,是如皋古城僅存的老街區。“東大街”始建於
南宋,經歷代營構,現在“東大街”具有
清末民初的風貌特徵。在水運發達時期,“東大街”是城內主要的
商業街。老街巷裡的居民是這座古城最好的讀者,在東大街看老人們聊天,更能感受到古城如皋歷史和文化的深厚。
東方大壽星園:位於如皋西郊,如皋是著名的國際
長壽之鄉,其長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而如皋的長壽文化則是世界生命科學中的精華。這個公園就是歷史的濃縮、經典的集萃和最精彩的長壽文化的呈示。
靈威觀:靈威觀為如皋唯一倖存的道觀,與
句容茅山道院、
蘇州玄妙觀並列為江蘇省三大道觀。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代有修葺,幾度興衰。相傳,
武當山玉公、信公、靜公三位道長,於
隋朝前來如創立。初名祖師觀。
龍遊河生態公園:位於如皋城區南部,如皋龍遊河生態公園依龍遊河而建,規劃面積約42公頃,規劃河道面積10.8萬平方米,占用地的25.7%,為市民們提供了一個親水遊玩、休閒健身和文化體驗的場所。
特色文化牆
【水繪明月】【靖海朝暉】【定慧鐘聲】【古橋迎春】【靈威香火】【玉帶春曉】【曲巷秀女】【文昌夕照】
特色產品
缸爿:南通市民價廉物美的早點。比缸爿高一檔的點心燒餅,有的圓形,有的形狀像草鞋的底,稱為草鞋底,是市民們喜吃的大眾化早點。
董糖:董糖製作起源於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愛妾董小宛之手,故稱之為“董糖”。1985年,獲江蘇省優質產品證書,年銷售量達數十萬盒。董糖始於如皋。
白蒲黃酒:白蒲黃酒素有“液體麵包”美稱,曾獲1993年東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1995年北京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現由南通市白蒲黃酒有限公司生產。
林梓潮糕:創於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既是可口的點心,又是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口。
如皋蘿蔔:如皋蘿蔔栽培具有上千年歷史,因其生津開胃、清火降氣之功效極佳,如皋民間流傳著“晚吃蘿蔔早吃薑,不需醫生開藥方”至說。1983年獲外經部“榮譽證書”和江蘇省優質食品獎,1985年獲全國出口產品優良榮譽獎狀。
如皋肉鬆:如皋肉鬆的生產始於1914年,1988年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鬆獲香港國際儀器博覽會金獎。
如皋香腸:歷史悠久,是聞名全國的品種之一。其生產始於清
同治年間,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如皋火腿:如皋火腿生產始於清鹹豐初年(公元1851年),與浙江
金華火腿、雲南
宣威火腿齊名為“中國三大名腿”,有“北腿”之稱。
東串豬:由如皋農民長期培育而成。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繁殖率高,皮薄,肉質更為鮮美,瘦肉率高,是灌制如皋香腸、香肚,加工如皋肉鬆、火腿等名特產品的優質豬源。
工藝絲毯:以生產
絲毯聞名的如皋工藝絲毯廠,曾兩次為我國政府製作大型藝術壁掛,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聯合國。該廠與著名畫家、藝術院校合作完成的多幅絲毯,被國外著名博物館購買珍藏。
白蒲茶乾:古名“菽乳乾”,創始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老少婦孺皆宜,是家常和旅途中的經濟方便食品,也是筵席上的冷盤佳品和葷素燴炒的優質配料。
如皋黃雞:清嘉慶《
如皋縣誌》便已有記載,屬卵肉兼用型雞種。黃嘴、黃腳、黃羽,故又名“
三黃雞”。肉質鮮嫩、產蛋率高,為如皋養雞業的當家品種。
黃芽菜:清乾隆《如皋縣誌》便有記載。主要產地在白蒲鎮周圍。煮則湯如奶汁,炒則嫩脆鮮美,且貯藏,為冬季常備蔬菜。
丁堰脆餅:根據《丁堰鎮志》記載,清道光年間,丁堰鎮徐九如的祖父在中街開設徐恆昌茶食店,極一時之盛。店中庫存食油五六大缸,紅白糖一次進貨數十包。製作脆餅,工藝精湛,從不偷工減料。因此,所做脆餅香甜酥脆,一直馳名通、如、海、泰、揚及運鹽河沿線。後起之管氏兄弟和劉大昌茶食店也一本薄利多銷原則,競相創優,丁堰脆餅從此聞名。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序號
| 榮譽
| 序號 | 榮譽 |
---|
1
| | 11 | 中國花木盆景之都 |
2
| 國家一類開放口岸
| 12 | 世界長壽養生福地 |
3
| | 13 | |
4
| | 14 | 國家科普示範縣(市) |
5
| 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
| 15 | |
6
| 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市)
| 16 | |
7
| 全國老齡工作先進縣(市)
| 17 | 浙商(省外)最佳投資潛力城市 |
8
| 江蘇省文明城市
| 18 | 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市 |
9
| 江蘇省雙擁模範城市
| 19 | 江蘇省村民自治模範市 |
10
| 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市
| 20 | 江蘇省計畫生育工作先進縣市 |
| 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 | 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25) |
|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 | 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 |
| 全國文明城市 |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100強、中國最佳縣級城市第9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