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濟民(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

胡濟民(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濟民(1919.1—1998.9)男,1949年回國,在浙江大學任職,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生經歷豐富,學貫中西,具有很多研究成果和專著,其中《原子核理論》獲得了國家優秀教材獎。

1955年春,由於國家發展原子能事業培養人才的需要,奉調到北京籌建和主持我國第一個專門培養原子能科技幹部的物理研究室,擔任室主任。1958年該室改為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一直到1986年,胡濟民都擔任該系系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間除外),並承擔了繁重的教學工作,曾帶領培養了博士和碩士生多人。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歷任全國核物理學會理事長,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串列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1998年9月9日逝世,終年79歲。

胡濟民在原子核理論、重離子核物理、電漿物理等領域都進行過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在重離子核反應機制方面,他提出了“準複合核模型”,在原子核裂變、原子核集體運動和巨觀模型等方面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胡濟民關心和支持核能核,技術開發研究。為核數據編評和建立我國自己的和資料庫作出了貢獻。曾審編出版了多種書刊。並主編出版了《原子核理論》、《原子核的巨觀模型》、《原子核裂變物理》等專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胡濟民
  • 出生地:江蘇如皋
  • 出生日期:1919年1月
  • 逝世日期:1998年9月
  • 職業: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倫敦大學
  • 代表作品:《原子核理論》
展望未來,研究領域,往事略集,社會兼職,經歷簡編,著作目錄,

展望未來

物理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才能得到發展。很顯然,要得到大力支持,就必須對社會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物理學越能解決重大問題,就越會得到支持。展望下一世紀那怕是粗粗地看一下也會很快看到許多重大問題,如農業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醫療衛生問題、材料問題、國防問題等許多重大問題,物理學在這些方面都有用武之地。因此可以說,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們將遇到很大的困難。
胡濟民胡濟民
第一是以上的各個方面,大部分需要各學科的相互配合,不單是物理學所能解決問題的。要順利地進行各學科的相互配合,就需要物理學家大大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也需要其他學科的工作者能熟悉物理學的知識。例如,物理學用在醫療上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如果物理學家不能深入醫療領域。與各學科的認識相互合作,則他最多只能仿製別人的已經發明的診療儀器,很難參與國際上的競爭。因此,只有參與大規模的合作研究,物理學才有用武之地。個別的小型實驗室是沒有能力進行這類的研究的。
另外,這類研究工作往往周期比較長,效益不顯著,往往遠水不解近渴。這對開發中國家,更是一大困難。但是這些並不是物理學單獨遇到的難題,要貫徹科教興國的方針,要我們國家在下一世紀的劇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些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對於我們物理學工作者,應該高瞻遠矚,興趣廣泛,充滿信心,二十一世紀物理學的發展前途無量!

研究領域

胡濟民先生學識淵博、思想活躍,科學嚴謹、勇於創新,為解決核科學領域的許多重大課題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在原子核力、原子核結構、重離子核物理、裂變物理以及電漿物理等學科領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他就積極倡導開展核聚變和電漿物理的研究,為我國在這一領域做了開創性的工作。七十年代,正當重離子核物理成為核科學研究前沿課題時,他就從理論上探索合成超重核的可能性,並提出了重離子核反應要經過中間階段的“準複合核模型”。七十年代中期,他關心、支持我國核數據編評和核資料庫的建立工作,並親自領導和參加裂變核數據計算和裂變機制的研究工作,他首創的多維裂變布朗運動模型取得了重要成果。進入八十年代,他在比較、分析已有核模型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原子核巨觀模型,並套用於研究原子核的性質取得了新的進展。到了九十年代,他又在高自旋超形變態研究領域,發展了原子核的振動與轉動模型,為核結構研究作出了新的貢獻。
胡濟民胡濟民
胡濟民先生幾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教學第一線。他親自授課、指導研究生。他既主講普通物理、理論力學、量子力學等基礎課,也講授原子核物理、電漿物理和原子核理論等專業課。他還經常給大學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員作核科學報告與講座,介紹核科學的最新進展和自己研究成果。還為全校新開設的公共選修課《人類生存發展與核科學》講授了第一堂課。他對學生嚴格要求、循循善誘,言傳身教、鼓勵學生為發展核科學與原子能事業作貢獻。
胡濟民先生在原子核理論方面精深的學術造詣、豐碩的科研成果和他長期從教的豐富經驗,凝結成重要的教材和科技專著,為我國的核科學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主編出版的《原子核理論》一、二卷,已成為我國核理論教學必備教材和核科技工作者重要參考書。新近出版的專著《原子核的巨觀模型》和這次出版的北京大學院士文庫《核裂變物學》,更是他多年研究成果的結晶。

往事略集

胡濟民父親胡兆沂先生早年曾留學日本學法律,辛亥革命前曾在山東作過幾年法官,辛亥革命後在北京或上海當律師。胡濟民兒時在家跟老先生學識字,十歲在上海國小插班念五年級,中學進了大同大學的附屬中學,其中國中二年級是在南通中學念的。1937年秋,胡濟民考上了浙江大學化學系,胡濟民在二年級就從化學系轉到物理系,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的艱苦年代,但在竺可楨校長的領導下,治學嚴謹,許多課程都是著名教授講授,王淦昌教授教近代物理,束星北教授講熱學,王謨顯教授講量子力學,光學專家、當時的系主任何增祿教授講光學並帶光學實驗。在這段時間,胡濟民第一次接觸到物理學的前沿,特別是正在發展的核物理學,他刻苦學習,為以後的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42年大學畢業。被留在浙大物理系當助教。1943年到重慶的交通大學當助教。1945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英國文化委員會資助去英國留學。到英國後,胡濟民先在伯明罕大學學習。導師 Oliphant(奧里芬特),是參加美國做核子彈的科學家之一,剛從美國回英。但因專業關係胡濟民要求專學,Oliphant(奧里芬特)支持胡濟民轉學,並介紹胡濟民到他的好友、倫敦大學的Massey(莫賽)教授處去做研究生。因此,在伯明罕待了不到半年,胡濟民到了倫敦,進了倫敦大學。在莫賽教授指導下用唯象的方法研究核力。由於他在核子間相互作用力的理論研究取得開創性成果,1948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胡濟民胡濟民
1949年9月回到了剛剛解放的浙江杭州,成為解放後第一批從海外歸來的學子,應聘到浙江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不久被任命為浙江大學副教務長。於1951年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初,黨中央決定創建核工業,發展核武器,在北京大學建立我國第一個培養核科技人才的教學基地——北京大學物理研究室。他奉調到北京大學,並由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任命為物理研究室主任,負責籌建和領導物理研究室的工作。1956年和1957年相繼培養出我國第一批核物理與放射化學的專門人才。1958年物理研究室擴建為原子能系,後又更名為技術物理系,他擔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6年,在此期間,他還兼任技術物理系黨總支書記、北大黨委委員等職。1980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後又兼任中科院數理學部常務委員、數理學部副主任。1982年至1986年連任兩屆中國核物理學會理事長,併兼任第一屆全國核物理專業教材委員會主任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核物理分卷編審,國家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組成員等職。1977年當選為北京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他古稀之年,還兼任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和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繼續為我國核科技事業貢獻力量。
胡濟民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科研教學成績卓著的核科學家與教育家。半個世紀以來,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我國的核科技事業與教育事業,為我國核工業的創建與核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從擔任物理研究室主任到技術物理系主任的三十餘年間,他傾注全力、嘔心瀝血,帶領全系廣大師生,經過長期艱苦努力,把北大技術物理系建設成為我國核科學與核技術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在他積極籌劃和組織領導下,於1983年在技術物理系的基礎上,建立了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為核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在他領導下,北大技術物理係為國家培養了三千多名優秀的核科學與核技術方面的專門人才。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我國核科技戰線上的中堅與骨幹,許多人已成為著名的專家、教授、院士、英雄模範、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的學術帶頭人與領導者。胡濟民先生敏銳洞察核科學的發展動向,密切關注核科學領域各方面的新進展;他適時地建議、組織和開闢核科學新的研究方向並積極推動我國核科學的基礎研究與核技術套用;他熱情支持新型實驗設備的建立和重大科研試驗基地的建設;他高度重視新生力量的培養和關懷激勵年青一代的全面成長。幾十年來,他為推動我國原子能科學技術及核物理學科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我國核科學界普遍受到人們的敬重和讚揚。
胡濟民胡濟民

社會兼職

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黨總支書記
北京大學黨委委員
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常務委員
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副主任
第一屆全國核物理專業教材委員會主任
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核物理分卷編審
國家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組成員
北京大學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經歷簡編

1929年——上海國小插班念五年級。
1931年——進入大同大學附屬中學。
1932年——轉學至江蘇省立南通中學校。
1937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學系。
1942年——畢業後留校任物理系助教。
1943年——任重慶交通大學助教。
1945年——考取英國文化委員會資助去英國留學。在伯明罕大學學習期間的導師 Oliphant(奧里芬特),是參加美國研製核子彈的科學家之一。但因專業關係胡濟民要求轉學,Oliphant(奧里芬特)大力支持,並介紹胡濟民到他的好友、倫敦大學的Massey(莫賽)教授處去做研究生。
1946年——進入倫敦大學後在莫賽教授指導下用唯象的方法研究核力。
1948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49年——9月任浙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旋任命為浙江大學副教務長。
195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初奉調到北京大學,並由周總理親自批示,任命為物理研究室主任,負責籌建和領導物理研究室的工作。
1956年——培養出我國第一批核物理與放射化學的專門人才。
1958年——物理研究室擴建為原子能系,後又更名為技術物理系,擔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6年。
1977年——當選為北京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82年至1986年——連任兩屆中國核物理學會理事長。

著作目錄

《王淦昌和他的科學貢獻》(胡濟民編/許良英編/汪容編)
《原子核理論》(胡濟民編) (原子能出版社 1987)
《原子核理論》(胡濟民編著) (原子能出版社 1993)
《原子核的巨觀模型》(胡濟民著/鐘雲霄著)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
《核裂變物理學》(胡濟民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概述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