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江蘇省計畫單列市)

東台(江蘇省計畫單列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台,古稱晏,簡稱為東,又稱西溪、寧海、東亭、建陵等,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江蘇省20箇中心城市之一,沿海城市軸重要組成部分。

東台位於江蘇省沿海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東擁黃海,西接泰州,南依南通,北望鹽城。東台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發繡絲綢海鮮陳皮酒魚湯麵西瓜籪蟹等。

東台,距今2100多年歷史,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被譽為“黃海明珠”。東台自古以產鹽出名,其灶撇文化是中國鹽文化的代表,是淮鹽文化的搖籃。東台是里下河地區最繁華城市,也是范公堤沿線最核心的地段。東台人多屬江浙民系,多數人使用如泰方言

東台全市面積3240平方公里,地處東經120°07′~120°53′,北緯32°33′~32°57′,全市地勢平坦,海拔2.6~4.6米左右,東台沿海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太平洋西岸唯一未被污染的海濱聖地。詩人范仲淹用“秋天響亮惟聞鶴,夜海朦朧每見珠。”來形容東台海岸風景。

東台董永七仙女的愛情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11月,東台市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在華東地區率先實現全城零化工。

2018年12月,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第二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地形,氣候,河道與水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灘涂資源,人口,政治,十三五規劃,做強中心城市,打造宜居美城,建設智慧新城,塑造文化名城,最佳化鎮村空間布局,分類推動鎮村發展,全力打造重點鎮,加快建設特色村,加快發展鎮村經濟,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科技,教育,體育,文化,衛生,環境,能源,人民生活,社會保障,交通,航空,公路,鐵路,水上運輸,地方特產,旅遊,歷代名人,友好城市,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東台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蔣莊遺址開莊遺址等;蔣莊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長江以北地區良渚文化考古發現的空白;開莊遺址勾畫出五千多年前我國東部的海岸線,填補了江淮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系列的重要缺環。東台新石器遺址的發現將東台的人類文明史追溯到5200年至4200年前。東台新石器時代遺址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東台境內古稱淮夷地,屬九州(遠古行政區劃)之一的古揚州。西周吳國春秋後期,“吳亡入越”。戰國時期,“越滅入楚”。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東台地屬東海郡廣陵縣,縣治所在今揚州市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平楚,東台為荊國東陽郡廣陵縣地。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建都廣陵(今揚州市),東台屬吳國,景帝三年(前154年)改吳為江都國後,屬江都國。元狩六年(前117年)江都國改為廣陵國,屬臨淮郡海陵縣(今泰州),海陵之名始見。東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廢400餘縣,海陵縣併入東陽縣。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改江平郡為廣陵郡復置海陵縣。三國時江淮為戰爭之,廣陵郡先屬魏,後屬吳,海陵縣時置時廢。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滅吳,屬徐州部廣陵郡海陵縣東晉義熙七年(411年)分廣陵郡,設海陵郡,領建陵(僑置)、寧海、如皋、蒲濤(今白蒲)、臨江五縣。其時,東台地域在徐州部海陵郡建陵、寧海兩縣境內。按《晉書》載,建陵縣城遺址在“海陵縣界,地名青蒲(即今溱東鎮青蒲莊)”。根據明《嘉靖淮揚志》中隋唐揚州圖所繪,寧海縣治設在西溪嘉慶《東台縣誌》亦載:臨海在西溪鎮。因寧臨二字諧音,且西溪臨近海濱,故而寧海、臨海之稱謂通用。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海陵郡,復置海陵縣,建陵縣並歸海陵縣,東台地域橫跨海陵、寧海兩縣,先後隸屬揚州總管府和江都郡。唐武德九年(626年),寧海縣併入海陵縣。貞觀元年(627年),時屬淮南道揚州海陵縣。南唐昇元元年(937年),海陵縣置泰州,海陵監(與縣同級)移至東台場,東台之名始見於史書。
宋開寶七年(974年)改泰州為泰州軍,領海陵興化泰興如皋四縣,東台屬泰州軍海陵縣,海陵監移治如皋,置西溪鹽倉監(今東台西溪)。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泰州路總管府,領海陵、如皋二縣。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泰州路改為泰州,屬揚州路,領縣照舊,東台屬泰州海陵縣。至正十三年(1353年),泰州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於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平江路(蘇州),自立為吳王,東台屬張吳泰州。
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縣入泰州,直隸中書省揚州府,並設西溪巡檢司。同年,設泰州鹽運分司,轄東台、安豐、富安、何垛、丁溪、草堰、小海、栟茶、角斜場鹽課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鹽運分司署移置東台場,駐東台場鼓樓街(今台城步行街文化廣場東側),東台各鹽場為其所屬。清康熙六年(1667年),東台地屬揚州府泰州。雍正元年(1723年),置水利同知(與縣同級)駐東台,專轄里下河水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分泰州東北九場、四鄉設定東台縣,與泰州同屬揚州府,治所在東台鎮(今鼓樓街口南50米、公園路西側)。
清宣統3年(1911年)10月10日(公曆,以下同),辛亥革命爆發。11月13日,東台宣布獨立,成立東台縣民政支部。11月24日宣布成立東台縣民政公署。
民國元年(1912年),國民政府實行地方自治區制,東台縣設27個市鄉自治區。分別為東台市、何垛市、安豐市、梁垛市、南薌市、時堰市、丁草市、小海市、沈照市、大興圩市、沈土侖市、溱湖市、海堰市、四團市、栟茶市、富安西市、富安東市、三里澤市、青蒲鄉、西溪鄉、角斜鄉、婁莊鄉、唐港鄉、鮑莊鄉、蚌蜒鄉、周陳鄉、鶴落土侖鄉。18市9鄉成立最早的為沈土侖市、溱湖市、周陳鄉,均為民國元年8月設立。
民國18年(1929年),東台實行新的縣組織法,全縣27個市鄉改設為9個行政區,至民國36年(1947年)無大變。東台縣第一區駐東台鎮,轄原東台市、何垛市、海堰市和西溪鄉,包括東台、何垛、西溪、潘丿、太平、肇新、白灘、桑梓、野柳、南新、博古、義盛、橫渠、九灶、豐盈、華丿、梅溪、三羊、川岸、濱海、海堰、姜盈等22個鄉鎮。何垛市僅包括太平坊、拱辰坊、金水坊、啟民坊、湯家泊、北一灶、北二灶、唐家舍、鄒家舍、東舍等一小片狹小區域。西溪鄉包括現西溪及五烈鎮一部至興化陶莊鎮卞家堡一線。海堰市包括現海豐社區和四灶社區北線,向東延伸至蹲門、笆斗山一線。
1948年10月11日東台城宣告解放。1948年11月12日,華中行政辦事處電令成立東台市,轄東台、金拱、啟平、西溪四個鎮,直屬華中一地委、一專署領導,一專署副專員蔡美江兼任市委書記,顧維漢任市長,並實行市縣行政分開,東台縣黨政機關在三倉城區辦公
1949年1月,華中行政辦事處決定撤銷東台市。東台市所轄四鎮仍劃歸東台縣,恢復城區建制,東台縣委、縣政府移駐東台城區。但由於1949年4月華中工委撤銷等原因,中央和蘇北行政公署(省級,署置泰州,翌年移至揚州。江蘇實行小省制,設立蘇南、蘇北行政區和南京市),各級政府同時確認東台市與東台縣並存。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發“東台市人民政府”和“東台市人民法院”兩枚白銅質正方印。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調整省區建制的決議》,決定撤銷蘇北和蘇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和江蘇省人民政府確認東台市存在。
1953年1月1日,《新華日報》3版刊發“江蘇省介紹”和“江蘇省概況圖”,再次確認東台市存在。
1983年,江蘇省鹽城專區改鹽城地級市,東台縣劃入鹽城市管轄,東台市直接隸屬江蘇省且由江蘇省管轄。
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東台縣撤縣建市,東台縣和東台市兩級合併,由省直轄。
1988年1月,省政府[1998]9號檔案,對東台市由省直轄的問題,因涉及的方面比較多,經研究決定,東台市直接隸屬於江蘇省,暫由鹽城市代為管理。
1988年3月,東台列入國家沿海開放區範圍。
1988年8月17日,江蘇省政府批准東台為計畫單列市享有地級市同等計畫管理許可權,並承擔相當的義務與責任。
1995年,江蘇省提交東台市泰州市宿遷市申報升格地級市工作,因東台市升格地級市涉及南通鹽城兩地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複雜,且1995年國務院規定全國每年升格地級市不得超過5家,江蘇省同時上報3家難獲全批,最終確定東台暫緩設立地級市。
2000年6月,江蘇省申報東台市江陰市擬升格地級市,同年確定東台、江陰升地失敗,原因不詳。
2015年12月,東台市被列為江蘇省20箇中心城市之一,定位為沿海現代化工商業城市、沿海城市軸(南通和鹽城之間)的次級中心,按50~100萬人口的大城市發展。
中國 東台中國 東台

行政區劃

截止2014年,東台市設有14個鎮,368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含75個農村居委會),42個居民委員會,3393個村民小組。境內駐有江蘇省屬弶港農場新曹農場
東台市行政區劃一覽表
市轄鎮面積(km2)人口(萬人)郵編政府駐地
東台市區
296.71
22.7903
224200
東台鎮寧樹路18號
經濟開發區(DIP)
75
4.6
224200
經濟開發區迎賓大道8號
城東新區(DND)
50
15
224200
城東新區東進大道48號科創大廈
西溪旅遊風景名勝區
16
1.5
224200
西溪景區商業街1號
沿海濕地旅遊度假經濟區(DPT)
100
4.7101
224237
沿海經濟區科技創業大廈
溱東鎮
75.74
4.1851
224212
溱東鎮人民路18號
時堰鎮
102.26
4.9548
224211
時堰鎮興時路22號
五烈鎮
134.28
7.2844
224217
五烈鎮錦春路8號
梁垛鎮
132.17
7.7170
224225
梁垛鎮政府路8號
安豐鎮
71.28
5.1225
224221
安豐鎮府前路1號
南沈灶鎮
103.23
5.2647
224224
南沈灶鎮府前中路2號
富安鎮
169.99
9.4950
224222
富安鎮鳳凰池路8號
唐洋鎮
107.44
4.5882
224233
唐洋鎮唐新路19號
新街鎮
102.89
3.4686
224234
新街鎮府前路
許河鎮
106.91
4.5292
224232
許河鎮鎮南路
三倉鎮
157.26
6.3415
224231
三倉鎮人民路8號
頭灶鎮
206.75
7.5052
224241
頭灶鎮新鎮路8號
弶港鎮
263.92
4.7101
224237
弶港鎮前進路8號

地理環境

位置

東台市位於江蘇省沿海中部,北緯32°33′~32°57′,東經120°07′~120°53′,東與黃海相連,南與南通市接壤,西與泰州市毗鄰,北與鹽城市交界,區域總面積3175.67平方公里。

地形

東台境內地勢平坦,地面高程1.4米~5.1米,大部分地區在2.6米~4.6米之間,范公堤(老204國道)貫穿南北,將東台市自然分成堤東、堤西兩大地塊:堤西屬蘇北里下河碟形窪地東部碟緣平原,東北高平,西南低洼,為著名的時溱窪地;堤東地區為黃河奪淮後泥沙淤積形成的濱海平原,海岸線以東約50公里的東沙島已高出零線以上,為江(長江)淮(淮河)兩大水系衝擊回流之沉積物。

氣候

東台市位於中緯度亞洲大陸東岸,屬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季風顯著,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季,冬冷夏熱,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氣溫15.0℃,無霜期220天,降水量1061.2毫米,日照2130.5小時。2017年平均氣溫16.1℃,比常年平均15.0℃偏高1.1℃;全年極端最高氣溫38.6℃,出現在7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5.8℃,出現在2月11日。2017年總降水量990.7毫米,比常年平均1061.2毫米偏少70.5毫米。6月30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11天,梅雨期雨量164.1毫米。2017年總日照時數2190.9小時,比常年平均2130.5小時偏多60.4小時2017年蒸發總量929.9毫米,比常年平均882.8毫米偏多47.1毫米。

河道與水資源

水資源

東台市隸屬淮河下游水系,通榆河貫穿南北,將該市分為堤西、堤東兩大水系分區,堤西為里下河圩區,堤東為墾區。市內溝河縱橫分布,構成水脈相通的水網系統,承納上游來水、輸送當地徑流入海。全市有中溝級(含中溝)以上河道2799條,其中縣級以上河道36條、城市河道70條、鎮級河道762條、村級河道1931條;其他縣(市)級河道35條。全市縣級以上36條骨幹河道中列入《江蘇省骨幹河道名錄》的25條,包括:通榆河、泰東河2條流域性骨幹河道,車路河、姜溱河、川東港—丁溪河3條區域性骨幹河道,梓辛河、幸福河、蚌蜒河、海溱河、串場河、何垛河、丁堡河、西潘堡河、東潘堡河、紅星河、北凌河、南官河12條重要跨縣河道,先進河、安時河、東台河、梁垛河、三倉河、安弶河、方塘河、頭富河8條重要縣域河道。全市水資源豐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554.6毫米,多年水資源總量均值118573.3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資源量80872.8萬立方米、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為37700.5萬立方米。泰東河作為東台市唯一飲用水源地,正常保持Ⅲ類水質。市域淺層地下水儲量豐富,但礦化度高,不宜作生活飲用水,可作一般工業用水;深層地下水水質較好,儲量豐富,是優質的淡水資源。2017年,全市深層地下水年允許開採量為700萬立方米,當年實際開採深層地下水660萬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7年,東台市區域總面積317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4054.33公頃,年內增加656.93公頃(淨增加111.15公頃),人均耕地0.12公頃。境內市域東側海岸線長85.4公里,沿海灘涂(含高泥、蔣家沙、竹根沙、爛沙及東沙等輻射沙洲)5.62萬公頃。

礦產資源

東台市已探明和可開採的礦種有石油和磚瓦用黏土。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溱東、時堰、梁垛、五烈、唐洋、安豐、富安等鎮,年開採量約為10萬噸。境內石油勘探、開採主要由中石化和中石油兩家公司承擔。中石化華東石油局在老204國道以西溱東、時堰、五烈等鎮進行石油勘探、開採,範圍為蘇北盆地溱潼凹陷油氣,面積756.97平方公里;中石化江蘇油田在老204國道以東唐洋、安豐等鎮進行石油勘探、開採,範圍為蘇北盆地海安凹陷東台—李堡地區,面積588.04平方公里。中石油浙江油田在蘇北盆地大豐—興化地區進行勘探、開採,涵蓋市域北部。全年全市石油開採量10萬噸,累計開採300萬噸。磚瓦用黏土主要分布在堤西全域和堤東部分區域,總開採儲量約為980萬立方米。地熱新能源發展前景良好,2015年以後已探明多處地熱出水點,其中位於弶港鎮新曹社區永豐林生態園境內的一口井出水水質具備礦泉水標準,黃海森林公園溫泉地熱水溫達52℃,西溪景區新鑽探一口溫泉地熱井。

生物資源

2017年,東台市境內動物資源150多種,盛產各種魚、蝦、蟹、貝、藻、沙蠶等海產品,年產貝類4.86萬噸,其中蛤類產量超過2.92萬噸,品質優良,有海水魚34種;內陸水生動物有30多種,其中淡水魚18種,擁有南美白對蝦、斑點叉尾鮰、美國紅魚、高背鯽、赤眼鱒、漠斑牙鮃、暗紋東方魨、鱘魚等優良水產品;88種鳥類在灘涂濕地生息繁衍、遷徙停留。植物資源有300多種,除人工種植的大宗植物外,大量的野生植物,如鹼蓬、鹽蒿、獐茅、羅布麻、枸杞、野菊花等遍布高灘,其中藥用植物達100多種,灘涂區有成片林2.85萬公頃、經濟林1萬公頃,形成風光獨特的海濱森林公園。

灘涂資源

東台市海岸線全長85公里,連陸灘涂10.4萬公頃,其中潮上帶2.6萬公頃、潮間帶7.8萬公頃;此外還有東沙、條子泥等岸外輻射沙洲6.7萬公頃,灘涂面積占江蘇省的22%。連陸灘涂以每年150米左右的速度向外延伸,年新增土地600多公頃,沿海有亞洲最大淤泥濕地和世界罕見的輻射沙脊群,落潮時露出水面超過1平方公里的沙島達50多個,近海“兩分水”奇觀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

人口

人口總量保持增長。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8.04萬人,與上年持平。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10.56萬人,出生人口11121人,遷入10205人,遷出16991人。在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557842人,女性人口547778人。18歲以下人口126513人,18-34歲人口197820人,35-59歲人口464323人,60歲及以上人口316964人。全 年 人 口 出 生 率8.7‰,人口死亡率 8.5‰;人口自然增長率 0.2‰。
至2017年底,東台少數民族總人口數4241人,其中蒙古族50人,回族174人,藏族15人,維吾爾族1人,苗族1290人,彝族347人,壯族341人,布依族216人,朝鮮族9人,滿族128人,侗族515人,瑤 族47人,白 族50人,土 家族808人,哈 尼 族54人,傣 族37人,黎族19人,傈僳族13人,佤族7人,畲族8人,高山族1人,拉祜族7人,水族42人,納西族16人,土族6人,仫佬族9人,羌族1人,布朗族2人,毛南族4人,仡佬族9人,錫伯族5人,阿昌族3人,普米族1人,裕固族1人,京族1人,基諾族4人。

政治

東台市主要領導(2018年)
姓名
職務
東台市委書記
東台市委副書記、市長
東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東台市政協黨組書記、市政協主席
信息來源:東台市人民政府官網2018年信息

十三五規劃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10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自主創新體系逐步建立,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5%,建成國家智慧城市建設示範市。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新興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傳統產業實現提質增效,到2020年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90%以上,基本建立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農業綜合發展水平繼續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城鄉統籌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江蘇沿海新興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健全,承載拉動能力顯著增強,海濱港城成為具有江蘇沿海特色的現代化節點小城市,鎮村發展更加協調,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構建,城鎮化率達66%。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提前實現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分別突破5萬元和3萬元。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基本實現,健康東台加快建設,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宜居。綠色東台建設深入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空氣品質、地表水質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和國家級新能源示範區,成為長三角地區知名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趨完善,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法治東台、平安東台建設紮實推進,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公眾安全感和法治建設滿意度持續提升。

做強中心城市

以打造“生態東台、智慧東台、人文東台”為目標,實施城市提升工程,最佳化“一城三區”布局,著力提升中心城市商貿金融、公共服務等城市功能,加快打造城東新區高品質產業新城,全力建設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豐富提升西溪景區旅遊功能和文化創意功能,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一核”的輻射帶動力,走出一條具有東台特色的城市轉型發展之路。

打造宜居美城

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開展綠色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
■抓住進入高鐵時代、建設通用機場的契機,科學規劃城市功能分區、產業布局和綜合交通體系,實現規劃“一張圖”,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
■持續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建設,推進海陵路、東亭路、北海路等骨幹道路延伸工程,加快“一城三區”快速連通。
■打造以新火車站為龍頭的綜合客運樞紐,實現公共運輸換乘無縫銜接,構建更通暢、立體化的城市交通體系。
■前瞻性實施高鐵沿線產業和功能布局,實施熱電廠等沿線企業的退城進區。加快推進城南片區等區域開發建設,綜合配套學校、醫院、大型商業綜合體。
■實施天然氣熱電聯產、西氣東輸東台段等項目,最佳化城市能源結構,加快綠色城市建設。
■圍繞城市公園綠地 “十分鐘服務圈”覆蓋率100%的目標,完善城市綠地系統建設,拓建人民公園,推進通榆河、引江河等環城風光帶建設,新建和改造一批反映地方歷史文化,增強便民服務功能的公園綠地,到2020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3%以上。
■圍繞爭創“江蘇人居環境獎”的目標,繼續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加快推進城郊結合部改造、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完善提升公共停車場、農貿市場等民生設施。
■改造提升老舊小區,持續推進市區雨污分流、開展沿河污水截流,新建一批污水管網和提升泵站,“十三五”期末城市污水處理達標率達95%以上。

建設智慧新城

加快國家智慧城市建設,注重把智慧理念融入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的各個環節,推動智慧政務與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智慧民生事業的同步發展,開創智慧融合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時代。
■推進無線城市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城市規劃發展全面融合,實施有線寬頻、公共無線網路、通信網路升級工程,實現寬頻網路城鄉全覆蓋,免費WIFI市鎮主要公共區域全覆蓋。統籌推進電信網、廣電網、網際網路和物聯網“四網融合”,加快商貿、金融、居住、文化娛樂等城市服務功能信息化發展。
■加快建設大數據中心,以雲計算、物聯網等為發展方向,啟動基於雲計算的綠色數據中心建設,2016年建成輻射周邊的區域性數據中心,傾力打造“大數據套用與研發”產業園。
■開展智慧園區、智慧企業、智慧型車間創建,推動網際網路再造三次產業,構建智慧產業新體系。
■實施網際網路企業創新培育和規模發展計畫,把東台打造成為區域網際網路經濟發展的先行區。

塑造文化名城

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資源,加快推動城市文化場館建設,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開放,採用市場化機制運營大劇院,常態化開展綜藝舞台劇演出,豐富民眾文化生活。
■改造提升市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新建市美術館,逐步推動圖書分館、文化分館向重點鎮區延伸覆蓋,加快文化場所共建共享。
■新建改造一批名人故居,在城市廣場、遊園、風光帶建設一批城市文化長廊,充分彰顯城市文化底蘊。
■充分發揮“發繡、書畫、少兒二胡”三張地方文化名片的傳承效應,建設城市文化培訓基地,開發一批地方名品,推動文化產業化發展。
■實施西溪文化創意園、婚慶產業園、發繡藝術館和文化旅遊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建設,加快西溪樂園、氣象科普園全面建成開放,打造人文城市新形象。

最佳化鎮村空間布局

■統籌考慮城鄉發展、產業布局、公共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加快建設“一軸三片區”。
■打造提升范公堤走廊城鎮軸。聚焦開發區、中心城區和梁垛、安豐、富安鎮等沿老204國道(范公堤)發展的主軸線,建設快速通道,實現同城效應,建設新型城鎮化先導區,打造特色產業集聚區,成為帶動整體開放開發的戰略發展軸。
■發展西部特色產業集群。依託610省道和新204國道,完善西部鎮村產業規劃布局,加快提升集鎮、沿線村莊和各類園區形象,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和民營資本密集區。
■提升中部現代農業示範區。以三倉、許河、南沈灶等鎮為中心,依託226省道和352省道規劃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加快發展規模設施農業、規模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建設東部海洋經濟區。以弶港鎮為東部沿海片區的主導鎮,區鎮合一加快發展。重點規劃發展228國道海洋產業帶,整合區域旅遊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同時依託省屬農場、新圍墾灘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綠色能源和綠色製造,打造沿海經濟成長極。

分類推動鎮村發展

根據國家和省國土空間開發規劃,依據不同區域的資源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健全國土分類開發機制,科學劃定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因地制宜推進重點鎮、節點鎮和特色村建設。

全力打造重點鎮

在紮實推進安豐、弶港兩個全國重點鎮和富安等省重點中心鎮做優做美的同時,綜合各鎮產業基礎、交通條件和空間布局,對溱東、時堰、三倉、頭灶等四鎮作為市級重點中心鎮進行培育,明確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功能,打造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引導區域內的農民就近城鎮化。
■加快天然氣向鎮區延伸,切實提高城鎮居民集中供氣率。
■加快發展節點鎮。梁垛鎮、五烈鎮作為中心城區的衛星鎮,著力提升與中心城區的功能配套水平,錯位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唐洋鎮、南沈灶鎮、許河鎮、新街鎮作為沿海開發節點鎮,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完善服務功能,配套基礎設施,促進農業人口就地集聚。

加快建設特色村

根據村莊區位規模、產業發展、風貌特色等現狀,著力打造193個重點村和76個特色村。開展省級生態村創建活動,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和電子商務村建設,到2020年,建成省級生態村、美麗鄉村和電子商務村均在100家以上。

加快發展鎮村經濟

著力打造特色經濟。按照城關鎮、工業主導鎮和農業主導鎮分工,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
■重點打造東台鎮梁垛鎮南沈灶鎮機械電子、富安鎮包裝機械、安豐鎮電子信息、溱東鎮時堰鎮新材料、頭灶鎮機械電纜、新街鎮船舶裝備等特色產業集群。
■鞏固發展三倉西瓜、富安繭絲綢、唐洋許河畜禽等特色農產品基地。
■著力培育安豐古街商業區、三倉農產品交易中心、新街苗木等專業市場。
■突出發展弶港沿海風光、五烈鄉村旅遊特色。

構建綜合交通體系

■健全公路網體系。積極爭取省交通路網布局最佳化,新增東台連線國家交通主動脈高速公路,提升與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聯通能力。
■完善全市“三橫六縱”一級公路網路體系,改造提升老204國道,加快推進610省道二期、229省道東台段改擴建、344國道東延段、352省道西延工程,啟動建設403省道東台段、226省道東台段等國省幹線重點項目,力爭“十三五”期末一級公路通車裡程翻番,達360公里;改造建設重點路網連線公路及縣道140公里,實施海陵路、東亭路南延至610省道、老204國道快速化改造等工程;新建農村等級公路1200公里,基本形成農村等級公路循環網路
■打造鐵路樞紐。搶抓鹽城至南通客專鐵路(鹽通滬)的建設機遇,建設以東台新火車站為龍頭的綜合客運樞紐,實現一級客運站、火車站、公交總站之間的零換乘對接。
■規劃新長鐵路東台海安段改造,建設鐵路東台客貨運站場,啟動實施中心內河港鐵路支線等建設。
■提升水上運輸。實施梁垛河全線按五級航道標準進行拓寬疏浚擴建工程,配套改造梁垛河船閘,提高通航能力,打通海河運輸瓶頸。
■科學規劃內河港口布局,啟動內河港口東台中心作業區、城東新區作業區等建設,提升安豐、時堰作業區功能,形成年吞吐量1500萬噸的能力。
■構建空中通道。新建西部和沿海通用機場,用於一般農用飛機、直升飛機、小型商務飛機等起降,打通對外交往的空中
“十三五”期間重點工程
序號
工程名稱
主要建設內容
交通(8項)
1
鹽通滬高鐵東台段及東台火車站建設
設計時速250公里/小時(已調整為350公里/小時),境內全長約37公里;改擴建東台火車站
2
國省幹道建設
344國道東台段全長41.27公里,403省道東台段全長約43公里;610省道東段全長15.16km;352省道西延段全長12.28km;229省道東台段全長5.73公里;226省道東台段全長42.23公里
3
沿海港口建設
沿海區新建國家一級漁港和10萬噸深水大港(前期工作)
4
通用機場建設
按照B類通用機場的標準建設2個通用機場
5
儀東高速公路建設
新建東台至儀征高速公路(調整為東興高速)
6
內河港口建設及航道提升
中心內河港建設碼頭、倉儲區等基礎設施,年貨物吞吐量1000萬噸;時堰內河港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城東新區和頭灶鎮建設400噸吞吐量內河港;梁垛河航道由六級航道改造為五級航道
7
城鄉路網建設提升工程
提升城鄉快速通道建設;實施農村路橋建設提升工程
8
鐵路支線建設
新建內河港支線鐵路,全長5公里
農林水利(13項)
1
農田水利提升工程
對里下河圩區、東台河以北次高地區建設農田灌溉、排澇工程等;實施梁垛站、安丰南站大型灌排泵站;新建新東台抽水站,續建骨幹河道封閉涵閘及二級泵站;全市面上新建灌溉站、防滲渠、低壓管道及配套建築物等
2
骨幹河道、縣鄉河道及村莊河塘整治提升工程
疏浚整治方塘河西段、東台河上段、安弶河、紅星河等東西向骨幹河道,疏浚東潘堡河、西潘堡河、頭富河、丁堡河等南北向溝通水系河道;疏浚全市鎮區河道、河塘,提高河道的引、排、蓄能力
3
一線海堤達標及沿海涵閘下遷工程
開展方塘河閘、川水港閘、梁垛河閘、梁垛河南閘的下遷;實施方塘河閘至梁垛河閘段28公里海堤外移
4
川東港拓浚東台段建設
拓浚河道、退建堤防、新建牆式護岸、灌注排樁護岸及斜式護岸,拆建加固橋樑,新建影響工程
5
臨海引江供水工程
策應沿海大開發,建設從長江口引淡水到東台沿海段工程
6
第二地表水廠
第二水廠設計供水規模為20萬m3/d,一期實施10萬m3/d,二期實施10萬m3/d,“十三五”先實施一期工程
7
環狀供水管網工程
時堰-安豐段、富安-唐洋段、頭灶-新曹農場段、唐洋-新街-新東段4條環狀供水管網
8
水源地涵養與保護工程
對泰東河時堰段5公里和通榆河北海大橋向北7公里段進行整治,加強排污口監測,實施第二水錶水廠水源地達標建設
9
城鎮防洪及清水工程
鞏固完善主城區10個分區和13個鎮防洪排澇工程,新建、拆建、改造防洪閘、節制閘及排澇站,新建、整治防洪堤,新建擋洪牆,疏浚城市河道等
10
條子泥一期綜合開發
建設漁博園、展示館、美食街、研發中心、辦公樓等基礎設施,建成華東地區高效養殖育種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11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及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規劃田間工程
以列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以獎代補100家縣市為契機,加快相關鎮區現代農業建設;新增高標準糧田9萬畝
12
農村機耕道建設及農業機械化全覆蓋工程
實施農村機耕道的道路、路基、路面、橋樑、涵洞等建設,實現農業機械化全覆蓋
13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工程
實施農村橋樑、道路、泵站、渠道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能源基礎設施(7項)
1
國華海上風力發電
建設海上500MW風力發電站
2
魯能海上風力發電
裝機規模200MW
3
國信陸上風力發電
裝機規模200MW
4
沿海光伏發電
新建500MW光伏電站
5
天然氣熱電聯產
新上2套9F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配置燃氣輪機組、餘熱鍋爐和蒸汽輪機發電機組
6
西氣東輸東台段工程
爭取在東台建設1個分梳站和2個閥室,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氣需求
7
輸變電工程建設
建設潤元、衡綽、袁豐、高陽、捷新、緯友等6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金華線、方塘、海濱、通海、仙湖、泰東、先烈、梁山等8個110千伏輸變電工程以及梁河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城鎮基礎設施(8項)
1
智慧城市建設
實施一個支撐(城市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構建一個中心(由雲數據中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及城市基礎資料庫構成的信息中心)、推進三大板塊(智慧產業、智慧民生、智慧政務)
2
城市路網建設提升工程
城市規劃區內實施北海路東延、海陵南路南延、東亭南路南延、金海路西延、木港路、紅蘭路西延、泰東河路、金光路北延、站前路南延、站東路至經八路延伸、經八路北延段、經十路、通榆河、泰東河風光帶、何垛河風光帶、市區道路聯通及改造,配套雨污水管道建設
3
城區功能完善提升工程
對市區部分道路、居住小區、綠地等進行改造,實施城市規劃區內桿管線合理遷移,新建公共停車場等
4
城東片區綜合開發
以夢想大道為軸線,重點建設生產性服務業板塊、智慧型化產業板塊、雲商產業板塊、生活服務業板塊、移動互聯產業板塊等5大板塊
5
城南片區綜合開發
城南片區配套實施教育、醫療衛生、商業綜合體等功能性基礎設施建設
6
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及功能提升工程
配套建設開發區醫療衛生、公共服務體系等基礎設施
7
西溪景區核心區開發建設
創建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省級風景名勝區,爭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
8
集鎮建設提升工程
集鎮實施綠化提升、道路建設提升、生態駁岸等
生態環境及民生保障(9項)
1
城鄉綠化提升工程
實施城市規劃區內和各鎮範圍內綠化種植、補植,提高全市綠化覆蓋率
2
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建設城鎮污水管網及再生利用設施,配套污水管網150公里,部分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實施升級改造工程;適時啟動雨污分流
3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
實施鎮村環境綜合整治再提升,打造城市重點入口新形象
4
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實施農村居民生活廢物、農村種養殖業污染防治
5
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工程
對全市重點工業企業廢氣、廢水和固體排放物實行全面治理
6
棚戶區改造建設工程
對老造紙廠宿舍及周邊區域、燃料公司宿舍區域、棚戶區、城中村等進行改造
7
教育布局最佳化調整
新建東台中學綜合樓、惠陽路實小分部、城東新區九年一貫制學校,擴建實小啟平分部、一小開發區分部,實施江蘇聯院東台分院二期工程建設,市區新建1-2所公辦幼稚園,實施市一小搬遷、富安鎮國小搬遷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8
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
新(改、擴)建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6.6萬平方米
9
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新建3.6萬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中心;新建城鄉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重點建設市區養老服務中心,新建2-4幢老年公寓,新辦康復護理院,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實現城鄉全覆蓋

經濟

綜述

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2.81億元,增長7.5%。其
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7.3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329.29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386.2億元,增長10.1%。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2905元,增長11.8%。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全年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1.97∶40.5∶47.53,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33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9億元,增長10.4%。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18元,同比增長8.9%。全年新增“四上”列統企業82家。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年末城鎮化率達60.7%,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2017年縣城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躍升至28位,全國工業百強縣(市)排名上升到第61位。

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業穩步發展。2017年,我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3.1億元,可比增幅為3.2%。糧食生產平穩。糧食總產量96.1萬噸,同比下降1.2%。瓜菜生產效益明顯。全市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120萬畝次,初步建成了大棚青椒十億元產業1個,蘿蔔、三紅胡蘿蔔、甜葉菊等億元以上產業5個,“東台西瓜”種植面積28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一片林”成效顯著。近年來,全市累計完成成片造林7.58萬畝,提前達到農業現代化要求。畜牧業生產穩定。全市出欄生豬103.07萬頭,同比增4.4%,存欄48.34萬頭,同比下降6.5%。年末家禽存欄2650.12萬隻,同比下降1.6%。漁業生產勢頭良好。全年完成水產品總產量18.58萬噸,同比增長0.4%。農業現代化高效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業示範園區示範帶動作用增強,新創鹽城市級農業園區4家,全年流轉土地4萬畝,調減低產低效糧油10.6萬畝,新建5個千畝連片示範基地,設施農業突破60萬畝。新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16個,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308家。建成了一批現代農業園區、高效農業示範片、設施農業示範帶、觀光農業示範點。

第二產業

工業生產平穩運行。2017年,全市規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154.50億元,增長12.0%;增加值247.89億元,增長7.8%。工業用電量27.8億千瓦時,剔除涉鋼企業不可比因素,增長12%。列統的30個行業大類中,有25個行業產值保持正增長,增長較快的行業有: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分別增長42.1%、33.1%、23.3%。
工業企業效益較快增長。2017年,規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80.8億,同比增長10.3%;利稅總額96.9億,同比增長16.7%;利潤總額57.6億,同比增長16.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資產貢獻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18.0%、7.7%和8.9%。
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行業企業達143家,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3%,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新材料製造業、智慧型裝備製造業、新能源製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等四大行業,2017年產值分別增長28.3%、45.6%、36%、50.2%。
建築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39.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5%;竣工產值108.55億元,同比下降20.4%;竣工率77.8%。建築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06億元,增長10.0%。建築業勞動生產率為21.7萬元/人,增長3.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258.2萬平方米,增長0.6%;竣工面積679.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2%,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34.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2%。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647.05億元,增長10.6%;工業投資367.57億元,增長7.9%;服務業投資273.18億元,增長17.2%。
投資結構持續調優。2017年,全市新開工高新技術產業項目194個,同比增長30.2%;完成投資74.8億元,同比增長39.5%。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完成投資13.5億元,同比增長42.3%;智慧型裝備製造業完成投資34.7億元,同比增長36.8%;新材料製造業完成投資14.1億元,同比增長35.9%。實施工業技改項目575個,同比增加201個;完成投資235.1億元,增長14.7%。
房地產投資理性發展。2017年,房地產投資52.8億元,增長8.5%。商品房銷售面積13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2%;銷售額63.3億元,同比增長8.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11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6%;銷售額54.2億元,同比增長22.6%。
消費品市場增勢穩定。2017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9億元,增長10.4%。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銷售額250.56億元,增長10.2%,住宿和餐飲業銷售額29.34億元,增長12.1%。按銷售單位所在地來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42億元,增長10.3%,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5.48億元,增長12.3%。部分消費升級類增勢較快,全市限上汽車類、金銀珠寶類和體育娛樂用品類分別增長16%、12.7%和19.2%。
對外貿易增速加快。2017年,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進出口超1000萬美元企業達21家。完成進出口總額8.74億美元,同比增長18.7 %。其中,進口0.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1.1%;出口8.12億美元,同比增長14.8%。註冊外資實際到賬0.82億美元,同比增長33%。
郵政電信快速發展。郵政行業業務收入1.36億元,比上年增長20.4%;電信業務收入5.4億元,增長8.0%。年末局用交換機總容量0.44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3.38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01.54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99萬戶。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2879公里,新增486公里。年末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6.72萬戶,新增5.5萬戶。
旅遊業較快增長。2017年,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454.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5%;實現旅遊業總收入56.8億元,增長52.3%。接待入境過夜遊客0.37萬人次,增長12.2%,其中,外國人0.25萬人次,增長13.0%;港澳台同胞0.12萬人次,增長10.4%。接待國內遊客453.8萬人次,增長32.6%。
財政收入保持穩定。2017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億元,其中,稅收收入42.4億元,稅收比重78.5%。國稅16.5億元,增長41.8%。增值稅、改徵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分別增長49.6%、18.4%、43.9%。
財政支出結構最佳化。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4.94億元,其中,教育支出18.59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公共安全支出4.4億元,增長32.4%;醫療衛生支出9.78億元,增長17.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9億元,增長17.2%。
金融信貸規模擴大。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774.2億元,比年初增加53.3億元,增長7.4%。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33億元,比年初增加31.3億元,增長6.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46.9億元,比年初增加70.1億元,增長17.7%。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201.2億元,比年初增加42.1億元,增長26.5%。
保險行業快速發展。全年保費收入173606萬元,增長10.9%。分類型看,財產險收入42720萬元,增長7.1%;壽險收入130886萬元,增長12.1%。全年賠付額74546萬元,增長60.0%。其中,財產險賠付30918萬元,增長40.6%;壽險賠付43628萬元,增長77.3%。

社會

科技

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17年全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16%。全市專利申請受理量3933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1073件;專利申請授權量1421件, 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62件。新上智慧型化改造項目160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新認定省高新技術產品73個。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達367個,公共服務平台3個,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2個,企業院士工作站7個。創成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

教育

教育事業協調發展。截止到2017年學校總數68所,其中,普通中學37所,職業高中1所,國小27所,大專1所。在校學生總數67714人,其中,普通中學29836人,高中10968人,職業高中2925人,技工學校320人,國小34443人,幼稚園在園幼兒23542人。畢業學生總數17912人。專任教師總數6385人,其中,普通中學3584人,職業高中275人,國小246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8.9%,國中畢業生升學率100%。

體育

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我市體育健兒在各類比賽中,獲金牌16人、銀牌21人、銅牌29人。
2015年,東台市獲得中國沿海濕地國際公路腳踏車賽舉辦權。

文化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292萬冊。綜合檔案館1個,向社會開放檔案1.7萬卷。廣播電台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1座,電視台1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為100%。有線電視用戶37.3萬戶。

衛生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年末全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7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9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5286張,其中醫院擁有病床5109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875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292人,註冊護士1717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衛生技術人員105人,婦幼衛生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67人。
東台市主要醫療單位(排名不分先後)
東台市人民醫院(三級綜合)
東台市中醫院(三級綜合)
東台市第三人民醫院(二級專科)
東台市安豐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東台市富安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東台市三倉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東台市頭灶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東台市時堰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東台市唐洋人民醫院(二級綜合)

環境

生態保護有力推進。生態建設成效凸現,完成成片造林3萬畝,創成森林小鎮3個、森林村莊14個,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7.5%,獲評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全面落實“河長制”,市鎮村三級河長網路全覆蓋,“一城四河”被列入省級樣板工程創建名單。在鹽城率先啟動水功能區達標整治,完成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整治任務,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通過省級評審。

能源

節能減排成效顯著。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轉型轉產化工企業12家,依法整治磚瓦企業36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49家、燃煤鍋爐285台,空氣品質優良率全省領先。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18元,較上年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12191元,增長10.1%;經營淨收入8103元,增長4.7%;財產淨收入1867元,增長7.2%;轉移淨收入6758元,增長12.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0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31元,增長8.6%。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完善。穩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參保覆蓋面持續擴大。社會保險主要險種覆蓋率達98%以上。年末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8.9萬人、16.96萬人和9.09萬人,比上年分別增長1.2%、0.84%、0.22%。年末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離退休人員7.98萬人,增長7.3%。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退休人員6.19人,增長0.73%。

交通

航空

在80公里半徑內有鹽城、南通兩座機場。
近期在沿海經濟區規劃建設1座飛行區等級為二類B級的通用機場,有效服務海上搜救、高效農業、觀光旅遊、商務活動等;遠期在市區周邊布局同等級通用機場1座。

公路

2017年末東台市公路里程439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5.5公里。
東台市有4個長途客運站:東台市一級客運站、安豐二級客運、富安客運站、新街客運站
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通車,東台已經融入上海兩小時經濟圈,是蘇北接軌上海和接受蘇南產業輻射的第一站。隨著江蘇沿海開發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江蘇沿海中部重要的節點城市。204國道,G228國道,G344國道,229省道,226省道,304省道,352省道,610省道,403省道,沿海高速公路,東興高速規劃建設落地,在S610省道南側接入東台G15高速,在新老204國道各設定一個互通,方便城區利用,遠期規劃東興高速沿海東段,在市域中部貫通東西,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覆蓋。
東台(江蘇省計畫單列市)

鐵路

東台市內共有東台站(客貨運)、富安站(貨運)兩個火車站,除此之外,東台地區郊縣還有大豐站(貨運)、海安站(客貨運)等鐵路客運站。
東台站是鹽通鐵路第一大火車站,位於東台市北海路288號,站內有鹽通鐵路、新長鐵路和東泰聯絡線接入,設立大修車間和貨運站各一座,於1998年鋪建新長鐵路時開工興建。離南京站259公里,離鹽城站63公里,隸屬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現為綜合二等站。鹽城到南通客運專線建成,東台站將通350km/h的高鐵,規劃建築面積為20000平方米東台高鐵站。鹽通蘇嘉城際鐵路建成後,東台將實現一小時到達上海和省內各市,深度融入長三角經濟圈。同時,實施新長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保留普客運輸,強化貨物運輸功能,並預留我市至沿海經濟區鐵路支線接口,支持支撐進出口運輸,服務沿海開發。
東台(江蘇省計畫單列市)
富安站站址在江蘇省東台市富安鎮,於鋪建新長鐵路時開工興建。富安站離鹽城站89公里,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現為五等站
鐵路線路途徑站
新長鐵路(含新長鐵路複線)
東台站、富安站
鹽通鐵路(鹽通蘇嘉鐵路)
東台站

水上運輸

充分發揮東台市水運資源優勢,著力提升縱貫東台市南北的連申線高等級航道、泰東河通航能力,組織實施溝通我市東西向的骨幹航道梁垛河的拓寬疏浚擴建工程,強化拓展東台市航道水運通江達海功能,打造服務沿海開發的黃金水道。同時,科學規劃東台市內河港口布局,啟動內河港東台中心作業區建設,加快實施內河港、安豐、時堰作業區前期工作,以千噸級泊位為主。

地方特產

東台市名點,於1915年獲巴拿馬博覽會金獎,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御膳廚師所制。東台魚湯麵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較好的養生作用,能夠潤脾健胃,補虛療腸。民間常有“吃碗魚湯麵,賽過老壽星”之說。
東台魚湯麵東台魚湯麵
 
用頭髮取代絲線來刺繡是東台西溪古鎮的獨特風俗,人的頭髮沒有絲線柔軟,也沒有絲線色彩那么豐富鮮艷,不能算是合適的刺繡材料;但是,西溪古鎮這裡發繡卻成風成俗。
用糯米配以中藥,製成藥酒。釀製後用瓮貯藏,取名“陳醅酒”,因諧音且又含陳皮,稱之為“陳皮酒”。清代中後期,東台陳皮酒遠近聞名,堪稱東台一絕。
東台陳皮酒釀造技術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1985年以來陳皮酒連續榮獲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中國首屆黃酒節上獲一等獎,在全國“熊貓杯”健身食品大獎賽上獲獎,中國北京首屆國際博覽會上獲銅獎,全國優質保健食品評比中獲金獎,並先後參加美國芝加哥、義大利維羅那、日本東京國際博覽會。
酥兒餅
東台富安鎮的一種傳統茶點。
東台市小吃東台市小吃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品嘗後,讚不絕口,一時酥兒餅美名遠揚,甚至還成了富安人的驕傲。酥兒餅是以麵粉為主料,揉成麵團以後再包入赤豆餡,最後經油煎而成。因為酥兒餅從裡到外層層起酥,乍看活像一朵微開的金菊,故又叫“千層酥”。酥兒餅除了包有用赤豆沙、桂花和蔗糖調製的甜餡外,還可包入用鮮肉、蔥花、鹽和味素調製的鹹鮮餡,具有入口酥鬆香脆,越嚼越美味的特點,用當地人的話來說,是“吃著打嘴也捨不得丟”。
特定產於江蘇省東台市境內的西瓜,謂之“東台西瓜”。
東台於2008年通過中國園藝學會西瓜專業委員會組織的評審,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國西瓜之鄉”。
東台西瓜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商標已經獲準國家商標局註冊,是第一個突破了農產品產地證明商標空白,成為國內唯一獲準具有地理標誌的國家註冊的瓜類產品。
“東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特小鳳、早春紅玉等品種,從果型大小、色澤到內在品質均適應市場需求,產品十分暢銷,甜透大江南北。
十大名菜
東台 “十大名菜”分別是:東沙蜃市(俗名鐵板文蛤)、貴妃含珠(俗名蛤蜊夾肉)、臨海參(俗名蘿蔔大蟶)、春軒梅童(俗名紅燒小眼睛)、晏溪家雁(俗名溱東老鵝)、天仙送子(俗名五香扣雞、大雞抱小雞)、八仙聚會(俗名蟹黃肉皮)、月斧劈玉(俗名河蚌豆腐)、苗蝦芙蓉蛋(俗名麻蝦燉蛋)、御賜蝴蝶片(俗名梁垛炒鱔片)。

旅遊

護國寺
護國禪寺,位於東台市西郊晏溪河南,通聖橋下,與海春軒塔比鄰。宋代嘉定年間(1208~1224)建寺,明萬曆時重修,清乾隆年間曾毀於火災,後再建。寺院建築宏偉,居中有天王,東嶽,地藏三座正殿,兩廂有十殿閻王,關岳,華佗,神農,魯班諸廟,故有“一寺五廟”之說。後山建有碧霞宮,檐牙翹角,金碧輝煌。鐘鼓樓東西對峙,高入雲天。宮中供奉宋真宗皇帝敕封“泰山神女”碧霞元君,故泰山因而得名(又名天妃山)。
彌陀寺
彌陀寺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江蘇省東台市安豐鎮北首,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年(公元1575年),當時名為北極殿。如今,古廟已不復存在,但北極殿彌陀寺不甘百年沉寂,上追祖德之遺風,下思眾生沉淪之疾苦,於佛歷二五五零年開始籌措新建。
永豐林農業生態園
坐落在美麗的黃海之濱的江蘇永豐林農業生態園,一期工程占地面積約6000畝,總投資1.5億元,是一個以生態農業為基礎,集旅遊觀光、商務會議、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區。它緊鄰江蘇省黃海森林公園和國際重點濕地保護區中華麋鹿園。2005年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6年10月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黃海森林公園
2004年經江蘇省林業局批准成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人造生態林園。公園位於東台林場,占地3000公頃,森林覆蓋率80%以上,素有“天然氧吧”美稱。其中,林地面積3.8萬畝,常綠樹種占25%以上,園內現有各類植物200多種,鳥類等動物100餘種。
七仙女文化園
“董永七仙女文化園”項目計畫總投資6700萬元,占地143畝,整個工程規劃建設董孝賢祠、古戲台、天仙茶館、十八里亭、老槐樹、鳳凰池、繅絲井等24個點。“董永與七仙女文化園”整體定位為漢唐風格,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充分挖掘東台市歷史文化淵源,努力彰顯西溪古鎮地方特色。
仙湖現代農業示範園
四星級鄉村旅遊點,仙湖現代農業示範園地處東台西郊,緊鄰204國道,總面積1.3萬畝,其中核心區2300畝。示範園以600畝“仙湖”為中心,按照集科研培訓、試驗示範、展示展銷、旅遊觀光於一體的要求,建成農業科技培訓、農產品質量檢測、種苗繁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試驗示範和農業科技孵化五大中心。被授予首批“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稱號。
東台中華鱘自然保護區
東台中華鱘自然保護區是江蘇省級保護區,設有中華鱘繁育研究中心,從2002年開始,逐年實行了放流。位於東經120°50ˊ、北緯32°40ˊ至33°15ˊ。
中華鱘自然保護區中華鱘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面積35.9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5.38平方公里,緩衝區10.2平方公里,實驗區20.36平方公里。這裡灘青水秀,環境優美,氣候溫和,資源豐饒。據統計,這一區域現有野生動物701種,其中無脊椎動物220種,脊椎動物481種。遠古以來 ,中華鱘作為中國特有物種,一到春、夏季節,就游集在這塊水域,棲息育肥。
海岸內有哺乳動物20多種,植物56種;海區內有黃海美人魚(偽虎鯨)、黃海彩球(刺豚)等自然景觀。這裡不僅是丹頂鶴等珍禽越冬的棲息地,也是中國東部南來北往鳥類遷徙的通道,區內現有鳥類36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珍禽16種,二級保護珍禽27種。

歷代名人

姓名備註姓名備註
北宋三相(西溪三傑)
布衣詩人
北宋三相(西溪三傑)
馮道立
清代水利學家
北宋三相(西溪三傑)
清末大數學家
元末明初的義軍領袖
清末書畫家
明朝哲學家、”心學“傳人
北伐名將
抗倭英雄
興學重教的進步人士
柳敬亭
評話宗師
近代古文字學家
近代教育家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孫仲明
“海上猛虎”
著名女詩人
抗日外交九烈士
書法家
東台報業拓荒人
畫家
新聞學奠基人
翻譯家
音樂學家、中國文聯第九屆名譽主席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雕塑家
北京市書協副主席
“千里馬之父”、悅達起亞創始人
中科院院士、植物化學家
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
著名律師、雜文家
解放軍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著名電磁防護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大陸研究“蔣介石”第一人
奧運冠軍
金反帝
著名詩人
參考資料

友好城市

浙江省平湖市
浙江省臨海市
青海省同德縣
江蘇省泰州市
義大利布雷西亞Brescia
加拿大查塔姆-肯特市
韓國大邱市達西區

城市榮譽

東台城市榮譽列表(部分)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
國家綠色能源示範市
國家級生態示範城市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
國家科技型企業孵化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中國產業發展能力百強市
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
中國二胡藝術之鄉
中國發繡藝術之鄉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中國不鏽鋼產業基地
全國科技實力百強市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中國繭絲綢基地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全國科普示範市
江蘇省文明城市
江蘇省衛生城市
江蘇省“雙擁模範城”
中國生態市
江蘇省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50強縣(市)
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
信息來源:東台市人民政府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