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區(海陵)

海陵區

海陵一般指本詞條

海陵區,是江蘇省泰州市下轄區。海陵區內北部屬里下河平原區,南部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全區總面積300平方公里,下轄6個街道、3鎮;2017年戶籍人口42.83萬人。

海陵區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中下游北岸,西臨揚州,東靠南通,與蘇州、無錫、常州隔江相望,曾與廣陵揚州、蘭陵常州、金陵南京並稱“四陵”,海陵東西分別承接上海、南京兩大經濟圈。京滬高速、328國道、寧啟鐵路以及蘇中5條通江達海航道在此交匯。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7年,海陵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6.67億元,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5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77.35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311.17億元,增長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4177元,增長7.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海陵區
  • 外文名稱:Hailing District
  • 別名:海陽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江蘇省 泰州市
  • 下轄地區:6個街道、3鎮
  • 政府駐地:城中街道府前路26號
  • 電話區號:0523
  • 郵政區碼:225300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蘇中地區,泰州市中西部
  • 面積:300平方公里
  • 人口:42.83萬人(2017年戶籍人口)
  • 方言:江淮官話泰如片泰州小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鳳城河風景區望海樓泰山公園
  • 火車站泰州站
  • 車牌代碼:蘇M
  • 行政區劃代碼:321202
  • 地區生產總值:596.67億元(2017年)
  • 人均生產總值:124177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民俗文化,風景名勝,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周時,屬地稱海陽。
西漢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縣,隸屬臨淮郡。
新莽時(9-23年),海陵縣改稱亭間,屬淮平郡。
更始帝即位(23年),復海陵縣屬廣陵郡 三國,江淮之間為魏吳戰場,海陵縣廢。
西晉太康二年(281年)復置。仍屬廣陵郡。
劉宋,南齊因之。
南梁,海陵縣改屬海陵郡並為郡治。
北齊、南陳、北周因之。
隋開皇三年(583年),海陵郡廢,海陵縣屬吳州。開皇九年,吳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揚州改為江都郡,海陵縣屬江都郡。
海陵區海陵區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名吳陵縣,為吳州治所。武德七年(624年),吳州廢,吳陵縣復為海陵縣。屬邗州。武德九年(626年),邗州改稱揚州,海陵縣屬揚州。
十國楊吳,海陵縣屬江都府。乾貞(927-929年)中,並于海陵縣設定海陵制置院。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置泰州。海陵縣為泰州治所。
後周,兩宋因之。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泰州升為泰州路,海陵縣為泰州路治所。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泰州路改為泰州,海陵縣隨屬揚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海陵縣省入泰州。區境直屬泰州。
民國元年(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裁府廢州。民國二年(1913年),泰州改稱泰縣,屬淮揚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道廢,泰縣屬江蘇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江蘇省劃為15個行政區,泰縣為泰縣行政區駐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劃為9個行政督察區,泰縣屬江都行政督察區。
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泰縣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5月1日,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稱蘇中泰州專區。
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縣合併,稱泰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泰州行政區。10月7日分治,泰縣建制恢復,仍屬泰州行政區。
1953年1月,泰縣劃歸揚州行政區。
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縣再度合併,稱泰州縣,縣政府駐泰州,屬揚州專區。
1962年5月24日,泰州縣撤銷,泰州市建制恢復,泰州市政府駐泰州,仍屬揚州專區
1971年5月,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泰州市屬揚州地區,為地轄市。
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泰州市屬揚州市。
1996年7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縣級泰州市,設立地級泰州市,以原縣級泰州市的行政區域改建為區,將“海陵”定為新建區區名。泰州市人民政府駐海陵區。
海陵區(海陵一般指本詞條)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9年,海陵區轄8個街道、4個鎮、4個鄉:城中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下壩街道、西倉街道、泰山街道、豐樂街道、九龍鎮、鮑徐鎮、塘灣鎮、寺巷鎮、東郊鄉、西郊鄉、泰東鄉、朱莊鄉。
2003年,姜堰市(今姜堰區)蘇陳鎮十里舖、凌竇兩個村劃歸海陵區泰東鎮管轄。
2004年4月29日,城中街道辦事處的五一、公園、書院、方洲、翟橋和已批待建的南蒲、豐裕7個社區居委會劃歸泰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泰山街道共管轄12個社區居委會,城中街道下轄13個社區居委會。兩街道區劃調整後,以青年路為界,向東至東城河,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北至人民東路北側為城中街道轄區;向西至南官河,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北至人民西路北側,屬泰山街道。
2006年1月6日,海陵區正式對部分鄉鎮、街道進行區劃調整:
  1. 東郊鄉與城東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的城東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新的城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28.48平方千米,人口7.23萬,管理15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
  2. 西郊鄉與城西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的城西街道辦事處。新的城西街道行政區域面積25.05平方千米,人口6.29萬,管理12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
  3. 撤銷塘灣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鳳凰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32.98平方千米,人口3.25萬,管理1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委會。
  4. 撤銷泰東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京泰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27.86平方千米,人口3.23萬,管理1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
2008年,姜堰市(今姜堰區)的蘇陳鎮、罡楊鎮劃歸海陵區;泰州市城北物流園區管理委員會代管 (森北居委會原森北村、漁行、運河居委會)行政區劃屬城西街道。
2010年年初,城中街道與泰山街道與區劃調整為城中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底,海陵區轄九龍、蘇陳、罡楊3個鎮, 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京泰路6個街道,下設110個居民委員會、23個村民委員會。區人民政府駐地城中街道府前路2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陵區地處江蘇省腹部,長江三角洲與里下河平原交界處,鹵汀河、南官河、泰東河、引江河、新通揚運河、老通揚運河六條航道的交匯點。西鄰江都市,北、東與姜堰區接壤,南連高港區,地處沿海與長江“T”型產業帶的結合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2°27′-32°34′,東經119°48′-119°59′,總面積3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46平方公里。
海陵區

地形地貌

海陵區以通揚公路為界,北部屬里下河平原區,南部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區,均為地質年代的第四系沉積物所覆蓋。地面以下400-1400米的基岩是玄武岩的“古潛山”,為揚子準地台的一部分,地質屬新生代。境內構築地基的結構層,由於成因類型各異構成地基土截然不同, 因其上部地基土承載力標準值不同,大體上可分為良好區、軟土區、雜填區和不良區4個工程地質區。全區地勢平坦,南高北低,南部多屬平地,北部河網密布,地面標高2.6-5.5米,最高處岳阜標高20.28米。

水文

海陵區地處長江(通南)水系與淮河(里下河)水系的交匯處,河流縱橫,水網密布,境內水域廣泛,約四分地一分水。屬於長江水系的河流包括:南官河、周山河、老通揚運河、城河、翻身河、王莊河、中市河、西市河、東市河、玉帶河、劉西河、揚子港、五圩河、城南河、鳳凰河、東謝河、前進河、景莊河。屬於淮河水系的河流包括:引江河、泰東河、新通揚運河、鹵汀河、稻河、草河、老東河、鹽河、五叉河、慶豐河、九里溝、七里河、東風河、九里河等。

氣候

海陵區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13.9℃-15.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49.1毫米,年降雨日平均為116.3日。年間變化很大,1956年降水量為1694毫米,而1978年僅為395.5毫米。一年中有三個多雨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春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颱風季節。一般3月底4月初進入春季,6月上、中旬進入夏季,9月中旬進入秋季,11月中旬進入冬季。大致上冬季為4個多月,夏季三個多月,春、秋各二個多月。常年風向以東南風居多,春夏雨季多為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多偏北風。平均風速為3.4米/秒。

自然資源

海陵區境內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熱水埋深650米-1800米,水溫38℃-70℃,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碘、溴、鍶等微量元素。全區水面廣闊, 資源豐富, 主產魚、蝦、蟹、蚌、龜等。礦產資源以磚瓦黏土資源為主, 總量約124.83萬立方米, 暫無其他礦產資源。

人口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家庭總戶數15.57萬戶,戶籍人口42.83萬人,其中,女性21.6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0.5%。全年出生人口4252人,人口出生率9.93‰;死亡人口3239人,人口死亡率7.5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7‰。年末常住人口48.0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4.22萬人。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92.03%,比上年提高0.5%。
海陵區有少數民族29個,少數民族人口中以回族居多,各鎮街中以城中街道的少數民族人口最多。

政治

職務
姓名
區委書記
陳翔
區委副書記、區長
孫群
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常務副區長
丁和扣
統計截至2018年11月,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7年,海陵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6.67億元,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15億元,增長2.0%,第二產業增加值277.35億元,增長7.0%,第三產業增加值311.17億元,增長9.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4177元,增長7.9%。
2017年,海陵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4:46.4:52.2。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2.2%,比上年提高0.5%,高於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5.8%。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0.2%,快於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速18.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為46.4%,比上年提升2.5%。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共有各類交易市場35個,其中:生產資料市場1個,消費品市場34個。年末全區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1.38萬戶,全年新增2760戶;註冊資本688.53億元,增長27%。個體經營戶3.87萬戶,全年新增5949戶。私營企業和個體從業人員分別為15.24萬人和7.37萬人。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就業人口29.0萬人,第一產業就業人口0.6萬人,第二產業就業人口10.9萬人,第三產業就業人口17.5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51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3%。
2017年,海陵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8.27億元,增長16.3%。其中:第二產業投資130.57億元,增長21.0%;第三產業投資187.7億元,增長13.5%。按行業分,工業投資130.57億元,增長21.0%,其中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額占工業投資額比重達81.5%;服務業投資187.7億元,增長13.5%,其中服務業產業投資115.34億元,增長30.1%。
2017年,海陵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16億元,下降2.3%(同口徑增長5.1%),其中,稅收收入30.1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79.1%。上劃中央收入23.53億元,下降6.2%。基金收入11.28億元,增長20.7%。
2017年,海陵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2.44億元,增長19.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公共安全支出1.57億元,增長13.3%;教育支出5.47億元,增長3.3%;科學技術支出0.75億元,增長11.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98億元,增長9.0%;醫療衛生支出2.25億元,增長0.8%;住房保障支出3.41億元,增長204.1%。
2017年,海陵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24元,增長9.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1元,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5元,增長9.1%。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9:1。全體居民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比例為63.3:14.2:10.1:12.4。城鎮常住居民、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4599元和17180元,分別增長5.8%和10.4%。

第一產業

2017年,海陵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14.35億元,增長6.1%。其中:農業、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完成現價產值8.7億元、2億元和1.03億元,分別增長13%、11%和3.8%;林業實現現價產值0.06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受“263”專項整治影響,牧業完成現價產值2.52億元,下降15.4%,畜禽養殖總量進一步減少。
2017年,海陵區糧食播種面積15.99萬畝,比上年減少1.32萬畝,下降7.6%;油料種植面積1.85萬畝,減少0.1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83萬畝,增加0.39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7.36萬噸,比上年減產0.31萬噸,下降4.0%。其中,夏糧產量2.72萬噸,比上年減產0.14萬噸,下降4.8%;秋糧產量4.64萬噸,比上年減產0.17萬噸,下降3.6%。全年糧食畝產461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增長3.8%。種植業“三品”比重為65%。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成片造林面積1245畝,農田林網面積6000畝,森林撫育面積4000畝,年末林木覆蓋率達31.66%。全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00公頃,新增設施漁業面積21.67公頃。新增大中型高效農機具100台,新增糧食烘乾機21台。水稻機插率達93.2%,秸稈還田率89.2%。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達7.13萬千瓦,增長4.0%。成功創成國家級“平安農機”示範區。新增家庭農場27家。新增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8個、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45個,建設綠化示範村3個。香草灣薰衣草主題莊園獲評省級主題創意農園。

第二產業

2017年,海陵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1.9%。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產值增長24.8%;重工業產值增長20.2%。分經濟類型看,國有、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資企業產值分別增長0.5%、25.6%和13.9%;集體企業產值下降23.3%;分企業規模看,大中型、小微型企業產值分別增長41.4%、11.8%。分重點行業看,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產值增長67.4%;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產值增長14.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產值增長11.6%。
2017年,海陵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5.6%;利潤總額增長12.4%;工業企業所屬期一般納稅人開票銷售增長32.8%;虧損企業數量下降20%。
2017年,海陵區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37.83億元,增長6.8%;竣工產值389.83億元,增長6.3%,竣工率達89.0%。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935.54萬平方米,下降2%,其中新開工面積1007.94萬平方米,下降19.6%;竣工面積1622.57萬平方米,下降6%,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081.51萬平方米,下降3.1%。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132家。

第三產業

2017年,海陵區完成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12個,其中,外資項目26個,5億元以上內資項目和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58個。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6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53個,項目數創新高,完成率居全市首位。
2017年,海陵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9.55億元,增長16.0%。商品房銷售面積165.08萬平方米,增長22.2%。商品房銷售額120.07億元,增長48.6%。商品房待售面積98.03萬平方米,下降3.8%。
2017年,海陵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1.8億元,增長11.8%,占全市的比重為21.7%。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228.8億元,增長12.1%;住宿和餐飲業43.0億元,增長10.1%。按規模分,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15.97億元,增長13.3%;限額以下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8億元,增長10.7%。
2017年,海陵區以糧油食品、飲品、菸酒、日用、服裝、藥品為主的基本生活類商品消費穩步增長,六類商品消費實現零售額55.6億元,增長14.2%。
2017年,海陵區成品油市場實現銷售額53.1億元,增長42.5%,其中,零售額17.3億元,增長9.7%。
2017年,海陵區完成進出口總額15.18億美元,增長16.9%。其中,出口總額12.47億美元,增長16.3%;進口總額2.71億美元,增長19.9%。按貿易方式分,出口中,一般貿易出口6.2億美元,增長9.5%;加工貿易出口8.82億美元,增長20.6%。進口中,一般貿易進口1.25億美元,增長6.9%;加工貿易進口1.3億美元,增長19.9%。
2017年,海陵區實際到賬註冊外資為1.84億美元,增長75.4%。新批協定利用外資8.46億美元,增長92.5%。全年招引外資項目26個,新批境外投資項目7個。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為1626.47億元,比年初增加185.31億元,增長14.9%;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264.26億元,比年初增加96.47億元,增長10.4%。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69家,其中全年新認定19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40.2%,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46.38%。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35%,比上年提高0.05%。全年專利申請425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510件;專利授權1581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17件;年末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7件。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4項。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7家,80%以上的規上企業配備科技專員。年末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100%。離岸孵化基地46家,落地項目88個。全區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3項、市級科技進步獎6項。海陵被認定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擁有幼稚園40所,在園幼兒12899人;國小14所,在校學生24338人,畢業人數4236人;國中11所,在校學生10765人,畢業人數3529人。專任教師3357人,其中:幼稚園907人,國小1360人,國中1090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學率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均達100%。堅持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認定2所普惠性民辦幼稚園,中國小午餐服務工程全面運行。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達到28.13萬冊。年末擁有劇場、影劇院8個,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4.14%。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進,全年開設各類公益性藝術培訓班等50多班次,使用文化惠民券點單200餘場次。全年成功開展“悅動海陵”四季專題活動和第三屆“書香海陵”全民閱讀等系列活動。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32家,其中:醫院7家,衛生院10家。各類衛生機構床位數1544張,其中:醫院1270張,衛生院274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70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05人,註冊護士713人。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1220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完成30多處體育場地的選址及場地的平整工作,並分批完成健身路徑器材的安裝到位,不斷完善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和農村“20分鐘體育健身圈”。圍繞“全民健身”主題,舉辦全民健身大拜年、太極拳邀請賽、城區足球聯賽、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健身大講堂等各類健身活動100多場次,參與民眾2萬餘人次。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底,海陵區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37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84人。全區實現低保標準城鄉一體化,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65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51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01萬人。建成17個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15個老年人助餐點。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5張,其中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總數的比例為51%。全區有10家社區創建成國家級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2%,全區95%以上的城鄉社區達到省級和諧社區標準。

交通運輸

海陵區境內京滬高速、328國道、寧啟鐵路以及蘇中5條通江達海航道在此交匯,是江蘇高速公路、鐵路和水路交通網的重要節點。海陵是江蘇沿海、沿江T型經濟帶的咽喉,東西分別承接上海、南京兩大經濟圈。京滬高速、328國道、寧啟鐵路以及蘇中5條通江達海航道在此交匯,是全省高速公路、鐵路和水路交通網的重要節點。

民俗文化

捏糖人
捏糖人是傳統民間手工技藝之一,流行於北方地區(不局限於老北京,各地的糖人都有各自的特點)的一種手藝行當,一般是把糖稀經過吹、拉、捏(有時也會藉助工具,如:筷子、竹籤等,各地區有所差異)等方式將糖塑造成許多形象。
立石
泰州人家建房一般都要在地基的一處安放一塊石頭,或為磨盤,或為“泰山石敢當”,此謂“立石”。這種禮儀源於對石頭的崇拜,磨盤就是一廢棄的圓形石磨,石敢當則是一塊長一米左右、寬半米左右的條石。
濟公廟
原濟公廟坐落在南門老通揚運河北岸,在老高橋墩西約三百米處,地屬夾河村。該廟建築與一般寺廟迥異,外觀無寺廟特點,而形似民居。由於它臨河而建,無法南向開廟門。南牆與老通揚河只有一米多寬的窄路,供路人行走。廟門開在廟之東南角,亦近河邊。廟門也較窄,其寬不足一米,與一般民居之門相似。門之上方及左右兩側均無別樣裝飾,未署廟名。
老街老街

風景名勝

麒麟灣景區
海陵區(海陵一般指本詞條)
麒麟灣景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稱號、省級四星級鄉村旅遊區),隸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海陵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東至鹵汀河,西至麒麟社區,南至袁舍河村民住宅區,北至老頭港河,占地面積共2500畝,水面積500畝,綠化覆蓋率達60%,於2008年9月正式開園,由五個遊覽區域組成。
泰州城隍廟
泰州城隍廟,坐落在“漢唐古郡、淮海名區”的泰州市邑廟街22號。是江蘇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城隍廟。建築學家陳從周教授,贊其為“國內城市中殊不多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儒祠
崇儒祠位於泰州市五一路114號。明萬曆四年(1576年)建,祀王艮。萬曆以後多次修葺、擴建,清嘉慶再修。原有東中西三條軸線,西部為祠堂4進,東西部各有3進附屬用房,後有園圃。解放後用作民居與廠房。
麒麟灣麒麟灣

城市榮譽

2018年9月,海陵區被命名為江蘇省雙擁模範城(縣、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