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族出身
呂夷簡原籍京東路
萊州(今屬山東),因其祖父呂龜祥曾任安徽壽州知州,故呂氏移家壽州。呂夷簡出身仕宦之家,伯父
呂蒙正是
宋太宗和
宋真宗時期的宰相;父親呂蒙亨官至
光祿寺丞、
大理寺丞。
早年仕途
真宗
鹹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考中進士,初補絳州軍事推官。歷任通州通判、濱州知州、禮部員外郎、刑部員外郎兼
侍御史。呂夷簡才識卓優、清慎勤政,當時便有“廉能”之譽。知濱州時,他上疏請免掉農具稅,真宗為之頒行天下。在禮部員外郎任上,他批評真宗建築宮觀是勞民傷財,請罷除冬天河運木石。真宗稱讚他“有為國愛民之心”,數次委以大任。他曾出使契丹議和劃界,返朝後升任
知制誥之職,成為真宗的近臣。
真宗末年,他升為
龍圖閣直學士遷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真宗把他的名字寫在屏風上,朝野盛傳呂夷簡將要獲拜為相。
臨危受命
乾興元年(1022年),真宗崩。年幼的仁宗即位,劉太后
臨朝稱制。呂夷簡拜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正式拜相。劉太后性格剛愎,又不明習國政,但朝政非經她批准不可。呂夷簡一方面要細心處理國家大事,一方面還要小心翼翼地約束太后的放縱和獨斷專行。在這種情況下,呂夷簡本著公忠報國之心,殫心竭慮地處理萬千事務。小事他照顧太后的顏面,大事則寸步不讓,有時惹得太后非常惱怒。遇到這種情況,呂夷簡總是詳細剖白,再三陳述自己的意見,迫使太后接受正確意見。例如:真宗附廟大典,劉太后提出要把真宗活著時用的全部東西供在太廟;同時用銀罩覆蓋真宗神位。並說不這樣做就是對真宗不敬。呂夷簡說,對真宗最好的懷念是輔助幼主治理好天下,浪費和鋪張不是先帝所希望的,終於制止了太后的做法。
又如,明道元年,仁宗的生母、嬪妃李氏病逝,太后未公開治喪。呂夷簡朝令時提出此事,太后驚急地說:“宰相也管宮中事嗎?”劉太后忙讓仁宗皇帝退朝後,並獨自召見呂夷簡。呂夷簡針鋒相對地說:“太后不為日後保全劉家著想嗎?”一句話震住了太后,後來才下詔以皇后禮下葬李氏。
荊王的兒子一直養在宮中,太后很喜歡他,長大了也不放他出宮。大臣們多次請求,太后推說讓他給仁宗陪讀。呂夷簡說:“聖上應該親近儒臣,方能便於聖德的養成。”太后沒辦法,只好放他出宮。在呂夷簡努力下,仁宗初年政治清平,社會安定。《
宋史》評價他說:“仁宗初立,太后臨朝十餘年,天下
晏然,夷簡之力為多。”
八條規勸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崩逝,仁宗親政。呂夷簡向他提出八條規勸,即: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仁宗皆虛心接受。
仁宗
郭皇后素不滿呂夷簡,在仁宗面前挑撥他與呂夷簡的關係,呂夷簡被短期罷相,旋即復任。郭皇后脾氣暴躁,在宮中與尚美人發生爭執,大打出手,不料一巴掌打在拉架的仁宗臉上。仁宗決意廢掉她,呂夷簡也表示贊同;
孔道輔、
范仲淹等人疏救,被貶官外任。當時,宗室子弟人數劇增,經呂夷簡建議,朝廷設定大宗正對其進行管理,又增設教授員。後加
右僕射,封申國公。
宰相
王曾與呂夷簡意見不合,多次發生爭執。王曾無法忍受,直斥呂夷簡“納賂
市恩”。呂夷簡請求在仁宗面前對答,但當仁宗詢問王曾的理由時,王曾卻語屈,二人於是一同被罷相。呂夷簡以鎮安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之銜出判許州,又改任天雄軍節度使。不久後,又帶右僕射銜入朝拜相。一年多後,進位司空。呂夷簡推辭不接受,被改封為許國公。當時正整頓兵備,仁宗授呂夷簡為判樞密院事,但諫官
田況認為言“總判”之名太重,於是改為兼樞密使。
慶曆二年(1042年),契丹在燕雲一帶集結重兵,聲言要伺機南侵。訊息傳至東京,有人主張把遷都洛陽。呂夷簡認為,如果遷都洛陽,使契丹不加抵抗渡過黃河。那時,城池再堅固,也難阻擋敵人的進攻。契丹“畏壯侮怯”,如果匆忙遷都洛陽,是向敵人示弱。應該建都大名,表現出仁宗要親征的決心,這樣才能挫敗契丹南侵的圖謀。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主張,於當年五月就改稱大名府為“北京”。
病重去世
慶曆二年(1042年),呂夷簡因
風眩病倒,仁宗改拜他為
司空、
平章軍國重事。等到呂夷簡病情稍有好轉時,又讓他每隔數日到中書一次,裁決軍國大事。並剪下自己的鬍子送給呂夷簡,說:“古人說鬍鬚可以治病,朕現在剪下鬍鬚賜給您,希望您早日康復。”
慶曆三年(1043年)春,呂夷簡病重。仁宗召見了他,不讓他下拜,扶他坐在自己面前。希望他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多多過問朝政。呂夷簡再三辭讓,仁宗允他以
太尉致仕。不久,呂夷簡病故,享年六十六歲。訃聞傳入朝中時,宰臣正在向仁宗奏事,仁宗悲哭道:“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旋即在禁苑中為其服喪
發哀,並
輟朝三日,下令有關
恤典從優,追贈
太師、
中書令,賜謚“文靖”。
為政舉措
安撫邊疆
呂夷簡在處理宋與遼、夏關係,鞏固邊防方面卓有貢獻。他任用
范仲淹用兵
西夏,派名臣出使遼邦,與兩國達成和議,實現了和平,保護了國內安定的社會環境,這是具有積極意義的。但在上述關係的處理上,呂夷簡對遼夏讓步太多,歲輸銀兩、錦帛過巨,加重了國內財政負擔,這是應當指出的。
知人善任
在用人上,呂夷簡對反對他的人不夠寬容。這些人物常常被他貶往遠方任職,如
孔道輔、范仲淹等。
歐陽修批評呂夷簡 “二十年間壞了天下。其在位之日,專奪國權,脅制中外,人皆畏之”。
但是,呂夷簡對真正有才幹的官員還是能夠重用的。常常一面薄懲示威,一面使用,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故《
宋史》稱他:“於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
操術。”
人物評價
王珪:聰明亮達,規模宏遠。服在大僚,歷登三事,左右皇極,勤勞王家,二十餘年,厥功茂焉。
張方平:皇宋受命,光宅天下,唯上帝顧保,世賚良弼。在太宗朝,有若呂文穆公蒙正,率循大卞,乂寧王家,克左右、亂四方,以底綏大業。聖上纘服,有若元宰太尉許公,寅亮一德,謨明修輔,答揚祖宗之猷訓,以緝熙於光明,此所以持盈保成,重雍累洽,隆無疆之基者也。
王稱:①夷簡相仁宗,(闕)功立名,有益於世。方其主治喪之禮,則其見遠矣;消監兵之(闕),則其意深矣;請建都之議,則其謀偉矣;斯善持宰相之權者與,噫,夷簡誠有絕人之才,故能達權而應變,然其功最大者,乃在於處仁宗母子之際,使人無可乘之隙,消患於未萌,制治於未亂,朝廷以之安靜,公卿士大夫亦賴以無禍,此其所以有後也哉。②以夷簡為父,而公著為子,其謀謨事業有大過人者,蓋夷簡善任智,而公著則持正以成天下之務,賢於父遠矣……吾宋之韓呂氏,皆以相業世其家,嗚呼盛歟。
李燾:自上初立,太后臨朝十餘年,內外無間,天下晏然,夷簡之功為多。其後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師出數敗,契丹乘之,遣使求關南地,頗賴夷簡計畫,選一時有名之臣,報契丹、經略西夏,二邊以寧。然建募萬勝軍,雜市井小人,浮脆不任戰鬥,用宗室補環衛官,驟增俸賜,又加遺契丹歲金繒二十萬,當時不深計之,至於後世費大而不可止。夷簡當國柄最久,雖數為言者所詆,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復收用,亦不終廢。其於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後卒配食廟庭,為世名相。
葉逋:①故李沆、王旦在真宗時謹守資格,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在仁宗、英宗時謹守資格……以謹守資格為賢,名重當世,……而李沆十數人者,以守資格得名,而其時亦以治稱。②守資格以用人,無若李沆、王旦、王曾、呂夷簡、富弼、韓琦、司馬光、
呂公著之為相,然考其功效,驗其人才,本朝以資格為用人之利也決矣。
趙與時:呂文靖之老也,以司徒監修國史,兼譯經潤文使,每有軍國大事,與中書、門下、樞密院同議以聞。正獻之老也,復以司空同平章軍國事。曾令綽之為簽書,宣靖猶康寧,遂就養東府。士林尤以二家為盛事。
呂中:①廢后者非仁祖之本心也,而夷簡實贊之。諫官伏閣,乃祖宗美意也,而夷簡實沮之。此夷簡入相之初,而國論為之一變也。②夷簡之罪,莫大於因私憾而預瑤華之議,因北事而忌富弼之能。夷簡之功,莫大於釋仲淹之宿怨,容孫沔之直言。君子論人功罪,不相掩可也。
王應麟:呂文靖為相,非無一疵可議,子為名相,而揚其父之美。
脫脫:呂夷簡、
張士遜皆以儒學起家,列位輔弼。仁宗之世,天下承平,因時制宜,濟以寬厚,相臣預有力焉。士遜練習民事,風跡可紀,而依違曹利用以取譏。方夷簡在下僚,諸父蒙正以宰相才期之。及其為相,深謀遠慮,有古大臣之度焉。在位日久,頗務收恩避怨,以固權利,郭后之廢,遂成其君之過舉,咎莫大焉。雖然,呂氏更執國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則未之有也。
邵經邦:愚觀呂許公,不惟文穆知之,王文正亦知之。觀其一言之決,雖筮龜不如,正所謂技茅連茹,以其匯征吉者也。
馮夢龍:殺一監軍,他監軍故在也;自我罷之,異日有失事,彼借為口實,不若使自請罷之為便。文穆稱其有宰相才,良然。惜其有才而無度,如忌富弼,忌李迪,皆中之以小人之智,方之古大臣,邈矣!
惲毓鼎:宋代宮闈之事,大臣皆得與聞。如王文正、呂正惠、呂文靖,遇大事極能匡正。
軼事典故
借花喻己
北宋時,西溪(今江蘇
東台)每家都種植牡丹花。呂夷簡到任後,受其感染,也植牡丹一株,聊以自慰。他圍以朱欄,悉心呵護,竟然花開百朵,成為海濱盛事。呂夷簡月下看花,情不能己,當即賦《
詠牡丹》一首: 異香濃艷壓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向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王侯家? 呂夷簡以花自喻,其懷才不遇之情溢於言表。
呂夷簡離任以後,人們在他植牡丹處建一亭,取名“牡丹亭”,又名“思賢亭”,以表示對呂公的紀念。後呂夷簡官拜宰相,西溪百姓在鎮東南又建“靖公堂”以示不忘。
化解危機
宋仁宗慶曆年間,
石介作《慶曆聖德頌》,對當朝的人批評得很嚴厲,尤其對於
夏竦更是詆毀斥責。不久,朝中發生黨派之爭,石介被免職回鄉,不久後病逝。
山東有一個舉人孔直溫謀反。有人說孔直溫曾是石介的學生,於是夏竦就說石介實際上沒有死,是逃到北方胡邦去了,仁宗就下詔限制石介兒子的行動,又派使者告訴京東刺史,要挖開石介的棺材看看。
當時呂夷簡任京東
轉運使,對仁宗的使者說:“如果打開棺材發現是空的,表示石介果真逃到北方,這樣雖然殺他兒子也不為過;萬一石介真的死了,朝廷無故挖開人民的墳墓,要怎么對後世交待呢?”使者說:“但是又如何回復皇上的旨意呢?”呂夷簡說:“石介去世後一定有為他辦理殯殮的人,又內外親族和參加喪禮的門生恐怕不下數百人,你都發公文去詢問他們,如果沒有不同的說法,就命令他們都寫保證書,保證不說實話要依軍令處罰,這樣就可以對皇上交待了。”使者照他的話去稟告仁宗,仁宗也明白這件事是夏竦的誣陷之詞,不久便降旨釋放石介的妻兒回鄉。
後世地位
親屬成員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
家世 | 曾祖父 | 呂夢奇 | |
祖父 | 呂龜祥 | |
父親 | 呂蒙亨 | 官至 光祿寺丞、 大理寺丞。後贈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兼尚書令、魏國公。 |
—— | 妻子 | 馬氏 | |
子輩 | 長子 | | 字仲裕,官至侍讀學士、右司郎中,卒贈左諫議大夫。 |
次子 | | |
三子 | | |
四子 | | 字稚卿,官至提舉醴泉觀,卒贈右光祿大夫。 |
幼子 | | |
長女 | —— | 嫁司封郎中王雍。 |
孫輩 | 七世孫 | | 南宋大儒。 |
| 南宋大儒。 |
據張方平《贈太師中書令諡文靖呂公神道碑銘》所載,呂夷簡有七子,除表中五子以外,另兒子早夭;女兒有二人,除長女嫁王雍外,次女“不育”。 |
親屬成員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贈太師中書令諡文靖呂公神道碑銘》
墓葬紀念
呂夷簡墓位於河南省
新鄭市郭店鎮武崗村東約500米處,現存冢高4米,周長約40米。2001年11月12日,新鄭市政府將呂夷簡墓列為新鄭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