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

楊天石

楊天石,筆名蘇人、江東陽、吳之民、梁之彥等,江蘇東台人,1936年2月15日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生院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教授博導,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共黨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史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及《中國哲學》編委、《百年潮》雜誌主編、《世紀》雜誌顧問、《炎黃春秋》特約編委、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專家委員會委員等。 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尤長於中華民國史、中國國民黨史和蔣介石的研究。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等二十餘種。其中《找尋真實的蔣介石》一書被全國31家媒體共同推選為2008年十大好書,並獲香港書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天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無錫
  • 出生日期:1936年2月15日
  • 職業:教授 ,專家,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中文系
  • 代表作品:著有《楊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楊天石文集》
人物經歷,求學經歷,發表文章,學術講座,鑽研學術,任職,學術,文藝研究,歷史研究,人生挫折,性格,研究蔣介石,研究成果,專著,論文,一般文章,翻譯,資料書,工具書,

人物經歷

求學經歷

楊天石1948年畢業於東台天霞鎮中心國民國小。1955年畢業於無錫市第一中學。同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大學時,因勤於讀書,被視為走白專道路的典型受到嚴厲批判。大學後期,除參加寫作《中國文學史》外,大部分精力用於選注《近代詩選》。

發表文章

1960年畢業,被分配至北京八一農業機械學校教書。1962年1月,該校下馬,調到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任教。
楊天石楊天石
1961年與同窗學友劉彥成共同完成《南社》一書的寫作。中華書局於1964年將此書排出清樣,因“文革”毀版未印。該書與楊的另一部書稿《黃遵憲》均延遲至“文革”後才得以出版。
1962年在《光明日報》發表《韓貞的保守思想》一文,在關於明代中葉泰州學派評價問題上提出了與傳統迥異的觀點,受到哲學史界的注意。
1964年進而在《新建設》雜誌上發表《關於王艮思想的評價》,指名與哲學史大家侯外廬等人商榷,受到侯先生的賞識。

學術講座

治學經驗、蔣介石日記與蔣介石其人、你所不知道的蔣介石、辛亥革命的再認識

鑽研學術

“文革”中,不甘於無事可作,一面研究魯迅,一面暗中向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則虞先生學習佛學,協助他編輯《佛學思想文選》。
1972年,受中華書局之約,寫出《王陽明》一書。印數高達30萬冊。此後,相繼寫出《泰州學派》、《朱熹及其哲學》等書稿,在80年代初陸續出版。
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恢復業務,其業務中有編輯南社資料一項。1974年,楊天石於教書之餘,參與編輯南社資料,嗣後又參與《中華民國史》第一編的寫作。

任職

1978年4月,正式調入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組(後改為室),從事專業研究工作。1979年評定為助理研究員。1983年,被授予近代史研究所先進工作者稱號。1983年晉升為副研究員。1988年晉升為研究員。1994年被聘任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 楊天石作為學者曾多次訪問日本、美國、韓國、法國、英國、德國及中國的香港、台灣地區。自1997年起,他受邀出任《百年潮》雜誌主編。1998年9月8日,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楊天石楊天石

學術

文藝研究

楊天石初好寫作新詩,繼而涉獵美學,又轉而研究中、晚唐詩人及近代詩。畢業後雖失去研究條件,但仍痴迷於學術研究,以業餘時間攻讀、寫作不輟。
楊天石認為,歷史學的首要任務是真實地再現歷史本來面目,然後才有可能正確解釋和說明歷史。

歷史研究

因此,楊在研究工作中,首先著力於訪求各種珍稀未刊檔案、日記、函電等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考辨探微,鉤沉索隱,揭示鮮為人知的歷史奧秘,從而形成自己的治學特色。1985年楊根據日本外務省檔案,撰寫發表了《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后確證》一文。1988年根據蔣介石日記及蔣與汪精衛之間的來往函件,撰寫發表了《中山艦事件之謎》,該文被胡喬木譽為是“有世界水平的文章”,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並被日本和美國學者分別翻譯為日文、英文刊出。1993年,楊天石將有關論文匯集為《尋求歷史的謎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一書,交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第二年又在台灣出版了繁體字版。 楊天石在《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出版後,以十多年的時間主持編寫《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五卷——《北伐戰爭與北洋軍閥的覆滅》,出版後在海峽兩岸學界均獲得好評。1998年,他將多年來根據海外史料所寫的論文、札記匯集為《海外訪史錄》,又將各類隨筆匯集為《橫生斜長集》,分別出版。楊天石還出版了《民國掌故》、《南社史長編》、《中華文化詞典》(副主編)等著作。
楊天石楊天石
楊天石長期研究中國近代史中國文化史,獨著有《楊天石近代史文存》(五卷本)《楊天石文集》《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海外訪史錄》《辛亥前後史事發微》《尋求歷史的謎底》《黃遵憲》《朱熹》《朱熹及其哲學》《泰州學派》等;合著有《中華民國史》第一編及第二編第五卷、《南社》、《南社史長編》、《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等。

人生挫折

楊天石大學期間被扣上“白專道路”的帽子而遭到批判。1960年畢業時,楊天石被分配到一所培養拖拉機手的短訓班式的學校。這可謂是逆境了,但是他卻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2002年,楊天石所著的《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一書出版。第二年,一場始料末及的風波向他襲來。有人化名上書中央,聲稱蔣介石是“千古罪人”、“民族敗類”,認為楊天石對蔣的評價“將造成歷史的根本顛倒,帶來極端嚴重的混亂”。這場聲勢浩大的批判在個別網站上足足持續了兩個半月之久,有關機構已經準備罷免楊天石的《百年潮》雜誌的主編職務了。楊天石不為壓力所屈。在他看來,民國史研究要前進,必須突破“內戰思維”的影響。楊天石說,有些老同志當年是喊著“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所以,現在說蔣有功也有過,既有大功,也有大過,他們接受不了。其實,還原蔣介石的歷史本相,將提高中國近代史著作的科學性,促進兩岸和平關係的發展。
楊天石楊天石
鑒於事態之大,中國社科院領導把楊天石的書通讀了一遍,認為“這是一本紮實的學術著作”,並把這一看法向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作了匯報。對此,中央有關領導同志給予肯定,特地讓社會科學院指派專人和他談話,寬慰他,支持他繼續研究。

性格

楊天石什麼書都愛看,沒有一刻能夠離得開書。有一年,一家三口回姥姥家過年,別人都在寒暄、聊天,或者吃零食、看電視,再就是逛街消遣。楊天石回來皺著眉頭抱怨:“沒有書看的日子無聊至極!再有這樣的活動不要叫上我了。”並連聲說道:“太浪費時間了,太浪費時間了!”
楊天石72歲高齡時,仍然保持每天長時間閱讀的習慣,直到深夜才睡,睡前也在讀書。有人把讀書當作一項任務、一項工作,但楊天石卻完全以之為樂趣,視讀書為生命。
楊天石楊天石

研究蔣介石

歷史學家楊天石是中國大陸第一個讀到蔣介石日記的學者,他眼中的蔣介石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戀,卻又不斷在自我反省。到2009年,他研究蔣介石日記長達25年。
“史實敘述的準確和觀點表達的準確”,是史學界對楊天石的評價。正是因為這種治學態度,讓他在歷史學界享有很高聲譽。就研究領域而言,楊天石貫穿了晚清史、近現代史和當代史,對中國古代史也有涉獵。在這些領域當中,蔣介石研究和抗戰史研究是重點,尤其是蔣介石研究,他用力最多。
閱讀蔣介石日記的大陸第一人
楊天石曾受邀去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繼續閱讀蔣介石日記。胡佛研究院已經將蔣介石日記從1918年公布至1945年,這期間的內容,楊天石已經全部看完了。
楊天石清楚地記得,胡佛研究院2006年宣布向公眾開放蔣介石日記,同時邀請楊天石赴美閱讀、研究這些日記。楊天石看到的就是蔣介石日記的縮微膠捲影印件。按照規定,楊天石不得對日記進行翻拍,只能使用閱覽室提供的紙和筆進行摘錄。第一次去,楊天石在那裡待了兩個月,翻閱並摘錄了1918到1931年的內容。2007年7─10月,他第二次到胡佛研究院,繼續研讀蔣介石日記。
楊天石作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和蔣介石研究專家,楊天石長期閱讀並深入研究保存在大陸和台灣的蔣介石日記的“類抄本”和“仿抄本”,多次赴台灣閱讀蔣介石的“大溪檔案”,多次赴美、英、日等國閱讀與蔣介石相關的歷史檔案。2006年、2007年,又曾兩赴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院,閱讀並手抄蔣介石日記。
他以其一貫的尊重史實、嚴謹求真的研究態度,對史實條分縷析,不僅告訴我們一個真實的蔣介石,更是要以這些日記為線索,發掘出一個又一個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對蔣介石的看法
楊天石談歷史研究
楊天石對蔣介石日記的搜尋始於1983年。在胡佛研究院的日記開放以前,楊天石便奔走於南京、台北等地,查閱蔣介石日記的類抄本與仿抄本,但這些版本畢竟都是摘錄,直到2006年日記原版公布,才了卻了楊天石的諸多遺憾。
楊天石稱,蔣的日記可說是他的反省錄,“讀蔣介石的日記,很明顯就可以看出來,他主要是寫給自己看而並非為了將來備忘或者出版,其中記錄了他許多真情實感。蔣介石早年每天靜坐,反省自己幹了什麼壞事,有什麼壞念頭,晚上就在日記上寫下來。” 他總結蔣介石5大毛病:好色、暴躁、多疑、孤僻、自戀。
對蔣介石的認識不能一面倒
市面上出版的有關蔣介石的評述、研究多種多樣,對蔣介石研究最多、最著名的學者當數李敖,其最著名的著作是和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汪榮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李、汪原本邀楊天石一起合作。楊天石曾撰文闡釋,國民黨歷史上也曾經是一個愛國的政黨,革命的政黨,蔣介石也曾經是革命者。因為這些言論,楊天石曾一度受到多方責難。
楊天石
至今說起,楊天石依然神態坦蕩。“我只是講事實而已。對蔣介石的認識不能一面倒。他反清,辛亥革命時,是進攻杭州巡撫衙門的敢死隊隊長;他反袁,曾是山東討袁隊的參謀長;他反陳炯明,在孫中山危急時刻趕到福建支持他;他建立黃埔軍校,北伐……國共之間的仗打了十多年,海峽兩岸對峙60年,統一是民眾的願望,也是民族復興的必須,當前更應該對歷史中的蔣介石和國民黨做出公正全面的評價。”

研究成果

專著

1、《中國文學史》(4卷本), 1249/千,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2、《近代詩選》(選注),20/千,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3、《王陽明》,51/千,北京中華書局,1972
楊天石的著作楊天石的著作
4、《黃遵憲》,87/千,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5、《南社》,101/千,北京中華書局,1980
6、《泰州學派》,80/千,北京中華書局,1980
7、《朱熹及其哲學》,160/千,北京中華書局,1982
8、《中華民國史第1編》(合著,獲1988年全國優秀圖書獎及1949至1992年中國大陸孫中山研究學術著作一等獎),689/千,北京中華書局,1981—1982
9、《民國掌故 札記集》(主編、主撰),267/千,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
10、《尋求歷史的謎底——近代中國的政治與人物》(簡體字版,獲國家教委所屬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及93版北京優秀學術著作獎), 470/千,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繁體字版,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
11、《中國歷代國策》( 選注,獲國家教委所屬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 ,副主編),1390/千,高等教育
出版社,1994
12、《南社史長編》(合著),554/千,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13、《中華民國史第2編第5卷》(主撰、主編),588/千,中華書局,1996
14、《海外訪史錄》,573/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15、《橫生斜長集》,285/千,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
16、《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論文集),420/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2
17、《朱熹》,100/千,香港中華書局,2002.4
18、《從帝制走向共和:辛亥前後史事發微》(論文集),590/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0

論文

1、《關於王艮思想的評價》,15/千,《新建設》,1963第9期
2、《晚明文學理論中的情真說》,8/千,《光明日報》,1965.9.5
3、《論晚清譴責小說中的譴責與揭露》,10/千,《光明日報》,1966.5.2
4、《論辛亥革命前的國粹主義思潮》,18/千,《新建設》,1965第2期
5、《1901年至1905年的拒俄運動》(合著),23/千,《社會科學戰線》,1978第6期
6、《章太炎與端方關係考析》(合著),11/千,《南開大學學報》,1978第6期
7、《龍華會章程探微》(合著),16/千,《歷史研究》,1979第91期
8、《同盟會的分裂與光復會的重建》(合著,獲1949至1992 年中國大陸孫中山研究論文二等獎),30/千,
《近代史研究》,1979第1期 ;《辛亥革命史論文選》,三聯書店,1981
9、《湯化龍密電辨訛》(合著), 12/千,《復旦學報》,1981第5期
10、《續刊<民報>及其爭論》,17/千,《中華文史論叢》,1982第1輯
11、《讀黃遵憲致王韜手札》,11/千,《史學集刊》,1982第4期
12、《論劉師培等人的無政府主義》,20/千,《近代中國人物》,1983.8
13、《辛亥革命時期的陳去病》,20/千,《近代史研究》,1984第3期
14、《柳亞子評傳》,20/千,《中國歷代文學家評傳》第6卷, 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5
15、《康有為謀圍頤和園捕殺西太后確證》,5/千,《光明日報》,1985.9.4;《崇文集》,中華書局,1999
16、《須磨村密札與改良派請殺袁世凱的謀劃》,8/千,《復旦學報》,1986第5期;台灣《歷史月刊》,
1990.9
17、《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前途》,17/千,《北京社會科學》,1987第1期;《孫中山和他的時代》,中華書局,1989
18、《四一二政變前後武漢政府的對策》,12/千,日本《東方學報》第59冊,1987.3
19、《何天炯與孫中山》(合著),16/千,《歷史研究》,1987第5期
20、《陳天華的<要求救亡意見書>及其被否定經過》,4/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1期
21、《中山艦事件之謎》(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16/千,《歷史研究》,1988第2期;英譯
本:1.“The Riddle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90. 2.“TheHidden Story of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Urbana IL:Republican China, April 1991;日譯本:“中山艦事件”の謎 ,(日本)《 東亞》,1991.5、6
22、《論民初的華俄道勝銀行借款案》,7/千,《浙江學刊》,1988第4期
23、《孫中山與租讓滿洲問題》,10/千,《近代史研究》,1988第6期
24、《戊戌密謀的見證人畢永年》,9/千,台灣《歷史月刊》,1988第11期;《民國檔案》,1991第3期
25、《禪宗的“作用見性”說與朱熹對它的批判》,7/千,《朱子學刊》創刊號,1989第1期
26、《蔣介石與北伐時期的江西戰場》,12/千,《中共黨史研究》,1989第5期
27、《振興中國文化的曲折尋求——論辛亥革命至五四時期的錢玄同》,20/千,《五四運動與中國文化建
設》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10
28、《陳去病評傳》,10/千,《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續編3,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12
29、《抗戰前期日本“民間人士”和蔣介石集團的秘密談判》,20/千,《歷史研究》,1990第1期;《新華文摘》,1990第4期轉載
30、《北伐時期左派力量同蔣介石鬥爭的幾個回合》,20/千,《中共黨史研究》,1990第1期
31、《錢玄同與胡適》,20/千,《胡適和他的朋友》第1集,紐約天外出版社,1990
32、《胡漢民的軍事倒蔣密謀與胡蔣和解》,30/千,《抗日戰爭研究》,1991第1期
33、《胡適和國民黨的一段糾紛》,20/千,《中國文化》第4期;《胡適與國民黨》,紐約天外出版社,
1998.1
34、《1911年的拒英、拒法、拒俄運動》,14/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1第5期;《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中華書局,1994
35、《南京政府崩潰時期的陳光甫》,27/千,《近代史研究》,1992第4期
36、《豪門之間的爭鬥》(宋子文檔案管窺之一), 8/千,《團結報》,1992.3.11
37、《蔣孔關係探微》,9/千,《民國檔案》,1992第4期;台灣《傳記文學》轉載
38、《中山艦事件之後》,18/千,《歷史研究》,1992第5期;英譯本:“What Happened after the Zhongshan Gunboat Incident” Beijing: Social Science in China,Winter 1993)“Third Force in Hong Kong and North America”,Roads Not taken , Colorado:West View Press 1992.
39、《近代中國における儒學》,8/千,《漢字文化圈の歷史と未來》,日本大修館書店,1992
40、《中國政治と傳統》,7/千,《明治學院大學法律科學研究所年報》第8號,1992
41、《濟案交涉與蔣介石對日妥協的開端》,15/千,《近代史研究》,1993第1期
42、《黃郛與塘沽協定善後交涉》,20/千,《歷史研究》,1993第3期;英譯本:Hang Fu and the Post-
Tanggu Pact Negotiations ,Beijing:Social Sciences in China,Autumn 1995
43、《論1927年閻錫山易幟》,7/千,《民國檔案》,1993第4期
44、《跋鐘鼎與孫中山斷絕關係書》,9/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5、《何震揭發章太炎》,5/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2期
46、《黃遵憲的<朝鮮策略>及其風波》,14/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3期
47、《辛亥革命與共和知識分子》,12/千,《近代中國》第4輯
48、《孫、黃關係的新發現》,7/千,《近代史研究》,1994第1期
49、《鄧恢宇與宮崎滔天夫婦——宮崎滔天家藏書札研究之二》,18/千,《郭廷以先生九秩誕紀論集》,台
北近史所,1995.2
50、《蔣介石與前期北伐戰爭的戰略策略》,16/千,《歷史研究》,1995第2期
51、《孔祥熙與抗戰期間的中日秘密談判》,24/千,《近代史研究》,1995第5期;香港《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論文集》;日譯本:孔祥熙と抗日戰爭中の日中秘密交涉,《東アジア共生ヘの道》,大阪經濟法
科大學出版部,1997.5
52、《蘇曼殊、陳獨秀譯本<慘世界>與近代中國早期的社會主義思潮》,12/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報》,1995第6期
53、《九·一八事變後的蔣介石》,15/千,台灣《傳記文學》,1995.10;《慶祝抗戰勝利50周年兩岸學術研 究會論文集》,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6.9
54、《西安事變前後國共談判史實訂誤》,19/千,《近代史研究》,1996第3期;《新華文摘》,1996第9期轉載, 其中部分內容曾以《蔣公手著及其致誤真相》為題連載於台灣《中國時報》,後全文收入《陳立
夫回憶錄討論會論文集》,台北《國史館館刊》,1997.6
55、《蔣介石的赴蘇使命及其軍事計畫》,12/千,《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18輯,(台北)中華民國 史料研究中心,1996.12;台灣《傳記文學》,1996.7
56、《黃興致井上馨函回譯及解讀》,7/千,台北《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1期,1996.12
57、《胡適與陳光甫》,20/千,《胡適與他的朋友》第3集, 紐約天外出版社,1997.1
58、《胡適與楊杏佛》,24/千,《胡適與他的朋友》第4集, 紐約天外出版社,1997.5
59、《傅斯年攻倒孔祥熙》,10/千,《百年潮》,1997第4號
60、《康有為的聯滿倒袁計畫》,7/千,《復旦學報》,1997第6期
61、《1935年國民黨內的倒汪迎胡暗潮》,10/千,《近代史研究》,1998第4期
62、《孫中山與民國初年的輪船招商局借款》,20/千,《中國社會科學》,1997第4期
63、《30年代初期國民黨內的抗日反蔣潮流》,15/千,《歷史研究》,1998第1期
64、《上海統一委員會的抗日敵後工作》,13/千,台灣《傳記文學》,1997.7;修訂稿發表於《民國檔
案》,1998第4期
66、《一項南北聯合打倒蔣介石計畫的夭折》,7/千,《百年潮》,1997第6期
67、《柳亞子與胡適》,12/千,《胡適與民主人士》, 紐約天外出版社,1988.2
68、《袁世凱<戊戌紀略>的真實性及其相關問題》(獲卓達杯全國徵文大賽二等獎),13/千,《近代史研
究》,1998第5期;日譯本:《袁世凱〈戊戌紀略〉の信憑性をめぐつて》 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會編:
《中國21》 Vol,1999.3
69、《民國時期的“國民國家”思想》,16/千,《京都產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紀要》特別號,1998
70、《陳其美的三次革命構想——讀日本外務省所藏陳其美致楊以均密函》,9/千,台灣《近代中國》第131
期,1999
71、《論錢玄同思想》,22/千,台灣《近代中國》第132期,1999
72、《我和民國史研究》,11/千,《學林春秋》三編, 朝華出版社,1999.12
73、《張學良及其西安事變回憶錄》,15/千,《百年潮》,2002第9-10期
74、《論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20/千,《“二十年代的中國”討論會》(論文集),2002.11
75、《張學良三次請纓抗日》,3.5/千,《光明日報》,2003.1.14
76、《周氏三兄弟與留法勤工儉學運動》,3/千,《光明日報》,2003.4.15
77、《馮玉祥加入國民黨始末》,4/千,《百年潮》,2003第4期
78、《關於宋美齡與威爾基的“緋聞”》,12/千,(台灣)《傳記文學》,2003.5
79、《<醒世姻緣傳>與胡適的“離婚”觀》,4/千,《百年潮》,2003第5期
80、《李大釗致佚名氏密札試解》,3.3/千,《光明日報》,2003.5.14
81、《走向共和》觀後,2/千,《百年潮》,2003第6期
82、《毛澤東和國民黨上海執行部》,7/千,《百年潮》,2003第6期
83、《四一二政變前夕的吳稚暉》,14/千,《歷史研究》,2003第6期
84、《潘漢年與錢玄同》,5/千,《百年潮》,2003第7期
85、《梁啓超為康有為弭禍》,3/千,《光明日報》,2003.7.8
86、《陳獨秀組織對泰戈爾的圍攻》,3.5/千,《百年潮》,2003第8期
87、《光緒皇帝的新聞思想》,3.5/千,《炎黃春秋》,2003第8期
88、《關於拙著<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3.5/千,《博覽群書》,2003第8期
89、《國共合作的歷史文獻》,3.5/千,《百年潮》,2003第9期
90、《宋慶齡為國共合作募集簽名》,3/千,《光明日報》,2003.9.16
91、《黨員、黨權與黨爭》序,2/千,《黨員、黨權與黨爭》,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0
92、《關於拙著<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5/千,《博覽群書》,2003第10期
93、《陳獨秀緊急建議發展15萬國民黨員》,4/千,《百年潮》,2003第11期
94、《“君子”——儒學的理想人格》,11/千,《韓國全南大學“君子精神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討論
會》(論文集),2003.11.17
95、《中國審計史》第二卷序,3/千,《百年潮》,2003第12期
96、《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總序,3/千,《中國歷代通俗演義》,華夏出版社,2004.1
97、《蔣介石與1937年的淞滬南京之戰》,18/千,《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集刊》第1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3
98、《“桐”工作辨析》,27/千,《歷史研究》,2005第2期
99、《翁同和罷官問題考察》,12/千,《近代史研究》,2005第3期
100《胡適曾提議放棄東三省》,承認“滿洲國”,8/千,《近代史研究》,2005第6期

一般文章

1、《蔡東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序>》,3/千,華夏出版社,2003
2、《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序》,2/千,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10
3、《<中國審計史>第二卷序》,3/千,《百年潮》,2003第12期
4、《“城中好高髻”的聯想》,2/千,《炎黃春秋》,2003第5期
5、《<走向共和>觀後》,2/千,《百年潮》,2003第6期
6、《在柏林開會》,2/千,《前線》,2003第7期

翻譯

1、《孫中山在檀香山的幾次談話》,7/千,《民國檔案》,1986第1期
2、《羅易在武漢》,10/千,《黨史研究資料》,1986第4期
3、《萱野長知的“和平”工作》,6/千,《黨史研究資料》,1992第1期

資料書

1、《拒俄運動》(合編),230/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2、《朱舜水集》(合編),500/千,中華書局,1981
3、《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合編),1100/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983
4、《辛亥革命回憶錄》(第7、8集,合編) ,800/千,文史資料出版社,1981、1982
5、《寧調元集》(合編),518/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6、《蔣經國自述》(合編 ),251/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工具書

1、《中華文化詞典》(副主編),2850/千,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國大百科全書》(近代文學分支,合編),300/千,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