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優良的種苗基礎、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受,已發展成為優勢產業。

東台西瓜食口風味極佳。黃瓤西瓜特小鳳口感細膩、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紅瓤西瓜早春紅玉糖度高、纖維少,更以其甘甜多汁、營養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部分品種西瓜因皮薄肉嫩含水豐富,刀一碰即快速裂開,常以“東台爆炸瓜”享譽市場。

東台西瓜獲得無公害認證和國家綠色食品標誌。東台西瓜先後榮獲中國地理標誌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和“2014江蘇農產品和地理標誌商標20強”等稱號。東台西瓜連年在全國西甜瓜擂台賽上獲獎,在2015年全國西甜瓜擂台賽中,東台玉菇甜瓜在全國各地300多位選手選送的西、甜瓜品種中脫穎而出,獲得甜瓜綜合組冠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台西瓜
  • 拉丁學名:Citrullus lanatus
  • 別稱:西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葫蘆目
  • :葫蘆科
  • :東台
  • 分布區域:溫帶到熱帶區域均有栽培
  • 英文:watermelon
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悠久,傳說,發展現狀,種植規模,產品特色,栽培技術,產銷體系,發展前景,種植規模,種植水平,品牌效益,風味品質,品牌效應,

歷史

源遠流長

東台自古以來,海勢東漸,成陸較快,灘涂草地逐步利用,鄉村以發展鹽業和農業兩大宗產業。東台域內以范公堤為界,堤東為長江、黃河泥沙隨潮汛漲落時衝擊而成的平原地帶,並逐步向東方延伸,地勢也愈來愈高(堤東最高處地面真高達5.1米,比堤西地區高出2-3米)。西瓜屬喜旱作物,特別適宜於這一區域的沙壤土上種植。據史料記載,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歷史名人范仲淹在東台任西溪鹽倉監時,很多農民就已種植西瓜,城裡開始有西瓜集市。由於東台地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歷史上農田高高低低,大匡小塊,千差萬別。堤西地區是“高匡水平田,低匡能行船”;堤東地區是“高田好種瓜,低田能放鴉”。

傳統悠久

近靠東台台城東南部的長青村,坐落於范公堤的沿坡,歷史上因終年生產瓜果蔬菜源源不斷,四季長青而得名。盛產的百合頭青菜和西瓜歷史悠久,質量馳名遠近。長出的西瓜清鮮可口,素享盛名,憑藉緊靠城郊的優勢和種瓜的傳統經驗,除自吃還能進城賣瓜賺錢,成為人們喜愛生食的主選果品。隨著時代變遷,西瓜的種植區域不斷向東延伸擴展,四灶上官村、三倉官苴村數百年來一直以種植西瓜而聞名遐邇。三倉鎮常年種植西瓜面積達6.5萬畝,三倉西瓜作為東台西瓜的代表在省內外有名。

傳說

據《東台市志》記載,東台西瓜曾以甘甜汁多、消暑解渴、風味獨特而成為縣府的禮品,人們夏日常食的果品。有關“東台西瓜為何如此甘甜可口”,民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段優美的故事,傳說在漢代以前,人間並沒有甘甜鮮美的西瓜,它的由來還與美麗善良的七仙女有關呢!
那一年,七仙女離開瑤池,下凡到西溪(東台古稱)董家舍與董永結為夫妻後,覺得人間的西瓜與天宮大相逕庭,缺少水份和甜頭,口味遠不如天宮裡的仙瓜品種,心想,如果人間也能吃到那樣的仙瓜,該有多好啊。於是,她萌生了“瑤池采籽,凡間栽種”的念頭。
其實,天宮也有規矩,仙瓜仙果享用時,任何人都不準有留果殼種籽,以防流入人間。但聰明的七仙女自有辦法,她早有準備,在寬大的長袖中縫了一隻小口袋,瑤池赴會時,乘人不備,將仙瓜種籽藏進衣袋,帶回西溪。
她和董永在西溪東南角一個叫長青的高坡上種下了仙瓜種籽,並用甜美的繅絲井水細心澆灌,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種籽上就吐出瓜苗,接著藤纏藤,葉搭葉,長得水靈靈、青翠翠,真是惹人喜愛。
轉眼到了摘瓜嘗瓜的時候了,這見刀落瓜開,撲的一聲晶瑩剔透的西瓜分為兩半,啊!紅瓤黑子,皮薄肉脆,甘美甜爽,入口即化,在場的人全都樂呆了。
西瓜甜人心,好事傳千里。四鄉八鎮的人們紛紛前來看瓜嘗瓜,七仙女不僅熱情招待客人,還將瓜籽一一送給鄉親們,就這樣,經過一代代東台人的培植,這來自天庭瑤池,又用繅絲井水澆灌的甜爽可口的東台西瓜,一直享有盛名。後人們便取名為“佳蜜”瓜。
據史載,北宋天聖年代,范仲淹在西溪擔任鹽官時,鎮內八字橋附近已有西瓜集市;因為東台西瓜的甜美甘冽,周邊縣府的人們都紛紛到東台西溪採購,轉銷給各地。范仲淹是有名的孝子,他母親愛吃西瓜,他都親自把皮薄瓤脆的西瓜孝敬母親。公元1182年,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為追尋前賢范仲淹的足跡,曾到范公堤畔,看到東台瓜業興旺景象,融景生情,詩性大發,吟誦了“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旁桑陰學種瓜”的優美詩句,生動反映出東台800多年前種植西瓜的真實情景和場面。

發展現狀

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東台西瓜憑藉傳統優勢、技術優勢、區位優勢和特有的土壤質地、氣候條件、產品口感風味,已逐步培植成為主導產業,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省內外產生很高的知名度,帶動和促進了東台種植業結構調整和園藝生產的快速發展,其主要特點:

種植規模

東台東部地區為泥沙沉積平原,土地後備資源豐富,地勢高,沙性土,為西瓜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東台西瓜生產得到長足發展,種植規模逐年擴大,以三倉、弶港等鎮為核心,帶動和輻射到10多個鎮和省屬農場。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東台每年以1萬多畝速度遞增,2010年東台西瓜面積達26萬畝,種植規模連續多年列江蘇各縣之首。在種植上,堅持集中連片,按照輪作要求,實行區域化布局。通過土地流轉,積極鼓勵種瓜能手擴大承包面積,培植西瓜種植大戶,少的農戶種植西瓜也在15-20畝之間,一般的30-50畝,多的達200-300畝,實行規模化經營。

產品特色

東台西瓜之所以保持市場永久不衰的競爭力,是與品種、品質、品牌三大特色分不開的。
一是不同果型搭配和不同熟期上市更適應市場需求。面對城鄉消費者一般只有2-3口之家的實際,堅持小果型禮品西瓜為主(單果重1.5-2.5Kg),搭配種植中果型品種(4-5Kg),適合於現有家庭的消費要求。同時,通過改進栽培設施,選用對路品種,發展春提早、越夏和延秋栽培,除5月份為主產期外,東台西瓜從4月下旬開始至11月上旬都可以持續不斷的有產品入市供應。
二是內在品質和風味口感更適合消費心理。通過直接引進日本、台灣等紅瓤、黃瓤小果型西瓜品種,推廣84-24、京欣等國內中果型優良品種,套用良法栽培,產品以其口感細膩、食口性好、纖維少、水分足、甜度高等諸多優勢,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三是大力創樹和運用品牌更增添市場影響效應。除產品和產地具有獨特優勢外,東台西瓜早在1999年就以“佳蜜”牌綠色食品標誌而名揚於國內市場,2002年獲得江蘇省名牌產品,2003年9月東台市西瓜產銷協會又申報“東台西瓜”證明商標,使得東台特色西瓜產品如虎添翼,得到大中城市市場認可。

栽培技術

東台西瓜產區充分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從採用簡易的竹架大棚設施到21世紀的鋼架大棚、智慧型溫室,發展保護地栽培,配套電熱線加溫育苗,實行春秋兩季生產,為西瓜產品提前、延後和補淡上市創造了條件;通過推廣套用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對西瓜的整枝壓蔓、人工授粉、疏果留果、合理施肥等群體調節技術以及防病治蟲、抗旱補水等田間管理更加科學規範,使產量、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畝產量近4000Kg,畝收入高的近萬元。
東台西瓜重點產區三倉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東台西瓜重點產區三倉鎮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東台西瓜栽培技術先進東台西瓜栽培技術先進

產銷體系

圍繞西瓜這一優勢產業,東台市鎮兩級農業部門、東台市西瓜產銷協會、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經紀人以及有關部門在服務、指導、宣傳、流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西瓜的產銷銜接、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作出了巨大貢獻。及時在網上發布西瓜信息,加強與新老市場聯繫,運用報紙、電視、網路、農交會宣傳推介東台西瓜產品,擴大市場影響;通過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廣大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產區對瓜農開展培訓和技術指導,切實幫助解決生產中的難題;充分發揮種子企業與協會成員的聯合作用,大力推廣西瓜穴盤基質育苗技術,發展嫁接換根工廠化育苗,為新一輪種苗革命探索新路,幫瓜農節本增效,控制土傳病害提供最有效的服務;市鎮兩級政府通過組織開展蔬菜瓜果提質增效活動,對西瓜生產中布局、技改、產量、效益等重點目標進行考核評比,提高西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農業和工商部門圍繞創樹西瓜品牌,共同聯手申報註冊產地證明商標;質監、工商等職能部門齊心協力規範農資經營、加強產品檢測,為西瓜產品質量建設和維護東台西瓜形象保駕護航。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加強組織領導、產品流通、技術服務、質量管理等體系建設,使產銷更加銜接,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東台西瓜不僅暢銷上海、南京、杭州等長三角各大城市,還遠銷鄂、川、贛、閩、湘、粵等地,市場占有份額不斷擴大,知名度也越來越高。

發展前景

種植規模

隨著東台西瓜產品暢銷、效益攀升,生產積極性會更加高漲,在區域布局上,走“內延外拓”的道路,種植面積在全省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在品種布局上,更適應消費者要求,進一步最佳化紅瓤與黃瓤、小果型與中大果型、旺季供應與淡季補缺相結合的品種結構,以產品的均衡上市,減少發展中的市場風險。
東台西瓜連片設施栽培東台西瓜連片設施栽培

種植水平

針對生產實際,農業部門已經開展了西瓜穴盤輕基質育苗、雙大棚多層覆蓋、嫁接換根抗重茬、微滴灌、機械化作業等多項技術研究,為東台西瓜技術創新提供了技術依據。通過發揮協會的服務、指導等橋樑紐帶作用,栽培技術更加完善,東台西瓜產量和效益必將在高起點上求得新的突破。

品牌效益

鑒於東台西瓜產區生態環境優越、質量優勢明顯、市場銷路擴大等基礎條件,創樹東台西瓜品牌,運用這一無形資產將是鞏固發展西瓜產業的強大動力。東台西瓜現有包裝雖然精美別致,但防偽標識還未啟用;產品雖然暢銷大江南北,但網路行銷才剛剛起步,用好“東台西瓜”品牌將是進一步占領國內市場的必由之路。東台將堅持做到分品種、標級別、注商標、貼標識,以新穎的包裝設計,過硬的產品質量,應有的商品形象步入市場,努力實現以質量保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以品牌創效益的遠大目標。

風味品質

“東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特小鳳、早春紅玉等品種,從果型大小、色澤到內在品質均適應市場需求,產品十分暢銷,甜透大江南北。
東台於2008年通過中國園藝學會西瓜專業委員會組織的評審,成為全國第一個“中國西瓜之鄉”。
“東台西瓜”供應市場的大部分為小果型西瓜,一般單重為1.5~2.0KG,有晶黃果肉和鮮紅瓜瓤兩種類型,種子特小,外皮淡綠青色條紋。
晶黃果肉型“東台西瓜”:分特小鳳、特小蘭等品種,口感細膩、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
鮮紅瓜瓤型“東台西瓜”:一般品種為早春紅玉品種,糖度高、纖維少,更以其甘甜多汁、營養豐富。
“東台西瓜”:產品質量過硬。普遍採用大棚多層覆蓋保護地栽培,病蟲害發生輕,注重施用有機肥料和鉀肥,其產品經審定取得了省級無公害認證和國家綠色食品質標誌,達到品質優良、食用安全的要求。

品牌效應

“東台西瓜”成為一個知名品牌。東台西瓜相繼創出無公害西瓜、綠色西瓜、有機西瓜,現又提升到原產地西瓜,品牌更響了,名氣更大了,這是東台市著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的又一喜人成績。
形成了西瓜產業板塊。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東台西瓜面積每年以1萬多畝速度遞增,全市有26萬畝西瓜,總產近百萬噸,西瓜產業已成為東台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現西瓜種植規模已超過全市蔬菜瓜果總面積的1/5,超過全省大棚西瓜種植面積的1/4,規模優勢愈發顯現。地域上主要分布於范公堤東10多個鄉鎮及農場,其中三倉鎮是西瓜中心區。該鎮官苴村是個“西瓜村”,瓜農有500多戶,占總農戶數的95%以上;常年種植本村的大棚西瓜3200多畝,占耕地面積的90%以上;到外地承包種瓜1萬多畝,戶均收入10萬元以上。
市場半徑越來越寬。“東台西瓜”的品牌提升了市場知名度,形成了一個比較完善的產銷銜接機制,主要銷地是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近兩年又陸續打入了深圳、南昌、武漢、福州等地,市場半徑不斷擴大。銷售方式上,已由過去的組織起來到大城市去推介、展銷,把大城市的市場負責人請來考察,簽訂銷售協定,轉變為大市場主動到東台來下訂單、提貨。這其中的關鍵因素是,東台活躍著一支二、三千人的西瓜經紀人隊伍。他們直接到瓜棚邊收購,瓜農們不要出門就可把西瓜賣個好價錢。三倉鎮經紀人在2004年即投資辦起了瓜果批發市場,把市場辦到了瓜田旁。為促進銷售,東台市還成立了西瓜產銷協會,成員由30畝以上瓜農和經紀人組成,連線全市萬戶瓜農,興辦了“中華西瓜網”,為瓜農提供了一個進入市場的平台。
走高效農業規模化之路。“東台西瓜”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東台計畫到2018年,把全市西瓜種植面積擴大到30萬畝,畝均收入5000元以上。主要措施是,發揮特色產品、區域種植、優質安全優勢,最佳化生態環境,增加設施投入,健全產業鏈,加速產業化。生產上的主攻方向是不斷推進西瓜品種更新,繼續擴大雙層大棚普及示範,完善滴灌等配套技術;經營上的主攻方向是用足用好“東台西瓜”品牌,統一標識,統一標準,同時為經紀人營造寬鬆發展環境,進一步發揮好西瓜產銷協會、瓜果批發市場、農村電子商務等載體作用,提高瓜農進入市場的組織程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