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是唐代蘇敬等編撰的中醫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修本草》
- 書名(異名):《新修本草》《唐本草》
- 作者:蘇敬等
- 成書年代:唐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唐本草一般指本詞條
《新修本草》是唐代蘇敬等編撰的中醫典籍。
《新修本草》是唐代蘇敬等編撰的中醫典籍。成書背景 7世紀中葉,由於國家的統一,唐朝的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更由於在這以前西北少數民族的內遷,初唐交通和貿易的發達,西域和印度文化不斷輸入,使唐代的藥品數目和種類不斷增加,豐富了...
松(《別錄上品》)蛇床(《本經上品》)麻黃(《本經中品》)烏頭(《本經下品》)蜀椒(《本經下品》)豕(《本經下品》)陰汗濕癢 密陀僧(《唐本草》)葫(《別錄下品》)滑石(《本經上品》)甘草(《本經上品》)黃耆(《...
甲香,中藥材名。本品為蠑螺科動物蠑螺或其近緣動物的掩厴。功能主治為:治脘腹痛,痢疾,淋病,痔瘺,疥癬。①《唐本草》:主心腹滿痛,氣急,止痢,下淋。②《本草拾遺》:主甲疽,瘺瘡,蛇蠍蜂螫,疥癬,頭瘡,瘡。③《海藥...
槲葉,中藥材名。本品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功能主治為: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①《唐本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②《綱目》:活血,利小便,除面上赤。③《現代實用中藥》:治淋病,尿赤,又驅絛蟲。來源 本...
槐枝,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植物槐的嫩枝。功能主治為:治崩漏帶下,心痛,目赤,痔瘡,疥瘡。①《別錄》:主洗瘡及陰囊下濕癢。②《唐本草》:嫩櫱枝炮熨,止蠍毒。③《本草拾遺》:木為灰,長毛髮。④《本草圖經》:春采嫩枝...
白膠香,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樹脂為白色,馬牙狀,為大小不一的橢圓形或球形顆粒,亦有呈塊狀或厚片狀者,具有活血、涼血、解毒、止痛功效。基本信息 別名: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
赤沙糖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煉製而成的赤色結晶體。植物形態參見"甘蔗"條。基本概述 【異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綱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紅糖(《醫林纂要》),片黃糖(《本草求原》)。【植物形態】甘蔗,...
⑤《安徽藥材》:治失眠;洗痔瘡。來源 本品為桑科植物葎草的全草。夏、秋採收,曬乾。性味歸經 ①《別錄》:味甘,無毒。②《唐本草》:味甘苦,寒,無毒。功能主治 清熱,利尿,消淤,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瘧疾,腹瀉,痢疾...
豺皮,中藥材名。本品為犬科動物豺的皮。功能主治為:①《唐本草》: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瘥止。②孟詵:主諸疳痢,腹中諸瘡,煮汁飲之,或燒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齒瘡。來源 本品為犬科動物豺的皮。性味歸經 ①《唐...
龍腦膏香 (《唐本草》) 【異名】婆律膏(《唐本草》),龍腦油(《南海藥譜》),婆律香(《綱目》)。 【來源】為龍腦香科植物龍腦香的樹脂。植物形態詳"冰片"條。 【性味】《南海藥譜》:"性溫,味苦。"...
①《唐本草》:“味辛苦,冷,有毒。②《日華子本草》:“無毒。”【歸經】入肺、胃經。①《本經逢原》:“入足少陰。”②《本草求真》:“專入肺。”【功用主治】行氣,解毒,消腫。治胸腹脹痛,痧症,腸下痢,高血壓,疝氣,蛇咬...
【黃藥的功效介紹】:黃藥(《本草圖經》)【異名】:黃藥子(《日華子本草》),黃藥根(《開寶本草》),木藥子、大苦(《綱目》)。【來源】:為薯蕷科植物黃獨的塊莖。【植物名稱】:黃獨(《唐本草》),又名:土卵(《唐...
龍葵,中藥材名,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等症狀。來源 本品為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夏、秋採收。性味歸經 苦,寒。①《唐本草》:味苦,寒,無毒。②《滇南本草》:性...
《本經》:主婦人七傷,帶下病,止痛,除惡肉,止汗,療金瘡。《別錄》:止膿血,諸痿,惡瘡,消酒,除消渴,補絕傷,產後內塞,可作金瘡膏。主內漏不止,血不足。《藥性論》:止血痢蝕膿。《唐本草》:主帶下十二病。《日華...
本草圖經 【異名】槲若(《唐本草》)。【來源】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炮製】《本草圖經》:"微炙令焦。"【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無毒。"【功效主治】槲葉甘、苦,平。止血,清熱利尿。用於吐血,衄血,血痢,血痔,...
木蒴y(《唐本草》),接骨草(《履巉岩本草》),續骨木(《綱目》),扦扦活(《本經逢原》),七葉黃荊、放棍行、珊瑚配(汪連仕《採藥書》),鐵骨散(《植物名實圖考》),接骨丹(《草木便方》),七葉金、透骨草(《福建民間草藥》)...
姜⻩為藥⻝兩⽤材料,《本草綱⽬》中介紹姜⻩可以抗肝損傷、降壓降⾎脂、通經⽌痛,有極⼤的藥⽤價值。性味歸經 辛苦,溫。《唐本草》:味辛苦,大寒,無毒。《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李杲:味苦甘辛,大寒,...
【名稱考證】白芥子(《唐本草》),辣菜 子(《中藥志》)【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十字花科 【藥用部位】白芥的種子。【採集】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後,打下種子,除去雜質。【藥材】種子呈圓球形,直徑1.1~2.5毫米...
蘿子,中藥材名。本品為蘿科植物蘿的果實。秋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功能主治為:補益精氣,生肌止血,解毒。治虛勞,陽萎,金瘡出血。①陶弘景:補益精氣,強盛陰道。②《唐本草》:主虛勞。③《本草拾遺》:主金瘡,生膚止血,搗碎...
甘鹹,平。①《雷公炮炙論》:“味微鹹甘。”②《唐本草》:“味甘鹹,平,有小毒。” ③《本草蒙筌》:“味辛鹹,氣平,有小毒。”④《本草原始》:“甘、鹹、平,無毒。”入心、肝、脾經。①《綱目》:“手足厥陰。”②...
①《唐本草》:“主五痔、止血,炙食或為散飲服之。”②《食療本草》:“臘日采之,五味炙之,治老嗽;或作羹食之亦得;或搗為散,白蜜和丸並得。”③《本草拾遺》:“主吃,取炙食之。”④《日華子本草》:“治吃噫,...
①《本經》:"主傷中虛羸,補五內,益氣力,長肌肉,填腦髓。"②《抱朴子》:"耐風濕,補衰老。"③《別錄》:"堅筋骨,療金瘡、止痛,及傷寒溫瘧,大吐後虛熱羸困,明耳目。"④《唐本草》:"生嚼塗小兒頭瘡及浸淫惡瘡。"...
貒膏,中藥材名。本品為鼬科動物豬獾的脂肪油。冬季捕捉,捕得後殺死,剝去皮,取皮下脂肪及腸網膜上脂肪,入鍋熬煉成淡黃色的脂肪油,濾去油渣即成。功能主治為:治咳逆上氣,禿瘡,頑癬,痔瘡,臁瘡。①《唐本草》:主上氣,乏...
《別錄》:療喉痹不通,乳難,頭風癢,可用沐,勿近目。《藥性論》:能治風疽,疝氣腫墜,凝血,治瘰癧,除濕風。不入湯服。主頭瘡白禿,殺蟲。《唐本草》:治難產。《日華子本草》:治皮膚麻痹,並濃煎湯琳。風蟲牙痛,喉痹...
出自《唐本草》(《中藥大辭典》)、《神農本草經》(《中華藥海》)1.陶弘景:按《本經》惟有箘、牡二桂,而桂(一作而無此桂)用體大同小異。今俗用便有三種,以半卷多脂者單名桂,入藥最多,《經》云:桂葉如柏葉、澤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