蘼蕪

蘼蕪

蘼蕪是川芎的苗,葉有香。一種香草

蘼蕪這種植物,又名蘄茝,薇蕪,江蘺,據辭書解釋,苗似芎藭,葉似當歸,香氣似白芷,是一種香草。婦女去山上採擷蘼蕪的鮮葉,回來以後,於陰涼處風乾,葉子風乾可以做香料,亦可以作為香囊的填充物。古人相信靡蕪可使婦人多子,然而在古詩詞中蘼蕪一詞多與夫妻分離或閨怨有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芎
  • 拉丁學名: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 別稱:山鞠窮、芎藭、香果、胡藭、馬銜、芎藭、雀腦芎、京芎、貫芎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傘形目 Apiales
  • :傘形科 Apiaceae
  • 分布區域: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蘇、陝西、甘肅,內蒙古
藥名,形態特徵,各家論述,研究歷史,詞語,

藥名

【藥 名】:蘼蕪
【別名】薇蕪、蘄茝、江蘺、芎窮苗、川芎苗 。
川 芎川 芎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植物川芎的苗葉。
【功 效】:祛風止眩,補肝明目,除涕止唾。
【主 治】:治頭風頭眩,流淚,多涕唾、泄瀉、咳逆等。
【性味歸經】:辛,溫。①《本經》:“味辛,溫。”②《別錄》:“無毒。”入肝、腎經。《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少陽、厥陰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別 名】:薪CHI、麋蕪(《爾雅》)、薇蕪(《本經》)、江蘺(《上林賦》)、芎窮苗(《別錄》)、川芎苗(《履巉岩本草》)
【拉丁名】:原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全株有濃烈香氣。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埠,下端有多數鬚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縱直溝紋。莖下部的節膨大成盤狀(俗稱苓子),中部以上的節不膨大。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cm,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寬10-15cm,三至四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cm,寬5-6cm,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mm,寬1-2mm,頂端有小尖頭,僅脈上有稀疏的短柔毛;莖上部葉漸簡化。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cm;傘輻7-20,不等長,長2-4cm;小傘形花序有花10-24;小總苞片2-7,線形,略帶紫色,被柔毛,長3-5mm;萼齒不發育;花瓣白以,倒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有短尖狀突起,內曲;雄蕊5,花葯淡綠色;花柱2,長2-3mm,向下反曲。幼果兩側扁壓,長2-3mm,寬約1mm;背棱槽內有油管1-5,側棱槽內有油管2-3,合生面有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川芎-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川芎-本品為傘形科植物川芎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咳逆,定驚氣,辟邪惡,去三蟲。
2.《別錄》:主身中老風,頭中久風風眩。
3.《本草圖經》:作飲香,雲可以已泄瀉。
4.《履巉岩本草》:除腦中冷,治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及諸頭風。食後取苗細嚼,茶清送下。
5.《本草匯言》:靡蕪,主頭風風眩之藥也,此藥氣味芳香清潔,故去風散濕,本草所稱主咳逆,定驚氣,作飲止泄瀉,皆辛香發越郁遏不正之氣歟。
川芎川芎

研究歷史

出自《神農本草經》①陶弘景:“蘼蕪今出歷陽,處處亦有,人家多種之。葉似蛇床而香,方藥用甚稀。”②《唐本草》:“蘼蕪有二種,一種葉似芹葉,一種如蛇床,香氣相似,用亦不殊爾。”③《綱目》:“蘼蕪一作麋蕪。其莖葉蘼弱而繁蕪。故以名之。當歸名蘄,白芷名籬,其葉似當歸,其香似白芷,故有‘蘄CHI’、‘江籬’之名。王逸云:‘蘺草生江中’,故曰江籬是也,”“《別錄》言蘼蕪一名江禽、芎窮苗也,而司馬相如子虛賦》稱芎窮、菖蒲、江籬、蘼蕪,《上林賦》云:被以江禽,揉以蘼蕪。似非一物,何那?蓋嫩苗未結根時則為蘼蕪,既結根後乃為芎窮,大葉似芹者為江蘺,細葉似蛇床者為蘼蕪,如此分別,自明白矣。《淮南子》云:亂人者若芎窮之與藁本蛇床之與蘼蕪,亦指細葉者言也。《廣志》云:蘼蕪香草,可藏衣中。《管子》云:五沃之土生蘼蕪。郭璞贊云:蘼蕪香草,亂之蛇床,不損其真,自裂以芳。又海中苔發,亦名江籬,與此同名耳。”“花,入面脂用。”

詞語

蘼蕪:mí wú
古漢語:古樂府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
蘼蕪
紅樓夢》:“還有什麼丹椒, 蘼蕪,風連.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象形奪名,”
蘼蕪
本草綱目·草部三》:“蘼蕪,一作(草頭下,其莖葉靡弱而繁蕪,故以名之。當歸白芷名蘺。其葉似當歸,其香似白芷,故有蘄茝、江蘺之名。”

川芎川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