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葵(植物)

菟葵(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菟葵,草本植物,有塊狀根莖;葉大部合生,掌狀深裂,莖葉1枚生於花下而成一總苞;花單生,黃色或白色;萼片5-8;花瓣為鱗片狀的空腺;雄蕊多數;雌蕊數至多個,具柄,有胚珠多顆,成熟時變為一束蓇葖。分布於東半球溫帶地區。可作藥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菟葵
  • 拉丁學名:Eranthis stellata 
  • 別稱:土耳其菟葵、冬菟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毛茛目 Ranales
  • :毛茛科Ranunculaceae
  • 亞科:金蓮花亞科 Subfam. Helleboroideae
  • :鐵筷子族 Trib. Helleboreae
  • :菟葵屬 Eranthis
  • :菟葵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特性,易混植物,

形態特徵

根狀莖球形,直徑8-11毫米。基生葉1或不存在,小,長約6厘米,有長柄,無毛;葉片圓腎形,長約6毫米,寬約1厘米,三全裂高達20厘米,無毛;苞片在開花時尚未完全展開,花謝後長達2.5-3.5厘米,深裂成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的小裂片,無毛;花梗長4-10毫米,果期增長到2.5厘米,通常有開展的短柔毛;花直徑1.6-2厘米;萼片黃色,狹卵形或長圓形,長7-10毫米,寬2.2-5毫米,頂端微鈍,無毛;花瓣約10,長3.5-5毫米,漏斗形,基部漸狹成短柄,上部二叉狀;雄蕊長5-7毫米,無毛,花葯長約1.2毫米;心皮6-9,與雄蕊近等長,子房通常有短毛。蓇葖果星狀展開,長約15毫米,有短柔毛,喙細,長約3毫米,心皮柄長約2毫米;種子暗紫色,近球形,直徑約1.6毫米,種皮表面有皺紋。3-4月開花,5月結果。

生長環境

生山地林中或林邊草地陰處。

分布範圍

在我國分布於遼寧、吉林。在朝鮮北部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布。

栽培特性

  1. 打破休眠的要求: 冷處理,9°C以下
  2. 越冬能力: 很難
  3. 儲存: 5-9°C,寬鬆地置於花盆中,也可加些木屑
  4. 供應階段: 8月-11月
  5. 可銷售球的大小(厘米)和產花數: 土耳其菟葵4/+: 2-3朵小花;
  6. 冬菟葵5/+: 3-4朵小花; 4/5: 2朵小花
  7. 冷處理開始時間: 約9月以後
  8. 冷庫/生根室或自然冷處理周期: 冷處理13-15個星期,其中可以進行4個星期“乾冷”處理
  9. 冷處理溫度: 乾冷處理:9°C;濕冷處理:根系發育前至少4個星期9°C,然後在9和1°C之間(與鬱金香的冷處理相同)
  10. 種植期: 9月中旬-11月
  11. 基質: 排水良好,保水性強的基質或標準基質土並多加沙,PH值約6-7
  12. 種植深度: 塊莖上覆蓋1厘米厚的土
  13. 澆水量: 正常
  14. 自然冷處理: 冬季溫度特別低的區域,需要用可控溫冷庫
  15. 自然冷處理的方法: 將花盆埋入土中,在芽頭上用約5厘米的土覆蓋
  16. 防霜凍: 自然冷處理埋在土壤中的花盆與土壤必須接觸良好,並在地表蓋上一層稻草(至少10厘米厚)。霜凍期間還需蓋上塑膠薄膜或泡罩薄膜,然後再覆蓋額外的稻草。霜凍期過後去掉塑膠薄膜和多加的稻草。
  17. 溫室階段: 從冷周期結束後開始。
  18. 施肥: 無需
  19. 溫室溫度: 10-12°C,相對濕度60-80%
  20. 所需光線: 不超過350焦耳/厘米2/天,超過則避光
  21. 在溫室時間: 3-1個星期
  22. 澆水量: 正常或適量
  23. 種植者處的保存溫度: 0-2°C;如無法做到這點的話,則置於低溫光亮處
  24. 運輸時的溫度: 2-5°C;同上
  25. 批發商和零售商出的溫度: 2-5°C;同上
  26. 消費者家中的溫度: 室溫,光亮處。

易混植物

藥食兩用
藥食兩用蔬菜“菟葵”實為錦葵科野葵 Malva verticillata ,與前種為不同的植物,切勿混淆。
【異名】野葵(湖北)冤葵(爾雅、圖考),旅葵(古詩),棋盤菜(湖北),土黃芪、蓍葵葉(滇南本草),芪(茄、薺、其)菜、巴巴葉或把把葉、棋盤葉、冬莧菜(雲南、華北經濟植物志要誤用)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野葵的莖葉。
【植物形態】菟葵,又名:小花錦葵。
【採集】夏、秋採收。
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莖幹被星狀長柔毛。葉腎形或圓形,直徑5-11厘米,通常為掌狀5-7裂,裂片三角形,具鈍尖頭,邊緣具鈍齒,兩面被極疏糙伏毛或近無毛;葉柄長2-8厘米,近無毛,上面槽內被絨毛;托葉卵狀披針形,被星狀柔毛。花3-多朵簇生於葉腋,具極短柄至近無柄;小苞片3,線狀披針形,長5-6毫米,被纖毛;萼杯狀,直徑5-8毫米,萼裂5,廣三角形,疏被星狀長硬毛;花冠長稍微超過萼片,淡白色至淡紅色,花瓣5,長6-8毫米,先端凹入,爪無毛或具少數細毛;雄蕊柱長約4毫:米,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球形,徑約5-7毫米;分果爿10-11,背面平滑,厚1毫米,兩側具網紋;種子腎形,徑約1.5毫米,無毛,紫褐色。花期3-11月。
產全國各省區,北自吉林、內蒙古,南達四川、雲南,東起沿海,西至新疆,青海,不論平原和山野,均有野生。印度、緬甸、錫金、朝鮮、埃及、衣索比亞以及歐洲等地均有分布。
種子、根和葉作中草藥,能利水滑竅,潤便利尿,下乳汁,去死胎;鮮莖葉和根可拔毒排膿,療疔瘡癤癰。嫩苗也可供蔬食。
《唐本草》:",寒,無毒。"
治淋病,小便不利,乳癰,瘡腫。
①《唐本草》:"主下諸石五淋,止虎蛇毒。"
②《開寶本草》:"別本注云,蛇虎毒諸瘡,搗汁飲之及塗瘡,能解毒止痛。"
③《本草圖經》:"葉主淋瀝熱結。"
④《廣西藥植名錄》:"治乳癰,無名腫毒。"
內服:煎湯或搗汁。外用:搗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