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申報
申報
從遺產的提名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要經歷若干程式和相對漫長的時間。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7月1日前,按照統一規定的嚴格格式和內容,將該國自認為條件已經完全成熟的預備項目正式申報文本(包括文字、圖紙、幻燈、照片、錄像或光碟等)送達世界遺產中心。世界遺產中心將把有關材料轉達國際專業諮詢機構,由相關的專業諮詢機構從當年年底至下一年的三四月份進行考察和論證,並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評估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召開一次主席團(7個成員國)會議,初步審議與世界遺產工作相關的事項,包括新的(上一年)世界遺產申報項目,提出建議;再於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召開主席團特別會議,補充審議第一次主席團會議未盡事宜,然後將包括審定新的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在內的相關大事提交緊隨此次主席團會後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全會通過。
辦理申請的程式和時間表大體如下:每年7月1日,接受提名申請截止。每年9月15日,秘書處登記並索要所缺材料,材料完整的申請將被交給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或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這兩個組織再次檢查並索要所缺材料。到4月1日前,這兩個組織根據委員會制定的標準進行專業評估並將結果通知秘書處,結果有3種:無保留地建議列入名錄;建議不列入名錄;不清楚是否適宜列入名錄。4月,秘書處核對評估結果並通知委員會成員國。6月和7月,遺產委員會辦公室檢查提名申請並向委員會提出建議,建議有4種:無保留地列入;不列入;發回申請國要求補充說明和材料;由於要進一步評估或研究而推遲審理。7月-11月,秘書處將辦公室的建議傳送給遺產委員會的全體成員國政府和其他有關國家的政府。屬於建議列入名錄的,秘書處要等候各國反饋的信息,收到後再轉遞給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
保護聯盟和
遺產委員會各成員國。假如到10月1日收不到所需信息,在當年12月的委員會會議上就不再審議這項提名。對於要求補充材料的遺產,如果只是核對事實的材料,當年會再審議。12月,世界遺產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在委員會辦公室建議、有關國家提供的附加信息,以及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和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評估報告的基礎上審核提名,最後通過決定,決定共有三種:列入;不列入;推遲審核。1月,秘書處將世界遺產委員會12月會議上的全部決定送交給所有國家的政府。至此,一輪申報工作完成。也就是說,申報一項新的世界遺產,至少需要1年半時間。
世界遺產委員會於1978年確定了首批12處世界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此後每年或每兩年都有新的遺產被列入名錄。由教科文組織負責遺產保護計畫的官員組成的遺產委員會秘書處也已經開始工作。從1978年起遺產委員會每年都審議遺產提名。截止2007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遺產851處,其中文化遺產660處,
自然遺產166處,
世界文化遺產與自然雙重遺產25處。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舉行第十七屆會議,通過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公約》,明確了文化遺產的定義:
⒈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築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份或結構、
銘文、
洞窟以及
聯合體;
⒉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築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線的建築群;
⒊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遺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遺產總部在
巴黎成立,以便於負責世界遺產相關活動的協調,保證《遺產公約》的實施,舉行世界遺產年會,建議簽約國提交申報名單,組織世界遺產基金會的國際參與、負責遺產地狀況的相關報告,當遺產受到威脅時採取緊急行動。
提名
締約國應當盡力向世界遺產委員會遞交一份該國領土內的適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清單,並附有關的資料。遺產委員會委託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和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IUCN)分別對提名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評估,對文化遺產中的文化景區則共同評估,決定其是否符合標準和真實性條件,並提供最終的評估報告。還規定在遺產委員會評審提名是否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提名國政府的代表,無論其是否為委員會成員,均不準對該國提名的遺產投贊成票。
遺產提名統一使用委員會制定的表格,表格要求填寫多項內容,主要有以下各項:
第一, 確切地點:國家;省、市;遺產名稱;標明遺產地點和地理坐標的地圖和平面圖。
第二,法律資料:遺產所有者、公有或私有、有關本遺產保護和管理的法律和條例、開放程度、管理機構和組織。
第三,說明材料:遺產描述和圖表、照片,以及影片資料、歷史狀況、文獻資料。
第四,保存狀況:現狀描述、保護管理機構、此前的保管過程、保護措施、當地的開放計畫。
第五,提議列入名錄的理由:符合哪些規定的標準、在與其他同類地點比較的前提下評估本地點的保護狀況、遺產的真實性。
第六,提名建築群或遺址群所需的特別材料:不同範圍內容和比例尺的地圖、地形圖和平面圖、多種照片、幻燈片和光碟、有關本遺產研究成果的論著和相關機構的資料、有關保護的法律資料、各級管理機構的資料。
步驟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檔案,世界遺產的申報需要完成9個步驟:
⒈一個國家首先要簽署《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保證保護該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成為締約國。
⒉任何締約國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出一個預備名單。
⒊從預備名單中篩選要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遺產。
⒋把填寫好的提名表格寄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
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檢查提名是否完全,並送交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評審。
⒍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情況。按照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標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對上交的提名進行評審。
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和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提交評估報告。
⒏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的7名成員審查提名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提交推薦名單。
⒐由21名成員組成的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決定入選、推遲入選或淘汰的名單。
舉措
遺產名錄
中國遺產名錄
至2016年7月,中國已有50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17日把中國湖北神農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遺項目由此達到50個。
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目前正在波蘭歷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舉辦,在當地時間2017年7月7日的會議上,“青海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項世界遺產名錄;7月8日的會議上,中國申遺項目——“鼓浪嶼國際歷史社區”通過了世界遺產大會的終審,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2項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僅次於義大利,名列世界第二。
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獲批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2019年,7.6 良渚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增至55處,自然遺產增至14處,自然遺產總數位列世界第一。
山東
泰山:泰山(山東
泰安市)、
岱廟(山東泰安市)、
靈岩寺(山東濟南市)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首個雙重遺產)
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四川
峨眉山—
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遺產(2014..6.23增補二期)
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2014.6.22文化遺產
蒙古(1處)
印度尼西亞
桑義蘭早期人類遺址 1996
洛侖茲國家公園 1999
伊拉克
約旦
黎巴嫩
葉門
以色列
阿曼
巴特·庫特姆和艾因考古遺址 1988
乳香之路 2000
敘利亞
布基拉古城 1980
土耳其
賽普勒斯
緬甸
歐洲地區
愛沙尼亞
白俄羅斯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俄羅斯
費拉蓬特修道院建築群(c,2000年)
烏克蘭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柯納維考古遺址(c,2004年)
德國
羅馬帝國的邊界(c,1987年,2005年):英國的
哈德良長城(1987年)-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2005年)(與英國共有)
奎德林堡的牧師會教堂、城堡和古城(c,1994年)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c,1994年)
馬斯科夫公園/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波蘭共有)
奧地利
瑞士
阿爾布拉-貝爾尼納的利西亞阿爾卑斯山鐵路(
貝爾尼納快車,c,2008年)
波蘭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及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白俄羅斯共有)
托倫中世紀古城(c,1997年)
卡爾瓦里亞-澤布日多夫斯卡:富風格主義色彩的建築和園林景觀群與朝聖公園(c,1999年)
小波蘭南部的木結構教堂(c,2003年)
馬斯科夫公園及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德國共有)
匈牙利
布達佩斯,包括
多瑙河岸、布達城堡地區和安德拉希大街(c,1987年,2002年):布達佩斯,多瑙河岸和布達城堡地區(1987年)-安德拉希大街和捷運(2002年)
霍洛克古村落及其周圍地區(c,1987年)
蓬農豪爾毛的千年本篤會修道院及其自然環境(c,1996年)
捷克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斯洛伐克
斯皮什堡及其相關文化建築群(c,1993年)
弗爾科利內茨(c,1993年)
瑞典
比爾卡和霍高爾登(c,1993年)
恩厄爾斯貝里鐵工廠(c,1993年)
塔努姆石刻(c,1994年)
丹麥
芬蘭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克瓦爾肯群島/
高海岸(n,2000年,2006年):瑞典的高海岸(2000年)-芬蘭的克瓦爾肯群島(2006年)(與瑞典共有)
挪威
維加群島(c,2004年)
冰島
盧森堡
比利時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
埃諾)(c,1998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鐘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鐘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鐘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
布魯塞爾)(c,2000年)
荷蘭
沃達蒸汽泵站(迪·弗·伍達蒸汽泵站,1998年)
法國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位於
阿爾勒城,c,1981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愛爾蘭
英國
聖基爾達(
聖基爾達島)1986,2004,2005
斯塔德利皇家公園,包括方廷斯修道院遺址1986
羅馬帝國的邊界(1987,2005):英國的
哈德良長城(1987)-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2005)(與德國共有)—英國安多尼長城2008
格林尼治1997
布萊納文工業景觀2000
聖喬治古城及相關要塞2000
阿爾巴尼亞
塞爾維亞
斯圖代尼察修道院1986
加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賈姆濟格勒-羅慕利亞納的加萊里烏斯宮)2007
阿達的克雷斯皮1995
巴魯米尼的蘇努拉西石頭建築 1997
蒂沃利的伊斯特別墅 2001
伊夫雷亞2018
阿曼蓋勒哈特古城2018
梵蒂岡
羅馬歷史中心、羅馬城中享有
治外法權的梵蒂岡管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80年,1990年):義大利的羅馬歷史中心(1980年)-梵蒂岡管轄的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90年)(與義大利共有)
馬爾他
葡萄牙
阿爾科巴薩修道院 1989
甘比亞
加納
幾內亞和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
肯亞
馬達加斯加
馬里
奈及利亞
宿庫盧文化景觀 1999
塞內加爾
辛巴威
馬納波爾國家公園、薩比和切俄雷自然保護區(馬那潭、薩比和切沃雷自然保護區) 1982年
南非
斯泰克方丹,斯瓦特科蘭斯,科羅姆德拉伊和維羅恩斯的化石遺址 1999
坦尚尼亞
烏干達
剛果民主共和國
布吉納法索
維德角
大里貝拉歷史中心2009
茅利塔尼亞
塞席爾
南美洲地區
阿根廷
阿根廷和巴西
烏拉圭
玻利維亞
智利
巴西
巴西的大西洋群島: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和羅卡斯島保護區 2001年
塞拉多保護區:韋阿代魯斯高原國家公園和埃馬斯國家公園 2001年
哥倫比亞
厄瓜多
巴拉圭
蘇利南
委內瑞拉
秘魯
北美洲地區
加拿大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 1987
貝里斯
哥斯大黎加
宏都拉斯
古巴
古巴東南第一座咖啡種植園考古風景區2000
多米尼加
海地
墨西哥
龍舌蘭景觀和特基拉的古代工業設施 2006
聖米圭爾保護城鎮和聖堂 2008
莫那其蝴蝶生態保護區2008
尼加拉瓜
巴拿馬
巴拿馬城考古遺址及巴拿馬歷史名區 (巴拿馬城歷史區和玻利瓦爾學院)1997, 2003
聖基特和尼維斯島
美國
卡俄基亞土丘歷史遺址(卡奧基亞芒茲州立歷史遺址、卡奧基亞古冢遺址) 1982
美國和加拿大
大洋洲地區
澳大利亞
文化遺產 | 皇家展覽館和卡爾頓園林(卡爾頓園林) | 2004 |
| 2007 |
澳大利亞監獄遺址 | 2010 |
自然遺產 | | 1981 |
| 1982 |
澳大利亞雨林公園(澳大利亞的岡瓦納雨林、澳大利亞東中部雨林保護區) | 1986年、1994年 |
昆士蘭溫熱帶雨林(昆士蘭濕熱帶地區) | 1988年 |
西澳大利亞鯊魚海灣(鯊魚灣) | 1991 |
芬瑟島(弗雷澤島) | 1992年 |
| 1994 |
| 1997 |
| 1997年 |
大藍山山脈(大藍山區) | 2000年 |
| 2003 |
寧格魯海岸 | 2011 |
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 | | 1981 |
| 1981 |
塔斯馬尼亞荒原 | 1982年、1989年 |
烏魯汝—卡塔楚塔國家公園(烏盧魯-卡塔·丘達國家公園) | 1987年、1994年 |
教科文組織
組織機構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主要設有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大會為最高機構,由會員國的代表組成,一般每年舉行一次大會,負責決定政策和計畫,通過預算,選舉執行局委員,任命行政首腦—總幹事,向會員國提出有關教育、科學及文化方面的建議。執行局負責監督該組織各項計畫的實施,每年至少舉行2次會 議。委員任期4年,總幹事任期6年,可以連任。秘書處是日常工作機構,分成若干部門,分別實施教育、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和交流領域的業務活動,或進行行政和計畫工作,各部門由一名助理總幹事領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各國政府間討論關於教育、科學和文化問題的國際組織,其主要機構有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大會為該組織最高權力機構,每兩年開會一次,決定該組織的政策、計畫和預算。執行局為大會閉幕期間的管理和監督機構;秘書處負責執行日常工作,由執行局建議,經大會任命總幹事領導秘書處的工作。
組織宗旨
該組織之宗旨在於通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來促進各國間之合作,對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以增進對正義、法治及聯合國憲章所確認之世界人民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均享人權與基本自由之普遍尊重。
五大職能
為實現此宗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定了五大職能:
(1)前瞻性研究:明天的世界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科學 、文化和傳播。
(2)知識的發展 、傳播與交流:主要依靠研究 、培訓和教學 。
(3)制訂準則:起草和通過國際檔案和法律建議。
(4)知識和技術:以“ 技術合作”的形式提供給會員國制訂發展政策和發展計畫。
(5)專門化信息的交流。
主要出版物
主要出版物有《教科文組織信使》 (月刊),中、英、法、西、阿、俄等27種文本;《
教育展望》(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科學與社會的影響》(季刊),英、法、西、俄、阿文;《自然與資源》(季刊),英、法、西文;《
國際社會科學雜誌》(季刊),中英、法、阿、西、俄文;《
著作權公報》(季刊),中、英、法、西、俄文;《
博物館》(季刊),中、英、法、西文。
國內歷史
1979年2月,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正式成立。1997年11月4日,中國繼續當選為執行局委員。中國自1972年10月恢復在該組織的活動,首次出席大會即當選為執行局委員,此後中國一直連任這一職務。
截至2011年11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成員國195個。 中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始國之一。1971年恢複合法地位。1972年恢復在該組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