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萊波蒂斯遺址

大萊波蒂斯遺址

利比亞,大萊波蒂斯考古遺址,文化遺產,198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是北非保存最好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城市遺址,有港灣、市場、倉庫、商店、浴池、競技場、劇場和居民區,規模宏大而且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萊波蒂斯遺址
  • 國家:利比亞
  • 特點:1982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位於:利比亞科姆斯地區
古羅馬帝國時期,迦太基城,大萊波蒂斯考古區的建築,古堡博物館,奧斯圖里部落,物換星移,

古羅馬帝國時期

大萊波蒂斯考古遺址位於利比亞科姆斯地區的萊卜達河出海口,首都的黎波里市東123公里處。地中海的波濤伴隨著這座古城度過了無數滄桑歲月,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1960年,一支考古隊在此發掘出腓尼基人的墓地,而這裡的主要人文價值卻在於稍後的古羅馬帝國時期。

迦太基城

從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占領迦太基城,到公元439年易手於汪達爾人,前後共500多年。其間,大萊波蒂斯逐漸發展成為羅馬帝國的一流城市,是北非一大港。曾是該市的臣民、後來為羅馬皇帝的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維在該城大興土木,將其變成羅馬世界中最漂亮的城市之一。它擁有宏大的建築物、人工港口、市場、倉庫、工場和居民區。得益於海洋交通的發達,大萊波蒂斯的橄欖油"文化"發達,是非洲最重要的橄欖油產品集散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最大的小麥貿易市場。

大萊波蒂斯考古區的建築

大萊波蒂斯考古區的建築呈一個個長方形,具有典型的古羅馬城市建築風格。南北主要街道名卡爾多;東西幹道稱德古馬努斯,城內的其他街巷都可與這兩條大街平行而建。沿卡爾多大街向北步行可一直走到碧波萬頃的地中海南岸。卡爾多的南端是著名的塞維洛拱門,也是大萊波蒂斯考古區的入口處。在這裡有一座3米多高的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和英文寫明該考古區受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保護。卡爾多街是原來老城的中軸線,由於公元1世紀末城市的發展,現處於考古區的西南部。

古堡博物館

大劇場、競技場和賽馬場是古羅馬人最喜歡去的娛樂場所,因而這些建築也最具有代表性。大萊波蒂斯劇場建於公元1-2世紀,主要由半圓形的看台和舞台組成。中間由樂池連線,形成完美的整體。大劇場臨海而立,坐在看台上可以看到舞台和高大的背景牆,起身站立則可眺望美麗的地中海。大劇場是一座石灰石和大理石結合的建築,石灰石采自大萊波蒂斯以南5公里的地方,大理石的來源一說是從羅馬開出的船上的壓倉物,一說是采自地中海沿岸。大劇場內原有許多精美的大理石雕像,可惜完整保存至今的為數不多,只在舞台的兩側各有一尊立像,另有一些被保存在的黎波里的古堡博物館中。
公元2世紀時,城市沿地中海南岸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展。在原來的戰壕位置修築了石頭城牆,保存至今的海德瑞恩浴室建於126-127年間。
公元3世紀初,大萊波蒂斯的城市建設達到頂峰。塞普蒂米厄斯·塞洛維於202年在東部前線大獲全勝,第二年榮歸故里,前面提到的塞維洛拱門就是在他凱旋之前倉促中建造的。這座拱門的東、南、西、北各有一個門洞,石料以石灰石為主,外面由大理石浮雕和檐柱裝飾,高大而精美,不失為古羅馬建築的傑作。
除了這座拱門外,塞維洛和他的兩個兒子在位期間開工完成了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新建了兩條街道,擴建了海港,使10000噸的船隻可以直達城外卸貨。目前人們還可以看到的新會堂和西門外的獵人浴場都是塞維洛王朝期間的建築。公元235年,塞維洛王朝結束,大萊波蒂斯從此一蹶不振,再沒有出現先前那種帶有明顯政治色彩的大規模興建。

奧斯圖里部落

公元4世紀對大萊波蒂斯可謂禍不單行。公元363-367年,城市遭到奧斯圖里部落的洗劫,其間地中海沿岸發生的一次大地震(公元365年)更是雪上加霜,使大萊波蒂斯遭到嚴重破壞。公元439年,汪達爾人占領迦太基城,取代了羅馬人在北非的地位。在汪達爾人統治時期(公元439-534年),城牆被拆除,這座歷史名城完全暴露在部落的侵擾與沙漠的蠶食麵前。直到拜占庭時期(公元534-624年)大萊波蒂斯開始偶有建設,但從規模上已經縮小成一個村鎮。

物換星移

物換星移,1649年法國旅行家杜蘭德造訪了大萊波蒂斯,描述了這裡的遺蹟情況,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法國在17世紀、英國在18世紀將這裡的大理石柱和浮雕運往本土。現在英國和馬爾他一些著名建築上就有大萊波蒂斯運去的材料。1912年義大利占領利比亞後開始了大萊波蒂斯考古區的發掘工作,而大規模的發掘和保護則是在1951年利比亞獨立後進行的。1982年,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因大萊波蒂斯考古區在歷史和文化方面的突出地位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