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Historic Monuments of Ancient Nara),199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奈良在公元710年至784年是日本的首都,在那個時期,日本國家政府的結構確定了下來,並且奈良到達了其鼎盛時期,成為了日本文化的發源地。古奈良的歷史遺蹟-佛教廟宇、神道教神殿以及挖掘出來的帝國宮殿遺蹟-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公元8世紀日本首都的生動畫面,深刻揭示了當時的政治和文化動盪和變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 所屬年代:奈良時代
  • 地理位置:日本奈良縣
  • 保護級別世界文化遺產
  • 編號:313-009
  • 入選時間:1998年
  • 主要遺蹟: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藥師寺、唐招提寺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遺蹟概況,地理特點,廟宇建築,東大寺,唐招提寺,藥師寺,法隆寺,歷史影響,

基本信息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奈良的歷史遺蹟-廟宇、神殿是所發掘出的偉大帝國宮殿的遺蹟-提供了一幅公元8世紀日本首都的生動圖畫,它深刻揭示了一個政治和文化變遷的時代。
奈良有"東方的羅馬"之譽,日本人稱奈良為"精神故鄉"和"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早在3~5世紀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國"的中心;公元6~7世紀,日本幾代天皇在此建都。當奈良作為日本首都時,它的建築遺產獨特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繁榮。天皇宮殿的布局和奈良倖存的建築構思是早期亞洲都城建築和設計的傑出典範。作為與中國和朝鮮文化交流的結晶,古都奈良充當著特殊證人的角色,它見證了日本建築和藝術的演變,並對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沿革

公元710年,回國的遣唐史仿照中國唐都長安,按1/4的比例修建了平城京。平城京遺址在現奈良市的西北。當時的平城京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4.8公里。都城的東西南北,每隔400米都有大路相通,縱橫的大路將城區分成許多方塊,形成整齊的棋盤街。城北正中有平城宮,那是天皇的寢宮,也是議政廳。通向平城宮的朱雀大路將平城京分為左京和右京。朱雀門的平城宮設太極殿、朝堂、朝集殿等,也極似長安。奈良是日本的佛教中心和文化發祥地,至今保存著許多著名的寺廟、神社、佛閣、佛像、雕刻、繪畫,平城京遺址和眾多的皇陵。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遺蹟概況

“古都奈良的歷史遺蹟”是指奈良市地區的古蹟、6座廟宇和原始森林等8處遺蹟。其中最主要的遺蹟是“平城宮跡”,即奈良地區現存的王城遺蹟。公元710年,將都城遷到奈良平城京時,天皇的宮殿及政府機構就設在這裡。794年,遷都到平安京(現在的京都)之後,平城宮曾一度淪為農地,此後,隨著興福寺、東大寺等著名神社和寺院的興建,重新作為“寺院之都”而繁榮起來。1889年,奈良的宮殿遺蹟首次被發現。目前,奈良在保持原有的廣闊原野面貌的同時,根據發掘成果,復原了“朱雀門”(1989年復員)及庭園等,並繼續進行修復工作。此外,這裡還設立了資料館,來到這裡您會發現這裡總是在進行發掘工作。
古奈良寺廟古奈良寺廟
“古都奈良的歷史遺蹟”中寺院包括:東大寺、春日大社、興福寺、藥師寺、唐招提寺、元興寺等6座。其中,東大寺每年都吸引大批日本國內學生旅遊團和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名勝。它是在聖武天皇(在位期間:724~749年)的旨意下,為守護國家的平安而建造的寺院。寺院的大佛殿內供奉的高14.7米的大佛,是奈良的象徵。大佛右手手掌朝前,左手手掌朝上放在膝蓋上,這一手勢代表的寓意是右手賦予人們力量,左手滿足人們願望。大佛的主體修復過幾次,但是蓮花座的花葉部分和雙足的一部分仍保留著當初的原貌。東大寺雖在江戶時期重建過一次,但仍可稱得上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
除此之外,各寺院都珍藏著很多國寶級文物,如藥師寺的東塔、唐招提寺的鑒真和尚像、春日大社的主殿、興福寺的東金堂及五重塔等,花上一天工夫也不會覺得冤。此外,奈良的“春日山原始林”也被列入世界遺產,它是因日本獨特的神靈信仰和自然觀,才得以保存並延續下來的。
奈良佛教廟宇和神道建築,表現了永恆的精神力量,並通過傑出的建築風格對宗教產生了影響。在古建築的寺院和各種史跡中,最著名的有東大寺、星福寺、法隆寺、藥師寺和唐招提寺

地理特點

奈良是日本歷史名城,國際文化遊覽城市,奈良縣首府。在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東北端。人口32.7萬(1986)。公元710-784年間曾為首都,名“平城京”。建築仿中國唐都長安。1898年設市。古文化城。旅遊業發達。多歷史舊跡和古代文物,有平城宮遺址、皇陵和寺院多處。建築美術工藝聞名於世。東大寺(奈良公園內)是中國唐高僧鑒真到日本後最初駐錫處,唐招提寺(西郊)是鑒真創建和圓寂地。還有國立博物館、植物園等。工業有紡織、機械、木製品等。特產筆、墨等手工藝品。
古奈良地理古奈良地理
奈良位於日本本州島中西部,與京都和大阪成等腰三角形,奈良以鹿文明。這裡自遠古以來就有人類居住,它作為奈良時代的首都和佛教中心“南都”,已經有1280年的歷史。從公元710--784年的74年間,這一地區曾名“平城京”,作了7代天皇的首都。那一時期,是這座城市最繁榮的時代,當時已有人口20萬。1898年奈良市設立,修築了通往京都的鐵路,並在眾多古蹟的基礎上建造了奈良公園。1950年,奈良市被宣布為國際文化都市,自譽為“東方羅馬”,成為國際旅遊勝地。
從古至今,奈良是日本文化的搖籃,特別是在工藝、文學和產業方面。由於奈良得到世代天皇的庇護,佛教首先在奈良繁盛起來。公元752年東大寺大佛塑成,使佛教的影響力達到了頂點。奈良的寺院,可以說是博物館,因為它們擁有許多自古遺留下來,可稱作無價之寶的佛像以及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諸多的名勝古蹟中,最著名的是唐招提寺。它是我國唐代高僧鑒真親自指導興建的,是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見證。走進寺的大門,裡邊是寬闊的白色碎石大路,路兩旁是蒼翠的松林,主殿是面寬7間的金堂,整座建築呈現出我國唐代木結構建築的技藝和風格。寺的東北是鑒真的開山御廟,據說鑒真就安眠在這裡。廟前有荷池,因鑒真生前最愛聽潺潺流水,所以弟子們在墓前開塘引水建成。奈良是日本的佛教聖地,它簡直是集佛像之大成處。最為有名的還有東大寺內的“毗盧遮那佛”,這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銅佛像。這座“毗盧遮那佛”,於公元747年鑄造,752年舉行大佛開光儀式。佛像身高16.212米,臉長4.844米,眉長1.635米,耳長2.575米,頸長O.795米,大拇指長1.636米,為鑄造這尊銅佛像,共用熟銅444,476公斤,金39.2公斤,水銀22O公斤。佛像曾兩度毀於戰火,現在的佛像是17世紀重修的,只有銅蓮座上的蓮花瓣部分是8世紀的遺物。為了保存奈良這個古老文化搖籃的原格局,政府規定一切古代建築不準拆除毀壞,並不準興建現代建築。
東大寺“毗盧遮那佛”東大寺“毗盧遮那佛”

廟宇建築

東大寺

東大寺位於奈良雜司町,是日本佛教華嚴宗總寺院,始建於公元745年,當時的寺名為總分國寺,由聖武天皇仿照中國寺院建築結構建造。大佛殿東西寬57米,南北長50米,高46米,相當於15層建築物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築。大佛殿金堂的宇宙佛毗盧遮那鍍金銅佛坐象,高達16.21米,是日本第一大佛,稱為奈良大佛,僅次於中國西藏扎什倫布寺的“未來佛”,為世界第二大銅佛。殿東的大鐘樓建於鎌倉時代,也是仿造天竺式樣的建築。樓內有日本752年鑄造的最重的鐘-梵鐘,高3.86米,直徑2.71米,為日本國寶。殿西松林中的戒壇院,是為中國唐代鑒真大師傳戒而建,他是日本第一個授戒師。殿北的正倉院收藏著當時天皇的用品、東大寺寺寶和文書等奈良時代的美術品以及從中國、波斯、西域等地傳入的9000多件藝術品。
東大寺東大寺
與東大寺同在奈良公園的春日大社始建於公元768年,後被戰火燒毀,現在的建築都是江戶時代的重建的。但它的樓門、石燈籠、石佛、鎧和胄等都是珍貴文物。每年在春日大社舉行社火活動,千餘只馴鹿漫步其間,原始森林與春日大神殿融為一體,成為文化風景的典範。

唐招提寺

在奈良西京五條町,氣勢雄偉,具有中國盛唐的建築風格。它是公元759年根據聖武天皇敕命為鑑真大師修建的,原名律宗寺。據說鼎盛時期有3000餘名學僧在此學經求法。寺院大門上紅色的"唐招提寺"橫額,是日本效謙
唐招提寺唐招提寺
女皇仿中國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字型書寫的。鑒真大師的坐象供奉在御影堂,這尊塑像是763年鑑真大師圓寂後,他的赴日弟子忍基製作的,被尊為日本的國寶。1985年,鑒真和尚的坐象回江蘇揚州“探親”,盛況空前。

藥師寺

 奈良近郊的藥師寺,是公元680年天皇為祈禱皇后的疾病痊癒修建的,以建於698年的東塔聞名。寺內的珍貴文物有東塔、東院堂、銅鑄如來佛坐象、觀音菩薩坐象等。東塔高37.9米,是僅存的奈良時代初期的古建築。這座塔建造奇異,塔身3層,大屋頂下又分出小屋頂,大小屋頂形成和諧組合,看上去象是6層塔。

法隆寺

法隆寺又稱斑鳩寺,位於奈良縣西北部、生駒群斑鳩町。作為現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物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據傳這是7世紀初葉,用明天皇的皇子、聖德太子等人為父親建造的寺院,曾一度毀於大火,後又在8世紀初葉之前得以重建。被稱為圓柱收分曲線的中間部位的柱子形狀鼓起,看上去如同古希臘的神廟。所以無論從文化傳播歷史上還是從建築史上來說,都已成了一座極為珍貴的建築物。
法隆寺法隆寺
參拜道正面中間有南大門,在它的裡面是中門,中門的東西兩側有迴廊,折往北邊,東有金堂,西有五重塔,都在迴廊包圍之中,這種布局是法隆寺式伽藍配置。金堂曾在20世紀中葉整修時,下層發生火災、被推定作於8世紀的壁畫毀於大火。壁畫後來經過模仿復原,現在的壁面是複製品,使今人尚能想像出當時這些壁畫的模樣。

歷史影響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廟宇、神殿是所發掘出的偉大帝國宮殿的遺蹟-提供了一幅公元8世紀日本首都的生動圖畫,它深刻揭示了一個政治和文化變遷的時代。
古奈良的歷史遺蹟古奈良的歷史遺蹟
奈良有東方的羅馬之譽,日本人稱奈良為“精神故鄉”和“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早在3~5世紀山明水秀的奈良就是日本"大和國"的中心;公元6~7世紀,日本幾代天皇在此建都。當奈良作為日本首都時,它的建築遺產獨特地反映了日本文化的繁榮。天皇宮殿的布局和奈良倖存的建築構思是早期亞洲都城建築和設計的傑出典範。作為與中國和朝鮮文化交流的結晶,古都奈良充當著特殊證人的角色,它見證了日本建築和藝術的演變,並對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710年,回國的遣唐史仿照中國唐都長安,按1/4的比例修建了平城京。平城京遺址在現奈良市的西北。當時的平城京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4.8公里。都城的東西南北,每隔400米都有大路相通,縱橫的大路將城區分成許多方塊,形成整齊的棋盤街。城北正中有平城宮,那是天皇的寢宮,也是議政廳。通向平城宮的朱雀大路將平城京分為左京和右京。朱雀門的平城宮設太極殿、朝堂、朝集殿等,也極似長安。奈良是日本的佛教中心和文化發祥地,至今保存著許多著名的寺廟、神社、佛閣、佛像、雕刻、繪畫,平城京遺址和眾多的皇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