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倉院,即日本奈良東大寺內的正倉院,是用來保管寺內財寶的倉庫,建於公元八世紀中期的奈良時代。日本正倉院收藏有服飾、家具、樂器、玩具、兵器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達9000件之多。
日本正倉院中的寶物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朝鮮等國,最遠有來自波斯的寶物。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正倉院
- 地理位置:日本奈良縣
- 開放時間:11月至2月:8:00-16:30
- 門票價格:大人500元,兒童300元
簡介,文化價值,
簡介
日本正倉院收藏有服飾、家具、樂器、玩具、兵器等各式各樣的寶物,總數約達9000件之多,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國、朝鮮等國,最遠有來自波斯的寶物。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
文化價值
“絲綢之路的終點”
正倉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發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古奈良的歷史遺蹟”的一部分。它始建於8世紀後半葉,位於奈良市東大寺大佛殿西北面。
在奈良和平安時代,中央和地方的官廳及寺院裡,都會專門設定一個放置重要物品的倉庫,稱為“正倉”。幾個正倉集中在一起被稱為“正倉院”。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地方的正倉蹤跡全無,唯有東大寺正倉院內的正倉一棟還保留著原貌,這就是正倉院寶庫。
正倉院的陳列物是以聖武天皇的遺物為基礎構成的。聖武天皇於篤信佛教,他去世後,他的皇后光明皇太后將他遺愛之物分批呈獻給東大寺盧舍那佛。這些呈獻物收藏在東大寺的倉庫,是為正倉院。到明治時代,整個正倉院連同寶物劃歸皇室專有,脫離東大寺,直接由宮內廳管理。
現存的正倉院全部為木構建築,不用柱子,而是將三角形木材搭成“#”形並不斷疊加而成。這裡的收藏品數量大,種類多。目前,正倉院光是經過整理的文物就多達9000件,包含生活用品、書卷、文具、樂器、祭祀用品和武器等。
正倉院寶物很多都標有明確的使用年代和由來,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依據。這裡的寶物多為傳世品而不是發掘品,因此保留著原有的品質和風貌。
它們主要有三種來源:一為唐代傳入日本的中華精緻文物;二為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為奈良時代日本模仿中華文物所做、或創造之物。正倉院的收藏品全面展示了8世紀主要文化圈的特點,即以中華文化為主,包括印度、伊朗甚至希臘、羅馬、埃及等國文化。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正倉院是絲綢之路的終點”。(來源:新浪網)
完好的唐朝藝術寶庫
正倉院的寶物為何仍保持著良好的狀態?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由於受制度限制,寶物不能隨意開封,一直處於嚴密的保護狀態。同時,寶庫處在一個稍高的地方,地板離地面非常高,避免了濕氣侵蝕和蟲害。這就是其著名的溫度調控系統,把四季氣候和天氣轉變對收藏所致的影響減至最小。寶物收藏在柜子里,避免了陽光照射和空氣污染。在這樣的環境下,極度脆弱、在其他環境下難以久藏的材質也可得到完好的承存。
此外,寶物入庫的時候有一個《獻物賬》,所謂“獻物”,就是貢獻出來的物品。《獻物賬》就是獻物的清單。可見唐代的中國和日本都有非常嚴格的制度,入庫都寫單子。這份單子對後人的重要性有時甚至超過實物本身。
唐朝時期中國國力鼎盛,受到鄰國日本的追捧。遣唐使不僅給日本帶去了唐朝先進的制度和理念,把盛唐的文化傳承到了東瀛,也帶回了大量的藝術品,把典雅細緻的皇室品位帶給了當時的日本天皇。
奈良時期,聖武天皇在奈良興建東大寺,以迎接揚州高僧鑒真前來日本。正倉院可以說是迄今保留得最全面、最豐富、最有價值的唐朝藝術品的寶庫。有人說,現在要看真正的唐朝建築,必須到日本奈良。今天能夠看到的唐朝最準確、沒有走樣的文物,也往往是在正倉院。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許青松說,正倉院每年秋季開放時,只拿出其中的70件來展示。參觀者看到正倉院寶物的機會非常珍貴。
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個日本文物精品展。當時,曾展出來自正倉院的十件精品文物,雖然基本是複製品,但有些明治時期的複製文物同樣極珍貴。
從正倉院的寶物可以清晰看出唐代文化對日本文化的深遠影響。如正倉院中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琵琶紋飾中繪有一個騎在駱駝上的樂手,周圍是一些沙漠植物。有人認為,此畫展示了絲路或中國西北風光。
還有一個例子是橫刀。橫刀是中國唐代非常盛行的一種刀具。既是武器,也是宗教儀式中使用的刀具。當年中日往來交流頻繁,很多中國人到日本生活,據推測,這種刀就是當時由這些人帶去日本的。(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