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布萊特修道院

波布萊特修道院

波布萊特修道院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這座修道院是12世紀西班牙最大的修道院之一。莊嚴而高貴的修道院包括設防的王室住處、加泰隆尼亞和亞拉岡國王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波布萊特修道院
  • 外文名稱:Poblet Monastery
  • 類別:修道院
  • 地點:西班牙加泰隆尼亞
基本信息,簡介,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
英文名稱: Poblet Monastery
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時間:1991年

簡介

波布萊特修道院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這座修道院是12世紀西班牙最大的修道院之一。莊嚴而高貴的修道院包括設防的王室住處、加泰隆尼亞和亞拉岡國王祠。1991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149年,摩爾人占領的布拉德斯和蘇拉那山脈被收復,巴塞隆納伯爵拉蒙·貝倫格爾四世修建了波布萊特修道院,以表感激之情。 “波布萊”的意思是白楊林,這裡遠離塵世,靠近森林,是修行的理想之地。波布萊特修道院和附近的聖克雷烏斯修道院一樣,當時是亞拉岡王族最喜愛的靜修朝聖之所。修道院有三層圍牆,代表和圈劃出不同階層的人。最外邊的第一道牆周長2000米,與第二道牆分隔出農民的住處和他們耕種的田地。第二道牆較第一道牆講究些,有金色的門,它與第一道牆圈圍出的是修道院的附屬設施。最裡面的是由第三道牆護衛的教堂及君主住宅,這道牆長608米。修道院裡有一個噴水池子,建在大庭院內。它的迴廊綜合了羅馬式立柱和哥德式拱頂。庭院北側曾是一所醫院,南側是附有王室墓地的教堂。
16世紀,波布萊特修道院在政治上的重要性開始減弱,但它仍是修道士們的天地,並一直興旺了近’700年。獨立戰爭期間,波布萊特修道院被廢棄,1835年對教會財產的沒收使其進一步衰落。在荒廢了近100年後的1940年,修道院得以重建,沿著第一面牆後的林陰道抵達15世紀的“金門”,然後再穿過“王家大門”便進入修道院。“王家大門”是14世紀軍事建築的典範,院內雄偉的迴廊是典型的西多會建築,莊嚴、線條精練、高大(40米×35米),從柱頂的石雕和花卉圖案可看出哥特風格的逐漸滲入。廚房和餐廳是12世紀修建的,圖書室則竣工於13世紀。牧師會堂以精工細琢的立柱和自成風格的柱頂著稱,12世紀阿方索二世修建的寬敞的西多會禮拜堂,擁有筒形拱頂的中殿。1350年彼得四世為亞拉岡君王修建的王家萬神殿(1196年一1497年的亞拉岡君王皆葬於此)是禮拜堂里最豪華漂亮的地方,高高的祭壇是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彌爾·弗蒙特的傑作。還值得一提的是修道士們居住的主邸宅,面積為87米×10米,讓人嘖嘖稱奇。
波布萊特修道院內飾波布萊特修道院內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