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伊其克烏爾國家公園
- 氣候類型:地中海型
- 占地面積:12600公頃
- 景點級別:國家公園
介紹,歷史,地理,組成,氣候,動物多種多樣,傳說,保護措施,
介紹
公園是遷徙水禽的主要冬季棲息地之一:數以十萬計的鴨、雁和其它鳥類在伊其克烏爾湖度過冬季。遺憾的是,上游的兩座水壩大大減少了入湖的淡水,造成鹽度提高,導致鳥類賴以生存的許多植物滅絕,迫使鳥類遷往他鄉。
歷史
公元1240年,哈夫西德王朝把伊其克烏爾山定為狩獵保留地。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這一地區的國際意義開始顯露出來,終於在1974年,伊其克烏爾沼澤地的主要部分劃歸森林部管理。1980年12月18日,80-1608號總統令批准建立國家公園。作為聯合國教科文人類與生物圈計畫中的生物保護區之一得到國際公認。1980年被確定為具有重要價值的濕地,並列入1980年世界遺產名錄。1996年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
地理
組成
公園由林木茂盛的伊其克烏爾山和鹹水湖(伊其克烏爾湖)組成。湖水通往大海。山林地帶約有1360公頃,湖面8500公頃,其餘是沼澤地。伊其克烏爾湖經過比塞大湖通向大海,因此被劃分為'海洋性濕地'西面和南面的幾條河流為公園提供淡水。這些水源在夏季枯竭,沒有淡水來源,加上高度蒸發,整個湖面水位下降。又由於海水的注入,含鹽度上升,伊其克烏爾湖7-10月含鹽度最高,為38克/升。秋雨來臨後淡水得到補充,含鹽度下降至1.7克/升。伊其克烏爾山由三疊紀和侏羅紀岩層構成,主要是變質石灰岩。西南山坡採石場中,侏羅紀石灰岩和沉積礦床都裸露出地面。沼澤地由第四紀沉積岩組成。
氣候
氣候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型,1月平均氣溫11.3℃,7月平均氣溫25.2℃,冬季最低氣溫0℃,夏季最高氣溫40℃。年平均降雨量625毫米,夏季只有4%,每年有300萬立方米雨水流入湖中。
具有典型的地中海半乾旱型植被。公園內山和丘陵被茂密的乳香黃連木、油橄欖、非麗、穗菝葜所覆蓋。東南坡是乳香黃連木和野橄欖等常綠高灌木,常綠矮灌木、常綠高灌木與等優勢種的大戢組成的稀疏群落。北坡生長的是腓尼基檜。山上的其他灌木有長角豆、方楔柏、柑桔。多種北突尼西亞植物中包括:香科植物,隱花草。沼澤地植物分成幾個地區。沼澤水塘和開闊水面生長著蓖齒眼子菜、角果藻、水馬齒、川蔓藻。湖的最西部蓖齒眼子菜生長極茂盛,可以作為大群水禽的食物來源。湖邊窄窄地長了一圈蘆葦,離開湖岸的地方主要是藨草、燈心草。沼澤地還長有突尼西亞不常見的毛茛。較為乾旱地區和排水良好的山脊上生長著大麥、毒麥、野胡羅卜、歐洲夾竹桃和棗。
動物多種多樣
由於自然環境變化多樣,造成公園內動物群落多種多樣。例如,雖然含鹽沼澤邊緣的無脊椎動物屬於淡水形,主要的無脊椎動物卻是典型的海水型。湖中繁密的眼子菜蘊藏著大量的動物種群。有沙蠶屬動物、鉤蝦、蜾嬴蜚、觽螺、蛤、蟹。主要魚類有鯔魚、海鱸、䰾、芬塔西鯡。淺水區常見魚類有條紋秘鱂。沼澤和湖中可以發現爬行類的湖蛙和水龜。
伊其克烏爾濕地是整個地中海地區古北區水禽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之一。一次記錄到的鳥類多達30-40萬隻。記錄在案的種類超過185種數量最大的種群是肉垂雉()、紅頭潛鴨(120000)、骨頂雞(36000)。大群的骨頂雞和灰雁(700-3200)表明伊其克烏爾是這些鳥類在馬格里布地區的最重要越冬地。1977年記錄到的瀕危白頭鴨數量達600隻,占世界已知總數的4%。其餘發現的鳥類有綠頭鴨,大量綠翅鴨,針尾鴨,琵嘴鴨,黑翅長腳鷸,靴雕,游隼,白頭鷂,領燕鴴。大量的白尾鷂、蘆葦鶯。候鳥白鸛、黑鸛和彩䴉。紫水雞在茂密的蘆葦從中哺育後代。伊其克烏爾的哺乳動物不超過10種,最常見的是水獺。有大量的野豬、麝貓,以及少量豪豬,獴,野水牛。
傳說
數世紀以來,伊其克烏爾一直作為國家狩獵保留地。這裡的野牛據說有兩個來源。一是從義大利引進,一是迦太基時代就有並且繁衍至今,後來被作為狩獵動物保護起來。
伊其克烏爾的人類居住史已有幾千年了。緊鄰公園的地區人口非常密集,並有一些大城市如比塞大和馬特爾(南面15公里)。公園邊上的小村子人口還在增長,可能會接納公園內的130家住戶。飼養有2000多隻牛、山羊和綿羊。耕種800公頃糧田。農耕繁忙,還有果園和牧場。公園內居民大都受僱於採石場。起初遊客很少,森林管理局和旅遊董事會的自然歷史旅遊宣傳計畫內容廣泛。1987年入園人數23000人。1988年春季6周達2500多人。參觀者41%來自學校,6.6%來自國外。1989年春在大英博物館資助下建立了一座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北部山坡設有小型博物館和圖書館。
早期對1947-1949年出土的古生物發掘物進行了研究。在突尼西亞地礦部主持下進行了地層學和化石學研究。突尼西亞國家海洋地理科學技術研究所和倫敦大學及突尼西亞大學共同開展了伊其克烏爾湖環境研究。1963年起突尼西亞與倫敦大學、國際濕地和水禽研究所合作實施水禽觀測研究計畫。公園研究機構預定1989-1990旅遊季節開放生態博物館。伊其克烏爾湖和濕地成為成千上萬遷徙鳥類的停留地,如大雁、鴨類、鸛類、火烈鳥。一度綿延北部非洲的一系列湖泊只剩下了伊其克烏爾湖。
保護措施
為保護伊其克烏爾湖而成立的國家公園是地中海地區最主要濕地之一。對眾多的古北區越冬水禽和多種陸生及水生生態系統特別重要。公園同時保存有具有國際重要價值的哺乳動物化石。1977年制定管理規劃,後併入國家公園法。隨後增加了水域管理附加研究規劃。整個保護區分片劃分。包括伊其克烏爾湖中心區、伊其克烏爾山區、沼澤環境區以及外部6000公頃緩衝區。主要目標是控制湖水水位和含鹽量,保持擴展眼子菜,為遷徙鳥類提供食物。現在需要修建水閘來控制湖水含鹽量,限制海水倒灌,遏制淡水流失。
因人類活動對伊其克烏爾生態系統造成破壞,所以1996年被列入世界瀕危遺產名錄。上游的兩座水壩消減了入湖淡水。1996年突尼西亞環境部發布報告指出,流入湖中的淡水嚴重減少,導致湖水和沼澤地含鹽量上升,進而改變了食物鏈,原因是冬季水禽的主要食物眼子菜大量減少。鳥類可食用的植物可能減少20%。湖邊的蘆葦完全消失遷徙鳥類減少。自1996年起,成群的野鴨、琵嘴鴨和黑尾塍鷸就看不到了。冬季水禽數量下降,灰雁數量一直在減少。所有依賴蘆葦生活的鳥類都消失了。公園同時面臨制度上的問題,如缺少獨立機構和預算資金。大量裸露的石頭與花崗岩採石場占據了伊其克烏爾山南坡。使山坡表面土質下降。公園內居民過度地放牧和砍伐樹木。商業化捕魚、伐木和農業開發造成另一威脅。 1995/1996年大雨後,生態系統得到部分恢復,儘管灰雁和獵鳥類數量依舊很少,伊其克烏爾湖西部的冬季鳥類數量已經達到100000隻。1996/1997年冬季降雨量很少,公園可能再次面臨嚴重形勢。